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下二战巴尔干战役?
6个回答
展开全部
巴尔干战役
巴尔干战役的目的在于建立进攻苏联的南方战略基地和保障地中海区域的战役实施。德国军政当局早在1940年底,即意大利军队在希腊作战失利之后就已制定了夺取希腊的计划。在准备这次进攻时德军最初指望南斯拉夫会俯首听命,并企图将南斯拉夫和保加利亚拉入法西斯联盟。 巴尔干战役 时间:1941年4月6—29日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西斯联盟(德、意、匈)的国家为夺取南斯拉夫和希腊而采取的作战行动。 1941年3月23日在南斯拉夫发生的国家政变使他们改变了这些计划。新政府迫于人民群众的压力拒绝与德国结盟,而在1941年4月5日与苏联签订了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于是德国军政当局向其武装力量下达摧毁南斯拉夫的任务。现在对南斯拉夫和希腊的军事行动计划已作为一个战役计划拟定出来了。为了实施这一战役,动用了第12(司令为李斯特元帅)、第2集团军(司令为魏克斯上将)和第1坦克群(共32个师,其中有10个坦克师),1500多架飞机(第4航空队和空军第8军)。意、匈军队在辅助方向作战。为了侵略巴尔干国家,德国及其盟国动用80多个师、2000多架飞机、近2000辆坦克。德军处于包围南斯拉夫和希腊军队的有利态势。德军的任务是:从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和奥地利境内实施多路向心突击,侵入南斯拉夫,分割并消灭南斯拉夫武装力量;同时,开始入侵希腊,夺取萨洛尼卡并向拉里萨方向进攻。航空兵应对贝尔格莱德实施突击,摧毁南斯拉夫的机场,破坏铁路交通,从而打破其战争动员计划。南斯拉夫和希腊对抗击这一侵略没有准备。南斯拉夫的军事计划不适应新的战略形势。它的军队仅开始战略展开。这支军队共有28个步兵师、3个骑兵师和32个独立团(动员不充分、技术装备很差),以及110辆坦克和416架陈旧的飞机。希腊军队的基本兵力(15个步兵师)当时正在意希战场(阿尔巴尼亚)作战。为了反击法西斯德国的进犯,希军指挥部只能抽调6个师。1941年3月,6万多不列颠远征军(1个坦克旅、1个澳大利亚师和1个新西兰师)和为数不多的英国航空兵(9个中队)的到来,没能从根本上改善希腊军队的态势。南斯拉夫军队同希英联军协同作战的协议也未能达成。 德军对南斯拉夫的入侵是1941年4月5日夜开始的。德意航空兵对南斯拉夫各机场、贝尔格莱德和其它城市实施突击。德军第12集团军各师在3个地段越过保、南边境。德军坦克部队在航空兵的支援下,在进攻的第一天就推进30—50公里。4月7日南斯拉夫军队在马尔顿被击溃,德军占领斯科普里、什季普、韦列斯。4月8—10日德军继续南进。同时,在4月8日,德军第1坦克群的各师从索非亚西部地区向尼什实施突击。德军坦克部队3天内向前推进几乎200公里,并从南威胁贝尔格莱德。4月10日南斯拉夫发生的政治事件(民族主义集团领导人的叛变分裂活动)使克罗里亚和斯洛文尼亚境内的抵抗停止了。4月11日意匈军队发起进攻。4月13日德军在贝尔格莱德地区汇师,并攻占该城。4月15日南军停止抵抗。4月17日签订南军无条件投降书。 在与南斯拉夫作战的同时,德国第12集团军左翼(6个师,其中包括1个坦克师)于4月6日向希腊军队发起进攻。4月9日,德军占领萨洛尼卡,希腊“东马其顿”集团军投降。德军继续南进,对英希联军中央集群造成包围的威胁,并对意希战场上希军后方造成威胁。4月12日希军指挥部开始从阿尔巴尼亚向国内撤军。意军(22个师)跟踪追击。军事上的失利在希腊统治集团和希军领导人员内部引起危机。4月23日签订希军投降书。4月27日德军进占雅典。4月29日日终前进抵伯罗奔尼撒半岛南端。损失近1.2万人的不列颠远征军,毁掉重武器和运输工具,经海路撤往克里特岛。巴尔干战役的最后阶段是克里特岛空降战。
克里特岛空降战
1941年5月20日至6月1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巴尔干战役中,德军为夺取克里特岛而实施战役代号“水星”的作战计划。
德军统帅部在占领希腊后决定攻占克里特岛,因该岛对夺取地中海东部和爱琴海的制海权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战役企图规定,使用先遣空降兵首先夺取岛上的3个机场,以利主力在该岛顺利实施机降。同时计划派出登陆兵实施登陆并从海上运送重型武器装备。
参战军队计有:空降兵第7师、山地步兵第5师和若干独立部队(共约2.2万人),第4航空队第8和第11军(轰炸机433架、战斗机233架、运输机500架、侦察机50架、运输滑翔机72架);登陆兵(约7,000人)和各种舰船70艘。由第4航空队司令勒尔上将负责统一指挥。攻击开始时克里特岛守军有英军3万人(主要是由希腊撤至该岛的远征军士兵)和希腊军队1.4万人。守岛军队装备低劣,火炮不足,完全没有飞机,坦克仅有6辆。任卫戍司令官的新西兰弗赖伯格将军将兵力分散配给该岛4个防区。
英军统帅部估计德军会首先派登陆兵登陆,因此,特别重视海军的抗登陆防御。英军地中海舰队所属各编队(战列舰4艘、航空母舰1艘、巡洋舰9艘、舰队驱逐舰20余艘)负责遂行此一任务。法西斯德军在大陆和各岛屿上的空军基地距克里特岛不远(120—140公里),因而可以保障在战役中广泛使用空降兵。
