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学上这属于什么心理?能解释一下这种心理的深层心理动机么?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等):在人际关系中交往总喜欢扮演吃亏者的角色,一起吃饭消费等等总喜欢自己多掏钱,不愿意在物质和人情上亏欠别人。玩网络游戏也是。总是想方设法满足...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等):
在人际关系中交往总喜欢扮演吃亏者的角色,一起吃饭消费等等总喜欢自己多掏钱,不愿意在物质和人情上亏欠别人。玩网络游戏也是。总是想方设法满足依附于自己的人(比如游戏中的徒弟,盟友)的需求,有时候会让自己焦头烂额,其实这么做我也不是快乐,但总像有种驱迫力。这是怎么回事呢。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请分析一下心理动机,挖一下根源。 展开
在人际关系中交往总喜欢扮演吃亏者的角色,一起吃饭消费等等总喜欢自己多掏钱,不愿意在物质和人情上亏欠别人。玩网络游戏也是。总是想方设法满足依附于自己的人(比如游戏中的徒弟,盟友)的需求,有时候会让自己焦头烂额,其实这么做我也不是快乐,但总像有种驱迫力。这是怎么回事呢。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请分析一下心理动机,挖一下根源。 展开
7个回答
展开全部
根源在于内心的自卑。
因为内心深处你不相信自己的人格魅力,感觉自己普普通通,和人交往,若不能多付出的话,那将导致关系的恶化,所以凡事抱着吃点亏的心态。而且这是一种恶性循环,一旦将自己定位于这种“老好人”的位置后,迫于别人的要求,对自己的苛求会慢慢变得更高,等超出了内心能够接受的程度时,就会导致内心的反感,也就不再会为自己的付出感到愉快。
可这时,老好人的形象已经建立,苦于维持这样的形象,又不得不继续付出,内心中的反感就进一步加深,从而导致内心越来越矛盾。
若苦于应对这样的情况,想要改变的话,建议就是逐步降低付出量。突然间改变自己,容易让别人误会,而导致友情的破裂,所以建议就是逐步降低付出的量,直到一个你可以接受的水平。
其实除了对朋友付出这个因素外,还有一个因素会影响友情,那就是人际交往的技巧。学会如何与朋友交流才是保证友情的正确途径,单纯的增加付出量是不行的,随着友情的加深,你的付出必然会增多,而你不可能为了朋友牺牲一切,那慢慢的,必然导致友情的崩溃。
所以,要学会如何去拒绝,怎样和他们说,才能既拒绝了,又不伤害友情,可是非常高超的人际交往的技巧。
因为内心深处你不相信自己的人格魅力,感觉自己普普通通,和人交往,若不能多付出的话,那将导致关系的恶化,所以凡事抱着吃点亏的心态。而且这是一种恶性循环,一旦将自己定位于这种“老好人”的位置后,迫于别人的要求,对自己的苛求会慢慢变得更高,等超出了内心能够接受的程度时,就会导致内心的反感,也就不再会为自己的付出感到愉快。
可这时,老好人的形象已经建立,苦于维持这样的形象,又不得不继续付出,内心中的反感就进一步加深,从而导致内心越来越矛盾。
若苦于应对这样的情况,想要改变的话,建议就是逐步降低付出量。突然间改变自己,容易让别人误会,而导致友情的破裂,所以建议就是逐步降低付出的量,直到一个你可以接受的水平。
其实除了对朋友付出这个因素外,还有一个因素会影响友情,那就是人际交往的技巧。学会如何与朋友交流才是保证友情的正确途径,单纯的增加付出量是不行的,随着友情的加深,你的付出必然会增多,而你不可能为了朋友牺牲一切,那慢慢的,必然导致友情的崩溃。
所以,要学会如何去拒绝,怎样和他们说,才能既拒绝了,又不伤害友情,可是非常高超的人际交往的技巧。

2024-05-11 广告
