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收入差距现状 10

要2005年以后的最新数据... 要2005年以后的最新数据 展开
 我来答
旅贺拨朋0du
2017-09-29 · TA获得超过162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654
采纳率:85%
帮助的人:40.3万
展开全部
收入分配差距拉大
一是城乡收入差距。城乡之间不仅在居民收入水平上差距明显,而且在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条件等方面也存在着较大差距。

二是行业收入差距。导致行业收入差距过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垄断及不公平竞争的存在。

三是地区收入差距。我国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收入分配差距较大,而且这一差距还呈现逐年加大的趋势。
分析:
收入分配问题,表面上看似乎是一个单纯的经济利益调节问题,但实际上与一定时期的社会问题乃至政治问题往往是紧密相联的。
从社会问题看,收入分配制度合理、科学,不仅可以极大地调动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还能够减少大量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成为促进社会稳定的安全阀和稳定器。反之,就会诱发、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出现。
措施:

第一,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关键在于整顿和规范初次分配秩序。

第二,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积极促进农民增加收入。

第三,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收入差距。

第四,完善收入再分配机制,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中研普华
2023-10-12 广告
中国行业研究网是中国较早的行业市场信息提供商之一,在中国行业资讯业界具有极高的知名度,美誉度。中国行业研究网拥有18个产业板块、100多个垂直与综合频道,涉及包括医药医疗、IT通讯、机械电子、轻工纺织、食品饮料、零售商贸、金融投资、能源矿产...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中研普华提供
CHEKIANGNESE_
2020-08-28 · TA获得超过452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2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2.6万
展开全部
差距还是巨大的,从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来说,东部第一的浙江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49899元,全国省份排名第一。西部第一的四川是24708,全国排名第14。浙江最高的城市杭州是66068,最高的县级市义乌市达到71367,甚至高于北京上海。 四川第一的成都是39432甚至低于浙江倒数第一的衢州43126。而浙江的城市化率远高于四川,实际的差距则更明显。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7-09-28
展开全部
百度一下就知道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解决财税实务的栗
高粉答主

2007-12-25 · 醉心答题,欢迎关注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8.4万
采纳率:50%
帮助的人:4.7亿
展开全部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差距变化趋势及原因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差距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发现自1978年以来、东、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差距呈现扩大化的趋势,并且三大地区农民收入增长的源泉发生了本质变化:由过去的靠家庭经营性收入增长转变为主要依赖劳动报酬性收入的增长,同时,增长来源单一化。造成地区间农民收入差距扩大的根本原因在于地区间非农就业机会的差距上,解决农民收入地区性差距问题就变成了解决农民的非农就业问题。

关键词:收入差距;增长源泉;就业

一、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

1978年,东、中、西部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差距较大,东部明显高出中、西部地区,中部、西部地区比较接近,它们分别为172元、135元、119元,但到2000年,3类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名义值分别为2999元、2028元、1556元,东部地区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为14.6%;其次是中部地区,年平均增长率为13.3%;最后是西部地区,年平均增长率为12.4%。在3类地区中,东部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快于人均名义GDP的增长率,中部和西部地区城镇人均名义增长率也接近于人均名义G1)P的增长率。3类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虽然与经济增长速度基本一致,但由于地区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起点不同,长期经济增长不仅没有缩小地区之间收入差距,反映造成地区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表1: 1978年以来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差距变化

年份
东部
中部
西部
与东部的绝对差东、中、西部之比

中部
西部
(以西部为1)

1978
172
135
119
37
53
1.44:1.13:1

1980
229
194
171
35
58
1.34:1.13:1

1985
505
388
323
116
182
1.56:1.20:1

1990
943
653
553
289
390
1.70:1.18:1

1995
2384
1424
1055
960
1329
1.70:1.35:1

1998
2854
1986
1474
868
1380
1.94:1.35:1

2000
2999
2028
1556
971
1443
1.93:1.30:1

由表1可看出,东、中部农民收入的差距由1978年的37元扩大到2000年的971元,扩大了26倍;东、西部差距更由53元扩大到1443元,扩大了31倍。若以西部为1,东、中、西部农民收入之比由1978年的1.44:1.13:1扩大到1.93:1.30:1表明东部与西部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一直高于东部与中部的差距。