5月20日晨,德军伞兵在航空兵对英军克里特岛阵地实施密集突击之后在马莱迈、雷西姆农、伊拉克利翁等机场地域和哈尼亚市进行伞降,遭到顽强抵抗,损失惨重。德军付出重大损失的高昂代价才得以在马莱迈和哈尼亚地域站稳脚跟。5月21日,德军统帅部乘胜用飞机和滑翔机将山地步兵第5师空运到此。该师所属部队和残存的伞兵分队在航空兵积极支援下向该岛内地发起进攻。 同时,德军统帅部还企图从海上实施登陆,但由于遭到英国海军抗击登陆未能成功。英国舰队在敌人掌握制空权的条件下,未能给予遭受重大伤亡的守岛部队以重大援助。5月23日,部分英舰遭德军航空兵突击受重创,遂停止在克里特海域巡逻,撤向亚历山大。5月28日夜间,英军开始由该岛向埃及撤退。5月29—31日,共撤出官兵1.8万名。
克里特空降战役中,德军被击毙和失踪约4000人,受伤2100余人,损失飞机220架,其中运输机119架,以及大量舰船。英军损失1.5万余人,其中被击毙1742名。英舰队损失很大:3艘巡洋舰和6艘雷击舰被击沉,许多舰只被击伤,其中航空母舰1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6艘、雷击舰7艘。希腊损失装甲舰1艘、舰队驱逐舰12艘、鱼雷艇10艘和75%的商船,伤亡和被俘1.5万人。希腊守岛军队亦遭重大损失。
克里特岛空降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大规模空降战役之一。德军攻占克里特岛后,其东南欧陆上交通线得到了可靠的保障,控制了爱琴海和地中海东部航线,并使英国丧失了一个地中海内最重要的据点。战役中,完全掌握了制空权的德国空军起了决定性作用,使英国地中海舰队遭受重大损失。
克里特岛抗登陆战役之所以失败,尚有下列因素:英军统帅部不相信德军借助空降兵能攻占如此巨大的海岛;守岛部队没有飞机,也缺少必要数量的坦克、火炮和其他武器装备。夺占克里特岛之战显示了空降兵作战能力的增长。同时事实证明,实施这样的战役,如不与其他军种协同,势必遭到重大损失。因此,夺占该岛之后,德军统帅部再未敢实施类似的大规模空降战役。
巴尔干战役的目的在于建立进攻苏联的南方战略基地和保障地中海区域的战役实施。德国军政当局早在1940年底,即意大利军队在希腊作战失利之后就已制定了夺取希腊的计划。在准备这次进攻时德军最初指望南斯拉夫会俯首听命,并企图将南斯拉夫和保加利亚拉入法西斯联盟。 巴尔干战役 时间:1941年4月6—29日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西斯联盟(德、意、匈)的国家为夺取南斯拉夫和希腊而采取的作战行动。 1941年3月23日在南斯拉夫发生的国家政变使他们改变了这些计划。新政府迫于人民群众的压力拒绝与德国结盟,而在1941年4月5日与苏联签订了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于是德国军政当局向其武装力量下达摧毁南斯拉夫的任务。现在对南斯拉夫和希腊的军事行动计划已作为一个战役计划拟定出来了。为了实施这一战役,动用了第12(司令为李斯特元帅)、第2集团军(司令为魏克斯上将)和第1坦克群(共32个师,其中有10个坦克师),1500多架飞机(第4航空队和空军第8军)。意、匈军队在辅助方向作战。为了侵略巴尔干国家,德国及其盟国动用80多个师、2000多架飞机、近2000辆坦克。德军处于包围南斯拉夫和希腊军队的有利态势。德军的任务是:从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和奥地利境内实施多路向心突击,侵入南斯拉夫,分割并消灭南斯拉夫武装力量;同时,开始入侵希腊,夺取萨洛尼卡并向拉里萨方向进攻。航空兵应对贝尔格莱德实施突击,摧毁南斯拉夫的机场,破坏铁路交通,从而打破其战争动员计划。南斯拉夫和希腊对抗击这一侵略没有准备。南斯拉夫的军事计划不适应新的战略形势。它的军队仅开始战略展开。这支军队共有28个步兵师、3个骑兵师和32个独立团(动员不充分、技术装备很差),以及110辆坦克和416架陈旧的飞机。希腊军队的基本兵力(15个步兵师)当时正在意希战场(阿尔巴尼亚)作战。为了反击法西斯德国的进犯,希军指挥部只能抽调6个师。1941年3月,6万多不列颠远征军(1个坦克旅、1个澳大利亚师和1个新西兰师)和为数不多的英国航空兵(9个中队)的到来,没能从根本上改善希腊军队的态势。南斯拉夫军队同希英联军协同作战的协议也未能达成。 德军对南斯拉夫的入侵是1941年4月5日夜开始的。德意航空兵对南斯拉夫各机场、贝尔格莱德和其它城市实施突击。德军第12集团军各师在3个地段越过保、南边境。德军坦克部队在航空兵的支援下,在进攻的第一天就推进30—50公里。4月7日南斯拉夫军队在马尔顿被击溃,德军占领斯科普里、什季普、韦列斯。4月8—10日德军继续南进。同时,在4月8日,德军第1坦克群的各师从索非亚西部地区向尼什实施突击。德军坦克部队3天内向前推进几乎200公里,并从南威胁贝尔格莱德。4月10日南斯拉夫发生的政治事件(民族主义集团领导人的叛变分裂活动)使克罗里亚和斯洛文尼亚境内的抵抗停止了。4月11日意匈军队发起进攻。4月13日德军在贝尔格莱德地区汇师,并攻占该城。4月15日南军停止抵抗。4月17日签订南军无条件投降书。 在与南斯拉夫作战的同时,德国第12集团军左翼(6个师,其中包括1个坦克师)于4月6日向希腊军队发起进攻。4月9日,德军占领萨洛尼卡,希腊“东马其顿”集团军投降。德军继续南进,对英希联军中央集群造成包围的威胁,并对意希战场上希军后方造成威胁。4月12日希军指挥部开始从阿尔巴尼亚向国内撤军。意军(22个师)跟踪追击。军事上的失利在希腊统治集团和希军领导人员内部引起危机。4月23日签订希军投降书。4月27日德军进占雅典。4月29日日终前进抵伯罗奔尼撒半岛南端。损失近1.2万人的不列颠远征军,毁掉重武器和运输工具,经海路撤往克里特岛。巴尔干战役的最后阶段是克里特岛空降战。
