广西梧州藤县,藤县是怎么命名的? 5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废宁风、感义、义昌三县,并入镡津县,属藤州。元代,今吵罩磨藤县仍称镡津县,属藤州。藤州这时基本上确立了今藤县地理区域。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撤销镡津县,并入藤州。十年(公元1377年)降州为县,命名为藤县,属梧州府,这是藤县得名之始。
秦以前藤县属于百越地,即众多部落聚居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始划入秦朝的版图,属南海郡辖地,郡治番禹,即今广州。秦末汉初,赵陀在南方建立南越国,藤县属南越国。
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平南越,置南海、苍梧等九郡,今藤县为猛陵县地,属苍梧郡。三国时代(公元220年一280年),今藤县属吴国辖地,区城仍是苍梧郡猛陵县地。晋穆帝升平五年(公元361年),分猛陵县地设置安沂县,后因地盈宽广,晋安帝义熙中,分安沂县地置夫宁县,同属永平郡。南朝梁代改安沂县为安基县。当时的夫宁、安基仍在今藤县县境。 藤县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永平郡。十年(公元590年)置石州,十二年(公元的591)宁县为永平县。十二年(公元592年)改石州为藤州,这是藤州得名之始。十九年(元599年)增置隋安县、淳民县,均为藤州辖地。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藤州复改为永平郡,统辖永平、安基、隋安、淳民等县,郡治永平县。
隋义宁二年(公元618年),萧铣据南方称帝,国名梁,永平郡归属梁国。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平萧铣,废永平郡复置藤州,州治永平县。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07年一960年),今藤县地初属楚国,公元917年后归属南汉。藤县境内分为镡津县、义昌县、感义县、宁风县。
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废宁风、感义、义昌三县,并入镡津县,属藤州。元代,今藤县仍称镡津县,属藤州。藤州这时基本上确立了今藤县地理区域。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撤销镡津县,并入藤州。十年(公元1377年)降州为县,命名为藤县,属梧州府,这是藤县得名之始。
清代仍为藤县,属梧州府,归广西行省管辖。民国时,藤县先属苍梧道,后属梧州区。 解放后,藤县属广西省梧州专区。1949年全县有88709户,38.49万人。1950年2月,全县划分为6个区29个乡、2个镇。1951年2月划分为12个区。1951年5月划糯们归岑溪。同年7月,梧、郁专区合并改名为容县专区。1953年3月,划三堡区归岑溪县,全县设166个乡、3个镇,区为县派出机关,共10个区;乡镇为一级政权组织。1955年5月第一至第十区依次改名为城厢、赤水、浪南、大坡、大黎、象棋、金鸡、天平、渡江、太平区。1958年1月1日撤区并乡,全县划分为44个乡;保留大黎区(辖8个乡)、太平区(辖11个乡)。同年5月撤销区,全县调整为31个乡。 藤县1958年7月,原梧州专区恢复,藤县属辖区内。8月撤乡镇,成立12个人民公社。1959年4月后,分出18个人民公社,下设生产大队。1960年,全县有104634户,人口423372人。1961年5月,全县划为6个区,区辖42个公社(称中等公社),公社辖684个大队。1962年10月,全县划为14个区、1个镇,区设乡,乡社合一,每乡一社(小公社),共200个小公社。1964年人口普查有人口453995人,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千米117人。1968年11月改区为公社,乡改称大队。1969年8月,从城关分出白沙,金鸡分出新庆,大黎分出宁康,垠南分出同心,藤城镇改称藤城人民公社,共19个公社。1971年11月,梧州专区改称梧州地区。
198O年8月,太平公社又分出太平镇公社。1982年有125466户,672312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170人。1984年8月,南安公社分升斗出赤水。月,各人民公社改称乡、镇。11月,白沙改称津北乡。1987年月,太平乡和太平镇合并称太平镇。1990年有人口772357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96人。1997年城关乡改称潭东镇,新庆、同心、津北、东荣乡改称镇。同年4月,隶属梧州市。(以上根据“梧州市政府网站”等资料汇总)
2001年,全县辖藤城、南安、浪南、津北、金鸡、象棋、同心、岭景、新庆、天平、漾江、和平、太平、古龙、东荣、大黎、潭东17个镇,赤水、宁康、平福3个乡;行政村266个,居民委员会13个。
2002年4月,南安镇与赤水乡合并,设立塘闷睁步镇,至此,全县辖17个镇,2个乡。总户数229326户,总人口927847人。
