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亲啊,大家帮个忙。我这里有一个辩论赛。我们是反方,我们的辩题是人际交往中语言比行为更重!
展开全部
这么多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语言行为与人际关系的矛盾
(1)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的矛盾。人际关系是在人际交往中建立、巩固、发展、调整的,而人际关系交往的主要工具是语言。语言是由形式(语音、句式)和内容(语义)组成的统一体,但是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充满着种种矛盾,如何处理这种矛盾就直接影响到人际关系的处理。常见的一音多义现象的二种类型:同音词、多义词。
一是同音词,“同音异义词”的别称,指的是声、韵、调完全相同,而意义完全不同的一组词。如现代汉语中“góngshì”一音,至少表示了“公式”“工事”“攻势”“公事”“宫室”“宫市”六个意义。同音词的产生是语言在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没有同音词的语言几乎没有的。现代汉语中同音词、同音字的也很多,在两万多个常用词中,同音词就有两千多。大量同音词的存在有它积极的一面,它使得汉语的表达多了同音双关等修辞手法,运用得好,可以使语言风趣幽默,涵义丰富。例如避讳,即谓帝制时代对于君主和尊长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后来延伸到人们在说话时遇有触犯忌讳的事物,不直说该事该物,而用旁的话来委婉地表述。避讳有“国讳”、“家讳”、“圣讳”等三种形式。例如,秦始皇的父亲名子楚,于是把楚地改为“荆”。 苏轼祖父名“序”,即讳“序”字,所以苏洵不写“序”字。碰到写“序”的地方,改成“引”字;苏轼也跟着不用“序”字,他以“叙”字来代替。
如船家不能说与“沉”“翻”同音的字:在船上吃饭时,不能说“盛”饭,因为在方言中,“盛”和“沉”同音,只能说“装”或“添”;在船上吃鱼时,吃完一面,不能说“翻”过来吃另一面,而要说“划”过来。再如以前从事商业的人,忌讳说“关门”,要说“打烊”,“收店”。四川人忌讳说“舌”,因为与“蚀本”的“蚀”同音,于是称舌为“招财”,称猪舌叫“猪招财”,牛舌叫“牛招财”。为了减少话语的刺激性,把“自杀”改成“从高处处行坠落”。在中国北方,老人故世,以“老了”讳饰,老干部故世,用“见马克思去了”讳饰。生活中对跛脚老人,改说“您老腿脚步不利索”;对耳聋的人,改说“耳背”,对妇女怀孕说“有喜”。总之,在语言交流中讲究讳饰,也就是“矮子面前莫说矮”,应做到“哪壶不开就提那哪壶”。
谐音双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双关分语义双关和谐音双关两种。如果在同音词中语义矛盾处理得好,也会对处理某种微妙的人际关系,或对在特定的人际关系中传递某种特定的信息内容起到独特的作用。这就是有名的谐音双关的用法。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毛泽东同志的《蝶恋花•游仙(答李淑一)》的起句“我失骄杨君失柳”,就是用同音双关的形式表现了作者对杨开慧、柳直荀二位烈士的无限追忆怀念之情。
结婚礼物忌送“伞”、“钟”等物。上海人看望病人忌送“苹果”(与“病故”谐音)。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竹枝词》刘禹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清风满地难容我,明月何时再照人。上联:「清」暗寓清朝统治。下联:「明月」怀念明代。名人相轻闹剧。传说有一次,苏轼和佛印乘船游览瘦西湖,佛印大师拿出一把提有东坡居士诗词的扇子,扔到河里,说道:“水流东坡诗(尸)!”当时苏轼很快笑指着河岸上正有在啃骨头的狗,吟道:“狗啃河上(和尚)骨!”说罢二人相视而笑。
二是多义词,同一语音表示同一词语的不同义项。一个词可以有一个义项到十几个义项,可以分为本义、基本义、引伸义、比喻义等等。词的语义内容可分词汇意义和附加意义两部分,附加意义又包括形象色彩、感情色彩(褒贬色彩)和语体色彩三部分。借助词语的多义关系构成的双关叫语义双关。猴子死后去见阎王,请求来世做人。阎王说:“你要做人,必须把身上的毛都拨掉。”就叫小鬼过来,给他拔毛。才拨一根,猴子就痛得大叫大嚷起来。阎王说:“看你,一毛不拔,怎能做人呢?”这则笑话假托一个寓言故事,讽刺极端吝啬自私的人,他们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结尾发出了“怎能做人呢”的犀利质问。
