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信佛,要注意什么?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不持戒,不虔诚,不实践,很难受益,不要把佛法只当理论研究。诸恶莫作,诸善奉行,相信因果。
a佛法三要义
1生起出离心。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三界如火宅。在《杂阿含经》卷第十五、杂因诵第三中,有一个「盲龟喻」的公案,是这样说的:
在某一时候,佛陀住在猕猴池侧重阁讲堂。那时,世尊对比丘们说:「譬如大地全都变成海洋时,有一只长生不死的瞎眼乌龟,每过一百年才从壳里伸出它的头。大海中有一根漂浮的木头,只有一个洞孔。这根木头在海浪中,随风四处飘流,没有固定之处。当瞎眼乌龟过一百年从壳里伸出头时,能够碰上这根浮木的洞孔吗?」
阿难回答道:「世尊!不能。为什么谈没呢?这只瞎眼乌龟,如果在大海的东边,浮木则有可能随风漂至大海的西面、南面、北面,也有可能环绕四周,所以不太可能相遇。」
佛陀告诉阿难:「瞎眼乌龟与浮木,即使是向不同方向漂流,也还有机会相遇。世上愚昧无知的凡夫俗子,如果飘流在天、阿修孝神罗、畜生、饿鬼、地狱五趣之中,要想再恢复人身,比那瞎眼乌龟遇浮木还要难。为什么这样说?那些愚昧的凡夫俗子不遵行正义、不实践道法,不行善、不行真实,互相残杀,肉弱强食,造下无边罪恶。
佛陀是依众生的福报和诸佛愿力和合之时才来到娑婆世界的,不是什么时候都有佛陀出世的。在漫漫的时间长河中,经常是百千万劫中才有一劫佛陀出兴于世。而一劫之中,佛法住世的时间又极其短暂,像贤劫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住世才12,000年,而到弥勒佛出世还有56.7亿年(另说为5亿多年)!没有佛出世,我们连三宝的名字都听不到。
中观四百论》云:“若凡夫亦知,一切生死苦,则于彼刹那,身心同毁灭。”接下来索达吉堪布解释说:“假如凡夫亦能如圣者一样现量了知三有一切生死诸苦,则于了知之刹那,身心无法承受而崩溃毁灭。”月称菩萨言:“如诸佛照见,诸业之果报,若凡夫亦知,刹那即昏厥。”,人间一日中,屡刺三百槊,此地狱轻苦,毫分宁相捅。
假设在人间当中,每天有三百个人,手执锐利的长矛,不停地刺着你的身体,这种痛苦肯定是极难以忍受的,不说亲去感受,就是见到这种场面都会惊慌闷绝。但这种痛苦与地狱痛苦仍丝毫无法相比。
法王如意宝在《窍决宝藏海》中说道:“但无论是谁,要是真正堕入地狱去感觉痛苦,当这种悲惨的果报成熟时,不害怕的人却是一个也找不到。”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由于不断悲惨地喊着阿啾啾而称为阿啾啾地狱;阿啾啾的声音也间断了,只能发出叹息的呼呼声,称为呼呼地狱。
世尊说“凡夫无慧乐,何处得有胜?不知于正道,云何得有胜?我视众生道,以甚深佛眼。”
2发菩提心。为众生利益欲成就无上佛道的意愿和行持。宗喀巴大师说:“发菩提心是大乘的主干,是大善行的根源,是福慧资粮的点土成金术,是无量功德的宝藏。”有菩提心,任何善行都会变成成佛的因素,并产生极大的功利,故称菩提心为佛门第一法宝。
弥勒菩萨广赞菩提心之功德 (节选)
菩提心者犹如种子。能生一切诸佛法故。
菩提心者犹如良田。能长众生白净法故。
菩提心者犹如大地。能持一切诸世间故。
菩提心者犹如净水。能洗一切烦恼垢故。
菩提心者犹如大风。普于世间无所碍故。
菩提心者犹如盛火。能烧一切诸见薪故。
菩提心者犹如净日。普照一切诸世间故。
菩提心者犹如盛月。诸白净法悉圆满故。
菩提心者犹如明灯。能放种种法光明故。
......
