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问什么是资源禀赋?
资源禀赋又称为要素禀赋,指一国拥有各种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 、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的丰歉。一国要素禀赋中,某种要素供给所占比例大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供给比例,而价格相对低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价格,则该国的这种要素相对丰裕。
反之,如果在一国的生产要素禀赋中,某种要素供给所占比例小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供给比例,而价格相对高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价格,则该国的这种要素相对稀缺。
扩展资料:
体系关系:
资源禀赋与金融体系关系现代金融体系的功能和目标,就在于适应建立在资源禀赋结构之上的产业结构的需求,为这些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服务,保证将资本配置到这些企业和产业中去,从而最大限度利用比较优势。
金融发展和金融结构内生于产业结构和资源禀赋结构,但同时一个经济中的资源(要素)禀赋结构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一个共同的规律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本积累、人均资本拥有量的提高,资源禀赋结构得以提升。
在这一过程中,产业结构也必须不断地调整,以适应资源禀赋结构和比较优势的变化,这最终将导致金融发展水平和金融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总而言之,金融体系演化的内在规律是,顺应产业/技术结构发展的需要,不断地把资本配置到在特定发展阶段最符合比较优势的实质经济活动中去。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并不能先验地认为某一种金融市场组织优于另一种,某一种金融组织结构优于另外一种。金融体系的模式选择一定要服从于实物经济中优势产业部门发展的需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资源禀赋
由此,俄林得出结论:“一国的比较优势产品,也因而应出口的产品,是他需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充裕而便宜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一国的比较劣势产品,也因而应进口的产品,是它需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稀缺而昂贵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比如,劳动力丰裕的国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相反,资本丰裕的国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而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这种理论观点也被称为狭义的要素禀赋论。而广义的要素禀赋理论指出,当国际贸易使参加贸易的国家在商品的市场价格、生产商品的生产要素的价格相等的情况下,以及在生产要素价格均等的前提下,两国生产同一产品的技术水平相等(或生产同一产品的技术密集度相同)的情况下,国际贸易取决于各国生产要素的禀赋,各国的生产结构表现为,每个国家专门生产密集使用本国具有相对禀赋优势的生产要素的商品。要素禀赋论假定,生产要素在各部门转移时,增加生产的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保持不变。 新古典的要素禀赋理论,从要素禀赋结构差异以及由这种差异所导致的要素相对价格在国际间的差异方面来寻找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克服了李嘉图模型中关于一种生产要素投入假定的局限,取得了相当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