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小学中高年级是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阶段,这一训练就是培养学生把文章由厚读薄的能力,即培养学生高度的概括能力,概括能力有很强的综合性,而小学生又以形象思维见长。一篇课文要用一两句话表达出主要内容,对小学生来说确实不易。只有把握住了课文的内容,领悟作者的写作目的,深刻理解课文,才能达到精练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的目的。怎样培养学生的这一能力呢?在实际操作中有很大的困难,究其原因,总结起来有三点:1、缩不短。概括课文大意时,常常讲着讲着就接近复述的。2、该不该删。在概括课文大意时,分不清楚哪些内容该留,哪些内容该删。3、抓不住重点。课文内容那么多,顾前不顾后,很难快速把握重点。如何帮助学生准确、简洁、快速地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如下几种方法----
一、课题扩充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往往能捕捉到很多课文信息。不少课文的题目,就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借助课题。首先要读懂字面上表达的意思,再根据课文内容把课题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丰满,使表达更加完整,更加全面。如《草船借箭》,读课文后,请学生把课题四个字扩展成一句话: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在此基础上请学生补上借箭的起因,及周瑜最后的态度,然后稍加整理就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周瑜妒忌诸葛亮,要求他十天之内赶造十万支箭。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周瑜自叹不如。学会从课题入手也就悟到了“概括”与“具体”之间的关系了。又如:《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从题目中,我们可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首都人民在十里长街迎送总理灵车的感人场面。
二、段意合并
一篇文章由几个段落组成,我们可以用合并段落大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先理清文章脉络,写出每大段的意思,再根据文章内容分清主次。如果都是主要的,就把段意合并起来;如果有的主要,有的次要,则需要抓住主要的,舍掉次要的。合并时,要对各段的大意做适当的修改,删除重复的内容,综合相同的内容。例如:《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共写了五方面内容:(1)从地球在整个宇宙的位置看,地球是十分渺小的;(2)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很小;(3)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而又遭到无节制的开采和随意的毁坏,面临资源枯竭的危险;(4)人类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居住;(5)人类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把各段段意综合起来,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作者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空间“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说明了保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
三、分析比较,突出重点
有些文章,重点部分十分突出,而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在其中。因此,只要抓住这个重点部分的段落大意,再加上一些必要的补充交代,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归纳出来了。可以先简单地读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然后找出文章的重点段,弄清作者在重点段中要表达的意思,再联系其余各段作适当补充,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自然概括出来了。如《落花生》一文,第一段讲的是种花生和收花生。第二段讲的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花生,谈论花生。显然第二段是重点段,一家人尝花生,谈论花生的好处,并以花生喻做人要做务实有用的人。以此为核心,联系文中其他内容,就不难概括出全文的主要内容:作者一家人在后园过花生节,他们边品尝花生,边谈论花生的好处,父亲以花生来比喻,告诉我们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不一定一次就能抓住,这就需要反复地进行分析比较,分析内容的主次,准确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文章还需要分析文中的关键词句和段落,抓住了这些关键词句和重点段落,主要内容也就容易归纳了。
四.将设计的问题串起来
我们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边读边提出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这样有助于我们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果我们能在阅读中,依据文章的顺序,提出相应的问题,我们就可以按问题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例如:学习《鲁滨孙漂流记》一课时,让学生阅读,然后设计以下问题:课文讲的是谁的什么事?鲁滨孙漂流的原因是什么?漂流了多少年?他是怎样生存下来的?认真思考然后回答,就能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即:鲁滨孙因乘船遭遇暴风失事,漂流到荒岛,一个人在荒芜人烟的小岛上战胜了种种困难,生活了二十多年。
五、抓重点语句
有的文章结构上有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或内容上有中心句,这些句子往往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摘录这些概括性的语句,稍加改动,就可以成为全文大意。运用句子摘录法,有时候我们可以直接“抄”。如老舍笔下的《猫》,既写了大猫,又写了满月的小猫 。我们在概括课文大意时,必须把文中两个中心句串联起来:猫的性格很古怪,而满月的小猫更可爱。还有的时候,中心句表达比较烦琐,我们还需要“缩”,精简一些修饰性的词语,使课文大意表达得更精炼。
另外,我们还可以结合文章的不同题材,采用不同的概括方法
(1)记人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课文写的谁?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然后概括主要内容。如《桥》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挽救了全村人的性命,而他和自己的儿子却被洪水吞没了,塑造了一个英勇无私的共产党员形象。又如《晏子使楚》一文的主要内容是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
(2)叙事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如《金色的鱼钩》一文的主要内容是在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最后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3)写景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写的是什么景物?它有什么特点?按什么顺序写的?然后再进行概括。如《草原》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作者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内蒙古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厚情谊。
