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原则是什么?
家庭教育的原则有:平等原则、尊重原则、交流原则、自由原则、统一原则、典范原则、宽容原则、诚信原则。
1、平等原则
研究心理学发现,子女和父母在平等的环境中互相讨论、争辩,既是一种友爱磨合,也能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明辨是非,对其想象力和创造力都有绝佳帮助。因此,家庭教育时,父母要把孩子当作平等的独立个体,与之沟通。
2、尊重原则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这句话放到家庭教育上非常适合。
3、交流原则
良好的沟通是消除隔阂的最好方法,父母与孩子之间应当保留足够的时间进行交流,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孩子的情感力与认知力。
4、自由原则
过于严格的管教孩子,不是一个明智的方法,反而适得其反。家长需要做的恰恰是相信孩子,给孩子一个任其适度发展的空间,让他感受到具有约束力的自由,更能发挥孩子的创造力。
5、统一原则
家庭教育固然重要,但同时也要做到与社会、学校教育的统一。
6、典范原则
家庭教育的特点在于启蒙性与感染性,这都要求家长在其中起到典范带头作用。
7、诚信原则
谎言是滋生不信任的病原体。言出必行是诚信的主要表现,只有诚信的父母才能培养出守信的孩子。
8、宽容原则
人人都会犯错,大人都避免不了,何况是孩子。所以,作为家长要宽容地对待孩子的过错,帮其分析错误原因,避免再次犯错。知错就改,善莫大焉。以一颗宽容的心对待孩子,引领孩子走向正确的道路。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为什么重要?您是否认为家庭教育很重要呢?
首先,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的开端,它决定了孩子第一次进入集体时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而这第一步,对孩子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由此可见一斑。)
其次,家庭教育是改变孩子“不良状态”的主要力量。家长与孩子的相处时间最长,存在时间优势;家长在孩子心中的威信较高,具有被优先认可的优势;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具有精力优势,不会像老师那样需要“一管多”。
可能有的家长会说:学历浅、知识都忘了等等,所以在学习上辅导不了,教育的主要责任应该是在学校或是辅导班。——对于这些家长,我想说的是: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然而在当前教育背景下,老师大多数只能算是在“宣知”和“解题”,而这只能算是师者之责任中的一小部分。并且“传道、授业、解惑”三者的的重要性应该是递减的,所以要想教育好孩子,我们一定要担负起“传道、和授业的”责任,改变孩子的“不良状态”,这样孩子才能不被所“惑”(因为学生最大的困惑就是不会做题,而这一点老师是能够做到的)。
家庭教育的内容及形式:
家庭教育是个怎样的教育呢?
一、从内容上说我们可以分为:性格培养;知识灌输;经验分享
性格培养
虽说性格无好坏,但不同的家长对性格的取向往往不同,所以会在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行为中塑造和影响孩子的性格。
知识灌输
每个家长都明白知识的力量,所以本能地会将一些自己掌握的知识灌输给孩子,特别地是具有在婴幼儿期向孩子灌输常识性知识的本能。
经验分享
经验分享可分为主动分享和被动分享,主动分享指家长主动将自认为有用的经验告知孩子,希望以此影响孩子的某些决定;被动分享是指,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在无意间对孩子产生了教育意义。
二、从形式上说我们可以将它分为:感化式;教导式;沟通式
所谓感化式家庭教育就是因家长自身的行为表现而产生的教育影响;
所谓教导式家庭教育就是指家长通过说教的形式对孩子产生教育影响;
所谓沟通式家庭教育就是指家长通过与孩子的平等交流而对孩子产生教育影响。
(这些形式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只是在不同的情况下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方能将教育效果最大化)
家庭教育的特点:
家庭教育具有怎样的特点呢?