“门口一边站着一个人”:“一边”既可以理解为“每一边”,又可理解为“只在一边”。漫画:本厂出品的牙膏牌子最“硬”:一般理解为“牙膏的质量最好”,“硬”,即:“量最好”。只见一个人按住一管牙膏,拿着一把铁锤正用力地往下砸,看画才按本义体会出“硬得挤不出来”的意思。著名英国汉学家老翟理斯翻译王昌龄的“一片冰心在玉壶”:一颗冰冷的心在玉石的瓶子里。汉语中的“冰”“玉”另外还具有“冰清玉洁”这样的附加意义和感情色彩。
(2)表达者和语言工具的矛盾。表达者用语言表情达意,这样两者就构成为一对矛盾统一体。一般情况下,“凡思维能达到的地方,语言也能达到”强调的是统一的一面,“常恨言语浅,不及人意深”强调的是矛盾的一面。表达者运用语言表情达意有两个矛盾:
表达能力与语言工具的矛盾。表达能力是指表达者在运用语言表情达意时,采用他准备采用的方法把他要表达的内容准确地表达出来的能力。其中,“准备采用的方法”和“要表达的内容”两者缺一不可。有时,准备采用含蓄的方法来表达某种事,可结果,内容倒是表达了,可说得却直截了当;有时准备表达是这个意思,可说来说去,却不是说偏了,就是说漏,甚至干脆说反了。在表达能力和语言工具矛盾中,表达能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语言能力的高低首先取决于文化素养的深浅。韩复榘有一次在济南学生们作报告:同志们、老头子们、老太太们、大学生们、二学生们、三学生们(指中、小学生)、大姑娘们:你们好,俺也好,我们大家都好。今天天气很好,俺十二分地高兴,今天俺专从济南到山东来。俺没有什么文化,人是枪眼里爬出来的,你们有文化,是从笔杆子爬出来的。今天俺的报告讲四个问题……评:故作风雅,极力把话讲得文绉绉的,但终因文化素养太浅,结果讲得文理不通。
语言能力还取决于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交往中,表达者的心境情绪,是处于什么样的状态。过于紧张、进于兴奋、过于激动、过于悲伤……都会影响语言能力的发挥。而心境情绪的状态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交际双方的人际关系的影响。常见的如男性在与异性构成的人际关系中,特别是女友初恋的时候,表达能力常常得不到充分发挥,说起话来结结巴巴,颠三倒四;另一种常见的情况是地位悬殊的人之间进行关系重大的谈话,地位低微的人也难以正常发挥其表达能力。
表达意图和语言意义的矛盾。语言是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的工具,这仅看到了表达者和语言的一个方面,这个矛盾还有另一方面,即语言有时还是人们用来隐瞒思想,掩饰感情的工具。语言意义与表达意图不相吻合的情况大致有三种:1)动机的不吻合。动机是由于个人的某种需要所引起的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行为指向。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即一个人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这样说的原因,一个人在语言交往中,他的真实动机和口头上或局面上表述出来的动机往往不一致的。有时,真正起作用的动机和表达者本人意识到的动机也不一致,这种情况就更为复杂。
孙犁《荷花淀》中讲小苇庄的一群妇女把丈夫送到抗日部队上去后的一段对话: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过了两天,四人青年妇女集在水生家里来,大家商量:“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水生的女人说:“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哪里就砬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好看头啊!”于是这几个女人偷偷坐在一只小船上,划到对面的马庄去了。评:这些青年妇女们找出来的种种“借口”是和她们思念丈夫的真实动机是不相吻合的。
