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Django模板中注入全局变量

 我来答
泽速浪001039
2013-11-28 · 超过69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2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5.2万
展开全部
TeamCola中每个页面右上角都会出现的用户名但是如果用常规的方法,也就是在每个views方法中通过render_to_response方法注入用户数据的话,这样就会做非常多的重复工作,就像下面这样:def views_meth1(request): return render_to_response('template_1.html', {'user': request.user}) def views_meth2(request): return render_to_response('template_2.html', {'user': request.user}) def views_meth3(request): return render_to_response('template_3.html', {'user': request.user}) # ...剩下的N个方法这在需要传入的变量比较简单、数量较少的时候还行,一旦需要注入的变量多一些,或是需要经过一些额外的计算才能生成的时候,那就麻烦大了。所以如何避免这种repeat yourself的2B模式呢?我们可以选择如下的一种模式: 在每次创建新的django项目的时候,一般来说我们都会在根目录中创建一个类似名为utils.py的工具module,在这个module中,我们可以通过定义一个自己的render方法,来为每次模板的渲染注入指定的全局变量:# in utils.py:def mp_render(request, template, context={}): context['user'] = request.user return render_to_response(template, context) # in views.py:from utils import mp_render def views_meth1(request): return mp_render(request, 'template_1.html') def views_meth2(request): return mp_render(request, 'template_2.html') def views_meth3(request): return mp_render(request, 'template_3.html')很好理解吧,这样以后有新增加的全局变量需要注入的话,只需要修改mp_render方法就行了。嗯,这是很普通的方法,既然是普通方法,那就再来个文艺点的吧。先来看看django文档里面对于render_to_response这个方法的定义吧,在’Required arguments’里面,有提到这个方法的第三个参数,叫context_instance,对于这个参数的说明如下:The context instance to render the template with. By default, the template will be rendered with a Context instance (filled with values from dictionary). If you need to use context processors, render the template with a RequestContext instance instead. Your code might look something like this:return render_to_response('my_template.html', my_data_dictionary, context_instance=RequestContext(request))大意是:“默认的,render_to_response方法的第二个dictionary参数会被填充为一个Context对象注入进html模板文件里面。如果你需要使用context processors,那么需要使用一个RequestContext对象来渲染模板。”那么什么是context processors呢?看完这一段文档的定义以后,应该一切就很明了了。首先需要明白在django模板系统中,有两种封装模板变量的类,一个是django.template.Context,这是最常用的,我们在使用render_to_response方法的时候传入的第二个dictionary参数,就会被这个Context类封装一次,然后传到模板当中;另一个是django.template.RequestContext,它和Context类相比有两个不同之处。第一个不同的是,在生成一个RequestContext变量的时候,需要传入一个HttpRequest对象作为它的第一个参数: c = RequestContext(request, {'foo': 'bar', })第二个区别是,它会增加一些自动注入模板的变量,这些变量从哪儿来呢?在django的settings.py里有一部分是配置TEMPLATE_CONTEXT_PROCESSORS的,这个配置中的那一个个的tuple元素其实是一个个可以被调用的方法,而这些方法都会接收一个HttpRequest对象作为参数,而最终return一个dictionary,这个dictionary里面的元素就会成为RequestContext中自动注入模板的变量。我们看看settings.py中TEMPLATE_CONTEXT_PROCESSORS的某一个元素 django.contrib.auth.context_processors.auth 对应的代码吧:# in django/contrib/auth/context_processors.pydef auth(request): """ ignore doc string """def get_user(): .... return{'user': SimpleLazyObject(get_user), 'messages': messages.get_messages(request), 'perms': lazy(lambda: PermWrapper(get_user()), PermWrapper)(), }可以看到,auth方法最后返回的一个字典中,包含了三个元素,所以如果在使用render_to_response方法时,传入了第三个RequestContext参数,那么在它所渲染的模板中,就可以获取到对应的user、messages、perms变量了。所以最后文艺解决方法是,在每一个需要注入全局变量的views方法中,调用render_to_response的时候,都传入第三个RequestContext对象参数即可:def views_meth1(request): d1 = {'method': 1} return render_to_response('template_1.html', d1, context_instance=RequestContext(request)) def views_meth2(request): d2 = {'method': 2} return render_to_response('template_2.html', d2, context_instance=RequestContext(request)) def views_meth3(request): d3 = {'method': 3} return render_to_response('template_2.html', d3, context_instance=RequestContext(request))这样需要注入的全局对象,就可以通过扩展TEMPLATE_CONTEXT_PROCESSORS来实现,灵活性更高,更易扩展。当然,在一般的项目开发中,个人觉得普通方法也足够用,所以就根据项目来做取舍吧。
苹果和绿茶Q
2013-12-13 · TA获得超过19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5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92.2万
展开全部
用 context processors 吧,查看一下 settings.py 文件你就明白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