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人教版数学中 方程是在几年级哪册。

nazhang_01
2012-05-14 · TA获得超过102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6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7.6万
展开全部
五年级上册方程(英文:equation)是表示两个数学式(如两个数、函数、量、运算)之间相等关系的一种等式,通常在两者之间有一等号“=”。方程不用按逆向思维思考,可直接列出等式并含有未知数。它具有多种形式,如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等。广泛应用于数学、物理等理科应用题的运算。
目录

基本概念
方程史话
数学术语
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设计示例
二元一次方程(组)
三元一次方程
n元一次方程
展开
编辑本段
基本概念

  未知数:通常设x.y.z为未知数,也可以设别的字母,全部字母都可以。一道题中设两个方程未知数不能一样!
  “元”的概念
  宋元时期,中国数学家创立了“天元术”,用“天元”表示未知数进而建立方程。后人们又设立了地元、人元、泰元来表示未知数,有几元便称为几元方程。这种方法的代表作是数学家李冶写的《测圆海镜》(1248),书中所说的“立天元一”相当于现在的“设未知数x。”所以现在在简称方程时,将未知数称为“元”,如一个未知数的方程叫“一元方程”。而两个以上的未知数,在古代又称为“天元”、“地元”、“人元”。
  “次”:方程中次的概念和整式的“次”的概念相似。指的是含有未知数的项中,所有未知数指数的总和。而次数最高的项,就是方程的次数。
  “解”:方程的解,也叫方程的根。指使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一般表示为“x=a”,其中x表示未知数,a是一个常数。
  解方程:求出方程的解的过程,也可以说是求方程中未知数的值的过程,叫解方程。
编辑本段
方程史话

  1. 大约3600年前,古代埃及人写在纸草上的数学问题中,就涉及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2. 公元825年左右,中亚细亚的数学家阿尔-花拉子米曾写过一本名叫《对消与还原》的书,重点讨论方程的解法。
  2. 九章算术之一。
  《后汉书·马严传》“善《九章筭术》” 唐 李贤注:“ 刘徽《九章算术》曰《方田》第一,《粟米》第二,《差分》第三,《少广》第四,《商功》第五,《均输》第六,《盈不足》第七,《方程》第八,《句股》(又作《勾股》)第九。”《九章算术·方程》 白尚恕注释:“‘方’即方形,‘程’即表达相课的意思,或者是表达式。於某一问题中,如有含若干个相关的数据,将这些相关的数据并肩排列成方形,则称为‘方程’。所谓‘方程’即现今的增广矩阵。”
  3. “元”的概念:
  宋元时期,中国数学家创立了“天元术”,用“天元”表示未知数进而建立方程。这种方法的代表作是数学家李冶写的《测圆海镜》(1248),书中所说的“立天元一”相当于现在的“设未知数x。”所以现在在简称方程时,将未知数称为“元”,如一个未知数的方程叫“一元方程”。而两个以上的未知数,在古代又称为“天元”、“地元”、“人元”。
编辑本段
数学术语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这是中学中的逻辑定义,方程的定义还有函数定义法,关系定义,而含未知数的等式不一定是方程,如0x=0就不是方程,应该这样定义:
  形如f(x1,x2,x3......xn)=g(x1,x2,x3......xn)的等式,其中f(x1,x2,x3......xn)和g(x1,x2,x3......xn)是在定义域的交集内研究的两个解析式,且至少有一的不是常数。
等式的基本性质1
  等式两边同时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用字母表示为:若a=b,c为一个数或一个代数式。则:(1)a+c=b+c(2)a-c=b-c
等式的基本性质2
  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
  (3)若a=b,则b=a(等式的对称性)。
  (4)若a=b,b=c则a=c(等式的传递性)。
  用字母表示为:若a=b,c为一个数或一个代数式(不为0)。则:
  a×c=b×c a÷c=b÷c
  【方程的一些概念】
  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解方程的依据:1.移项; 2.等式的基本性质; 3.合并同类项; 4. 加减乘除各部分间的关系。
  解方程的步骤:1.能计算的先计算; 2.转化——计算——结果
  例如:
  3x=5×6
  3x=30
  x=30÷3
  x=10
  移项:把方程中的某些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做移项,根据是等式的基本性质1。
  方程有整式方程和分式方程。
  整式方程:方程的两边都是关于未知数的整式的方程叫做整式方程。
  分式方程: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编辑本段
一元一次方程