克里特岛空降战
1941年5月20日至6月1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巴尔干战役中,德军为夺取克里特岛而实施战役代号“水星”的作战计划。
德军统帅部在占领希腊后决定攻占克里特岛,因该岛对夺取地中海东部和爱琴海的制海权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战役企图规定,使用先遣空降兵首先夺取岛上的3个机场,以利主力在该岛顺利实施机降。同时计划派出登陆兵实施登陆并从海上运送重型武器装备。
参战军队计有:空降兵第7师、山地步兵第5师和若干独立部队(共约2.2万人),第4航空队第8和第11军(轰炸机433架、战斗机233架、运输机500架、侦察机50架、运输滑翔机72架);登陆兵(约7,000人)和各种舰船70艘。由第4航空队司令勒尔上将负责统一指挥。攻击开始时克里特岛守军有英军3万人(主要是由希腊撤至该岛的远征军士兵)和希腊军队1.4万人。守岛军队装备低劣,火炮不足,完全没有飞机,坦克仅有6辆。任卫戍司令官的新西兰弗赖伯格将军将兵力分散配给该岛4个防区。
英军统帅部估计德军会首先派登陆兵登陆,因此,特别重视海军的抗登陆防御。英军地中海舰队所属各编队(战列舰4艘、航空母舰1艘、巡洋舰9艘、舰队驱逐舰20余艘)负责遂行此一任务。法西斯德军在大陆和各岛屿上的空军基地距克里特岛不远(120—140公里),因而可以保障在战役中广泛使用空降兵。
5月20日晨,德军伞兵在航空兵对英军克里特岛阵地实施密集突击之后在马莱迈、雷西姆农、伊拉克利翁等机场地域和哈尼亚市进行伞降,遭到顽强抵抗,损失惨重。德军付出重大损失的高昂代价才得以在马莱迈和哈尼亚地域站稳脚跟。5月21日,德军统帅部乘胜用飞机和滑翔机将山地步兵第5师空运到此。该师所属部队和残存的伞兵分队在航空兵积极支援下向该岛内地发起进攻。 同时,德军统帅部还企图从海上实施登陆,但由于遭到英国海军抗击登陆未能成功。英国舰队在敌人掌握制空权的条件下,未能给予遭受重大伤亡的守岛部队以重大援助。5月23日,部分英舰遭德军航空兵突击受重创,遂停止在克里特海域巡逻,撤向亚历山大。5月28日夜间,英军开始由该岛向埃及撤退。5月29—31日,共撤出官兵1.8万名。
克里特空降战役中,德军被击毙和失踪约4000人,受伤2100余人,损失飞机220架,其中运输机119架,以及大量舰船。英军损失1.5万余人,其中被击毙1742名。英舰队损失很大:3艘巡洋舰和6艘雷击舰被击沉,许多舰只被击伤,其中航空母舰1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6艘、雷击舰7艘。希腊损失装甲舰1艘、舰队驱逐舰12艘、鱼雷艇10艘和75%的商船,伤亡和被俘1.5万人。希腊守岛军队亦遭重大损失。
克里特岛空降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大规模空降战役之一。德军攻占克里特岛后,其东南欧陆上交通线得到了可靠的保障,控制了爱琴海和地中海东部航线,并使英国丧失了一个地中海内最重要的据点。战役中,完全掌握了制空权的德国空军起了决定性作用,使英国地中海舰队遭受重大损失。
克里特岛抗登陆战役之所以失败,尚有下列因素:英军统帅部不相信德军借助空降兵能攻占如此巨大的海岛;守岛部队没有飞机,也缺少必要数量的坦克、火炮和其他武器装备。夺占克里特岛之战显示了空降兵作战能力的增长。同时事实证明,实施这样的战役,如不与其他军种协同,势必遭到重大损失。因此,夺占该岛之后,德军统帅部再未敢实施类似的大规模空降战役。
展开全部
巴尔干战役概况1940年10月28日,墨索里尼发动了对希腊的进攻。他的理由是,希腊的独立是英国担保的,这个国家因此并非中立而对意大利构成了威胁。墨索里尼私心还是想获得一个快速的令人惊异的军事胜利,以跟他德国盟友的戏剧性成功相比不至于太没有面子,他因此以为小而穷的希腊只会有很小的抵抗。他跟将军们说,如果他的军队打不过希腊军队,他就会“不再是一个意大利人”。墨索里尼给希腊国王乔治二世和他的总理、独裁者梅塔克塞斯发了一个最后通牒,要求他们允许意大利在战争结束前一直占领希腊。还没等到回复,驻扎在阿尔巴尼亚的20万意军就从希腊北部进入。尽管希特勒曾警告不要这么做,意大利却在巴尔干地区发动了战争
看到几周之内德军就全面攻占西欧,墨索里尼自信他跟希腊的战争也只会在几天之内结束。事实很快证明他大错特错。意军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希腊的多山的地形。没有什么好路可走,可走的路也长年失修。而且意军没有地图。情况更糟的是,在入侵前几天,这里下起了冬雨,气温很快降到零度。墨索里尼对快速的胜利信心十足,以至于军队都没有配备冬服。战役的前几周就有数千人冻死。这时,墨索里尼也发现,他没有明确要求,但他以为邻居保加利亚那有着法西斯倾向的政府会派兵支援,结果援军没有来;而他秘密地向希腊的政治家和将军行贿的活动也没有见效。在这种情况下,墨索里尼指望希腊有人很快投降,但他的企图还是失败了。
事实上,在皇家空军的支持下,希腊人成了真正强大的对手。在理智的帕帕戈斯将军的指挥下,很多最初受雇于意大利人的阿尔巴尼亚雇佣军协助希腊军队很快展开了反攻。一周内,已经让天气和地形打击得士气低落的意军被迫撤回到阿尔巴尼亚。