2)内容的不吻合。即语言所包含的内容和说写者要表达的真实内容的不相吻合。如反语:你真行啊,连一加一等于二都知道!你太差劲了,一个月才挣一万。老鼠对猫说:我爱你!猫说:“你走开!”老鼠流着泪走了。谁也没有看到,老鼠走后猫也流下了泪,其实有一爱叫放弃。女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苹果,然后提问:“孩子们,这是什么呀?”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屁股!”女教师哭着跑出教室,找校长告状:“孩子们嘲笑人。”校长走进教室,表情严肃地说:“你们怎么把老师气哭了?啊!还在黑板上画了个屁股! 3)程度的不吻合。即语言所包含的内容和说写者要表达的真实内容在方向上是一致的(不是像那种正话把说,反话正说的情况),只不过是在程度上不一致。如:“张三坏透了”。可能认为其真的有点坏,但程度并没有这么深,常用于夸张语境中。成语中的夸张:“天翻地覆”、“怒发冲冠”, 弹丸之地”、“沧海一粟”。由于上述三种情况的原因,一个人在人际交往中说话,常常陷入怎样处理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之间所存在的种种矛盾之中。对于这种矛盾的种种处理,既要受到特定交往活动中的特定人际关系的影响,又会反过来影响特定交往活动的特定人际关系。
(3)接收者和语言工具的矛盾。作为语言交往活动的双方,听读者的接收活动,并不说写者表达活动的简单的逆向重复。因为语言接收者是以主体的姿态进入人际关系交往活动中,有自己的动机、态度、生理、心理等特点,并不是完全被动地接收信息,接收什么和接收多少都是有选择性的,都会受到人际关系的影响,因此接收者和表达者之间就有矛盾。
一是接收机制与语言信息的矛盾。人的接收机制由生理机制和心理机制两部分构成。生理机制主要是指眼、耳等生理器官的工作机能,如果眼花、耳背,就会影响接收效果;心理机制是指注意力的强弱和态度的好坏。注意力和态度是两回事,注意力是对语言信息而言,态度是对表达者而言。如两人吵架,双方互不友好,但都非常注意对方说了什么,注意力很强,态度却很差。一般说来,生理接收机制主要取决于身体健康状况,如:聋子会安名,瞎子会弱琴。心理接收机制取决于四点:第一、人际关系;第二、人与语言内容的关系,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第三、接收者的个性特点和社会属性;第四、外在环境,如领导在场,噪声干扰。接收机制的状况直接决定了它与语言信息的矛盾处于何种状态。如态度不好,可能会使接收者在接收到的语言信息上附上自己的主观色彩,从而影响语言信息的客观性。而且接收者的心理机制使他对语言信息的接收具有选择性的特点,这种选择性是接收者与语言矛盾的一个重要特点。
二是接收能力与语言信息的矛盾。接收能力指的是听到(看见)、听懂(看懂)和理解语言信息的能力。接收能力高低会激化或缓和乃至消除它与语言信息的矛盾。接收能力因人而异,一目十行,听通俗故事轻松愉快,听学术报告艰难吃力,彼此了解,可以做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甚至不点就通。接收能力一般取决于两点:一是接收者的文化素养和社会经验。特别是运用比喻、双关、象征、委婉、假托、暗示、比拟、借代等特种手法传递的语言信息时,就更是如此。有个农夫不会说客套话,就秀才:“相公,令尊是什么意思?”秀才白了一眼,不屑地说:“这令尊二字,是称呼人家的儿子的。”说罢,偷偷地掩嘴而笑。农夫信以为真,就同秀才讲起客气话来:“相公家有几个令尊呢?”秀才气得脸发白,又不好发作。只好说;“我家里没有令尊。”农夫以为他真没有儿子,便说:“相公没有令尊,千万不要伤心。我家里有四个儿子,你看中哪一个,我就送给你做令尊吧!”
三国张松献西川。松观其题曰《孟德新书》,仿《孙子》十三篇而作之兵之要法,松大笑曰:“此书吾蜀中三尺小童,亦能暗诵,何为新书?”修大惊曰:“公过目不忘,真天下奇才也!”后人有诗赞曰:古怪形容异,清高体貌疏。语倾三峡水,目视十行书。胆量魁西蜀,文章贯太虚。百家并诸子,一览更无余。操变色视之。松全无惧意。杨修频以目视松。操谓松曰:"吾视天下鼠辈犹草芥耳。大军到处,战无不胜,攻无不取,顺吾者生,逆吾者死。汝知之乎?"松曰:"丞相驱兵到处,战必胜,攻必取,松亦素知。昔日濮阳攻吕布之时,宛城战张绣之日;赤壁遇周郎,华容逢关羽;割须弃袍于潼关,夺船避箭于渭水:此皆无敌于天下也!"操大怒曰:"竖儒怎敢揭吾短处!"喝令左右推出斩之。
某人网上请教医生:小宝宝刚满月不久,主要吃的是奶粉,有时也是母乳。“打屁”之前就满脸通红,哼哼唧唧的,有时还哭,吃也吃不好。打过之后稍微好一些。其它也没有什么异常. 请问是怎么回事?医生:“为什么要打他?” 也许是我的说法有问题,上面的朋友理解有误, 我说的“打屁”就是放屁的意思。直接说放屁不得了?干吗还整得文绉绉的,有利于沟通啊?
