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么样的感情朗读《致橡树》? 30

 我来答
f1433049258
2012-05-18 · TA获得超过137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79
采纳率:50%
帮助的人:77.2万
展开全部
教学目标:1、理解树的象征意味

2、品味富有浓厚情感的语句段落

3、体会感受作者对生命的态度

教学重点: 1、理解树的象征意味

2、品味富有浓厚情感的语句段落

教学难点: 体会感受作者对生命的态度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诗人舒婷在《致橡树》中这样说道: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诗人借木棉树来表达女性独立的爱情观。

在大家非常熟悉的连续剧《蓝色生死恋》中,有这么一个场景:恩熙将要离开家时,对她所爱的人俊熙说:哥,我要当一棵树!因为树一旦种在一个地方以后,它都会永远在那里不会换地方,这样子我就不会再跟你分开了(看到了恩熙用树的执着来表现自己对俊熙的专一)

在我们的同学当中同样有一篇关于树的文章,我们一起来读读:

直到后来,我才发现自己是那么向往一颗树的命运。我曾不止一次地说过:“如果有来世,就让我做一株傍山依水的小树吧!”

如果一切都有可能的话,我想我会马上爱上缠绵的春、火热的夏、诗意的秋,还有一点白色空洞的冬,而我则永远地伫立于那块小小的土地上,一直等到我化为腐朽化为泥。那一天,我开始变成一棵树……[幻灯片]

过渡: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苏童的散文《三棵树》,看看他借树表达了怎样的一种的情感。?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然后说说作者与树之间发生过哪些故事?

生叙述

A 、童年时无树的忧伤,想象着三棵树

B 、后来移栽一棵苦楝的树苗

C、 因为搬家的关系,意外得到了两棵果树

路途中的树

小结:我们可以把作者与树之间的故事概括成这样: 思树、种树、失树、得树、又失树。 [幻灯片]

师追问:那么“我”到底有没有树?

(a) 生:没有!

师:那路基下,三棵树的地方 原野上不是挺立着三棵树吗?

生:那是作者的想象!

师:我不种了一棵苦楝的树苗吗?

生:那是作者从工厂移栽的,且最后也是被狂风刮到水里!

师:后来我不是拥有了两棵果树吗?不是拥有了欢乐、拥有了关怀、拥有了幸福吗?作者不是说是命运给他的弥补吗?作者不是说它弥补我与世界的裂痕吗?

生:但是她还是失去了!

师:对,不知我们注意到一个词没有,作者把拥有两棵树的住处称为什么?

生:居所

师:你认为作者为什么不称之为家,家和居所有何不同?

生:家是有情感的,有亲人的,有温暖的! 而“居所”只是暂时的容身之处而已!

师:居处给人的感觉只是暂时的容身之处,而“家”则有给人归宿的感觉!

师:可见在作者生命中出现的树都必将失去。

(b) 生1:有!

路基下的树是作者的吗? 是作者所幻想的 所希望得到的!

苦楝树苗是不是我的呢? 最后他也 失去了啊!

两棵果树对吗?是我的树吗?文章中哪些语句说明这点?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后来我拥有两棵树,而作者把拥有两棵树的住处称为什么?

生:居所!

师:你认为作者为什么不称“家”呢? “家”和“居所”有什么不同?

生:家是有情感的,有亲人的,有温暖的! 而“居所”只是暂时的容身之处而已!

师:居处给人的感觉只是暂时的容身之处,而“家”则有给人归宿的感觉!

师:两棵树不在家,而是在居所,说明什么?可见在作者生命中出现的树都必将失去。

生:只是命运的一种补偿,暂时是我树。最终不是我树?

过渡:可见“我”最终还是没有树,但这个世界有树,西双版纳有树、大兴安岭有树,乡村有树,就是“我”生活的城市有树,街道有树,“我”生活的小街有树,其他有庭院的人家也有树,而我却没有树,为什么我生命经历的树,却不能成为我的树?文中说我一生都在重复这种令人怅惘的生活方式:与树擦肩而过。我没有树。那我们在作者的文字间来看看“我”生存的环境是怎样?

2、集体朗读1—6段(配乐)

在读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一种东西打动了我们,那就是隐藏在文字背后的一种深深的忧伤。

A、结合1—6段文章内容说说作者生活在一个_________的家里!(结合文中的语句说一说。)

几何的家、无绿的家、无树的家——文中描写的语句看出来

冷清的家——可能没有得到亲人的关爱——渴求拥有一棵来寄托一种情感!

