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中的12分频是什么意思?
单片机中的12分频是单片机的标准运算速度是晶振的12分之1。
计算方法:PIC单片机的每四个时钟周期为一个内部指令周期,例如:8MHz的晶振,则内部指令周期为1/(8/4)= 0.5 uS
计数周期
1、时钟周期=振荡周期,名称不同而已,是指为单片机提供时钟信号的振荡源的周期,都是等于单片机晶振频率的倒数,如常见的外接12M晶振,那它的时钟周期=1/12M。
2、机器周期,8051系列单片机的机器周期=12*时钟周期。之所以这样分是因为单个时钟周期根本干不了一件完整的事情(如取指令、写寄存器、读寄存器等),而12个时钟周期就能基本完成一项基本操作了。
3、指令周期,一个机器周期能完成一项基本操作,但一条指令常常是需要多项基本操作结合才能完成,完成一条指令所需的时间就是指令周期,当然不同的指令,其指令周期就不一样的了。MCS-51系统中,有单周期指令、双周期指令和四周期指令。
扩展资料:
定时器/计数器每接受一个计数脉冲,加法计数器的值就加1;计满时则发生溢出,计数器又从0开始计数并置溢出标志位(TF0=1或TF1=1)。
1、定时模式 在此模式下,计数器的输入脉冲是由晶振12分频获得的。例如,晶振频率为12MHz的值加1.这样就可以根据计数值计算定时时间,也可以根据定时时间计算计数器的初值。
2、计数模式 在此模式下,计数器的输入脉冲是由外部引脚(T0或T1)输入的。外部引脚出现下降沿时,对应计数器的值加1.如果设置计数器的初值,那么读取当时计数器就可以计算脉冲个数。
单片机中的12分频是单片机的标准运算速度是晶振的12分之1。
计算方法:PIC单片机的每四个时钟周期为一个内部指令周期,例如:8MHz的晶振,则内部指令周期为1/(8/4)= 0.5 uS
实例一:35us, 8MHz的晶振, 8位定时器, 分频比1/2 , 初值 E4
实例二:156.25us , 32768Hz的晶振, 8位定时器, 分频比1/32 , 初值 FC
计算方法一: 35 = =(256-初值)*分频*4/晶振 + 14/分频 =(256-初值)+14/2
计算方法二:0.015625 =(256-初值)*分频*4/晶振 = (256-初值)*32*4/32768
特别注意:分频比1-8 需要加上一个14/分频
扩展资料
指令周期是指令周期执行某一条指令所消耗的时间,它等于机器周期的整数倍。传统的80C51单片机的指令周期大多数是单周期指令,也就是指令周期=机器周期,少部分是双周期指令。
指令周期是不确定的,因为和该条指令所包含的机器周期有关。一个指令周期=1个(或2个或3个或4个)机器周期,像乘法或除法就含有4个机器周期,单指令就只含有1个机器周期。
对于大多说的51单片机来说,1个机器周期=12个时钟周期(或振荡周期)也有部分单片机时钟周期和振荡周期不相等,例如,1个时钟周期=2个振荡周期。该定义指的是执行一条指令所需要的时间,通常一个指令周期会由若干个机器周期组成。指令不同,所需的机器周期数也不同。
对于一些简单的的单字节指令,在取指令周期中,指令取出到指令寄存器后,立即译码执行,不再需要其它的机器周期。
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指令,例如转移指令、乘法指令,则需要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机器周期。通常含一个机器周期的指令称为单周期指令,包含两个机器周期的指令称为双周期指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计数周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单片机系统指令
单片机中的部件都是在用晶振12频后的一个机器周期在跑。通俗的说单片机寄存器完成加动作,正好是一个机器周期。而时钟周期 为 1/12mhz=1/12us;机器周期=12个时钟周期=12 * 1/12us = 1us;也就是计时器每加一需要的时间为1us。
晶振:晶体振荡器是指从一块石英晶体上按一定方位角切下薄片(简称为晶片),石英晶体谐振器,简称为石英晶体或晶体、晶振。
比如你用的32768的晶振
每秒记数32768次 一般此种晶振专门用来做实时RTC
那么你使用2的12次方(分频)每秒加数或者振动4096次
如果有实时中断(当然也不全用在实时中断里面这个晶振)
那么 就是 1/8秒进行实时中断 你的实时就出现误差 如果作为中断使用就是125MS中断一次
这样说你是否明白
201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