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中国的洋务运动与日本的明治维新

请详细的从各方面比较,希望还可以加以评价和感想。我要写一篇论文,希望可以得到有识之士的帮助,非常感谢... 请详细的从各方面比较,希望还可以加以评价和感想。我要写一篇论文,希望可以得到有识之士的帮助,非常感谢 展开
 我来答
朱昀欣82
高粉答主

推荐于2019-11-08 · 醉心答题,欢迎关注
知道答主
回答量:6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1万
展开全部

一、相同点

1、背景相同。两者都是在19世纪中期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加剧的情况下开始向西方学习。

中国的洋务运动,又称自救运动、自强运动,兴起于19世纪60至90年代。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一些有识之士痛定思痛,意欲图强。在此之前,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不久,由于清政府用领土、主权及一系列的经贸特权暂时满足了外国侵略者的要求,国内的农民战争进入了低潮,因而中国呈现了暂时的“中外和好”的“和局”。日本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同中国一样都处于闭关锁国的状态。

1842年,慑于中国在鸦片战争中的失败,日本不得不向西方妥协,开放一些港口,允许一些国家的军舰补充煤炭和水。而真正让日本敞开大门的则是1853年的黑船事件,日本奉行了二百多年的锁国政策被打破。

1868年,日本的倒幕运动获得成功,旧政权幕府的垮台,产生了作为近代国家前提的统一国家,其意义是重大的,日本从此走上了明治维新之路,成了日本社会变化的起点。

2、目的相同。两者都是要富国强兵,挽救民族危亡,巩固统治。中国的洋务运动与日本的明治维新都是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展开的,两者都提出了富国强兵的口号。

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在于不触动腐朽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维护封建专注统治。中国的封建势力为了保有既得利益,只提倡经济与军事方面的改革,极力避免触及政治改革,主张“中学为踢,西学为用”,由此可见,洋务运动只是一场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并没有要改变中国社会性质的要求。

日本的明治维新以后,不仅局限于科学技术,而且对于西方的近代思想和政治制度及文化习俗等多方面,采取全盘吸收的模式,这对于日本的近代化有重要的作用。

尤为重要的是,明治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从一开始就有明确的改变日本原有社会体制的要求,其根本目的在于对旧社会进行有利于资产阶级的改革,而不是保留和完善原有的社会制度。

3、内容相同。两者都从西方引进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了一批近代化企业、新式军队,进行了教育改革。

二、不同点

1、领导力量不同。中国洋务运动的领导力量主要是地方掌握实权的总督和巡抚。掌握中央实权的慈禧太后在支持顽固派、洋务派之间犹豫徘徊,致使洋务运动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日本明治维新的领导力量是日益资产阶级化的中下级武士,推翻了幕府统治后,由明治天皇掌权,二者形成合力,进行大刀阔斧、全方位的改革。

2、具体措施不同。政治方面:中国洋务运动毫无建树,根本没有触动封建专制制度。日本则改革落后制度,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建立新的体制。经济方面:中国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军事、民用企业,军事工业均为官办,民用企业有官办、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三种。官办企业生产不计成本,不考虑经济效益、管理机构为封建衙门式管理。

大权操在封建官僚手里,贪污腐败现象十分严重,企业缺乏活力与动力;民用企业则垄断了某些行业,且对民间私人办厂实行严格限制,导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无从发展。日本则进行大力改革,政府投资兴办一些近代工业,作为示范,同时鼓励私人资本主义发展。、

文教方面:中国只办了三十多所培养翻译、军事、科技人才的新式学校,选送了几批出国留学生,原有的教育体制、八股取士制度未有丝毫的触动。日本则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建立全民义务教育制度,培养资本主义建设人才。军事方面:中日双方都非常重视军事的改革。

洋务派把军事改革放在第一位。先后建立“天津机械制造所”、“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一系列军事企业,同时也加强了对海防的建设。在80年代中期,洋务派仙湖组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这一系列的军事措施,极大地增强了清政府的军事实力,巩固了中国的海防。

但在改革的后期,军费的严重不足和军事装备长期得不到改进,而逐渐滞后于日本。在日本方面,主要指推行征兵制度,扩大兵源;建设一支富有武士道精神,绝对效忠于天皇的队伍,积极地进行对外战争的准备;大量地购买西方的先进武器,大规模的扩大军队的数量和对军队的财政开支等。