贫困的家——买不起火车票,买不起树苗——可见童年的生活状况差

师:作者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环境当中你觉得作者此时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生2:很多年以前我喜欢在京沪铁路的路基下游荡,一列列火车准时在我的视线里出现,然后绝情地抛下我,向北方疾驰而去。……我看着车窗里那些陌生的处于高速运行中的乘客,心中充满嫉妒和忧伤。[幻灯片]

从“游荡”这个词你可以看出作者当时的处境是怎样的呢?

我们可以想象一个人在什么时候会去“游荡”?

生3: 树令我怅惘。我一生都在重复这种令人怅惘的生活方式:与树擦肩而过。我没有树。西双版纳的孩子有热带雨林,大兴安岭的伐木者的后代有红松和白桦,乡村里的少年有乌桕和紫槐。我没有树。我从小到大在一条狭窄局促的街道上走来走去,从来没有爬树掏鸟蛋的经历。我没有树,这怪不了城市,城市是有树的,梧桐或者杨柳一排排整齐地站在人行道两侧,可我偏偏是在一条没有人行道的小街上长大——也怪不了这条没有行道树的小街,小街上许多人家有树,一棵黄桷、两棵桑树静静地长在他的窗前院内,可我家偏偏没有院子,只有一个巴掌大的天井,巴掌大的天井仅供观天,不容一树,所以我没有树。[幻灯片](配乐品读)

师:应该是什么语气来处理这一段?

(如果学生出不来:作者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师:这个世界有树,这个城市有树,这条小街有树,他们都有树,而唯独剩下我一人没有树,作者说“这也怪不了城市” 也怪不了这条没有行道树的小街,你们说说到底该怪谁呢?

过渡:

命运。命中注定我没有树,但我的一生都在追寻我树。我的树在哪呢?我们来看以下作者的追问。

三、深入分析文章

先齐读最后两段(齐读最后一段)

再讨论作者为什么这样苦苦地追寻树?

第六段:没有树是我的隐痛和缺憾。

理解:a没有树感觉人生(生命)有了缺憾,因此作者还要不断的寻找下去;有缺憾的人生不是完整的人生,作者渴望完整,因此还要苦苦追寻。

它应该是我生命历程中的“珍爱之物”,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是我对完美人生的追求

第九段:我是个郁郁寡欢的人,我对世界的关注总是忧虑多于热情,怀疑多于信任。我的父母曾经告诉过我,我有多么幸运,我不相信,朋友也对我说过,我有多么幸运,我不相信。现在两棵树告诉我,我最终是个幸运的人,我相信了。

理解:b可以看出或让我们感到“两棵树”对“我”的人生态度、性情心态的巨大影响。它可以让我改变父母、朋友都不能让我改变的态度。

第十段:我是个幸运的人。两棵树弥合了我与整个世界的裂痕。

c小时候作者没有树 ,所以要不断地去寻找来填补童年时没有树的空白。

d树是作者的导航,不断驱使作者向前,使其在人生的旅途中不至于停滞不前,迷失方向。

e树是作者的梦想,是他不断追求的梦想

总结:我苦苦追寻的树可能是我童年不曾有过的幸福和关爱,树也可能是困境生活中的阳光,也可能是我未来的美好希求,这《三棵树》,扎根于作者生命的沃土之上,摇曳于作者心灵的微风之中,那么对树的追寻不正是对缺失的童年的追寻?对生存困境的抗争,对命运的摆脱吗?而寻找树的过程,也正像是一则命运的寓言。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瑞士著名作家赫尔曼·黑塞这样说过:

齐读:

[幻灯片] 树是圣物。谁能同它们交谈,谁能倾听它们的语言,谁就能获悉真理。它们不宣讲学说,它们不注意细枝末节,只宣讲生命的原始法则。

最后送大家几句话:

让生命如树

走过风霜雨雪

走过泥泞沼泽

却还要迎接前面的焰火

生命如树

每一个年轮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你是这风景中绽放的最美丽的花朵!
churry123
推荐于2018-03-04 · TA获得超过133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52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8万
展开全部
首先你必须了解致橡树中作者包含的情感,这是最重要的一步,然后不断的练习,找出那一种与之相契合的感情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思念0624
2012-05-18
知道答主
回答量:6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5.4万
展开全部
坚强不屈,独立自主。想象自己是一棵深深扎根的树。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