有一酸人,晚上睡觉,睡梦中,脚被蝎子蛰着,剧烈疼痛,急忙喊醒老伴,说:“吾之贤妻,速燃烛台!视汝夫吾其为毒虫所噬乎?”他老伴冲他直翻白眼,听不懂他说的是什么意思。秀才疼痛难忍,大叫道:“老婆子,快点灯!看看我是不是被蝎子蛰着了!”他老伴马上明白了他的话。
英国人到四川买洗脸盆子(basin)。“Good morning!”“不能摸的,嗯,这个老外还懂礼貌。”“basin。”看老外指着盆子也懂了。 “how much: 你要多少 (钱)?” “how many ?”(你有多少盆子?)“好没理?哎,怎么这么说我?”给钱的时候老外说:“thank you.”“搡给我?公平交易啊!”“good-bye.”“估到买?你自己买的。”
二是接收者对表达者的了解程度。语言接收并不只是个听懂看懂字面意义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知道表达者说的真实含义是什么,以及他为什么这样说。所以语言接收过程实际上是一个通过表达者语言的字面意义,判断其真实想法的过程。现代语言学的研究表明,这种判断与语言知识、语言规律无关,倒与对表达者的理解程度有密切关系。
老夫老妻的默契。明天买点肉吃,不用说就知道是买猪肉,猪排,而且是粉蒸猪排,少放盐巴味精,还要用芋儿作底菜,蒸上两个小时,再熬上一锅粥。
秘书对领导的讲话指示等等的理解。见风使舵:根据不同的情形及时改变自己的观点,使自己始终都处在极有利的位置。秋天傍晚,乡长与秘书乡间小路。乡长:“前面好象有条蛇。”“是有蛇,我看见草动了。”“好像是条死蛇。”“对,不然它早就跑了。”走近了,乡长踢了“死蛇”一脚:“原来是条草绳。”秘书恍然大悟:“怪不得,我说嘛,秋天怎么会有蛇呢!”
黑猫为啥放走老鼠(大千世界)一、黑猫捕到一只老鼠,可是,黑猫在将这只老鼠把玩了一阵后,把他给放了。黄狗见了,对黑猫说:“辛辛苦苦抓到的老鼠,你干嘛把它给放了呢?”“你当然不会明白了!”黑猫说,“我是和我的上司一起被派到这里来抓老鼠的。现在,上司连根老鼠毛都没有捞到,我怎么能抢了上司的风头呢?”二、黑猫捕到了一只老鼠,黑猫在将这只老鼠把玩了一阵后,又把他给放了。黄狗见了,对黑猫说:“辛辛苦苦抓到的老鼠,你干嘛把它给放了呢?”“你当然不会明白了!”黑猫说,“这只老鼠是我本星期抓到的第15只老鼠。上面给我们这些猫定的指标是每周抓14只老鼠,大伙儿都感到任务太重完不成,我一个人超额完成,以后还怎么在猫群里混?”三、黑猫捕到了一只老鼠,黑猫在将这只老鼠把玩了一阵后,又把他给放了。黄狗见了,对黑猫说:“辛辛苦苦抓到的老鼠,你干嘛把它给放了呢?”“你当然不会明白了!”黑猫说,“早在一个月前,我们领导就向外界宣布,经过雷厉风行的严打整治行动,我们这个管区已成了无鼠区。昨天,上级领导组成的检查团还下到我们管区搞了无鼠区建设的验收,对我们管区的工作做出了高度评价。我要是不把这只老鼠放了,岂不是自己打自己耳光,自己砸自己的牌子?”四、黑猫捕到了一只老鼠,黑猫在将这只老鼠把玩了一阵后,又把他给放了。黄狗见了,对黑猫说:“辛辛苦苦抓到的老鼠,你干嘛把它给放了呢?”“你当然不会明白了!”黑猫说,“你难道没看出来,这只老鼠已经怀孕了。经过前一段时间的捕鼠大行动,我们管区的老鼠已经快绝迹了。没了老鼠,我们这些猫的饭碗就会成问题。为了保住饭碗,我们必须放掉这只老鼠了!”