2009年,藤州镇调整,至此,全县辖16个乡镇,总人口96.5万。现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秦以前藤县属于百越地,即众多部落聚居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始划入秦朝的版图,属南海郡辖地,郡治番禹,即今广州。秦末汉初,赵陀在南方建立南越国,藤县属南越国。
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平南越,置南海、苍梧等九郡,今藤县为猛陵县地,属苍梧郡。三国时代(公元220年一280年),今藤县属吴国辖地,区城仍是苍梧郡猛陵县地。晋穆帝升平五年(公元361年),分猛陵县地设置安沂县,后因地盈宽广,晋安帝义熙中,分安沂县地置夫宁县,同属永平郡。南朝梁代改安沂县为安基县。当时的夫宁、安基仍在今藤县县境。 藤县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永平郡。十年(公元590年)置石州,十二年(公元的591)宁县为永平县。十二年(公元592年)改石州为藤州,这是藤州得名之始。十九年(元599年)增置隋安县、淳民县,均为藤州辖地。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藤州复改为永平郡,统辖永平、安基、隋安、淳民等县,郡治永平县。
隋义宁二年(公元618年),萧铣据南方称帝,国名梁,永平郡归属梁国。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平萧铣,废永平郡复置藤州,州治永平县。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07年一960年),今藤县地初属楚国,公元917年后归属南汉。藤县境内分为镡津县、义昌县、感义县、宁风县。
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废宁风、感义、义昌三县,并入镡津县,属藤州。元代,今藤县仍称镡津县,属藤州。藤州这时基本上确立了今藤县地理区域。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撤销镡津县,并入藤州。十年(公元1377年)降州为县,命名为藤县,属梧州府,这是藤县得名之始。
清代仍为藤县,属梧州府,归广西行省管辖。民国时,藤县先属苍梧道,后属梧州区。 解放后,藤县属广西省梧州专区。1949年全县有88709户,38.49万人。1950年2月,全县划分为6个区29个乡、2个镇。1951年2月划分为12个区。1951年5月划糯们归岑溪。同年7月,梧、郁专区合并改名为容县专区。1953年3月,划三堡区归岑溪县,全县设166个乡、3个镇,区为县派出机关,共10个区;乡镇为一级政权组织。1955年5月第一至第十区依次改名为城厢、赤水、浪南、大坡、大黎、象棋、金鸡、天平、渡江、太平区。1958年1月1日撤区并乡,全县划分为44个乡;保留大黎区(辖8个乡)、太平区(辖11个乡)。同年5月撤销区,全县调整为31个乡。 藤县1958年7月,原梧州专区恢复,藤县属辖区内。8月撤乡镇,成立12个人民公社。1959年4月后,分出18个人民公社,下设生产大队。1960年,全县有104634户,人口423372人。1961年5月,全县划为6个区,区辖42个公社(称中等公社),公社辖684个大队。1962年10月,全县划为14个区、1个镇,区设乡,乡社合一,每乡一社(小公社),共200个小公社。1964年人口普查有人口453995人,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千米117人。1968年11月改区为公社,乡改称大队。1969年8月,从城关分出白沙,金鸡分出新庆,大黎分出宁康,垠南分出同心,藤城镇改称藤城人民公社,共19个公社。1971年11月,梧州专区改称梧州地区。
198O年8月,太平公社又分出太平镇公社。1982年有125466户,672312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170人。1984年8月,南安公社分升斗出赤水。月,各人民公社改称乡、镇。11月,白沙改称津北乡。1987年月,太平乡和太平镇合并称太平镇。1990年有人口772357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96人。1997年城关乡改称潭东镇,新庆、同心、津北、东荣乡改称镇。同年4月,隶属梧州市。(以上根据“梧州市政府网站”等资料汇总)
2001年,全县辖藤城、南安、浪南、津北、金鸡、象棋、同心、岭景、新庆、天平、漾江、和平、太平、古龙、东荣、大黎、潭东17个镇,赤水、宁康、平福3个乡;行政村266个,居民委员会13个。
2002年4月,南安镇与赤水乡合并,设立塘闷睁步镇,至此,全县辖17个镇,2个乡。总户数229326户,总人口927847人。
2009年,藤州镇调整,至此,全县辖16个乡镇,总人口96.5万。现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