在我们邦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员工的心理健康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重要方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我们特别推出心理健康免费测试。这项测试简单快捷,无需复杂操作,就能为大家提供一个初步的心理健康评估。希望大家积极参与,关注自己的心理健...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邦彦技术提供
展开全部
人在幼儿时学习交往,掌握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平等互惠。两个小孩,你给我一颗糖我给你玩一下卡片或者玩具。你总是多付出,是因为你幼年时对如何得到友情比较焦虑,所以尽可能多的付出以避免孤独感避免被人疏远。幼年的你不够自信,不确定自己拥有的能不能换来朋友。这种不完善的交往方式慢慢融入到潜意识里,此后的生活中你都下意识这么做,避免被孤立。 你说的那种驱迫力是一种焦虑——怕失去支持的焦虑——被孤立的焦虑。 焦虑变成压力,到现在这种交往方式已经是你的自动思维了。 根源就是你幼年没有获得足够的自信。空闲的时候你可以闭上眼睛,跟三岁时的你对话,告诉他勇敢一点,大气一点。 慢慢的你会改变。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这是以“他人为中心”的行为特点,与“自我中心”恰好相反,总是牺牲自己,来满足他人,尤其是在家人,恋人,朋友身上表现的明显,也可能泛华到陌生人身上,有强迫症倾向。如果这样没有造成自己心理困惑,生活烦恼的话就是正常的行为。当自己感觉有些事情是自己不必要做,不愿意做,但是不去做会产生焦虑,强迫自己去做。心理动机可能是希望别人依附自己,来满足自己某些心理需要。这种问题可能与自己成长环境,生活环境有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不好意思拒绝别人,这是社交中常见的一种现象。这种特点明显的人被称为“老好人”。虽然老好人为别人做了许多事,但是别人却并不如何感激他。因为别人对此视作理所当然,在心里还隐隐地对老好人有几分轻视。不善于拒绝别人的要求,心不甘情不愿而勉强去做事,往往会引发消极抵抗:你让我冲咖啡,我要么在咖啡里话太多的糖,要么不小心把它打翻。不会拒绝别人,就不会有好的社交。为什么有些人不会拒绝别人呢?有一个原因是担心:如果我拒绝了别人,别人会生气,会不再喜欢我,会和我发生冲突。这个担心并非全无道理。但是他不知道,不拒绝别人,别人固然高兴了,但你自己却心里不痛快,你心里不痛快,对他也会流露不满,你与他也就建立不起良好的关系。况且,除了你不能保护自己的利益之外,他还会轻视你。而人不会对自己轻视的人有真正的喜爱。拒绝是会引起冲突,但是冲突过后,你与他却有可能建立真正的友谊。他会尊重你,从而爱你。假如他是那种不允许你坚持自身利益的人,你也不必和他为友。不会拒绝别人的另一个原因是内疚:我不应该拒绝别人。这是种错误的观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要、自己的权利,为什么要无条件接受别人的要求呢?有些人很会利用你的内疚感控制你。你不按他的要求做,他就会表现出伤心、沮丧,还会批评你不关心朋友、不公平等等。但你应该坚信:每个人应该对他自己负责,你有权决定是否为他的困难承担责任。拒绝别人不可怕,也不是坏事。坚持自己,拒绝别人的不合理要求和批评的技巧很多,你可以通过练习学会它们。最简单,但是却很有效的一种方法是不断坚持自己的意见。不和别人作复杂的争辩,而只是反复地重复自己的意见或要求。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没有什么心理大问题,只是你太慷慨,善良及泛交感。你的聚餐好掏钱是你的个性原则,但负面是时长吃亏,说明你社交能力障碍,不懂游戏规则。有时可以不必掏钱。你原则上的强化导致你养成不爱欠人情和受惠他人。后面玩游戏也是你的原则成习惯表现。你是属于乐观,善良,较强爱心和责任感的人格。要说动机有三点:一想做好人,二互相帮助,平等互利,三渴望世界大同。趋于个性原则才好于社交,帮助他人来获得好感。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