我们的总结如下:决定性;长期性;隐蔽性;阶段性。
所谓“决定性”,正如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中所说的那样,家庭教育在教育中的权重是最大的(时间最长,覆盖面最广,效果最明显……),所以,说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教育具有决定性一点也不为过。
所谓“长期性”,很好理解,因为从孩子“还未出生”到某个特定的时刻,这种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都会一直存在着。
所谓“隐蔽性”,说的是家庭教育有相当一部分是很难被发觉的,而这正是家庭教育的问题所在,因为这一部分往往发生在“感化式的家庭教育”上,而这种结果又属于“累积产物”,所以在问题发现后很难解决。
(所以,其实家庭教育援助的主要工作就是让家长尽可能地认识到这种“隐蔽性的教育”。)
所谓“阶段性”是指我们可以将家庭教育按照不同时期的特点将其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婴儿期;幼儿期;小学阶段;初中阶段;高中阶段;成熟期
婴儿期,是指孩子缺乏有效能动性的时期(具有感知能力和一定的肢体表达能力,没有语言表达能力),这一时期家庭教育的特点是:家长只能通过改变或创造孩子所在的环境,对孩子产生感化式的教育。
幼儿期,孩子具有一定的能动性(有效的肢体语言和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模仿能力强、好奇心强。这一时期家庭教育的隐蔽性强,内容丰富,但同时也最容易出现问题。
小学阶段,开始接触系统的学校教育,可塑性强,容易受影响和被改变(本身就是一个学习常识性知识,并培养习惯和态度的阶段);课堂学习知识内容较少,家长关注较多,并能够给予一定的知识辅导。
初中阶段,主观意识性增强,开始出现明显的叛逆性;学习上开始正式接触学术性内容,“学习”对学生的思维和行为要求提高,学生“群体性”划分明显。这一阶段家长大多不能再给予学习帮助,如果此前矛盾累积过多,此时甚至会出现极端的家庭教育矛盾。
高中阶段,学生的独立性增强,问题不容易被发现;学习任务明显加重,很容易出现学习混乱的状况;再加上这一时期学生的可塑性较差,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明显。这一阶段,从学习的角度来说,对学生的主动性要求较高,且家长很难再给予帮助。
———然后不幸的是,家长大多数都是到了初中结束或高中开始的时候才能意识到孩子问题的严重性。
成熟期,是指孩子的心理接近成熟,可以辩证地看待问题并具有很好的判断能力,这一时期孩子的独立性很强,一般不需要家长给予指导和帮助。这一时期,家庭教育主要是通过沟通的形式给孩子提供必要的支持。
如何做好家庭教育工作:
怎样才能做好家庭教育呢?
注意细节
要注意孩子的细节表现,只有在细微处才能真正发现问题所在。有的家长以为考试成绩100分就没问题、59分就有问题,这是严重错误的,因为有的时候错误的方法也能得到正确的结果,而正确的方法在一定时间内不一定会得到正确的结果。很多学习陷入困境的学生家长都觉得孩子的成绩好像是突然间就跟不上了,而忽略了孩子一直以来的学习方法缺乏“一般性”。同时,我们也要注意自身行为的细节,正如前面提到的,家庭教育的隐蔽性,是造成家庭教育失败的主要原因。
以身作则
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因为具有主观能动性,所以始终都具有很好的可塑性,所以做父母的给孩子所展示的,对孩子是至关重要的。这一点在孩子小的时候尤其重要,因为在这一时期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而且缺乏判断力,所以如果你做的是错的,那么他就会是错的。
疏堵结合
在青少年时期,这种教育方法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孩子在这一时期具有很强的叛逆心理,如果一味的采取遏制的办法则很难让孩子信服,适当在一些可以让他栽跟头的问题上采用疏通式的教育办法,反而可以让他减少叛逆性,增加彼此交流的机会,从而获取更多充分了解问题的机会,为开展家庭教育工作提供更多依据。
(了解越多,办法越多)
联系学校
这主要是指我们在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要紧密结合学校教育,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行为表现(了解越多,办法越多),不能让对孩子的观察存在死角,因为越是不易被监督的时候,孩子们越是容易展示其本质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