在那个时候,意军指挥部开始出现恐慌情绪。意大利总参谋长巴多里奥元帅被墨索里尼革职,墨索里尼指责他的军事行动不得力。墨索里尼亲自到前线给部队打气,但这对阻止意军的撤退无济于事。对海军而言,意大利舰队在皇家海军的打击下遭受了更大的失败。墨索里尼的计划落空了。此时,希特勒对他的法西斯盟友也失去了耐心。因为担心英国在希腊建起的空军基地对德国和邻居罗马尼亚的油田构成了威胁,希特勒决定由德军自己入侵希腊以控制局势。1941年1月,他宣布“出于战略的、政治的和心理的原因”,德国将前去协助意大利军队。
不过,在德军进军希腊前,希特勒需要邻国的可靠的支持,这样也好在他准备进攻苏联时自己的南方侧翼是安全的。为此一目的,南斯拉夫、匈牙利、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被“邀请”加入了1940年9月27日由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签订的三国同盟条约。匈牙利和罗马尼亚都早已在政治和经济上受德国控制,他们立刻同意了这一“邀请”,德军通过罗马尼亚而占领了保加利亚后,保加利亚也加入了这一同盟。只有南斯拉夫,在加入盟约的数天之内,亲德政府即让一场军事政变推翻,标志着对德国意图的反叛。
据说希特勒大为震怒。他马上命令部队入侵南斯拉夫,跟入侵希腊的行动同时展开,哪怕这意味着他对俄国的攻击要推迟下去。他叫嚷要在政治上、军事上彻底摧毁南斯拉夫。1941年4月6日,惩罚行动正式开始。33个德国师开进了南斯拉夫,同时伴随着对首都贝尔格莱德大规模的轰炸。南斯拉夫的将士们,很多人都还骑着马,在战斗中打得非常英勇,但无力阻挡德国人的进攻。在南斯拉夫政府投降的前十天,仅在空袭中,就有近两万人被德国空军炸死。
同时,德国的步兵,坦克和飞机也潮水般地涌进希腊,他们在那里远比意大利人成功。在希腊军队正追击撤到阿尔巴尼亚的意大利军队时,尽管有大批英军增援,希腊的防御仍很落后。
德国入侵希腊的意图一旦公开,温斯顿·丘吉尔就批准从北非战场上分兵增援。不过,这一决定是灾难性的。尽管丘吉尔对牵制希特勒在欧洲的力量很积极,但这一行为却使英国在北非失去了主动权,它本来已经胜利在望了。英国远征军在希腊登陆只能对德国人的进军起很小的阻碍作用。因为它不幸地在人员和武器上都落后德军,故德军入侵的几天之内它也被迫撤退。
不到三周的时间,雅典就落于德军之手。就像是敦刻尔克的再现一样,几乎有5万英军从希腊疏散出来,他们同样是在德国空军的炮火轰炸之下从海上撤退。如同敦刻尔克大撤退一样,他们不得不再次逃走,扔下重武器和各种装备。4月21日,希腊军队投降。只有克里特岛,自意大利发动战争开始,就有皇家空军和英国及新西兰的军队驻扎,他们依然坚守着,而不受轴心国的控制。为了占领克里特岛,德军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空袭式攻击。在空军对岛上的防御力量进行攻击后,那时世界上最大的伞兵部队开始降落到克里特岛。更多的滑翔机队伍在后面掩护着他们。他们一占领岛上的机场,空军就能建立起对这一地区完全的控制权了。不过,两边的损失都非常大。德国伞兵部队几乎十人中就有一人被杀,损失如此严重,他们以后再也没有进行此类可观的军事行动了。2*9郾5万英国人、澳大利亚人和新西兰人在坚守克里特岛时丧生。皇家海军再一次把那些能走的部队疏散走了,它也失去了30只船,疏散行动中有2000人丧生。
轴心国现在控制了北地中海的海滨地带。德国的闪电战也再一次证明不可阻挡。墨索里尼非常想洗刷他军事上的失利之耻,他努力从德国的胜利中得到更多的领土。事实上,这倒是希特勒同意的,他从未想过要把地中海地区作为重要的军事卷入地区。他很快就把注意力转到别处去了。不过,对意大利的独裁者说来,很清楚,从现在开始,他就得从柏林接受命令了。意大利人接手了希腊和南斯拉夫的大片土地,不久就发现他们自己卷入了一场游击战争。在南斯拉夫,有两个抵抗组织,一个是切特尼克游击队,一个是约西普·布罗兹,后来闻名的铁托元帅领导的共产主义游击队,这两个组织都对占领军宣战,也彼此开战。匈牙利、保加利亚和德国也都事实上控制着南斯拉夫的部分地区,这让局势更加复杂。这一情况跟希腊的情况差不多。在那里,民族主义组织EDES和共产主义组织ELAS相互开战,比对占领军的战斗更激烈和频繁。直到1943年意大利最终投降以后,ELAS组织又暗中得到了苏联的支持,他们继续跟英国部队作战,后者想在希腊阻止共产主义统治的建立。而在当时,面对游击队的威胁,墨索里尼的回答是,他宣布每一个意大利士兵被害,将会有20个人质被处决。希腊人民因此遭受了无数的灾难,包括占领时期遍及全国使得成千上万人死亡的大饥荒。墨索里尼的反应就是对外宣称希腊人自己导致了这一情况。
意大利在烫手的巴尔干战役中的长期结果是值得考虑的。在意大利,自意军在少数希腊人和阿尔巴尼亚“农民”们面前蒙羞后,墨索里尼的地位也再没有恢复过来。不过,因为英国人从胜利在望的北非有趣地调军,希腊战役让希特勒有足够的时间派出由陆军元帅埃尔温·隆美尔指挥的一个装甲师去协助在利比亚的黎波里的意大利人。这样就改变了沙漠战争的特点。当然,最重要的是,由于南斯拉夫和希腊战役的分心带来的拖延极大地影响地希特勒的下一个目标,即入侵苏联。
源于网络
看到几周之内德军就全面攻占西欧,墨索里尼自信他跟希腊的战争也只会在几天之内结束。事实很快证明他大错特错。意军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希腊的多山的地形。没有什么好路可走,可走的路也长年失修。而且意军没有地图。情况更糟的是,在入侵前几天,这里下起了冬雨,气温很快降到零度。墨索里尼对快速的胜利信心十足,以至于军队都没有配备冬服。战役的前几周就有数千人冻死。这时,墨索里尼也发现,他没有明确要求,但他以为邻居保加利亚那有着法西斯倾向的政府会派兵支援,结果援军没有来;而他秘密地向希腊的政治家和将军行贿的活动也没有见效。在这种情况下,墨索里尼指望希腊有人很快投降,但他的企图还是失败了。
