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选修课结课论文,大一水平,拜托大家了

三、愤怒的管理(500字左右)情景一篮球场上,张同学在上篮的时候被李同学拉了一下,结果倒在地上,非常疼痛。张同学本以为李同学会过来扶一把并且表示歉意,结果李同学说这是他进... 三、愤怒的管理(500字左右)
情景一
篮球场上,张同学在上篮的时候被李同学拉了一下,结果倒在地上,非常疼痛。张同学本以为李同学会过来扶一把并且表示歉意,结果李同学说这是他进攻犯规。这令张同学非常恼火,当时就情绪激动,说李同学太过分,大声指责其动作太大。两个人你一句我一句,现场火药味变得非常的浓,结果篮球打不成了,两人在大家的劝说下不欢而散。
情景二
居民区里,小王刚刚搬到这里,希望能够与邻居友好相处,可是不如意的事情发生了。工作了一天的小王想好好休息一下,可是邻居家的狗却叫个不停,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小王的睡眠质量。小王不希望事情继续下去,于是找邻居详细谈了谈自己想法,邻居明白了自己的狗的叫声给小王带来的不利影响,随后他把狗放到车库里去了。
愤怒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情绪,心理学家将愤怒分为消极愤怒(如情景一)和积极愤怒(如情景二)。消极愤怒能够导致敌意和冲突,还会使自己烦恼不安。积极愤怒以自信为基础,以一种积极的方式改变环境。
结合以下问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可以自由发挥。
(1)回忆一下你的一次积极的愤怒和消极的愤怒,两次愤怒的结果有什么不同?
(2)请从三国演义中举一个愤怒情绪导致不良后果的例子。
(3)为了阻止消极的愤怒,积极处理愤怒情绪,你以后会怎么做?
展开
 我来答
李慧君22
推荐于2016-12-01
知道答主
回答量: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4万
展开全部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现状 对策 管理方式
  论文摘要: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学知识教育,提高其心理素质.同时,建设健康的校园文化,形成健康的文化氛围,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当代社会瞬息万变,大学生要应对现实以及未来的挑战,需要实现自身全面发展,需要心理的健康与成熟,有心理健康奠基,人们就能够学习正确认识自己、接纳和管理自己,就能够努力认识了解周围环境并与之保持适应,就能够积极地应对危机并增强能力与勇气,就能够做出成熟的、负责任的决定并付诸行动,就能够有愿望通过探索去追寻积极的人生意义。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1.大学生承受的压力较大
  市场经济中的激烈竞争在促进社会各方面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高速度、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不定的未来就业带来的压力、经济上的压力以及对于自身经济贫困等状况的不正确的看法而产生的心理压力等,让大学生处于迷茫困惑中成为主要压力源,其中,学业困难、经济贫困、心理困扰尤为突出。
  2.大学生承载着过高的期望
  期望一是来自于学生家庭,家庭的过高期望和进人大学之后的现实常常会有强烈反差;二是来自于社会,社会对人才的全面的高要求和现实中优秀人才需求的紧迫性,使得原本满怀壮志的学子在面对社会的完满期望前感觉压抑;三是来自于学生自身,成才、成就的强烈愿望和大学生活现实中的种种不尽如人意会导致大学生的心理失衡。
  3.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差
  社会转型过程中大学生的过度承载与心理素质形成强烈反差,极易在熟悉的生活发生改变、心理需求受挫、遭遇生活变故等情形之下产生心理问题。
  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分析
  1.将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作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德育工作管理体系中,详细制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细则,从制度上保证工作落到实处;通过设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常设机构,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体制,以课堂教学、课外教育指导为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网络和体系。
  2.确保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建设与发展,为心理健康教育事业提供必要的条件支撑。
  配备专职心理咨询与辅导教师,使得学生能够得到合适的心理咨询与辅导服务。高校学生辅导员应该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队伍,学生辅导员应该逐步走向专业化、职业化,并在上岗之前接受一定的心理学知识的专业培训,掌握基本的与学生沟通、疏导学生心理问题以及能够有效地影响学生认知和行为状态的心理辅导理论与方法。
  3.面向全体,全员参与。
  健康的心理是人发展的中枢枢纽,是为人一生不断进取、不断探索的催化剂。心理健康教育只靠专家和一部分老师远不能达到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要求,必须面向全体,全员参与。心理健康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通过研讨我们要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和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建构学生健康的心理。
  三、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方式初探
  1.实施教师个体心理行为的教育管理
  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格和对学生的情感态度所表现出的各种心理行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形成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教师个体心理行为,虽有纪律与制度的约束,但这种约束的作用是有限的,学校管理必须将教师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转变为促使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心理动机,进而形成有利于实现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目标的教师个体心理行为。
  作为学校管理者,在为教师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的同时,还要建立能促进教师成长的评价机制,满足教师合理的心理需求,要促使教师了解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这样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表现出的各种个体心理行为就能和学生心理成长的生态环境和潜一致,也就形成了教师个体心理行为的教育管理。
  2.制定以生为本的学生管理制度
  学生管理制度是对学生行为的一种约束,这种约束本身带有强制性,但这种强制性要体现以人为本,要体现人性化,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们在制定各种学生管理制度时,要遵循学校组织下学生个体心理行为的规律,不要以破坏学生心理成长的生态环境为代价来寻求维持、就范、整齐、划一的状态。在制度实施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学生心理的个体差异。总之,学校的各种学生管理制度要服从于学生心理成长的生态环境,将显性的制度约束转变为隐性的学生心理行为。
  3.整体规划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这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指利用学生自身资源和社会资源开展的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各种课外心理咨询活动,包括由学生自己主导的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各种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团体心理辅导和个体心理咨询等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于这类活动的管理,须有整体规划,指定专人负责,在遵守心理教育的有关原则的同时,正确引导学生自主参加。
  4、科学布局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文化
  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文化是指校园内写有心理教育格言的各类标语牌、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栏和黑板报以及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种校内刊物等。这是一种隐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它对学生的心理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时对学生的心灵有一种特殊的感召作用,使其全方位多角度的发挥它的独特作用,和学生的心理生态环境和谐相处、相互生辉。
  四、结语
  一个人能否成才,决定于他本人的自身条件和时代、环境、教育、地域、人际关系等诸方面的因素。对于大学生来说,能否成才,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其自身条件这一内在因素。就成才的内因来说,除了智力因素以外,其它的心理品质,如顽强的意志、饱满的热情、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思维等等都是成才的必要条件,而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大学生应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逐步提高和完善自己的心理品质,以使自己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而达到成才的目的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