接收能力与语言信息的矛盾运动造成了接收活动具有加工性的特点,实际上就一个对语言信息的接收、分析、增删、解释的加工过程。接收能力的这种加工性是接收者与语言矛盾的另一个重点特点。
(1)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的矛盾。人际关系是在人际交往中建立、巩固、发展、调整的,而人际关系交往的主要工具是语言。语言是由形式(语音、句式)和内容(语义)组成的统一体,但是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充满着种种矛盾,如何处理这种矛盾就直接影响到人际关系的处理。常见的一音多义现象的二种类型:同音词、多义词。
一是同音词,“同音异义词”的别称,指的是声、韵、调完全相同,而意义完全不同的一组词。如现代汉语中“góngshì”一音,至少表示了“公式”“工事”“攻势”“公事”“宫室”“宫市”六个意义。同音词的产生是语言在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没有同音词的语言几乎没有的。现代汉语中同音词、同音字的也很多,在两万多个常用词中,同音词就有两千多。大量同音词的存在有它积极的一面,它使得汉语的表达多了同音双关等修辞手法,运用得好,可以使语言风趣幽默,涵义丰富。例如避讳,即谓帝制时代对于君主和尊长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后来延伸到人们在说话时遇有触犯忌讳的事物,不直说该事该物,而用旁的话来委婉地表述。避讳有“国讳”、“家讳”、“圣讳”等三种形式。例如,秦始皇的父亲名子楚,于是把楚地改为“荆”。 苏轼祖父名“序”,即讳“序”字,所以苏洵不写“序”字。碰到写“序”的地方,改成“引”字;苏轼也跟着不用“序”字,他以“叙”字来代替。
如船家不能说与“沉”“翻”同音的字:在船上吃饭时,不能说“盛”饭,因为在方言中,“盛”和“沉”同音,只能说“装”或“添”;在船上吃鱼时,吃完一面,不能说“翻”过来吃另一面,而要说“划”过来。再如以前从事商业的人,忌讳说“关门”,要说“打烊”,“收店”。四川人忌讳说“舌”,因为与“蚀本”的“蚀”同音,于是称舌为“招财”,称猪舌叫“猪招财”,牛舌叫“牛招财”。为了减少话语的刺激性,把“自杀”改成“从高处处行坠落”。在中国北方,老人故世,以“老了”讳饰,老干部故世,用“见马克思去了”讳饰。生活中对跛脚老人,改说“您老腿脚步不利索”;对耳聋的人,改说“耳背”,对妇女怀孕说“有喜”。总之,在语言交流中讲究讳饰,也就是“矮子面前莫说矮”,应做到“哪壶不开就提那哪壶”。
谐音双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双关分语义双关和谐音双关两种。如果在同音词中语义矛盾处理得好,也会对处理某种微妙的人际关系,或对在特定的人际关系中传递某种特定的信息内容起到独特的作用。这就是有名的谐音双关的用法。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毛泽东同志的《蝶恋花•游仙(答李淑一)》的起句“我失骄杨君失柳”,就是用同音双关的形式表现了作者对杨开慧、柳直荀二位烈士的无限追忆怀念之情。
结婚礼物忌送“伞”、“钟”等物。上海人看望病人忌送“苹果”(与“病故”谐音)。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竹枝词》刘禹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清风满地难容我,明月何时再照人。上联:「清」暗寓清朝统治。下联:「明月」怀念明代。名人相轻闹剧。传说有一次,苏轼和佛印乘船游览瘦西湖,佛印大师拿出一把提有东坡居士诗词的扇子,扔到河里,说道:“水流东坡诗(尸)!”当时苏轼很快笑指着河岸上正有在啃骨头的狗,吟道:“狗啃河上(和尚)骨!”说罢二人相视而笑。
二是多义词,同一语音表示同一词语的不同义项。一个词可以有一个义项到十几个义项,可以分为本义、基本义、引伸义、比喻义等等。词的语义内容可分词汇意义和附加意义两部分,附加意义又包括形象色彩、感情色彩(褒贬色彩)和语体色彩三部分。借助词语的多义关系构成的双关叫语义双关。猴子死后去见阎王,请求来世做人。阎王说:“你要做人,必须把身上的毛都拨掉。”就叫小鬼过来,给他拔毛。才拨一根,猴子就痛得大叫大嚷起来。阎王说:“看你,一毛不拔,怎能做人呢?”这则笑话假托一个寓言故事,讽刺极端吝啬自私的人,他们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结尾发出了“怎能做人呢”的犀利质问。