事实上,在皇家空军的支持下,希腊人成了真正强大的对手。在理智的帕帕戈斯将军的指挥下,很多最初受雇于意大利人的阿尔巴尼亚雇佣军协助希腊军队很快展开了反攻。一周内,已经让天气和地形打击得士气低落的意军被迫撤回到阿尔巴尼亚。
在那个时候,意军指挥部开始出现恐慌情绪。意大利总参谋长巴多里奥元帅被墨索里尼革职,墨索里尼指责他的军事行动不得力。墨索里尼亲自到前线给部队打气,但这对阻止意军的撤退无济于事。对海军而言,意大利舰队在皇家海军的打击下遭受了更大的失败。墨索里尼的计划落空了。此时,希特勒对他的法西斯盟友也失去了耐心。因为担心英国在希腊建起的空军基地对德国和邻居罗马尼亚的油田构成了威胁,希特勒决定由德军自己入侵希腊以控制局势。1941年1月,他宣布“出于战略的、政治的和心理的原因”,德国将前去协助意大利军队。
不过,在德军进军希腊前,希特勒需要邻国的可靠的支持,这样也好在他准备进攻苏联时自己的南方侧翼是安全的。为此一目的,南斯拉夫、匈牙利、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被“邀请”加入了1940年9月27日由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签订的三国同盟条约。匈牙利和罗马尼亚都早已在政治和经济上受德国控制,他们立刻同意了这一“邀请”,德军通过罗马尼亚而占领了保加利亚后,保加利亚也加入了这一同盟。只有南斯拉夫,在加入盟约的数天之内,亲德政府即让一场军事政变推翻,标志着对德国意图的反叛。
据说希特勒大为震怒。他马上命令部队入侵南斯拉夫,跟入侵希腊的行动同时展开,哪怕这意味着他对俄国的攻击要推迟下去。他叫嚷要在政治上、军事上彻底摧毁南斯拉夫。1941年4月6日,惩罚行动正式开始。33个德国师开进了南斯拉夫,同时伴随着对首都贝尔格莱德大规模的轰炸。南斯拉夫的将士们,很多人都还骑着马,在战斗中打得非常英勇,但无力阻挡德国人的进攻。在南斯拉夫政府投降的前十天,仅在空袭中,就有近两万人被德国空军炸死。
同时,德国的步兵,坦克和飞机也潮水般地涌进希腊,他们在那里远比意大利人成功。在希腊军队正追击撤到阿尔巴尼亚的意大利军队时,尽管有大批英军增援,希腊的防御仍很落后。
德国入侵希腊的意图一旦公开,温斯顿·丘吉尔就批准从北非战场上分兵增援。不过,这一决定是灾难性的。尽管丘吉尔对牵制希特勒在欧洲的力量很积极,但这一行为却使英国在北非失去了主动权,它本来已经胜利在望了。英国远征军在希腊登陆只能对德国人的进军起很小的阻碍作用。因为它不幸地在人员和武器上都落后德军,故德军入侵的几天之内它也被迫撤退。
不到三周的时间,雅典就落于德军之手。就像是敦刻尔克的再现一样,几乎有5万英军从希腊疏散出来,他们同样是在德国空军的炮火轰炸之下从海上撤退。如同敦刻尔克大撤退一样,他们不得不再次逃走,扔下重武器和各种装备。4月21日,希腊军队投降。只有克里特岛,自意大利发动战争开始,就有皇家空军和英国及新西兰的军队驻扎,他们依然坚守着,而不受轴心国的控制。为了占领克里特岛,德军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空袭式攻击。在空军对岛上的防御力量进行攻击后,那时世界上最大的伞兵部队开始降落到克里特岛。更多的滑翔机队伍在后面掩护着他们。他们一占领岛上的机场,空军就能建立起对这一地区完全的控制权了。不过,两边的损失都非常大。德国伞兵部队几乎十人中就有一人被杀,损失如此严重,他们以后再也没有进行此类可观的军事行动了。2*9郾5万英国人、澳大利亚人和新西兰人在坚守克里特岛时丧生。皇家海军再一次把那些能走的部队疏散走了,它也失去了30只船,疏散行动中有2000人丧生。
轴心国现在控制了北地中海的海滨地带。德国的闪电战也再一次证明不可阻挡。墨索里尼非常想洗刷他军事上的失利之耻,他努力从德国的胜利中得到更多的领土。事实上,这倒是希特勒同意的,他从未想过要把地中海地区作为重要的军事卷入地区。他很快就把注意力转到别处去了。不过,对意大利的独裁者说来,很清楚,从现在开始,他就得从柏林接受命令了。意大利人接手了希腊和南斯拉夫的大片土地,不久就发现他们自己卷入了一场游击战争。在南斯拉夫,有两个抵抗组织,一个是切特尼克游击队,一个是约西普·布罗兹,后来闻名的铁托元帅领导的共产主义游击队,这两个组织都对占领军宣战,也彼此开战。匈牙利、保加利亚和德国也都事实上控制着南斯拉夫的部分地区,这让局势更加复杂。这一情况跟希腊的情况差不多。在那里,民族主义组织EDES和共产主义组织ELAS相互开战,比对占领军的战斗更激烈和频繁。直到1943年意大利最终投降以后,ELAS组织又暗中得到了苏联的支持,他们继续跟英国部队作战,后者想在希腊阻止共产主义统治的建立。而在当时,面对游击队的威胁,墨索里尼的回答是,他宣布每一个意大利士兵被害,将会有20个人质被处决。希腊人民因此遭受了无数的灾难,包括占领时期遍及全国使得成千上万人死亡的大饥荒。墨索里尼的反应就是对外宣称希腊人自己导致了这一情况。
意大利在烫手的巴尔干战役中的长期结果是值得考虑的。在意大利,自意军在少数希腊人和阿尔巴尼亚“农民”们面前蒙羞后,墨索里尼的地位也再没有恢复过来。不过,因为英国人从胜利在望的北非有趣地调军,希腊战役让希特勒有足够的时间派出由陆军元帅埃尔温·隆美尔指挥的一个装甲师去协助在利比亚的黎波里的意大利人。这样就改变了沙漠战争的特点。当然,最重要的是,由于南斯拉夫和希腊战役的分心带来的拖延极大地影响地希特勒的下一个目标,即入侵苏联。
