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谭小芳老师研究表示:儒家文化是一种人本主义文化,它倡导的义利并举的价值观念,克己奉公的工作作风,以和为贵的人际关系以及兼收并蓄的实用理性等思想,均与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相吻合。这是儒家文化在管理中受到重视的最重要原因。
自马克斯·韦伯(Max Weber)以来,人们相信资本主义精神是与新教伦理和西方文明所独有的本质密切相连的。因此,直到20世纪50年代,人们仍然普遍认为工业化的奇迹只有在西方才能实现。然而,二战以后,先是日本随后是亚洲四小龙,再接着是东南亚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均以高速的经济增长令人刮目相看。何以出现经济奇迹,它的成功经验背后深层文化底蕴是什么?笔者认为,儒家文化内涵博大精深的管理智慧,特别是它饱含的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思想,为现代管理提供了源头活水。
一、义利并举,义以生利的价值观念
儒家将价值观的问题论述为义与利的关系的问题。儒家非常强调义,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可是,在义与利的权衡之中,儒家认为义应该首先被考虑,它是衡量利之取舍的标准,作为君子应深明大义。
但这并不是说儒家就不重视利。孔子又说:"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春秋左传·成公二年》)义可以产生利,且只要符合义的要求,就可以追求利,甚至可以将这条原则上升为治国理政的根本要义。
现代社会中,任何人,任何企业都不能回避利与义的选择问题。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早就说过对自身利益的追求是人的本性,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因为从一定意义上讲,利益上的竞争,有利于激活企业,焕发经济活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理性的“经济人”相互之间激烈竞争的主要目的在于追求"利",即最大的利润。我们要讨论的不是要不要“利”,而是怎样取“利”?儒家文化也特别强调生财致富要有道。告诫人们要“以义统利”、“见利思义”、“先义后利”,以义为重的价值取向,不取不义之财。义与利说到底并无必然对立,义也是一种利,只不过不是一人之私利,而是一种整体的利,或称“公利”。我们强调义,即是强调应该把整体的利放在首位,私利的追求应以不损害公利为原则。从长远利益看,以义(公利)为先,可能会使企业暂时损失一定的利益,但其公益行为必能为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经济环境,从而开辟广阔的发展前景,这于企业实在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反之,若企业局限于短期利益,制造伪劣商品,做虚假广告,可能使企业获取暴利,但这种破坏公共利益的行为必会使企业的声誉和形象一落千丈,到头来只能被消费者冷落,被市场淘汰,或受到法律的严惩。企业应该依靠科学的管理,先进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等在竞争中取胜,其经营应把追求自身利益与贡献于社会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参与发展公共事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讲求“诚实”、“守信”的商业道德,力求利己又利人,至少是利己不损人。
自马克斯·韦伯(Max Weber)以来,人们相信资本主义精神是与新教伦理和西方文明所独有的本质密切相连的。因此,直到20世纪50年代,人们仍然普遍认为工业化的奇迹只有在西方才能实现。然而,二战以后,先是日本随后是亚洲四小龙,再接着是东南亚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均以高速的经济增长令人刮目相看。何以出现经济奇迹,它的成功经验背后深层文化底蕴是什么?笔者认为,儒家文化内涵博大精深的管理智慧,特别是它饱含的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思想,为现代管理提供了源头活水。
一、义利并举,义以生利的价值观念
儒家将价值观的问题论述为义与利的关系的问题。儒家非常强调义,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可是,在义与利的权衡之中,儒家认为义应该首先被考虑,它是衡量利之取舍的标准,作为君子应深明大义。
但这并不是说儒家就不重视利。孔子又说:"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春秋左传·成公二年》)义可以产生利,且只要符合义的要求,就可以追求利,甚至可以将这条原则上升为治国理政的根本要义。
现代社会中,任何人,任何企业都不能回避利与义的选择问题。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早就说过对自身利益的追求是人的本性,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因为从一定意义上讲,利益上的竞争,有利于激活企业,焕发经济活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理性的“经济人”相互之间激烈竞争的主要目的在于追求"利",即最大的利润。我们要讨论的不是要不要“利”,而是怎样取“利”?儒家文化也特别强调生财致富要有道。告诫人们要“以义统利”、“见利思义”、“先义后利”,以义为重的价值取向,不取不义之财。义与利说到底并无必然对立,义也是一种利,只不过不是一人之私利,而是一种整体的利,或称“公利”。我们强调义,即是强调应该把整体的利放在首位,私利的追求应以不损害公利为原则。从长远利益看,以义(公利)为先,可能会使企业暂时损失一定的利益,但其公益行为必能为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经济环境,从而开辟广阔的发展前景,这于企业实在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反之,若企业局限于短期利益,制造伪劣商品,做虚假广告,可能使企业获取暴利,但这种破坏公共利益的行为必会使企业的声誉和形象一落千丈,到头来只能被消费者冷落,被市场淘汰,或受到法律的严惩。企业应该依靠科学的管理,先进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等在竞争中取胜,其经营应把追求自身利益与贡献于社会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参与发展公共事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讲求“诚实”、“守信”的商业道德,力求利己又利人,至少是利己不损人。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