“门口一边站着一个人”:“一边”既可以理解为“每一边”,又可理解为“只在一边”。漫画:本厂出品的牙膏牌子最“硬”:一般理解为“牙膏的质量最好”,“硬”,即:“量最好”。只见一个人按住一管牙膏,拿着一把铁锤正用力地往下砸,看画才按本义体会出“硬得挤不出来”的意思。著名英国汉学家老翟理斯翻译王昌龄的“一片冰心在玉壶”:一颗冰冷的心在玉石的瓶子里。汉语中的“冰”“玉”另外还具有“冰清玉洁”这样的附加意义和感情色彩。
(2)表达者和语言工具的矛盾。表达者用语言表情达意,这样两者就构成为一对矛盾统一体。一般情况下,“凡思维能达到的地方,语言也能达到”强调的是统一的一面,“常恨言语浅,不及人意深”强调的是矛盾的一面。表达者运用语言表情达意有两个矛盾:
表达能力与语言工具的矛盾。表达能力是指表达者在运用语言表情达意时,采用他准备采用的方法把他要表达的内容准确地表达出来的能力。其中,“准备采用的方法”和“要表达的内容”两者缺一不可。有时,准备采用含蓄的方法来表达某种事,可结果,内容倒是表达了,可说得却直截了当;有时准备表达是这个意思,可说来说去,却不是说偏了,就是说漏,甚至干脆说反了。在表达能力和语言工具矛盾中,表达能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语言能力的高低首先取决于文化素养的深浅。韩复榘有一次在济南学生们作报告:同志们、老头子们、老太太们、大学生们、二学生们、三学生们(指中、小学生)、大姑娘们:你们好,俺也好,我们大家都好。今天天气很好,俺十二分地高兴,今天俺专从济南到山东来。俺没有什么文化,人是枪眼里爬出来的,你们有文化,是从笔杆子爬出来的。今天俺的报告讲四个问题……评:故作风雅,极力把话讲得文绉绉的,但终因文化素养太浅,结果讲得文理不通。
语言能力还取决于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交往中,表达者的心境情绪,是处于什么样的状态。过于紧张、进于兴奋、过于激动、过于悲伤……都会影响语言能力的发挥。而心境情绪的状态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交际双方的人际关系的影响。常见的如男性在与异性构成的人际关系中,特别是女友初恋的时候,表达能力常常得不到充分发挥,说起话来结结巴巴,颠三倒四;另一种常见的情况是地位悬殊的人之间进行关系重大的谈话,地位低微的人也难以正常发挥其表达能力。
表达意图和语言意义的矛盾。语言是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的工具,这仅看到了表达者和语言的一个方面,这个矛盾还有另一方面,即语言有时还是人们用来隐瞒思想,掩饰感情的工具。语言意义与表达意图不相吻合的情况大致有三种:1)动机的不吻合。动机是由于个人的某种需要所引起的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行为指向。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即一个人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这样说的原因,一个人在语言交往中,他的真实动机和口头上或局面上表述出来的动机往往不一致的。有时,真正起作用的动机和表达者本人意识到的动机也不一致,这种情况就更为复杂。
孙犁《荷花淀》中讲小苇庄的一群妇女把丈夫送到抗日部队上去后的一段对话: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过了两天,四人青年妇女集在水生家里来,大家商量:“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水生的女人说:“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哪里就砬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好看头啊!”于是这几个女人偷偷坐在一只小船上,划到对面的马庄去了。评:这些青年妇女们找出来的种种“借口”是和她们思念丈夫的真实动机是不相吻合的。
