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回答
展开全部
秦岭—淮河线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显著的差异。
秦岭—淮河线是我国800mm年等降水量线,
传统意义上南北方分界线,
水田旱地分布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
水稻小麦种植分界线,
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湿润与半湿润的分界线,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以及中国的南北分界线和河流结冰与不结冰的分界线。
秦淮以北的大部分地区,河湖冬季结冰,每当冬季来临,北风呼啸,大部分的树会落叶,不落叶的树叶多呈针状,叫做针叶树。由于北方地区年降水量较少,降水多集中在夏季,所以河流的水量不大,水位变化大,只有夏季才形成汛期,时间也比较短,河流的含沙量较大。而在秦淮以南地区则正好相反,冬季不结冰,树木不落叶,一年四季常绿。河流的水量较大,水位变化不大,汛期时间长,河水含沙量较小。
从农业生产及人们生活习俗来看,秦淮南北的差异就更明显。北方耕地为旱地,主要作物为小麦和杂粮,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南方则主要是水田,农作物主要是水稻和甘蔗、茶叶等亚热带经济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人们平常所说的“北麦南稻,南船北马”是这种差异的真实写照。
秦岭—淮河线经过甘、陕、豫、皖、苏等省,是中国东部地区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南、北在气候、河流、植被、土壤、农业生产等方面,都有显著差异。
秦岭的地理意义 在中国中部横亘着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脉——秦岭。它就象一堵“挡风墙”阻止冬季冷空气南下,拦截夏季东南季风的北上。
自古以来,因秦岭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以及因此而带来的秦岭南北气候变化,人文景观、生活习俗等方面的不同,被称为我国南北的分界线。习惯上称秦岭以南为我国南方,秦岭以北为我国北方。但秦岭正式的名称是自汉代才有的。
广义的秦岭是横亘于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的巨大山脉,西起甘肃省临潭县北部的白石山,以迭山与昆仑山脉分界。向东经天水南部的麦积山进入陕西。在陕西与河南交界处分为三支,北支为崤山,余脉沿黄河南岸向东延伸,通称邙山;中支为熊耳山;南支为伏牛山。山脉南部一小部分由陕西延伸至湖北省郧县。秦岭山脉全长1600公里,南北宽数十公里至二三百公里,面积广大,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狭义的秦岭是秦岭山脉中段,位于陕西省中部的一部分。在汉代即有“秦岭”之名,又因位于关中以南,故名“南山”。
淮河的地理意义 秦岭东边的淮河是中国的一条大河,全长1000公里。值得一提的是,淮河两岸的地形、河流及水文特征的差异不如秦岭南北的差异明显,在很大程度上淮河作为南北分界线提出主要是依据其地理分区的意义。《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曾撰文《淮河找不到自己的家》说的也正是这个道理。将淮河看做中国南北分界线的一部分,同样也应该作为一个带来理解,不宜局限在某一具体的水系上,这也和淮河的实际流域有关。
秦岭—淮河线是我国800mm年等降水量线,
传统意义上南北方分界线,
水田旱地分布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
水稻小麦种植分界线,
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湿润与半湿润的分界线,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以及中国的南北分界线和河流结冰与不结冰的分界线。
秦淮以北的大部分地区,河湖冬季结冰,每当冬季来临,北风呼啸,大部分的树会落叶,不落叶的树叶多呈针状,叫做针叶树。由于北方地区年降水量较少,降水多集中在夏季,所以河流的水量不大,水位变化大,只有夏季才形成汛期,时间也比较短,河流的含沙量较大。而在秦淮以南地区则正好相反,冬季不结冰,树木不落叶,一年四季常绿。河流的水量较大,水位变化不大,汛期时间长,河水含沙量较小。
从农业生产及人们生活习俗来看,秦淮南北的差异就更明显。北方耕地为旱地,主要作物为小麦和杂粮,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南方则主要是水田,农作物主要是水稻和甘蔗、茶叶等亚热带经济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人们平常所说的“北麦南稻,南船北马”是这种差异的真实写照。