3有空性正见。即有相皆因果相续,刹那变异不住。当看到缘合之物实有的同时,要能悟出当体即空,执著无物 。
自性无男女相、亦无僧俗老少、无圣无凡;亦无佛、亦无众生、亦无筋力、亦无相貌;犹如虚空,取不得、舍不得。
介绍一修学法门,修学前,您可看一下《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念佛的方法是以深信切愿,执持“南无阿弥陀佛”的圣号,在行住坐卧中,绵绵密密,摄心专注而念,欢喜时也念,烦恼时也念,无事时也念,做不用心事时也念。初行不免打失,要记得即念,不劳分别考究,只贵净念相继,老实行持。久久念头澄澈,证入一心不乱。一般人往往以念佛为迷信,哪里知道一句佛号,是念念打破自己贪嗔痴迷的有效办法,迷妄若去,智慧自照,它的妙用决非局外人所能想象。在已学佛的同仁中,又往往以念佛为浅近,不知佛法本来平等圆融,就在极平常处见功,若好高骛远,正是知巧侍亏见未忘。实际上,真能念佛,念念无住,即是布施;不起贪嗔,即是持戒;不计人我,即是忍辱;不稍夹杂,即是精进;一心不乱,即是禅定,明明历历,即是智慧。一句弥陀,不是大彻大悟的人,不能全提,而钝根下愚,也无少欠。但能蓦直念去,自然水到渠成,全身受用。《大集经》说:“若人但念阿弥陀佛,是名无上深妙禅。”况且参禅修观,全仗自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断尽见思烦恼,方能解脱六道流转的分段生死;而且在修待过程中,常有种种境界发生,譬如浓云将散,日光忽露忽藏,倏忽之间,变化莫测,若不是真具道眼,难免不被调弄而枉用功夫,念佛则因自力他力配合,只要一句顶一句,执持不失,妄念无处潜身,自然一路平稳,没有障难。由于信真愿切,报尽横超三界,往生极乐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个法门的妙用,确是超情离见,不可思议,各部经论一致赞扬,希望读者们能加注意。 略出声念佛号,口念耳闻,以耳根摄意根。大势至菩萨答说,‘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入三摩地,斯为第一。’
愚以为,众生大多福薄慧浅,恶业缠缚,应精进念佛,自力他力配合,求生净土。
a佛法三要义
1生起出离心。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三界如火宅。在《杂阿含经》卷第十五、杂因诵第三中,有一个「盲龟喻」的公案,是这样说的:
在某一时候,佛陀住在猕猴池侧重阁讲堂。那时,世尊对比丘们说:「譬如大地全都变成海洋时,有一只长生不死的瞎眼乌龟,每过一百年才从壳里伸出它的头。大海中有一根漂浮的木头,只有一个洞孔。这根木头在海浪中,随风四处飘流,没有固定之处。当瞎眼乌龟过一百年从壳里伸出头时,能够碰上这根浮木的洞孔吗?」
阿难回答道:「世尊!不能。为什么谈没呢?这只瞎眼乌龟,如果在大海的东边,浮木则有可能随风漂至大海的西面、南面、北面,也有可能环绕四周,所以不太可能相遇。」
佛陀告诉阿难:「瞎眼乌龟与浮木,即使是向不同方向漂流,也还有机会相遇。世上愚昧无知的凡夫俗子,如果飘流在天、阿修孝神罗、畜生、饿鬼、地狱五趣之中,要想再恢复人身,比那瞎眼乌龟遇浮木还要难。为什么这样说?那些愚昧的凡夫俗子不遵行正义、不实践道法,不行善、不行真实,互相残杀,肉弱强食,造下无边罪恶。
佛陀是依众生的福报和诸佛愿力和合之时才来到娑婆世界的,不是什么时候都有佛陀出世的。在漫漫的时间长河中,经常是百千万劫中才有一劫佛陀出兴于世。而一劫之中,佛法住世的时间又极其短暂,像贤劫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住世才12,000年,而到弥勒佛出世还有56.7亿年(另说为5亿多年)!没有佛出世,我们连三宝的名字都听不到。