2)内容的不吻合。即语言所包含的内容和说写者要表达的真实内容的不相吻合。如反语:你真行啊,连一加一等于二都知道!你太差劲了,一个月才挣一万。老鼠对猫说:我爱你!猫说:“你走开!”老鼠流着泪走了。谁也没有看到,老鼠走后猫也流下了泪,其实有一爱叫放弃。女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苹果,然后提问:“孩子们,这是什么呀?”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屁股!”女教师哭着跑出教室,找校长告状:“孩子们嘲笑人。”校长走进教室,表情严肃地说:“你们怎么把老师气哭了?啊!还在黑板上画了个屁股! 3)程度的不吻合。即语言所包含的内容和说写者要表达的真实内容在方向上是一致的(不是像那种正话把说,反话正说的情况),只不过是在程度上不一致。如:“张三坏透了”。可能认为其真的有点坏,但程度并没有这么深,常用于夸张语境中。成语中的夸张:“天翻地覆”、“怒发冲冠”, 弹丸之地”、“沧海一粟”。由于上述三种情况的原因,一个人在人际交往中说话,常常陷入怎样处理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之间所存在的种种矛盾之中。对于这种矛盾的种种处理,既要受到特定交往活动中的特定人际关系的影响,又会反过来影响特定交往活动的特定人际关系。
(3)接收者和语言工具的矛盾。作为语言交往活动的双方,听读者的接收活动,并不说写者表达活动的简单的逆向重复。因为语言接收者是以主体的姿态进入人际关系交往活动中,有自己的动机、态度、生理、心理等特点,并不是完全被动地接收信息,接收什么和接收多少都是有选择性的,都会受到人际关系的影响,因此接收者和表达者之间就有矛盾。
一是接收机制与语言信息的矛盾。人的接收机制由生理机制和心理机制两部分构成。生理机制主要是指眼、耳等生理器官的工作机能,如果眼花、耳背,就会影响接收效果;心理机制是指注意力的强弱和态度的好坏。注意力和态度是两回事,注意力是对语言信息而言,态度是对表达者而言。如两人吵架,双方互不友好,但都非常注意对方说了什么,注意力很强,态度却很差。一般说来,生理接收机制主要取决于身体健康状况,如:聋子会安名,瞎子会弱琴。心理接收机制取决于四点:第一、人际关系;第二、人与语言内容的关系,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第三、接收者的个性特点和社会属性;第四、外在环境,如领导在场,噪声干扰。接收机制的状况直接决定了它与语言信息的矛盾处于何种状态。如态度不好,可能会使接收者在接收到的语言信息上附上自己的主观色彩,从而影响语言信息的客观性。而且接收者的心理机制使他对语言信息的接收具有选择性的特点,这种选择性是接收者与语言矛盾的一个重要特点。
二是接收能力与语言信息的矛盾。接收能力指的是听到(看见)、听懂(看懂)和理解语言信息的能力。接收能力高低会激化或缓和乃至消除它与语言信息的矛盾。接收能力因人而异,一目十行,听通俗故事轻松愉快,听学术报告艰难吃力,彼此了解,可以做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甚至不点就通。接收能力一般取决于两点:一是接收者的文化素养和社会经验。特别是运用比喻、双关、象征、委婉、假托、暗示、比拟、借代等特种手法传递的语言信息时,就更是如此。有个农夫不会说客套话,就秀才:“相公,令尊是什么意思?”秀才白了一眼,不屑地说:“这令尊二字,是称呼人家的儿子的。”说罢,偷偷地掩嘴而笑。农夫信以为真,就同秀才讲起客气话来:“相公家有几个令尊呢?”秀才气得脸发白,又不好发作。只好说;“我家里没有令尊。”农夫以为他真没有儿子,便说:“相公没有令尊,千万不要伤心。我家里有四个儿子,你看中哪一个,我就送给你做令尊吧!”
三国张松献西川。松观其题曰《孟德新书》,仿《孙子》十三篇而作之兵之要法,松大笑曰:“此书吾蜀中三尺小童,亦能暗诵,何为新书?”修大惊曰:“公过目不忘,真天下奇才也!”后人有诗赞曰:古怪形容异,清高体貌疏。语倾三峡水,目视十行书。胆量魁西蜀,文章贯太虚。百家并诸子,一览更无余。操变色视之。松全无惧意。杨修频以目视松。操谓松曰:"吾视天下鼠辈犹草芥耳。大军到处,战无不胜,攻无不取,顺吾者生,逆吾者死。汝知之乎?"松曰:"丞相驱兵到处,战必胜,攻必取,松亦素知。昔日濮阳攻吕布之时,宛城战张绣之日;赤壁遇周郎,华容逢关羽;割须弃袍于潼关,夺船避箭于渭水:此皆无敌于天下也!"操大怒曰:"竖儒怎敢揭吾短处!"喝令左右推出斩之。
某人网上请教医生:小宝宝刚满月不久,主要吃的是奶粉,有时也是母乳。“打屁”之前就满脸通红,哼哼唧唧的,有时还哭,吃也吃不好。打过之后稍微好一些。其它也没有什么异常. 请问是怎么回事?医生:“为什么要打他?” 也许是我的说法有问题,上面的朋友理解有误, 我说的“打屁”就是放屁的意思。直接说放屁不得了?干吗还整得文绉绉的,有利于沟通啊?