源于网络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2-05-11
展开全部
巴尔干战役的目的在于建立进攻【苏联】的南方战略基地和保障【地中海】区域的战役实施。德国军政当局早在1940年底,即意大利军队在希腊作战失利之后就已制定了夺取希腊的计划。在准备这次进攻时德军最初指望南斯拉夫会俯首听命,并企图将南斯拉夫和保加利亚拉入法西斯联盟。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于2016-06-17 · 知道合伙人体育行家
关注
展开全部
德国发动巴尔干战役的目的在于建立进攻苏联的南方战略基地和保障地中海区域的战役实施。德国军政当局早在1940年底,即意大利军队在希腊作战失利之后就已制定了夺取希腊的计划。在准备这次进攻时德军最初指望南斯拉夫会俯首听命,并企图将南斯拉夫和保加利亚拉入法西斯联盟。
1941年3月23日在南斯拉夫发生的国家政变使他们改变了这些计划。新政府迫于人民群众的压力拒绝与德国结盟,而在1941年4月5日与苏联签订了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于是德国军政当局向其武装力量下达摧毁南斯拉夫的任务。对南斯拉夫和希腊的军事行动计划已作为一个战役计划拟定出来了。为了实施这一战役,动用了第12、第2集团军和第1坦克群,1500多架飞机。意、匈军队在辅助方向作战。为了侵略巴尔干国家,德国及其盟国动用80多个师、2000多架飞机、近2000辆坦克。德军处于包围南斯拉夫和希腊军队的有利态势。德军的任务是:从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和奥地利境内实施多路向心突击,侵入南斯拉夫,分割并消灭南斯拉夫武装力量;同时,开始入侵希腊,夺取萨洛尼卡并向拉里萨方向进攻。航空兵应对贝尔格莱德实施突击,摧毁南斯拉夫的机场,破坏铁路交通,从而打破其战争动员计划。南斯拉夫和希腊对抗击这一侵略没有准备。南斯拉夫的军事计划不适应新的战略形势。它的军队仅开始战略展开。这支军队共有28个步兵师、3个骑兵师和32个独立团,以及110辆坦克和416架陈旧的飞机。希腊军队的基本兵力(15个步兵师)当时正在意希战场作战。为了反击法西斯德国的进犯,希军指挥部只能抽调6个师。1941年3月,6万多不列颠远征军和为数不多的英国航空兵(9个中队)的到来,没能从根本上改善希腊军队的态势。南斯拉夫军队同希英联军协同作战的协议也未能达成。
德军对南斯拉夫的入侵是1941年4月5日夜开始的。德意航空兵对南斯拉夫各机场、贝尔格莱德和其它城市实施突击。德军第12集团军各师在3个地段越过保、南边境。德军坦克部队在航空兵的支援下,在进攻的第一天就推进30—50公里。德军坦克部队3天内向前推进几乎200公里,并从南威胁贝尔格莱德。4月10日南斯拉夫发生的政治事件(民族主义集团领导人的叛变分裂活动)使克罗里亚和斯洛文尼亚境内的抵抗停止了。4月11日意匈军队发起进攻。4月13日德军在贝尔格莱德地区汇师,并攻占该城。4月15日南军停止抵抗。4月17日签订南军无条件投降书。
在与南斯拉夫作战的同时,德国第12集团军左翼(6个师,其中包括1个坦克师)于4月6日向希腊军队发起进攻。1941年4月9日,德军占领萨洛尼卡,希腊“东马其顿”集团军投降。德军继续南进,对英希联军中央集群造成包围的威胁,并对意希战场上希军后方造成威胁。4月12日希军指挥部开始从阿尔巴尼亚向国内撤军。意军(22个师)跟踪追击。军事上的失利在希腊统治集团和希军领导人员内部引起危机。4月23日签订希军投降书。4月27日德军进占雅典。4月29日日终前进抵伯罗奔尼撒半岛南端。损失近1.2万人的不列颠远征军,毁掉重武器和运输工具,经海路撤往克里特岛。巴尔干战役的最后阶段是克里特岛空降战。
1941年3月23日在南斯拉夫发生的国家政变使他们改变了这些计划。新政府迫于人民群众的压力拒绝与德国结盟,而在1941年4月5日与苏联签订了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于是德国军政当局向其武装力量下达摧毁南斯拉夫的任务。对南斯拉夫和希腊的军事行动计划已作为一个战役计划拟定出来了。为了实施这一战役,动用了第12、第2集团军和第1坦克群,1500多架飞机。意、匈军队在辅助方向作战。为了侵略巴尔干国家,德国及其盟国动用80多个师、2000多架飞机、近2000辆坦克。德军处于包围南斯拉夫和希腊军队的有利态势。德军的任务是:从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和奥地利境内实施多路向心突击,侵入南斯拉夫,分割并消灭南斯拉夫武装力量;同时,开始入侵希腊,夺取萨洛尼卡并向拉里萨方向进攻。航空兵应对贝尔格莱德实施突击,摧毁南斯拉夫的机场,破坏铁路交通,从而打破其战争动员计划。南斯拉夫和希腊对抗击这一侵略没有准备。南斯拉夫的军事计划不适应新的战略形势。它的军队仅开始战略展开。这支军队共有28个步兵师、3个骑兵师和32个独立团,以及110辆坦克和416架陈旧的飞机。希腊军队的基本兵力(15个步兵师)当时正在意希战场作战。为了反击法西斯德国的进犯,希军指挥部只能抽调6个师。1941年3月,6万多不列颠远征军和为数不多的英国航空兵(9个中队)的到来,没能从根本上改善希腊军队的态势。南斯拉夫军队同希英联军协同作战的协议也未能达成。