秦岭—淮河线经过甘、陕、豫、皖、苏等省,是中国东部地区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南、北在气候、河流、植被、土壤、农业生产等方面,都有显著差异。
秦岭的地理意义 在中国中部横亘着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脉——秦岭。它就象一堵“挡风墙”阻止冬季冷空气南下,拦截夏季东南季风的北上。
自古以来,因秦岭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以及因此而带来的秦岭南北气候变化,人文景观、生活习俗等方面的不同,被称为我国南北的分界线。习惯上称秦岭以南为我国南方,秦岭以北为我国北方。但秦岭正式的名称是自汉代才有的。
广义的秦岭是横亘于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的巨大山脉,西起甘肃省临潭县北部的白石山,以迭山与昆仑山脉分界。向东经天水南部的麦积山进入陕西。在陕西与河南交界处分为三支,北支为崤山,余脉沿黄河南岸向东延伸,通称邙山;中支为熊耳山;南支为伏牛山。山脉南部一小部分由陕西延伸至湖北省郧县。秦岭山脉全长1600公里,南北宽数十公里至二三百公里,面积广大,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狭义的秦岭是秦岭山脉中段,位于陕西省中部的一部分。在汉代即有“秦岭”之名,又因位于关中以南,故名“南山”。
淮河的地理意义 秦岭东边的淮河是中国的一条大河,全长1000公里。值得一提的是,淮河两岸的地形、河流及水文特征的差异不如秦岭南北的差异明显,在很大程度上淮河作为南北分界线提出主要是依据其地理分区的意义。《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曾撰文《淮河找不到自己的家》说的也正是这个道理。将淮河看做中国南北分界线的一部分,同样也应该作为一个带来理解,不宜局限在某一具体的水系上,这也和淮河的实际流域有关。
展开全部
下面是我写的一篇论文 关于南北方自然地理差异的
中国南北方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差异简介
摘要 分别从气候,陆地水,植被,土壤四个因素考虑,分析中国的特征及其南北方的差异。
关键词 中国南北方,气候,陆地水,植被,土壤
一 中国南北的划分
1位置
北方 内蒙古高原以东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秦淮一线以北(以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
南方 秦淮一线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2范围
北方包括黑,吉,辽,冀,鲁,晋,京,津,陕,豫大部分地区,甘、陇东南部,苏,皖北部。
南方包括苏、皖、川的大部,豫、晋南端,浙,沪,鄂,台,闽,甘,湘,贵,云,粤,桂,琼。
3地形
北方地形 以平原为主,主要地形有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辽东丘陵,山东丘陵。
南方地形 主要地形区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三角洲,四川盆地,成都平原,云贵高原,东南丘陵,海南岛,雷州半岛,珠江三角洲
二 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南北差异
(1)气候
我国气候特征:
1季风气候显著
我国季风气候区大致在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乌鞘岭-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连线的东南部。
季风区气候特点:冬季干冷,夏季湿热。
2气候大陆性强
南方基本上为海洋性气候与海洋性过渡气候。
北方基本上为大陆性气候与大陆性过度气候。
3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以亚热带,温带气候为主。
按照气温不同,从南到北包括南热带,中热带,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北温带9个气候带,1个高原气候区。
按照水分条件,自东南向西北又有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气候区之分。
按照海拔高度,各山区气候垂直带谱不尽相同。由此可见,我国气候多种多样。
南北气候差异:
气温:北冷南热
秦淮一线是一月份0度等温线,在冬季,北方在0度以下,南方在0度以上。
春季增温幅度大致是北方大于南方。
全国7月平均气温20℃-28℃,南北气温差异不大。
秦淮一线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愈向北,气温年较差越大。
降水:
我国平均年降水量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800MM等降水量线,湿润与半湿润的分界线。
南北差异的原因