经济方面:洋务派在经济方面的改革始于洋务运动的中后期,并且提出了“求富”的口号,兴办了一系列民用企业,主要是为了解决军事事业资金、燃料、运输方面的困难,以此辅助工业事业的发展。但这些企业的管理方法相当陈旧,不可否认的是在此过程中加快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步伐,有利于抵制西方的经济侵略。

在日本方面,积极地鼓励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废除禁止土地买卖的法令,正是从法律上保护了土地的私有权,统一征收地租,明治政府还迅速地废除了国内的重重关卡和行会制度,大力扶植私人企业等。

从双方的经济改革措施看,日本的经济改革更全面,并从法律的形式上保障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中国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封建制度的限制。

3、阻力不同。洋务运动外受西方列强,内受封建顽固势力的严重阻挠;日本幕府体制专制色彩较轻,倒幕运动的胜利扫除了改革障碍。

4、实施条件不同。中国当时民族资本主义尚未形成;日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获得发展,资产阶级已经形成。

5、结果不同。中国洋务运动实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最后失败;日本明治维新不仅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而且更重视西方国家先进的政治文明制度,最终成功,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成为近代亚洲唯一的强国。

扩展资料:

洋务运动,又称自救运动、自强运动。是19世纪60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前期口号为“自强”,后期口号为“求富”。

洋务运动主要指导思想就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八个字。前四个字“师夷制夷” 表明洋务运动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的关系,即学习西方的长技用以抵制西方的侵略道路。

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60年代末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盘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这次改革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这次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开端,是日本近代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参考资料1:百度百科-明治维新

参考资料2:百度百科-洋务运动

希识而2133
高粉答主

推荐于2019-08-28 · 关注我不会让你失望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6
采纳率:30%
帮助的人:7673
展开全部

1、性质不同。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中国的洋务运动则是一场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2、目的不同。日本的明治维新的目的建立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政权;中国的洋务派官僚,其搞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原有的封建社会制度,巩固满清政府的统治。

3、内容不同。明治维新是一场巨大革命运动,它涉及了日本社会的各个方面,而洋务运动却仅仅是一场引进先进技术的运动。 

扩展资料:

在外有列强和内有“尊王攘夷”运动的双重压力之下,腐败恰如清政府的幕府被迫声明尊崇天皇敕令攘夷,1868年日本明治天皇终于走到了历史的前台。

虽然日本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是最后开始进入产业革命的,但由于明治政府利用国家权力大力扶植私人资本,从而加速了日本产业革命的进程,使日本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迅速转变为资本主义的工业强国。

相对于“明治维新”的大刀阔斧,大清的“洋务运动”可谓老奶奶小脚走路,举步维艰。身居京城的皇亲国戚与官员士子们大部分依然昏睡于“上国”的美梦之中,不肯相信世界已经大变。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洋务运动几乎每一项改革举措都会招致非议:修铁路会让庄稼不长、鸡不下蛋,办电报则电气会冲撞地脉、惊扰祖宗。

当面对汹涌而来的近代化工业大潮时,清日两国选择了类似的道路,却取得了不同的结果,在工业化竞赛中完败给一心脱胎换骨“脱亚入欧”全面拥抱近代化的日本。甲午战争的战败,不过是这个竞赛结果的具体体现而已。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明治维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洋务运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南叔小百科
高粉答主

2019-02-16 · 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
知道答主
回答量:8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1万
展开全部

1.不同性质:

日本的明治维新是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中国的洋务运动是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2.目的不同。

日本明治维新的目的是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权力;

中国的西化官僚,其目的是巩固原有的封建社会制度,巩固满族政府的统治。

3.内容不同。

明治维新是一场涉及日本社会各方面的巨大革命运动,

洋务运动只是引进先进技术的运动。

文教方面:中国只办了三十多所培养翻译、军事、科技人才的新式学校,选送了几批出国留学生,原有的教育体制、八股取士制度未有丝毫的触动。日本则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建立全民义务教育制度,培养资本主义建设人才。军事方面:中日双方都非常重视军事的改革。

洋务派把军事改革放在第一位。先后建立“天津机械制造所”、“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一系列军事企业,同时也加强了对海防的建设。在80年代中期,洋务派仙湖组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这一系列的军事措施,极大地增强了清政府的军事实力,巩固了中国的海防。

明治维新改革开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现代政治改革并建立君主立宪制。经济上推动“产业的生产和发展”,学习欧美技术,开展工业化浪潮,促进“文明文明”,社会生活欧化,大力发展教育。