德军对南斯拉夫的入侵是1941年4月5日夜开始的。德意航空兵对南斯拉夫各机场、贝尔格莱德和其它城市实施突击。德军第12集团军各师在3个地段越过保、南边境。德军坦克部队在航空兵的支援下,在进攻的第一天就推进30—50公里。德军坦克部队3天内向前推进几乎200公里,并从南威胁贝尔格莱德。4月10日南斯拉夫发生的政治事件(民族主义集团领导人的叛变分裂活动)使克罗里亚和斯洛文尼亚境内的抵抗停止了。4月11日意匈军队发起进攻。4月13日德军在贝尔格莱德地区汇师,并攻占该城。4月15日南军停止抵抗。4月17日签订南军无条件投降书。
在与南斯拉夫作战的同时,德国第12集团军左翼(6个师,其中包括1个坦克师)于4月6日向希腊军队发起进攻。1941年4月9日,德军占领萨洛尼卡,希腊“东马其顿”集团军投降。德军继续南进,对英希联军中央集群造成包围的威胁,并对意希战场上希军后方造成威胁。4月12日希军指挥部开始从阿尔巴尼亚向国内撤军。意军(22个师)跟踪追击。军事上的失利在希腊统治集团和希军领导人员内部引起危机。4月23日签订希军投降书。4月27日德军进占雅典。4月29日日终前进抵伯罗奔尼撒半岛南端。损失近1.2万人的不列颠远征军,毁掉重武器和运输工具,经海路撤往克里特岛。巴尔干战役的最后阶段是克里特岛空降战。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巴尔干战役的目的在于建立进攻苏联的南方战略基地和保障地中海区域的战役实施。德国军政当局早在1940年底,即意大利军队在希腊作战失利之后就已制定了夺取希腊的计划。在准备这次进攻时德军最初指望南斯拉夫会俯首听命,并企图将南斯拉夫和保加利亚拉入法西斯联盟。
巴尔干战役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西斯联盟(德、意、匈)的国家为夺取南斯拉夫和希腊而采取的作战行动。
时间:1913年 地点:巴尔干半岛
经过:
第一次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1912.10~1913.5)
巴尔干同盟对土耳其的战争。意土战争(1911~1912)期间,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希腊和门的内哥罗结成巴尔干同盟,1912年10月9日 ,门的内哥罗首先向土宣战,17、18日,保加利
巴尔干战争
亚、塞尔维亚和希腊先后参战。10月底保军逼近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至11月中旬,土耳其在巴尔干的属地只剩君士坦丁堡等5处。11月初,土耳其请求欧洲列强调停,并于12月3日与保、塞、门三国签订休战协定。在欧洲列强斡旋下,1912年12月16日土耳其与4个交战国在伦敦开始议和谈判。1913年1月23日,土耳其国内发生政变,新政府在德意志帝国(1871~1918)的支持下,态度强硬,和谈破裂。2月3日,战事再起。3月5日,希军攻克亚尼纳。3月26日,保 、塞联军攻陷亚得里亚堡。4月22日,斯库台奥斯曼帝国军队投降。土耳其帝国再次求和。5月30日,土耳其与巴尔干4国签订《伦敦条约》。条约规定,埃内兹至黑海的米迪耶一线以西的土耳其欧陆属地(阿尔巴尼亚除外)和克里特岛割让给巴尔干同盟国家;阿尔巴尼亚独立,但须受俄、英、法、德、奥、意6大国监督;爱琴海诸岛问题则由德、奥、英、俄4国处理。
第二次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1913.6~1913.8)
以保加利亚为一方,希腊、塞尔维亚、罗马尼亚、门的内哥罗和土耳其为另一方的战争。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结束后,塞尔维亚由于未得到通往亚得里亚海出海口,要求得地最多的保加利亚划出马其顿的一部分作为补偿;希腊要求领有马其顿的南部和西色雷斯。未参加同盟的罗马尼亚则要求占有南多布罗加。1913年6月1日,塞 、希秘密订立反保同盟,罗马尼亚旋即加入。6月29日,保对塞、希发动突然攻击,遭到猛烈抵抗。土耳其欲乘机收复失地,于7月16日向保加利亚发动进攻。7月29日保加利亚力屈乞和。8月10日签订了《布加勒斯特条约》。依约,塞取得马其顿的大部,希取得马其顿南部(包括萨洛尼卡)、色雷斯西部和克里特岛,罗取得南多布罗加,土收回东色雷斯和亚得里亚堡,门的内哥罗的领土也有扩充。通过两次巴尔干战争 ,塞尔维亚实力大为增强。这就加深了塞与奥匈帝国(1867~1918)的矛盾,终于使巴尔干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地。
结果:
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希腊和门的内哥罗(即黑山)所组成的“巴尔干同盟”,反对土耳其的控制和压迫所进行的战争。盟国由于向奥斯曼帝国提出给予马其顿和色雷斯自治权的要求遭到拒绝,在沙皇俄罗斯帝国(1547~1917)支持下于1912年10月9日对土耳其宣战。盟军为民族解放而战,士气旺盛。经过激战,塞、门两军进占马其顿和亚得里亚海沿岸;保军控制伊斯坦布尔以西地区;希军进占爱琴海诸岛;奥斯曼帝国军队败退到埃迪尔内、约阿尼纳和斯库台等地。11月3日土耳其被迫请求欧洲列强进行和平调处。由于盟国得到俄罗斯帝国(1547~1917)支持,土耳其得到德意志帝国(1871~1918)和奥匈帝国(1867~1918)支持,在大国影响下,直到1913年5月30日签订《伦敦条约》,战争宣告结束。战败国土耳其丧失了在欧洲的大部领土。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的结果,使巴尔干半岛各国人民摆脱了土耳其的长期封建统治,具有进步的民族解放的性质。