地形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秦岭东西长约1600多千米,平均海拔约2000~3000米,对冬夏季风有巨大的屏障作用。冬季,关中的宝鸡气温比陕南的汉中低3℃~6℃,西安比安康低4℃~7℃,冷空气过境时,南北之间温差达6℃~7℃;同时秦岭对水汽也起阻滞作用,南坡平均降水量在800mm以上,北坡年平均降水量多在800mm以下。
由于气候差异导致了我国农业分布的特点,形成了南水稻,北小麦;南水田,北旱地; 南一年二熟至一年三熟,北二年三熟至一年两熟的分布特点。
(2)陆地水
地表水(以河流水为主)
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河流水手降水补给,所以我国的河川径流受气候影响较明显。我国北方地区的河流主要有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由于受季风气候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他们普遍降水变率大,降水量不是很大,又由于该区工农业发达,耗水量大,所以比较缺水。河流汛期较短,含沙量大,冬季结冰。
南方地区的河流主要有长江,珠江。它们年径流量大,尤其是长江,流域面积广,径流也比较稳定,年内分配比较均衡。河流汛期长,含沙量小,冬季不结冰。
地下水
北方大小兴安岭,长白山等广大地区,分布盐基裂隙水,地下水储存较丰富。东南沿海受季风气候影响,地下水丰富,且富水程度比较均匀,开发也较高。
南方地区降水丰富,地下水补给条件好,故地下水的蕴藏量相当丰富。
(3)植被
我国北方属温带,暖温带(仅大兴安岭北部属寒温带),南方属亚热带(最南部为面积不大的热带)
北方植被类型
北方温带
湿润区典型植被是针阔混交林,半湿润为稀疏草原,干旱区为草原。
北方暖温带
湿润区及辽东,山东两半岛,华北丘陵山地,棕壤上分布着各种落叶栎林。半湿润区黄土高原东南部分布杂类草草原,干旱区以本氏针茅,短花针茅为代表,亦有些超旱生灌木。
南方植被类型
南方亚热带
植被为常绿阔叶林,东西部植被略有差异。其中云南高原的典型植被为耐旱的滇青冈,高山栲,白皮柯等组成的常绿栎林。
(4)土壤
北方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多为棕壤,褐土;东北平原多为黑土,黑钙土。
南方长江中下游为水稻土,东南丘陵为红壤,四川盆地为紫色土,平原地区为肥沃的水稻土。
我国北方的温带和暖温带地区,自东向西干燥度逐渐增加。暖温带土壤分布由棕壤向西北依次为褐土,黒垆土,灰钙土。在温带,土壤从暗棕壤经东北草原的黑土,向西北出现黑钙土,栗钙土以及棕钙土,灰漠土,灰棕漠土。
我国南方地区温度普遍较高,所以分布铁硅铝土,铁铝土,由北到南,随着纬度的降低,温度的升高,依次出现黄棕壤,黄壤(红壤),赤红壤,砖红壤。
三 总结
我国的地理学家把长江与黄河之间的秦岭、淮河看作是我国的东部地区的一条南北方分界线。具体的说,这条分界在甘肃、陕西、河南境内,基本上沿秦岭、伏牛山呈东西走向,到方城县折向东南、经板桥往东进入安徽,然后大致沿淮河干流,至江苏的苏北灌溉总渠延伸入海,全长约1700公里。这条线的南北两侧。无论在气候、水文、土壤、植被以及农业生产、人民习俗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从气候方面来看,它是我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解线。其南侧属亚热带范围,最冷月平均气温不低于0℃,且雨季较长,年平均降水量为750~1300毫米,以北属暖温带范围,冬冷夏热,四季分明,日平均气温底于0℃的寒冷期,普遍在30天以上,雨季较短,年降水量一般不超过800毫米。按气候学角度看,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也并非一成不变的。气候专家预测,由于全球性气候变暖,我国的南北方分界线也将有现在的秦岭、淮河一线,推进到黄河以北。
中国南北方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差异简介
摘要 分别从气候,陆地水,植被,土壤四个因素考虑,分析中国的特征及其南北方的差异。
关键词 中国南北方,气候,陆地水,植被,土壤
一 中国南北的划分
1位置
北方 内蒙古高原以东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秦淮一线以北(以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
南方 秦淮一线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2范围
北方包括黑,吉,辽,冀,鲁,晋,京,津,陕,豫大部分地区,甘、陇东南部,苏,皖北部。
南方包括苏、皖、川的大部,豫、晋南端,浙,沪,鄂,台,闽,甘,湘,贵,云,粤,桂,琼。
3地形
北方地形 以平原为主,主要地形有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辽东丘陵,山东丘陵。
南方地形 主要地形区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三角洲,四川盆地,成都平原,云贵高原,东南丘陵,海南岛,雷州半岛,珠江三角洲
二 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南北差异
(1)气候