中观四百论》云:“若凡夫亦知,一切生死苦,则于彼刹那,身心同毁灭。”接下来索达吉堪布解释说:“假如凡夫亦能如圣者一样现量了知三有一切生死诸苦,则于了知之刹那,身心无法承受而崩溃毁灭。”月称菩萨言:“如诸佛照见,诸业之果报,若凡夫亦知,刹那即昏厥。”,人间一日中,屡刺三百槊,此地狱轻苦,毫分宁相捅。
假设在人间当中,每天有三百个人,手执锐利的长矛,不停地刺着你的身体,这种痛苦肯定是极难以忍受的,不说亲去感受,就是见到这种场面都会惊慌闷绝。但这种痛苦与地狱痛苦仍丝毫无法相比。
法王如意宝在《窍决宝藏海》中说道:“但无论是谁,要是真正堕入地狱去感觉痛苦,当这种悲惨的果报成熟时,不害怕的人却是一个也找不到。”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由于不断悲惨地喊着阿啾啾而称为阿啾啾地狱;阿啾啾的声音也间断了,只能发出叹息的呼呼声,称为呼呼地狱。
世尊说“凡夫无慧乐,何处得有胜?不知于正道,云何得有胜?我视众生道,以甚深佛眼。”
2发菩提心。为众生利益欲成就无上佛道的意愿和行持。宗喀巴大师说:“发菩提心是大乘的主干,是大善行的根源,是福慧资粮的点土成金术,是无量功德的宝藏。”有菩提心,任何善行都会变成成佛的因素,并产生极大的功利,故称菩提心为佛门第一法宝。
弥勒菩萨广赞菩提心之功德 (节选)
菩提心者犹如种子。能生一切诸佛法故。
菩提心者犹如良田。能长众生白净法故。
菩提心者犹如大地。能持一切诸世间故。
菩提心者犹如净水。能洗一切烦恼垢故。
菩提心者犹如大风。普于世间无所碍故。
菩提心者犹如盛火。能烧一切诸见薪故。
菩提心者犹如净日。普照一切诸世间故。
菩提心者犹如盛月。诸白净法悉圆满故。
菩提心者犹如明灯。能放种种法光明故。
......
3有空性正见。即有相皆因果相续,刹那变异不住。当看到缘合之物实有的同时,要能悟出当体即空,执著无物 。
自性无男女相、亦无僧俗老少、无圣无凡;亦无佛、亦无众生、亦无筋力、亦无相貌;犹如虚空,取不得、舍不得。
介绍一修学法门,修学前,您可看一下《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念佛的方法是以深信切愿,执持“南无阿弥陀佛”的圣号,在行住坐卧中,绵绵密密,摄心专注而念,欢喜时也念,烦恼时也念,无事时也念,做不用心事时也念。初行不免打失,要记得即念,不劳分别考究,只贵净念相继,老实行持。久久念头澄澈,证入一心不乱。一般人往往以念佛为迷信,哪里知道一句佛号,是念念打破自己贪嗔痴迷的有效办法,迷妄若去,智慧自照,它的妙用决非局外人所能想象。在已学佛的同仁中,又往往以念佛为浅近,不知佛法本来平等圆融,就在极平常处见功,若好高骛远,正是知巧侍亏见未忘。实际上,真能念佛,念念无住,即是布施;不起贪嗔,即是持戒;不计人我,即是忍辱;不稍夹杂,即是精进;一心不乱,即是禅定,明明历历,即是智慧。一句弥陀,不是大彻大悟的人,不能全提,而钝根下愚,也无少欠。但能蓦直念去,自然水到渠成,全身受用。《大集经》说:“若人但念阿弥陀佛,是名无上深妙禅。”况且参禅修观,全仗自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断尽见思烦恼,方能解脱六道流转的分段生死;而且在修待过程中,常有种种境界发生,譬如浓云将散,日光忽露忽藏,倏忽之间,变化莫测,若不是真具道眼,难免不被调弄而枉用功夫,念佛则因自力他力配合,只要一句顶一句,执持不失,妄念无处潜身,自然一路平稳,没有障难。由于信真愿切,报尽横超三界,往生极乐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个法门的妙用,确是超情离见,不可思议,各部经论一致赞扬,希望读者们能加注意。 略出声念佛号,口念耳闻,以耳根摄意根。大势至菩萨答说,‘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入三摩地,斯为第一。’
愚以为,众生大多福薄慧浅,恶业缠缚,应精进念佛,自力他力配合,求生净土。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