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的结果,使巴尔干各国重新分化,罗马尼亚与英、法、俄协约国靠近,保加利亚则加入德奥同盟国。战争中,由于新式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飞机、装甲车、无线电)的使用,作战方法也有新的变化:战斗队形更加疏开;军队行动更注意隐蔽;进攻多采取机动作战和迂回包围;防御多采取阵地作战。巴尔干战争导致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巴尔干战役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西斯联盟(德、意、匈)的国家为夺取南斯拉夫和希腊而采取的作战行动。
时间:1913年 地点:巴尔干半岛
经过:
第一次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1912.10~1913.5)
巴尔干同盟对土耳其的战争。意土战争(1911~1912)期间,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希腊和门的内哥罗结成巴尔干同盟,1912年10月9日 ,门的内哥罗首先向土宣战,17、18日,保加利
巴尔干战争
亚、塞尔维亚和希腊先后参战。10月底保军逼近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至11月中旬,土耳其在巴尔干的属地只剩君士坦丁堡等5处。11月初,土耳其请求欧洲列强调停,并于12月3日与保、塞、门三国签订休战协定。在欧洲列强斡旋下,1912年12月16日土耳其与4个交战国在伦敦开始议和谈判。1913年1月23日,土耳其国内发生政变,新政府在德意志帝国(1871~1918)的支持下,态度强硬,和谈破裂。2月3日,战事再起。3月5日,希军攻克亚尼纳。3月26日,保 、塞联军攻陷亚得里亚堡。4月22日,斯库台奥斯曼帝国军队投降。土耳其帝国再次求和。5月30日,土耳其与巴尔干4国签订《伦敦条约》。条约规定,埃内兹至黑海的米迪耶一线以西的土耳其欧陆属地(阿尔巴尼亚除外)和克里特岛割让给巴尔干同盟国家;阿尔巴尼亚独立,但须受俄、英、法、德、奥、意6大国监督;爱琴海诸岛问题则由德、奥、英、俄4国处理。
第二次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1913.6~1913.8)
以保加利亚为一方,希腊、塞尔维亚、罗马尼亚、门的内哥罗和土耳其为另一方的战争。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结束后,塞尔维亚由于未得到通往亚得里亚海出海口,要求得地最多的保加利亚划出马其顿的一部分作为补偿;希腊要求领有马其顿的南部和西色雷斯。未参加同盟的罗马尼亚则要求占有南多布罗加。1913年6月1日,塞 、希秘密订立反保同盟,罗马尼亚旋即加入。6月29日,保对塞、希发动突然攻击,遭到猛烈抵抗。土耳其欲乘机收复失地,于7月16日向保加利亚发动进攻。7月29日保加利亚力屈乞和。8月10日签订了《布加勒斯特条约》。依约,塞取得马其顿的大部,希取得马其顿南部(包括萨洛尼卡)、色雷斯西部和克里特岛,罗取得南多布罗加,土收回东色雷斯和亚得里亚堡,门的内哥罗的领土也有扩充。通过两次巴尔干战争 ,塞尔维亚实力大为增强。这就加深了塞与奥匈帝国(1867~1918)的矛盾,终于使巴尔干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地。
结果:
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希腊和门的内哥罗(即黑山)所组成的“巴尔干同盟”,反对土耳其的控制和压迫所进行的战争。盟国由于向奥斯曼帝国提出给予马其顿和色雷斯自治权的要求遭到拒绝,在沙皇俄罗斯帝国(1547~1917)支持下于1912年10月9日对土耳其宣战。盟军为民族解放而战,士气旺盛。经过激战,塞、门两军进占马其顿和亚得里亚海沿岸;保军控制伊斯坦布尔以西地区;希军进占爱琴海诸岛;奥斯曼帝国军队败退到埃迪尔内、约阿尼纳和斯库台等地。11月3日土耳其被迫请求欧洲列强进行和平调处。由于盟国得到俄罗斯帝国(1547~1917)支持,土耳其得到德意志帝国(1871~1918)和奥匈帝国(1867~1918)支持,在大国影响下,直到1913年5月30日签订《伦敦条约》,战争宣告结束。战败国土耳其丧失了在欧洲的大部领土。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的结果,使巴尔干半岛各国人民摆脱了土耳其的长期封建统治,具有进步的民族解放的性质。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的结果,使巴尔干各国重新分化,罗马尼亚与英、法、俄协约国靠近,保加利亚则加入德奥同盟国。战争中,由于新式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飞机、装甲车、无线电)的使用,作战方法也有新的变化:战斗队形更加疏开;军队行动更注意隐蔽;进攻多采取机动作战和迂回包围;防御多采取阵地作战。巴尔干战争导致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