我国气候特征:
1季风气候显著
我国季风气候区大致在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乌鞘岭-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连线的东南部。
季风区气候特点:冬季干冷,夏季湿热。
2气候大陆性强
南方基本上为海洋性气候与海洋性过渡气候。
北方基本上为大陆性气候与大陆性过度气候。
3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以亚热带,温带气候为主。
按照气温不同,从南到北包括南热带,中热带,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北温带9个气候带,1个高原气候区。
按照水分条件,自东南向西北又有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气候区之分。
按照海拔高度,各山区气候垂直带谱不尽相同。由此可见,我国气候多种多样。
南北气候差异:
气温:北冷南热
秦淮一线是一月份0度等温线,在冬季,北方在0度以下,南方在0度以上。
春季增温幅度大致是北方大于南方。
全国7月平均气温20℃-28℃,南北气温差异不大。
秦淮一线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愈向北,气温年较差越大。
降水:
我国平均年降水量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800MM等降水量线,湿润与半湿润的分界线。
南北差异的原因
地形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秦岭东西长约1600多千米,平均海拔约2000~3000米,对冬夏季风有巨大的屏障作用。冬季,关中的宝鸡气温比陕南的汉中低3℃~6℃,西安比安康低4℃~7℃,冷空气过境时,南北之间温差达6℃~7℃;同时秦岭对水汽也起阻滞作用,南坡平均降水量在800mm以上,北坡年平均降水量多在800mm以下。
由于气候差异导致了我国农业分布的特点,形成了南水稻,北小麦;南水田,北旱地; 南一年二熟至一年三熟,北二年三熟至一年两熟的分布特点。
(2)陆地水
地表水(以河流水为主)
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河流水手降水补给,所以我国的河川径流受气候影响较明显。我国北方地区的河流主要有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由于受季风气候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他们普遍降水变率大,降水量不是很大,又由于该区工农业发达,耗水量大,所以比较缺水。河流汛期较短,含沙量大,冬季结冰。
南方地区的河流主要有长江,珠江。它们年径流量大,尤其是长江,流域面积广,径流也比较稳定,年内分配比较均衡。河流汛期长,含沙量小,冬季不结冰。
地下水
北方大小兴安岭,长白山等广大地区,分布盐基裂隙水,地下水储存较丰富。东南沿海受季风气候影响,地下水丰富,且富水程度比较均匀,开发也较高。
南方地区降水丰富,地下水补给条件好,故地下水的蕴藏量相当丰富。
(3)植被
我国北方属温带,暖温带(仅大兴安岭北部属寒温带),南方属亚热带(最南部为面积不大的热带)
北方植被类型
北方温带
湿润区典型植被是针阔混交林,半湿润为稀疏草原,干旱区为草原。
北方暖温带
湿润区及辽东,山东两半岛,华北丘陵山地,棕壤上分布着各种落叶栎林。半湿润区黄土高原东南部分布杂类草草原,干旱区以本氏针茅,短花针茅为代表,亦有些超旱生灌木。
南方植被类型
南方亚热带
植被为常绿阔叶林,东西部植被略有差异。其中云南高原的典型植被为耐旱的滇青冈,高山栲,白皮柯等组成的常绿栎林。
(4)土壤
北方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多为棕壤,褐土;东北平原多为黑土,黑钙土。
南方长江中下游为水稻土,东南丘陵为红壤,四川盆地为紫色土,平原地区为肥沃的水稻土。
我国北方的温带和暖温带地区,自东向西干燥度逐渐增加。暖温带土壤分布由棕壤向西北依次为褐土,黒垆土,灰钙土。在温带,土壤从暗棕壤经东北草原的黑土,向西北出现黑钙土,栗钙土以及棕钙土,灰漠土,灰棕漠土。
我国南方地区温度普遍较高,所以分布铁硅铝土,铁铝土,由北到南,随着纬度的降低,温度的升高,依次出现黄棕壤,黄壤(红壤),赤红壤,砖红壤。
三 总结
我国的地理学家把长江与黄河之间的秦岭、淮河看作是我国的东部地区的一条南北方分界线。具体的说,这条分界在甘肃、陕西、河南境内,基本上沿秦岭、伏牛山呈东西走向,到方城县折向东南、经板桥往东进入安徽,然后大致沿淮河干流,至江苏的苏北灌溉总渠延伸入海,全长约1700公里。这条线的南北两侧。无论在气候、水文、土壤、植被以及农业生产、人民习俗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从气候方面来看,它是我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解线。其南侧属亚热带范围,最冷月平均气温不低于0℃,且雨季较长,年平均降水量为750~1300毫米,以北属暖温带范围,冬冷夏热,四季分明,日平均气温底于0℃的寒冷期,普遍在30天以上,雨季较短,年降水量一般不超过800毫米。按气候学角度看,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也并非一成不变的。气候专家预测,由于全球性气候变暖,我国的南北方分界线也将有现在的秦岭、淮河一线,推进到黄河以北。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您好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重要意义表现在:
1.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
2.相当于我国800mm等降水量线
3.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
4.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5.相当于我国一月份平均气温零摄氏度的等温线
6.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7.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分界线
可能还有一些,不一一列举了。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重要意义表现在:
1.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
2.相当于我国800mm等降水量线
3.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
4.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5.相当于我国一月份平均气温零摄氏度的等温线
6.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7.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分界线
可能还有一些,不一一列举了。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1、地理分区上: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2、气候类型上:温带季风气候(北)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南)的分界线。
3、温度带上:暖温带(北)与亚热带(南)的分界线。
4、自然带上: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南)的分界线。
5、典型植被上:温带落叶阔叶林(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的分界线。
6、土壤上:棕壤(北)和红、黄壤(南)的分界线。
7、水文上: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
8、干湿地区上:半湿润地区(北)与湿润地区(南)的分界线。
9、地形上:华北平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分界线。
10、一月份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经过地区。
11、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12、农业:小麦主产区(北方旱作农业)与水稻主产区(南方水田农业)的分界线。
13、亚热带水果柑橘生长的北限(橘生南国)。
2、气候类型上:温带季风气候(北)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南)的分界线。
3、温度带上:暖温带(北)与亚热带(南)的分界线。
4、自然带上: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南)的分界线。
5、典型植被上:温带落叶阔叶林(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的分界线。
6、土壤上:棕壤(北)和红、黄壤(南)的分界线。
7、水文上: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
8、干湿地区上:半湿润地区(北)与湿润地区(南)的分界线。
9、地形上:华北平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分界线。
10、一月份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经过地区。
11、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12、农业:小麦主产区(北方旱作农业)与水稻主产区(南方水田农业)的分界线。
13、亚热带水果柑橘生长的北限(橘生南国)。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