(4)状物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写的是什么事物?从几个方面写了它的特点?怎样写的?然后进行概括。如《鲸》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能力是高层次的思维活动,以上方法的运用能帮助学生从浅易处人手,消除概括课文大意时无从开口、无从下手带来的苦恼,使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尽量准确、全面。当然语文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这就需要我们立足与平时的教学工作,扎扎实实的进行语文教学,不断地探索,创新。
一、课题扩充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往往能捕捉到很多课文信息。不少课文的题目,就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借助课题。首先要读懂字面上表达的意思,再根据课文内容把课题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丰满,使表达更加完整,更加全面。如《草船借箭》,读课文后,请学生把课题四个字扩展成一句话: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在此基础上请学生补上借箭的起因,及周瑜最后的态度,然后稍加整理就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周瑜妒忌诸葛亮,要求他十天之内赶造十万支箭。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周瑜自叹不如。学会从课题入手也就悟到了“概括”与“具体”之间的关系了。又如:《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从题目中,我们可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首都人民在十里长街迎送总理灵车的感人场面。
二、段意合并
一篇文章由几个段落组成,我们可以用合并段落大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先理清文章脉络,写出每大段的意思,再根据文章内容分清主次。如果都是主要的,就把段意合并起来;如果有的主要,有的次要,则需要抓住主要的,舍掉次要的。合并时,要对各段的大意做适当的修改,删除重复的内容,综合相同的内容。例如:《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共写了五方面内容:(1)从地球在整个宇宙的位置看,地球是十分渺小的;(2)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很小;(3)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而又遭到无节制的开采和随意的毁坏,面临资源枯竭的危险;(4)人类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居住;(5)人类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把各段段意综合起来,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作者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空间“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说明了保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
三、分析比较,突出重点
有些文章,重点部分十分突出,而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在其中。因此,只要抓住这个重点部分的段落大意,再加上一些必要的补充交代,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归纳出来了。可以先简单地读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然后找出文章的重点段,弄清作者在重点段中要表达的意思,再联系其余各段作适当补充,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自然概括出来了。如《落花生》一文,第一段讲的是种花生和收花生。第二段讲的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花生,谈论花生。显然第二段是重点段,一家人尝花生,谈论花生的好处,并以花生喻做人要做务实有用的人。以此为核心,联系文中其他内容,就不难概括出全文的主要内容:作者一家人在后园过花生节,他们边品尝花生,边谈论花生的好处,父亲以花生来比喻,告诉我们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不一定一次就能抓住,这就需要反复地进行分析比较,分析内容的主次,准确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文章还需要分析文中的关键词句和段落,抓住了这些关键词句和重点段落,主要内容也就容易归纳了。
四.将设计的问题串起来
我们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边读边提出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这样有助于我们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果我们能在阅读中,依据文章的顺序,提出相应的问题,我们就可以按问题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例如:学习《鲁滨孙漂流记》一课时,让学生阅读,然后设计以下问题:课文讲的是谁的什么事?鲁滨孙漂流的原因是什么?漂流了多少年?他是怎样生存下来的?认真思考然后回答,就能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即:鲁滨孙因乘船遭遇暴风失事,漂流到荒岛,一个人在荒芜人烟的小岛上战胜了种种困难,生活了二十多年。
五、抓重点语句
有的文章结构上有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或内容上有中心句,这些句子往往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摘录这些概括性的语句,稍加改动,就可以成为全文大意。运用句子摘录法,有时候我们可以直接“抄”。如老舍笔下的《猫》,既写了大猫,又写了满月的小猫 。我们在概括课文大意时,必须把文中两个中心句串联起来:猫的性格很古怪,而满月的小猫更可爱。还有的时候,中心句表达比较烦琐,我们还需要“缩”,精简一些修饰性的词语,使课文大意表达得更精炼。
另外,我们还可以结合文章的不同题材,采用不同的概括方法
(1)记人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课文写的谁?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然后概括主要内容。如《桥》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挽救了全村人的性命,而他和自己的儿子却被洪水吞没了,塑造了一个英勇无私的共产党员形象。又如《晏子使楚》一文的主要内容是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
(2)叙事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如《金色的鱼钩》一文的主要内容是在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最后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3)写景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写的是什么景物?它有什么特点?按什么顺序写的?然后再进行概括。如《草原》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作者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内蒙古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厚情谊。
(4)状物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写的是什么事物?从几个方面写了它的特点?怎样写的?然后进行概括。如《鲸》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能力是高层次的思维活动,以上方法的运用能帮助学生从浅易处人手,消除概括课文大意时无从开口、无从下手带来的苦恼,使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尽量准确、全面。当然语文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这就需要我们立足与平时的教学工作,扎扎实实的进行语文教学,不断地探索,创新。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