  人教版5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会学到,冀教版5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会学到,北师大版7年级上册第五章
  苏教版5年级下第一章
定义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次数是一的整式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linear equation with one unknown)。通常形式是kx+b=0(k,b为常数,且k≠0)。
一般解法步骤
  ⒈去分母 方程两边同时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⒉去括号 一般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但顺序有时可依据情况而定使计算简便。可根据乘法分配律
  ⒊移项 把方程中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另一边,其余各项移到方程的另一边移项时别忘记了要变号。(一般都是这样:(比方)从 5x=4x+8 得到 5x - 4x=8 ;把未知数移到一起!~
  ⒋合并同类项 将原方程化为ax=b(a≠0)的形式。
  ⒌系数化一 方程两边同时除以未知数的系数。
  ⒍得出方程的解。
同解方程
  如果两个方程的解相同,那么这两个方程叫做同解方程。
  方程的同解原理:
  ⒈方程的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同一个等式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⒉方程的两边同乘或同除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做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的重要方法:
  ⒈认真审题
  ⒉分析已知和未知的量
  ⒊找一个等量关系
  ⒋设未知数
  ⒌列方程
  ⒍解方程
  ⒎检验
  ⒏写出答
编辑本段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并会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初步养成正确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在小学算术中,我们学习了用算术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关知识,那么,一个实际问题能否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呢?若能解决,怎样解?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与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相比较,它有什么优越性呢?
  为了回答上述这几个问题,我们来看下面这个例题.
  例1 某数的3倍减2等于某数与4的和,求某数.
  (首先,用算术方法解,由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解法1:(4+2)÷(3-1)=3.
  答:某数为3.
  (其次,用代数方法来解,教师引导,学生口述完成)
  解法2:设某数为x,则有3x-2=x+4.
  3x-2=x+4
  (3-1)x=2+4
  2x=2+4
  2x=6
  x=6÷2
  x=3
  解之,得x=3.
  答:某数为3.
  纵观例1的这两种解法,很明显,算术方法不易思考,而应用设未知数,列出方程并通过解方程求得应用题的解的方法,有一种化难为易之感,这就是我们学习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目的之一.
  我们知道方程是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而等式表示了一个相等关系.因此对于任何一个应用题中提供的条件,应首先从中找出一个相等关系,然后再将这个相等关系表示成方程.
  本节课,我们就通过实例来说明怎样寻找一个相等的关系和把这个相等关系转化为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二、师生共同分析、研究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
  例2 某面粉仓库存放的面粉运出 15%后,还剩余42 500千克,这个仓库原来有多少面粉?
  师生共同分析:
  1.本题中给出的已知量和未知量各是什么?
  2.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相等关系?(原来重量-运出重量=剩余重量)
  3.若设原来面粉有x千克,则运出面粉可表示为多少千克?利用上述相等关系,如何布列方程?
  上述分析过程可列表如下:
  解:设原来有x千克面粉,那么运出了15%x千克,由题意,得x-15%x=42 500,
  x-15%x=42 500
  (1-15%)x=42 500
  85%x=42 500
  x=42 500÷85%
  x=50 000
  所以 x=50 000.
  答:原来有 50 000千克面粉.
  此时,让学生讨论:本题的相等关系除了上述表达形式以外,是否还有其他表达形式?若有,是什么?
  (还有,原来重量=运出重量+剩余重量;原来重量-剩余重量=运出重量)
  教师应指出:(1)这两种相等关系的表达形式与“原来重量-运出重量=剩余重量”,虽形式上不同,但实质是一样的,可以任意选择其中的一个相等关系来列方程
  (2)例2的解方程过程较为简捷,同学应注意模仿.
  依据例2的分析与解答过程,首先请同学们思考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然后,采取提问的方式,进行反馈;最后,根据学生总结的情况,教师总结如下:
  (1)仔细审题,透彻理解题意.即弄清已知量、未知量及其相互关系,并用字母(如x)表示题中的一个合理未知数
  (2)根据题意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关系.(这是关键一步)
  (3)根据相等关系,正确列出方程.即所列的方程应满足两边的量要相等;方程两边的代数式的单位要相同;题中条件应充分利用,不能漏也不能将一个条件重复利用等
  (4)求出所列方程的解
  (5)检验后明确地、完整地写出答案.这里要求的检验应是,检验所求出的解既能使方程成立,又能使应用题有意义.
编辑本段
二元一次方程(组)

