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展开全部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提问是探究的源,发现是提问而探究的果,科学史上的每一项重大发现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弗莱明发现青霉素是从“为什么霉菌菌落周围不长细菌”开始的。孟德尔以常见的高茎自交后代出现矮茎而提出问题,最终发现了性状分离现象,进而研究总结出了基因分离规律。 提出问题的过程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正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现行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学生如果具有了这种能力,也说明他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产生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这对于达成学习目标也是十分重要的。
一、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科学探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一)课程标准 1、课程理念 (1)面向全体学生 (2)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3) 倡导探究性学习 2、具体的课程目标(能力目标) 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内容标准 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内容标准是(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10个一级主题: 科学探究(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很重要)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生物与环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生物圈中的人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 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技术 健康地生活 (二)教材的内容 1、七年上册21页:观察猫和兔的双眼在头部的位置,你能发现什么问题吗? 2、七年下册23页探究活动: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3、七年下册55页探究活动: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 4、七年下册104页探究活动:测定反应速度。 二、提什么样的问题 1、问题的分类 角度一:科学的问题与非科学的问题。 面对同一个事物,不同的人可能会从不同角度提出不同的问题。比如,面对一棵枝叶繁茂的松树,科学家可能会问它的分类地位、树龄、虫害等问题,诗人可能感叹它历经多少风霜,商人可能关心它值多少钱。 象生物问题、物理问题和化学问题属于科学的问题,艺术问题等是非科学问题。 角度二:可以探究的问题与不可以探究的问题。 可探究问题:可以通过科学探究来回答,需要证据和逻辑。 不可以探究的问题是不能通过科学探究的方法来回答,不需要证据和逻辑。 比如:丹顶鹤是否喜欢其它的雌丹顶鹤。没有什么意义。 角度三:真实的问题与虚假的问题。 真实的问题:问题的指向的应答预是真实的。 虚假的问题:问题的指向的应答预是不真实的好虚假的。 比如问题:天空中的玫瑰有没有刺,象这样的问题是不真实的和不存在的。 角度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与没有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比如鸟类的飞行特点中,哪种鸟类飞行的最高,这样的问题就没有探究价值。 角度五:具体的问题与抽象的问题。 具体的问题指的是问题的指向清晰明确,是具体的。 抽象的问题是指问题的回答不清晰、不明确。 比如八下11页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 问题1:为什么家蚕和蝗虫的发育过程都有几次蜕皮现象? 问题2:昆虫的发育过程有蜕皮现象,这与他们的身体结构有关吗? 从问题的具体、明确、可探究性的评价准则来分析,问题2,提得较好。因为生长发育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既有遗传因素,又受环境影响,并且是进化的结果,所以问题1提出的不具体、不明确。 角度六:低层次的问题与高层次的问题。 不用更深层次的理解属于低层次的问题。 受好奇心的驱使,发现的现象和已有知识相矛盾,而冲破差距,导致新知识的产生。这样的问题属于高层次的问题。 较高水平的问题的特征: (1)较高的知识关联度。 指的是所提出的问题跟自己已有的知识发生联系的程度。 比如看到一个苹果落到地上,会有这样的问题: ①苹果为什么会落到地上? ②苹果本来静止在树上,是什么力是它运动? ③苹果不向上运动,也不向左和向右运动,是否与向下的力有关。 (2)较高的预设明确度。 指问题指向的应答预的明确程度。