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价值也就转化为剩余价值。 这句话对不对?
显然是错的。剩余价值在生产的过程中就已出现,只不过是有没有转化成利润的问题。
雇员劳动者(消费者)给资本家劳动的时间,低于资本家支配给雇员工资所能兑现的劳动时间,差值是在劳动时间与可变资本的预先交换过程中就发生,并且有些时间资本家还没有支付工资,特别是亏损企业的资本家,也就是说这时他们和奴隶主一样的在无偿支配雇员的劳动。
如:雇员给资本家工作1个月,资本家支付工人的工资,只能兑现0.5个月的劳动时间,而雇员确是给资本家工作做事了一个月。
根据马克思的理论,剩余价值是指在剥削制度下,被统治阶级剥削的,劳动者所生产的新价值中,劳动创造的价值和劳动报酬之间的差额,即“由劳动者创造的被资产阶级无偿占有的劳动”。
剩余价值考察的是劳动过程当中的“价值增殖”。显然,此“增殖”非彼“增值”,但决定了经济现象领域中的价格和利润增长运动。
扩展资料:
剩余价值本来是工人劳动的产物,应归工人所有,但是却被资本家凭借对企业的所有权无偿独占,这就是资本家剥削工人发财致富的秘密;
资本家为了加强对工人的剥削,赚取更多的剩余价值,所采取的基本途径有两条。
一是强迫工人延长劳动时间,或强迫工人提高劳动强度,绝对地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这种方法叫"绝对剩余价值"。
二是通过技术进步,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即缩短工人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这种方法叫"相对剩余价值"。
利润、利息、地租以及商业、运输业、金融、保险、服务业等非产业部门职工的收入都是由产业部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转化而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剩余价值
雇员劳动者(消费者)给资本家劳动的时间,低于资本家支配给雇员工资所能兑现的劳动时间,差值是在劳动时间与可变资本的预先交换过程中就发生,并且有些时间资本家还没有支付工资,特别是亏损企业的资本家,也就是说这时他们和奴隶主一样的在无偿支配雇员的劳动。如:雇员给资本家工作1个月,资本家支付工人的工资,只能兑现0.5个月的劳动时间,而雇员确是给资本家工作做事了一个月。
要搞清楚这一点,必须先懂清真正的劳动价值论是什么?以及资本积累式竞争的社会规则。
劳动价值论:“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即说价值是一种人类劳动,代表的是人支配人行为(劳动)的权力,即货币(商品)所计量的原子,并不是具体的实物,不具有物质属性,而是作为这种社会支配关系的。
商品即卖出成交的劳动产品。
商品具有二重属性:作为物质本身的物质属性所具有使用价值 和 商品作为社会关系发生交换的属性。
同样商品生产中的劳动也有二重性:
一重,是作为自然力的一部份的劳动在转化商品“体”的使用价值(物质的有用属性)的过程中具有使用价值。人类劳动在转化这种属性的过程中,通常还要引导其它自然力来完成这种转化。物质的有用的属性,是物质在那种形态下的客观存在,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创造。(如:《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第二节,引用彼得罗。维里的《政治经济学研究》,说明使用价值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创造,而是物质在那种形态下的客观存在。)
不同商品之间的劳动是不同的,也就是说这样的劳动存在异质性,它作为自然属性与价值(交换价值)无关,只是决定转化使用价值属性的一个要素。
二重,是社会成员相互支配对方权力的劳动,对于支配者来说代表权力,对于被支配者来说代表被控制或者奴役。因此劳动并不是财富(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仅是作为社会成员相互支配对方行为本身,即价值的唯一源泉。
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并不是因为有了这种社会关系,牛顿定律或者万有引力才成立或不成立。由于不占有生产资料,劳动者只能接受资本规则下的不等交换。
同时对于占有生产资料的资本家来说,也必须在一定时间内交换,由于强力的货币税逼迫,他们也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交换,从这个意义上说资本主义,是金融资本控制下的政府或者政府控制下的金融资本强力计划出来的,如果没有强力的货币税逼迫,很多人就会退出市场化的交换关系,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就得解体。
对于资本家阶层,存在以平均利润率为重心的积累式竞争,只要剥削率(利润率)太低,资本家随时都有失掉资本家地位的危险。因此在确定工资通常兑现的劳动时间已预先被核算低于雇员工作的劳动时间。
还要说一点,马克思正是通过不同物质生产效率的行业,存在以平均利润率为重心的积累式竞争。把行业利润总量和社会利润总量与效率(技术)的关系完全排除,证明它代表的是一种社会关系。也就是说它与技术因素无关。即“同一劳动,无论生产力如何变化,同一劳动时间内所形成的价值量是不变的。”这样自然推出,价值的增值过程,就是剩余价值生产。如GDP(它是一个价值量的概念)增长,实际上正是代表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剩余价值生产。
什么是积累式竞争,举几个例子。
如某一行业的资本利润率较低,它就会立即涨价与其它行业对抗,当不能直接涨价与其它行业对抗时,就会选择出售此领域一定的资产,而购买较高利润率的资产,这样就导致以平均利润率为重心的积累式竞争。正如房价上涨,其它行业也会涨价对抗。对资本来说必须有高于平均利润率(剥削率)的积累率,不然资本随时都有失掉资本家地位的危险。如二十年前有50万元都可以成为一个中小雇主,而现在50万元在大城市还不够买一套住房,这就是资本积累式竞争表现,与流行经济学宣传的市场是以技术为主的竞争格格不入。积累式竞争是资本竞相直接或者变向的压低劳动力价格过程,积累式竞争不断加重剥削。资本之间会比,有更高的剥削率(利润率),如果没有更高的剥削率(利润率),资本就会失去原有资本的地位。在现实中表现为逼迫劳动者(消费者)用越来越长的工作时间去交换(直接或变向压低劳动力价格的过程),这样价值量就得到增长,资本就得以增值,市场经济的金钱游戏得以继续。当交换遇到人们的生理极限,危机就开始了,最先从马克思指出的金融体系爆发,最后出现列宁、斯大林所说的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价值规律正是马克思用来描述积累式竞争的,但某些流行经济学确引证为技术竞争。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的过程,就是剩余劳动的在社会范围内的支配关系得以转化的过程,即把商品转化为另一种商品——如金钱、货币的过程,而货币(商品)所计量的原子,就是这种人支配人的社会关系——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也就是说剩余价值,在雇员的劳动力与资本家的可变资本交换时就已产生,当然有时资本家还不会支付工资,这时就不是剩余价值的剥削,而是奴隶主式的剥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