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维新派各自提出了怎样的救国方案?为什么都不能成功?
一、农民阶级的救国方案——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咸丰元年到同治三年(1851年—1864年)期间,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等组成的领导集团从广西金田村率先发起的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
失败原因:过早建都丧失斗志、指挥失误导致未能乘胜追击、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后期政治腐败严重以及清政府和外国侵略者互相勾结起来,残酷镇压太平天国等。
二、地主阶级的救国方案——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其领导阶级是地主阶级洋务派。
失败原因:包括传统封建制度的弊端、缺乏完整的计划、主事者识见不足、守旧人士的反对、官僚政风的败坏等。
三、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救国方案——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维新运动,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失败原因:
1、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即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慈禧所代表的顽固派掌握实权,实力强大。
2、直接原因:
(1)当时国家的最高领导权不在光绪皇帝手中,而为以西太后为首的王公、大臣所掌握。
(2)维新派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指责西汉的古文经书全系刘歆伪造,《孔子改制考》将孔子打扮为“改制立法”的祖师爷。两书都没有充分的、有说服力的证据,不用说守旧派反对,当时的一些开明人士也不赞成。此外,维新派某些激进的宣传也增加了社会阻力。
(3)维新派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只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和极少数的官僚,甚至对帝国主义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4)维新派及光绪皇帝在实施变法上的某些冒进措施。
(5)变法手段单一:采取单纯的自上而下的“和平”“合法”方式。
扩展资料
尽管这些救国方案都未能成功,但救国运动还是在一定程度上有着积极影响,为后来的革命者提供了经验和教训,其积极意义:
一、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革命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革命,从1851年起共坚持了14年,势力扩展到17省,有力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和外国的侵略,促进了封建社会的崩溃,阻止了中国殖民化的进程,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极其重要的一页。
二、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输入,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和国防的近代化。
三、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作为近代中国的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具有进步意义,激起了民众对满清政府的愤恨,推动知识分子由维新向革命转化,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为13年之后爆发的辛亥革命打下了思想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平天国运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洋务运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戊戌变法
农民阶级:
A.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将西方基督教义和儒家大同思想及农民平均主义相结合来改造中国,提出《天朝田亩制度》革命纲领。《资政新篇》提出了最早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失败原因:①小农阶级的阶级局限性;②宗教色彩浓重;③片面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 ④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分开来。
B.义和团运动(扶清救国)——面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瓜分,处于社会底层的广大农民群众,从朴素的爱国主义思想出发,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发起了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妄图用“扶清”的方式达到“灭洋”的目的,以挽救民族危亡。
失败原因:客观上:中外势力联合力量强大。 主观上:①是自发的群众性活动,没有先进的政党领导,没有科学理论指导;②行动上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③没有严密的组织形式;④义和团提出的“扶清灭洋”,容易放松对清统治者的警惕,也带有盲目排外性质,表现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地主阶级:洋务运动——晚清时期一次民族自强自救运动,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希望用西方的先进科技来武装自己,使中国迅速走上富强道路。 主要内容包括:组建西式军队,北洋水师为代表;兴建西方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为代表;兴建西方民用工业,汉阳铁厂为代表;开办西式学堂,京师同文馆为代表;修铁路、建立电话电报网络、西方金融、选派学生留洋等。
失败原因:①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基础的矛盾,使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同时,洋务运动处处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从而加大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阻力。 ②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既是近代工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也是其摧残者和破坏者,其封建衙门和官僚式的体制,必定导致洋务企业的失败。 ③洋务运动的目的之一是抵御外侮,但洋务派在主持外交活动中,坚持“外须和戎”,对外妥协投降,他们所创办的近代企业有抵御外侮和“稍分洋人之利”作用,但却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 甲午战争,洋务派标榜的“自强”、“求富”目标未能实现,洋务运动基本失败。 ④当时的大多数中国人对洋务知之甚少,思想还处于被愚昧迷信和封建礼教束缚的阶段。
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救国)——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危机严重和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下,以康有为和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将西方的政治学说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提出了建立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和学习西方科技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维新思想,力图以此来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并将这一思想发展成为维新运动,进而进行了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失败原因:
直接原因:①戊戌维新的领导人基本上是一批缺乏政治斗争经验的书生,他们大多饱读诗书,忧国忧民,学问渊博,具有政治热情抱负,却缺少谋略和政治经验及才干; ②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经济以小农经济为主导致经济落后;③外国势力的干涉。
根本原因:由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只采取改良的办法,并对封建反动势力和列强寄于幻想,远离了民众,又害怕民众,因而也就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归于失败。同时顽固派非常强大,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希望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于是,中外反动势力共同绞杀了维新运动。归根到底是由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决定,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很低,经济基础还很薄弱,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资产阶级力量不足以同封建势力相抗衡,这是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接下来是地主阶级,很显然外来的殖民主义侵略了他们的利益,也破坏了他们的统治秩序,首先要强调一点他们要救的不是中国而是清国,他们的目的是清帝国的生存,他们有目的的开始学习西方的器物,他们认为清国之败败在外夷船坚炮利,而清国冷兵器不敌,只要学习了西方的造船造炮造枪的技术,就能挽救大清危局,所以地主阶级兴起了洋务运动,并称之为同治中兴,从认识上来说,中国的问题不是器物问题而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问题,也就是清王朝的封建专制制度和自然经济将中国带入了这样的境地,他们没有看到这一点,即使看到他们也不会承认,即使承认他们也不会以让出自己的利益为代价来挽救中国而不是清国,从出发点来说,他们挽救清国的出发点就是错误的,所以根本不可能成功!
至于资产阶级维新派,他们看到了西方君主立宪的成功,但是他们没有认识到中国的封建专制主义有多发达,有着西方中世纪神权政治根本无法企及的高度,可以说是根深蒂固,他们认为没有能力撼动这样的大树,所以只有妥协,但是他们又成为封建统治者内部争权夺利的工具,光绪帝只是想维护自己专制的利益,并没有其他的动力,维新派只想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来改变中国现状,只能说是书生意气,完全的空想主义,他们没有自己的经济实力、军队、政治影响,只是认为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的一纸号令便能打通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便能得到中国大多数人的支持,可以说这些都是他们一厢情愿的,都是脱离群众的,他们是跪在半空中的一群爱国志士,上面是地主阶级统治者他们不敢得罪,下面是普通的劳动人民,他们不愿联合,所以他们最后的结局只有孤独的消亡。
地主阶级,洋务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变法
失败原因,阶级局限性,变革不够彻底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