有一酸人,晚上睡觉,睡梦中,脚被蝎子蛰着,剧烈疼痛,急忙喊醒老伴,说:“吾之贤妻,速燃烛台!视汝夫吾其为毒虫所噬乎?”他老伴冲他直翻白眼,听不懂他说的是什么意思。秀才疼痛难忍,大叫道:“老婆子,快点灯!看看我是不是被蝎子蛰着了!”他老伴马上明白了他的话。
英国人到四川买洗脸盆子(basin)。“Good morning!”“不能摸的,嗯,这个老外还懂礼貌。”“basin。”看老外指着盆子也懂了。 “how much: 你要多少 (钱)?” “how many ?”(你有多少盆子?)“好没理?哎,怎么这么说我?”给钱的时候老外说:“thank you.”“搡给我?公平交易啊!”“good-bye.”“估到买?你自己买的。”
二是接收者对表达者的了解程度。语言接收并不只是个听懂看懂字面意义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知道表达者说的真实含义是什么,以及他为什么这样说。所以语言接收过程实际上是一个通过表达者语言的字面意义,判断其真实想法的过程。现代语言学的研究表明,这种判断与语言知识、语言规律无关,倒与对表达者的理解程度有密切关系。
老夫老妻的默契。明天买点肉吃,不用说就知道是买猪肉,猪排,而且是粉蒸猪排,少放盐巴味精,还要用芋儿作底菜,蒸上两个小时,再熬上一锅粥。
秘书对领导的讲话指示等等的理解。见风使舵:根据不同的情形及时改变自己的观点,使自己始终都处在极有利的位置。秋天傍晚,乡长与秘书乡间小路。乡长:“前面好象有条蛇。”“是有蛇,我看见草动了。”“好像是条死蛇。”“对,不然它早就跑了。”走近了,乡长踢了“死蛇”一脚:“原来是条草绳。”秘书恍然大悟:“怪不得,我说嘛,秋天怎么会有蛇呢!”
黑猫为啥放走老鼠(大千世界)一、黑猫捕到一只老鼠,可是,黑猫在将这只老鼠把玩了一阵后,把他给放了。黄狗见了,对黑猫说:“辛辛苦苦抓到的老鼠,你干嘛把它给放了呢?”“你当然不会明白了!”黑猫说,“我是和我的上司一起被派到这里来抓老鼠的。现在,上司连根老鼠毛都没有捞到,我怎么能抢了上司的风头呢?”二、黑猫捕到了一只老鼠,黑猫在将这只老鼠把玩了一阵后,又把他给放了。黄狗见了,对黑猫说:“辛辛苦苦抓到的老鼠,你干嘛把它给放了呢?”“你当然不会明白了!”黑猫说,“这只老鼠是我本星期抓到的第15只老鼠。上面给我们这些猫定的指标是每周抓14只老鼠,大伙儿都感到任务太重完不成,我一个人超额完成,以后还怎么在猫群里混?”三、黑猫捕到了一只老鼠,黑猫在将这只老鼠把玩了一阵后,又把他给放了。黄狗见了,对黑猫说:“辛辛苦苦抓到的老鼠,你干嘛把它给放了呢?”“你当然不会明白了!”黑猫说,“早在一个月前,我们领导就向外界宣布,经过雷厉风行的严打整治行动,我们这个管区已成了无鼠区。昨天,上级领导组成的检查团还下到我们管区搞了无鼠区建设的验收,对我们管区的工作做出了高度评价。我要是不把这只老鼠放了,岂不是自己打自己耳光,自己砸自己的牌子?”四、黑猫捕到了一只老鼠,黑猫在将这只老鼠把玩了一阵后,又把他给放了。黄狗见了,对黑猫说:“辛辛苦苦抓到的老鼠,你干嘛把它给放了呢?”“你当然不会明白了!”黑猫说,“你难道没看出来,这只老鼠已经怀孕了。经过前一段时间的捕鼠大行动,我们管区的老鼠已经快绝迹了。没了老鼠,我们这些猫的饭碗就会成问题。为了保住饭碗,我们必须放掉这只老鼠了!”
接收能力与语言信息的矛盾运动造成了接收活动具有加工性的特点,实际上就一个对语言信息的接收、分析、增删、解释的加工过程。接收能力的这种加工性是接收者与语言矛盾的另一个重点特点。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