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是什么?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发展模式,其本质是一种“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物质闭环流动的生态经济。
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注重从不同层面协调发展。即小循环、中循环、大循环加上资源再生产业(也可称为第四产业或静脉产业)。
小循环——在企业层面,选择典型企业和大型企业,根据生态效率理念,通过产品生态设计、清洁生产等措施进行单个企业的生态工业试点,减少产品和服务中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量,实现污染物排放的最小化。
中循环——在区域层面,按照工业生态学原理,通过企业间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在企业间形成共生关系,建立工业生态园区。
大循环——在社会层面,重点进行循环型城市和省区的建立,最终建成循环经济型社会。
资源再生产业——建立废物和废旧资源的处理、处置和再生产业,从根本上解决废物和废旧资源在全社会的循环利用问题。
发展资源再生产业对于我国资源消耗大、需求大的现状尤其具有迫切意义。
循环经济模式是针对传统的线形经济模式而言的,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发展模式,其本质是一种“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物质闭环流动的生态经济。
循环经济(cyclic economy)即物质循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注重从不同层面协调发展。即小循环、中循环、大循环加上资源再生产业(也可称为第四产业或静脉产业)。
小循环——在企业层面,选择典型企业和大型企业,根据生态效率理念,通过产品生态设计、清洁生产等措施进行单个企业的生态工业试点,减少产品和服务中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量,实现污染物排放的最小化。
中循环——在区域层面,按照工业生态学原理,通过企业间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在企业间形成共生关系,建立工业生态园区。
大循环——在社会层面,重点进行循环型城市和省区的建立,最终建成循环经济型社会。
资源再生产业——建立废物和废旧资源的处理、处置和再生产业,从根本上解决废物和废旧资源在全社会的循环利用问题。
发展资源再生产业对于我国资源消耗大、需求大的现状尤其具有迫切意义。
循环经济模式是针对传统的线形经济模式而言的,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发展模式,其本质是一种“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物质闭环流动的生态经济。
循环经济(cyclic economy)即物质循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2023-10-12 广告
产业园区规划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产业园区规划是园区建设的龙头,它决定了园区的发展高度、方向和品位,直接影响着园区的定位和产业布局。2. 产业园区是执行城市产业职能的重要空间形态,在改善区域投资环境、引进外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中研普华提供
展开全部
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新论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6月1日)
丛书名: 国际借鉴丛书
平装: 262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32
ISBN: 9787010079318
条形码: 9787010079318
尺寸: 20 x 13.8 x 2.4 cm
重量: 299 g
内容简介
《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新论》的主要内容包括:静脉产业发展动因及其发展趋势、静脉产业发展的理论依据、静脉产业有助于变革生产模式和增长方式、我国静脉产业发展的历史回顾、我国静脉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政策层面制约我国静脉产业发展的因素、市场层面制约我国静脉产业发展的因素、建立健全我国静脉产业发展的运行机制、发展静脉产业有利于推进可持续发展、发展静脉产业有利于转变增长模式、静脉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等等。
编辑本段
目录
第一章 静脉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及其特征门
第一节 静脉产业发展动因及其发展趋势/1
第二节 静脉产业发展的理论依据/12
第三节 静脉产业有助于变革生产模式和增长方式/20
第二章 我国静脉产业发展的现状/28
第一节 我国静脉产业发展的历史回顾/28
第二节 我国静脉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36
第三章 我国静脉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48
第一节 政策层面制约我国静脉产业发展的因素/48
第二节 市场层面制约我国静脉产业发展的因素/60
第三节 建立健全我国静脉产业发展的运行机制/68
第四章 “静脉产业”发展的现实意义/73
第一节 发展静脉产业有利于推进可持续发展/73
第二节 发展静脉产业有利于转变增长模式/83
第五章 静脉产业发展的战略框架/92
第一节 静脉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92
第二节 静脉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原则/94
第三节 静脉产业发展的战略步骤/99
第六章 我国静脉产业发展战略任务/110
第一节 动脉产业与静脉产业统筹发展战略/110
第二节 静脉产业发展的一体化战略/114
第三节 静脉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战略/120
第七章 静脉产业发展的模式/127
第一节 动静脉产业协同共生模式/127
第二节 静脉产业发展的产业集群化模式/135
第三节 静脉产业发展的模式创新/141
第八章 静脉产业发展的战略举措/168
第一节 静脉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168
第二节 构建静脉产业发展体系/172
第三节 建立和完善静脉产业发展的机制/184
第九章 构建静脉产业发展的运行机制/200
第一节 构建静脉产业的技术创新机制/200
第二节 构建静脉产业发展的政策机制/205
第三节 静脉产业的规范发展/211
第十章 国外静脉产业的发展与借鉴/215
第一节 国外静脉产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216
第二节 国外静脉产业发展的运行机制/232
第三节 国外静脉产业发展的法律体系/245
第四节 国际发展静脉产业的启迪/251
后记/260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6月1日)
丛书名: 国际借鉴丛书
平装: 262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32
ISBN: 9787010079318
条形码: 9787010079318
尺寸: 20 x 13.8 x 2.4 cm
重量: 299 g
内容简介
《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新论》的主要内容包括:静脉产业发展动因及其发展趋势、静脉产业发展的理论依据、静脉产业有助于变革生产模式和增长方式、我国静脉产业发展的历史回顾、我国静脉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政策层面制约我国静脉产业发展的因素、市场层面制约我国静脉产业发展的因素、建立健全我国静脉产业发展的运行机制、发展静脉产业有利于推进可持续发展、发展静脉产业有利于转变增长模式、静脉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等等。
编辑本段
目录
第一章 静脉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及其特征门
第一节 静脉产业发展动因及其发展趋势/1
第二节 静脉产业发展的理论依据/12
第三节 静脉产业有助于变革生产模式和增长方式/20
第二章 我国静脉产业发展的现状/28
第一节 我国静脉产业发展的历史回顾/28
第二节 我国静脉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36
第三章 我国静脉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48
第一节 政策层面制约我国静脉产业发展的因素/48
第二节 市场层面制约我国静脉产业发展的因素/60
第三节 建立健全我国静脉产业发展的运行机制/68
第四章 “静脉产业”发展的现实意义/73
第一节 发展静脉产业有利于推进可持续发展/73
第二节 发展静脉产业有利于转变增长模式/83
第五章 静脉产业发展的战略框架/92
第一节 静脉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92
第二节 静脉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原则/94
第三节 静脉产业发展的战略步骤/99
第六章 我国静脉产业发展战略任务/110
第一节 动脉产业与静脉产业统筹发展战略/110
第二节 静脉产业发展的一体化战略/114
第三节 静脉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战略/120
第七章 静脉产业发展的模式/127
第一节 动静脉产业协同共生模式/127
第二节 静脉产业发展的产业集群化模式/135
第三节 静脉产业发展的模式创新/141
第八章 静脉产业发展的战略举措/168
第一节 静脉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168
第二节 构建静脉产业发展体系/172
第三节 建立和完善静脉产业发展的机制/184
第九章 构建静脉产业发展的运行机制/200
第一节 构建静脉产业的技术创新机制/200
第二节 构建静脉产业发展的政策机制/205
第三节 静脉产业的规范发展/211
第十章 国外静脉产业的发展与借鉴/215
第一节 国外静脉产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216
第二节 国外静脉产业发展的运行机制/232
第三节 国外静脉产业发展的法律体系/245
第四节 国际发展静脉产业的启迪/251
后记/260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