定义
  人教版7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会学到,冀教版7年级数学下册第九章会学到。
  二元一次方程定义:一个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的整式方程,叫二元一次方程(linear equation of two unknowns)。
  二元一次方程组定义:由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叫二元一次方程组(system of linear equation of two unknowns)。
  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一般解法,消元:将方程组中的未知数个数由多化少,逐一解决。
  消元的方法有两种:
代入消元法
  例:解方程组x+y=5① 6x+13y=89②
  解:由①得x=5-y③ 把③带入②,得6(5-y)+13y=89,解得y=59/7
  把y=59/7带入③,得x=5-59/7,即x=-24/7
  ∴x=-24/7,y=59/7
  这种解法就是代入消元法。
加减消元法
  例:解方程组x+y=9① x-y=5②
  解:①+②,得2x=14,即x=7
  把x=7带入①,得7+y=9,解得y=2
  ∴x=7,y=2
  这种解法就是加减消元法。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有三种情况:
  1.有一组解
  如方程组x+y=5① 6x+13y=89②的解为x=-24/7,y=59/7。
  2.有无数组解
  如方程组x+y=6① 2x+2y=12②,因为这两个方程实际上是一个方程(亦称作“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所以此类方程组有无数组解。
  3.无解
  如方程组x+y=4① 2x+2y=10②,因为方程②化简后为x+y=5,这与方程①相矛盾,所以此类方程组无解。
编辑本段
三元一次方程

定义
  与二元一次方程类似,三个结合在一起的共含有三个未知数的一次方程。
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与二元一次方程类似,利用消元法逐步消元。
典型题析
  某地区为了鼓励节约用水,对自来水的收费标准作如下规定:每月每户用水不超过10吨按0.9元/吨收费;超过10吨而不超过20吨按1.6元/吨收费;超过20吨的部分按2.4元/吨收费。某月甲用户比乙用户多缴水费16元,乙用户比丙用户多缴水费7.5元。已知丙用户用水不到10吨,乙用户用水超过10吨但不到20吨.问:甲。乙.丙三用户该月各缴水费多少元(按整吨计算收费)?
  解:设甲用水x吨,乙用水y吨,丙用水z吨
  显然,甲用户用水超过了20吨
  故甲缴费:0.9*10+1.6*10+2.4*(x-20)=2.4x-23
  乙缴费:0.9*10+1.6*(y-10)=1.6y-7
  丙缴费:0.9z
  2.4x-23=1.6y-7+16
  1.6y-7=0.9z+7.5
  化简得
  3x-2y=40……(1)
  16y-9z=145……(2)
  由(1)得x=(2y+40)/3
  所以设y=1+3k,3<k<7
  当k=4,y=13,x=22,代入(2)求得z=7
  当k=5,y=16,代入(2),z没整数解
  当k=6,y=19,代入(2),z没整数解
  所以甲用水22吨,乙用水13吨,丙用水7吨
  甲用水29.8元,乙用水13.8元,丙用水6.3元</CA>
追问
从百度百科上复制下来的吧
追答
啊第一名
2012-05-14
知道答主
回答量:1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万
展开全部
好像是5年级上册
追问
上面写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是哪册书上的
追答
不是五年级上册就是四年级下册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小血宝宝
2012-05-14 · TA获得超过651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5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0.1万
展开全部
五年级上册
更多追问追答
追问
不对呀! 我要的是刚学里方程的哪个   上面还有定义说什么是“解”
追答
是简易方程吧,要不就是下册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2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