这项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逐渐成为世界强国之一。这是日本现代化的开端,也是日本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扩展资料:

在外部势力的双重压力和“尊王攘夷”的运动下,腐败就像清政府的幕府被迫宣布尊重皇帝的法令。 1868年,日本明治天皇终于走到了历史的前沿。

虽然日本是最后一个进入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革命的国家,明治政府利用国家政权大力培育私人资本,从而加速日本工业革命的进程,并迅速将日本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资本主义的工业大国。 。

与“明治维新”相比,大庆的“洋务运动”可以说是一位走在小脚上挣扎的奶奶。在北京的大多数皇帝和官员仍然在“走向国家”的梦想中睡着了,并且拒绝相信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如此大的环境下,几乎所有洋务运动的改革措施都会引起批评:修复铁路会使作物不长,鸡不会下蛋,电报会使电力与地面发生碰撞而扰乱祖先。

面对现代化学工业的汹涌澎湃,两国选择了类似的道路,但取得了不同的成果。在工业化竞争中,他们失去了“脱亚入欧”的心灵,完全接受了日本的现代化。 。中日战争的失败只是本次比赛结果的具体体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洋务运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治维新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不一样的烟火jceYG
2021-04-04
知道答主
回答量: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08
展开全部
1.性质不同:
日本的明治维新是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中国的洋务运动是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2.目的不同。
日本明治维新的目的是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权力;
中国的西化官僚,其目的是巩固原有的封建社会制度,巩固满族政府的统治。
3.内容不同:
明治维新是一场涉及日本社会各方面的巨大革命运动,
洋务运动只是引进先进技术的运动。
①文教方面的不同:中国只办了三十多所培养翻译、军事、科技人才的新式学校,选送了几批出国留学生,原有的教育体制、八股取士制度未有丝毫的触动。日本则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建立全民义务教育制度,培养资本主义建设人才。
②军事方面:中日双方都非常重视军事的改革。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无间缘
推荐于2017-10-12 · TA获得超过475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8.8万
展开全部
一、 两国背景之比较:
中国向以天朝大国自据,蔑视一切外来事物。自古以来的边患均来自生活于北方地区的游牧民族。这些游牧民族由于在文化上落后于汉民族,它们入侵中原的结果,总是在不同程度上接受汉文化,甚至成为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成员。而日本则有向伟大的中国文化世界借用先进东西的悠久传统,因而当19世纪在同样的面临来自西方的高于我们传统农业文明的工业文明的冲击时,两国的反映表现出很大的不同。
中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统治者仍然极其厌恶和蔑视西方的一切,在1842----1856年两次战争之间的十几年中,面对西方扩张主义的挑战几乎没有做什么。只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再次战败的刺激下,才出现洋务派,主张向西方学习以达到自强之目的。然而即使是洋务派也仍然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因而向西方学习也就只能局限于先进的军事技术方面。喊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日本面对西方侵略做出的反映则要比中国快的多,他们立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很快便提出了全方位向西方学习的方针。这也可从两国自强运动的主要领导人发出的变革纲领性文件中看出。中国弈忻在其《统筹全局折》中强调:"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日本1868年天皇颁布"五条誓文"阐明新政权的目标。强调"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破除旧习。......求知识于世界。"这种认识的不同将直接影响到其后的行动。
中国进行洋务运动的直接原因是利用西方先进武器对付当时的太平天国运动,以维护日益腐朽的清政府的统治。而日本则在明治维新前夕推翻了封建没落的幕府统治,从而为改革扫清了道路。
二、两国领导力量之比较:

中国为清政府中的洋务派,其势力主要不在中央,而在掌握地方实权的总督和巡抚方面。他们对当时掌握清政府实权的慈禧太后既没有大胆"驳议"的勇气,更没有夺取政权、取而代之的要求。慈禧太后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为保护清政府统治暂时采取了支持洋务派的策略。然而其实她仍然是脚踏顽固派、洋务派两条船,身在曹营心在汉,犹豫徘徊,多方掣肘,致使洋务运动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仅凭几个地方上热心洋务的总督、巡抚去搞,力量分散。洋务运动犹如大海中无人掌舵的大船,摇摆着不知驶往何方。而且洋务派也根本不懂得"资产阶级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制度,即变成资产者。"他们只是想借用西方的机械制造来保护中国传统文明。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日本明治维新的领导则是下级武士,他们原本属于统治阶级的组成部分,然而幕藩体制下的日本在任命官吏时,都遵循世袭门阀原则,对武士都严格按照上、中、下的高低进行选择。下级武士总是与较高职务无关,许多确有才华的下级武士极为不满。同时在资本主义萌芽和商品经济发展起来之后,物价上涨,幕府中的将军、高官和各藩国的大名,常常感到"国用不足"。于是,他们不时压低甚至停发下级武士的俸禄,这更使下级武士恼怒。不少下级武士生活于贫困之中,只得寻求别的生财之路。搞起了手工业生产,从统治阶级变为小商品生产者。这既是社会地位的变化,也是阶级属性的变化。他们日益与资产阶级沟通并日益资产阶级化了。与资产阶级的一致性,决定了下级武士必定要背叛幕府,成为反封建营垒的重要成员并且充当了领导者的角色。还有一些下级武士接触了"兰学"。即西方启蒙学说。令人振聋发聩,大开眼界。正是在这一势力的领导下,日本推翻了幕府统治,明治天皇掌权,大刀阔斧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

三、两国变革措施之比较:

政治方面:日本改革落后制度,建立新的体制。首先,逐步削弱封建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其次,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逐渐剥夺了旧统治阶级的特权,取消了对下层人民的一些限制,允许不同阶层的人民之间通婚,实现形式上的平等。19世纪70至80年代,政府还颁布了其他一些律令和法典,引进欧洲刑法、民法和商法。1889年日本颁布了以普鲁士军国主义宪法为蓝本的《大日本帝国宪法》,以法律形式确认了日本国家制度和统治机构的合法化。宪法标志着日本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中国在政治上则毫无建树,根本没有触动封建专制制度。尤为重要的是政府的腐败日趋严重。

经济方面:日本大力进行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先是由政府投资兴办了一些近代工业,作为示范,同时鼓励私人资本发展。后来,政府又把大量国营企业优惠甚至无偿转让给私人资本家经营。期间,日本制定法规,禁止行会垄断、废关卡,整顿币制,统一汇兑,奖掖贸易,发展运输和通讯事业。日本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中国洋务运动期间主要办了一些军事和民用企业,军事工业均为官办,民用企业有官办和官督商办两种。官办企业生产不计成本,不考虑经济效益,管理机构为封建衙门式管理,大权操在封建官僚手里。贪污腐败现象严重,企业缺乏活力与动力。民用企业则垄断了某些行业,且清政府对民间私人办厂实行严格限制。导致中国民族资本无从发展。
文化、教育方面:日本推行"文明开化"政策,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日本封建文化,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培养资本主义建设人才。建立全民义务教育制度,不顾农民的激烈反对,以处罚为手段,强迫家长送年满6周岁的子女上学,奠定了日本近代化成功的基础。

中国则仅办了三十多所培养翻译、军事、科技人才的新式学校。选送了几批出国留学生。

原有的教育体制,八股取士制度未有丝毫的触动。就这有限的几所新式学校也成了顽固派攻击的目标,他们喊"是可忍,孰不可忍!"豁出老命来拼了。奕忻虽曾力驳士大夫们把"师法夷人"说成是国耻,大呼"天下之耻,莫耻于不若人"。但他要驳到的不只是几个守旧官僚,而是整个士大夫阶级。

军事方面:日本废除了旧时的封建征兵制,建立了一支富于武士道精神、绝对效忠天皇的新式军队,积极准备对为侵略扩张。

中国洋务运动的重点在军事方面,先是创办了一系列的军事工业,培养了一批近代军事人才,后又组建起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舰队。中国确实开始走上了军事近代化的道路,尤其是北洋舰队吨位居亚洲第一。大规模舰队的编练,大型企业的设立,曾受到世界的瞩目,亚洲最大的钢铁企业------汉阳铁厂建成时,西方称此为比强兵劲旅更可怕的"黄祸"。然而军事不能孤立于政治之外。政治的腐败导致军事成果最终化为乌有。甲午一战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当时就认为,30年后日本回兴旺起来,中国回更加衰弱下去。根据就是日本使节到欧洲,注意的是讲求政法,兴办工商,研究学术。而中国人到欧洲则是忙于探询军火的价钱和何种军舰装备精良。思想观念的不同造成了中、日在近代化过程中分道扬镳。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收起 更多回答(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