还是以上例子,如问题①可以从物理方面也可从生物方面回答,应答预比较宽泛,明确度低。 (3)较高的信息综合度。 指问题中反映信息的多少(指广度)以及信息间的联系程度、反映的程度。 问题:为什么树上的苹果落在地上,而天上的月亮不落在地上? (4)较高的思维激活度。 是指逻辑思维、联想、想象和求异思维的参与程度。而且所提出的问题必须能激发其他人的思维,否则就不是一个好的问题。 例如八下15页:三个问题:小蝌蚪的尾巴后来为什么没有了?小蝌蚪靠吃什么长大?小蝌蚪长的很像小鱼,这说明什么?最后一个问题就属于高水平的问题。 三、怎样提出问题 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一回事吗? 笼统地说是一回事。仔细分析又不完全一样。发现问题是指头脑中产生疑问,但这种疑问未必非常明确。提出问题则是指将头脑中产生的疑问用明确的语言表述出来,这中间往往要经历逻辑思维和组织语言的过程。 1、问题提出的途径 (1)来自已有理论或知识和经验事实的矛盾 (2)来自理论本身存在的逻辑困难或悖论 (3)来自不同理论的争论 例如:种子萌发需要哪些外在条件 学生已有的经验是:需要水,但是把种子扔到水,不但没有萌发,反而烂掉了,那么就有这样的问题:种子萌发,除了需要水,还需要哪些条件呢?于是就有了空气、温度等等的外在条件被发现。 2、发现问题 只有能发现问题,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青霉素的发现就是一个例子。 3、表述问题 表述问题是指学生把发现的问题用明确的语言用疑问句表述出来。 比如你明天要出行,关心明天会不会下雨。你可能会问:“明天天气怎样?”别人不知道具体指什么,可能会回答:“天气预报说明天有五级风”,或“明天是37度”。你还得问:“下不下雨呢?”人家才知道你想问的到底是什么。 再举一个生物学的例子。有的同学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而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感到好奇,就问:“植物细胞为什么有细胞壁呢?”问得就不够具体,可以答“这是由基因决定的”,或“因为植物细胞中有特定的酶来合成纤维素等成分,形成细胞壁”,或“细胞壁有支持和保护作用”等。如果问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是怎么形成的,或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有什么作用,问题就明确了,可见从产生疑问到提出问题,有时还需要进行深入思考的。
再比如七下21页,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 (1)为什么猫和兔的眼睛的位置不同? (2)猫和兔的眼睛的位置不同,可能与它们的食性有关系。 (3)猫和兔的眼睛的位置不同,这与它们的食性有关系吗? 这里(1)和(3)是问题。其中(3)是较高水平的问题表述,因为它2比较具体,而且各种信息的综合度较高。 四、怎样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1、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 有的课,教师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一环扣一环,而且落实的也不错。但是学生没有机会提问题。如果用以往的评价标准,这是一节好课;但是用新课程的评价标准来评价,这是由原来的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则不是一节好课。 2、创造情境,营造氛围 老师创设问题情景的办法就是设法让学生将要学习的概念与他们的经验建立联系。比如关于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不少学生有生活经验,教师可以让他们回忆,然后鼓励他们提出要探究的问题。如果学生课前没有相关经验,比如都没有看到过草履虫,老师应先让学生获得相关经验,比如让学生观察草履虫,当然,观察可以是看实物,也可以看录像、模型或挂图,甚至图片。看过之后,再联系学生熟知的一种生物来类比,比如同人类比,想一想他所熟悉的这种生物是怎样维持生命活动的。这样学生自然就会提出关于草履虫的问题了,如吃什么,怎么吃,等等。有时,问题情景就存在于学生的活动过程中,不需要老师刻意创设。教材中一些探究活动中的背景资料,也是用于启发学生提问题的。
面对同一个事物,不同的人可能会从不同角度提出不同的问题。比如,面对一棵枝叶繁茂的松树,科学家可能会问它的分类地位、树龄、虫害等问题,诗人可能感叹它历经多少风霜,商人可能关心它值多少钱。前者是科学问题,后二者则不是。科学课以探讨科学问题为主,其他问题也不能一概排斥。问题是否明确具体,前面以经谈过。关于对问题的探究价值的评价,则主要看提问题时调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广度和深度。比如,关于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大花生的果实中有个小的吗?”这一问题就比较简单;“把大花生的种子种到贫瘠的土壤里,结出的果实会怎样呢?把小花生的种子种到肥沃的土壤里,结出的果实又会怎样呢?”这一问题就有一定的深度了,它调动了学生关于性状与遗传、变异和环境关系的知识,探究的价值更高。此外,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往往还需要丰富的联想和想像,从学生想像空间的广阔程度来评价问题的价值也是重要的。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