二、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差距的根本原因

1.东、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构成的比较。从农民收入构成看,3类地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且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劳动报酬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上,转移性收入和家庭财产性收入几乎不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如在东部地区,2000年劳动报酬收入占农民收入的比重为46%,家庭经营收入为48%,劳动报酬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在农民收入中几乎占有相同的地位。而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劳动报酬收入占农民收入的比重大大低于家庭经营收入,其中,在中部地区,2000年劳动报酬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占收入的比重分别为23%和70%,西部地区20-00年相应的数字分别为23%和71%,这说明,在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依然以家庭经营收入为主。而转移性收入和家庭财产收入二者合在一起仅占农民收入的5%左右,且这一比例自1993年以来在3类地区间并没有发生任何显著的变化。农民收入构成的地区差异表明,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的农民收入对家庭经营的依赖性大,结构相对单一。

2.东、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来源对增长的贡献份额变化。从收入来源的贡献份额来看,3类地区之间也表现出明显的差距(见表2)。这一差距突出表现在家庭经营收入对增长的不同贡献上。在东部地区,家庭经营收入仍是农民收入增长的源泉之一,2000年,农民收入增长中仍有约11.5%归功于家庭经营收入的增长。而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家庭经营收入在最近两年已无法为农民收入增长提供“正的”贡献,尤其是中部地区,家庭经营收入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连续两年为负。考虑到转移性收入和家庭财产性收入对收入增长的贡献呈现波动的趋向,这两类收入仍无法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稳定来源。

表2:东、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来源对增长的贡献份额变化

上述增长源泉的地区差距说明,东部地区农民收入增长的源泉更加多样化,而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增长的源泉呈现单一化的倾向。需要指出的是,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源泉单一化倾向是在90年代中后期才出现。在1998年之前,家庭经营收入无论在中部地区还是西部地区均是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源泉,对收入增长的贡献均超过40%,其中,1998年之后农业生产和家庭经营的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

进入90年代中期之后,中国农业生产供求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供求总量上,随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我国基本结束了过去农产品供给短缺的状态,出现了农产品供大于求的局面。二是在供求结构上,随着消费需求结构的转变,低质量的大宗农产品不断出现“卖难”问题,相比之下,高质量的农产品又供不应求。这意味着,农业生产结构需要根据市场变化来进行调整。三是农产品价格从1996年开始一直下降,到目前仍处于低迷状态。因此,过去依靠增加产量实现农民增收的家庭经营方式已不存在。随着农产品价格的不断下降,家庭经营收入对农民收入的贡献就不可避免地发生逆转,由正变负,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增长越来越依靠来自非农产业的收入的贡献。

3.东、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差距的根本原因。由于地区间非农部门发展特别是乡镇企业发展的差距,带来不同地区农村劳动力在就业机会上的差距。魏后凯等人的研究表明,我国东、中、西部之间乡镇企业发展差异是导致1978年以来三大区域农民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东部地区比中、西部地区的乡镇企业发达,农户的非农就业机会多于中、西部地区,结果造成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之间差距扩大。除非农就业因素外,由于中、西部地区农户间所拥有的生产资料数量(如生产性固定资源、土地、自然资源等)、人力资本水平与东部地区存在较大差距,结果造成不同地区农产的家庭经营收入也存在差距。可见,在给定自然资源禀赋的情况下,造成地区间农民收入差距扩大的根本原因在于地区间非农就业机会的差距上。尤其在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增长几乎完全依赖非农就业收入的情况下,缺乏非农就业机会就意味缺乏提高农民收入的途径。

当把农民收入地区性差距问题放到整个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及世界经济变化的大环境中来观察,农民收入地区性差距问题在本质上就变成了农民的非农就业问题。解决农民收入地区性差距问题因此就变成了解决农民的非农就业问题,中、西部农民要在收入方面赶超东部,就要增加非农就业机会。但我国目前面临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尤其是在乡镇企业不发达的中、西部地区,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就变得更加困难。而解决农民收入地区性差距问题是国家经济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始终要面对的问题。

从农民收入和就业形势的变化看,我们发现,当第二、第三产业就业形势好的时候,农民收入增长就快,当第二、第三产业就业形势变糟糕时,农民收入的增加就变得困难。这就要求在解决农民收入地区性差距问题时不能就农民论农民、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而必须把农民收入地区性差距问题纳入到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局中考虑,把农民收入和一、二、三次产业的发展相联系,把农民收入地区性差距问题和加快城市化发展步伐相联系。

2004-11-17 《经济纵横》(2004年第10期)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2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