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死后是那人继位?唐朝是怎么灭亡的

 我来答
野草苍茫
2015-01-06 · 知道合伙人文学行家
野草苍茫
知道合伙人文学行家
采纳数:8722 获赞数:215710
百度知道17级,帮助1000万人以上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武则天后,为唐中宗李显(又名李哲)做皇帝,(705-710年)。
唐中宗李显(656年-710年)原名李哲,是中国唐朝第四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684年1月3日—684年2月27日、705年—710年在位。章怀太子李贤被废后,被立为皇太子。弘道元年(683年)即皇帝位,皇太后武则天临朝称制。次年,被武则天废为庐陵王,并先后迁于均州、房州等地。圣历二年(699年)被则天召还洛阳,复立为皇太子。神龙元年(705年),宰相张柬之等起兵发动政变,杀死张易之、张昌宗等,拥唐中宗李显复位,废周为唐。即皇帝位后,放宫女3000余人出宫,仍旧重用武三思等人,武三思与韦后勾结,将反对武氏集团的张柬之等人排挤出朝。朝政被皇后韦氏把持。但李显也在力挽狂澜不让韦氏成为第二个女皇。景龙元年(707年)太子李重俊发兵诛武三思等人,事败被杀。中宗在位期间,恢复唐朝旧制,免除租赋,设十道巡察使,置修文馆学士,发展与吐蕃的经济、文化交往,实行和亲政策,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保证了边疆地区的稳定。唐中宗前后两次当政,共在位五年半,公元710年去世,终年55岁,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初谥孝和皇帝),葬于定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15里的凤凰山)。他的死因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被妻子韦后和女儿安乐公主毒害。第二种是:死于突发性的心脑血管疾病。

唐朝的灭亡:

 1,907年唐昭宣帝禅位于藩镇宣武军节度使朱全忠,唐亡。

  2,灭亡的主要原因有四点
  a)宦官专权
  本来唐初有宦官不登三品的规定,但是唐玄宗后期渐趋荒淫腐朽,此制被打破,宦官逐步参政。宦官高力士已是官高位显,之后的李辅国因拥立有功,参与机要,统领禁军,任免宰相,权倾朝野。再后来,宦官的权力愈来愈大,甚至国策的制定、朝臣、节度使的任免,皇帝的废立,几乎都由他们把持。唐后期共有八个皇帝由宦官拥立,两个皇帝(宪宗和敬宗)被宦官害死。唐朝的宦官专权为中国历史上之最,远甚于东汉与明。
  宦官专权加重百姓负担,压制开明士大夫参与政事,造成严重政治腐败。宦官与皇帝、朝臣持续不断的斗争削弱了唐中央统治阶级的力量。宦官对军权的把持大大削弱了唐中央的军事力量。
  b)朋党之争
  朋党之争是唐朝后期中央政权中出现的延续四十多年的统治阶级内部的派系倾轧。朋党的划分,与人的思想、地位、学识、性格有关,更重要的是与人所生活的社会环境有关。朋党中的成员之间多是亲属、师生、朋友的关系。这样造成后果就是,各个朋党在相争之时,不会考虑对方在所讨论的事情、所提出的观点或解决的方法是否正确。而是一味的否定对方,肯定己方,不辨是非,不讲原则。唐代最著名的朋党之争就是“牛李党争”,是代表士族利益的李德裕和以进士门第出身的牛僧孺为代表的两大统治集团的相互斗争。“李党”主张“朝廷显贵须是公卿子弟”,其理由是自幼漂染,“不教而自成”。“牛党”多由进士登第,则反对公卿子弟垄断仕途。当时朝廷宦官擅权,两党争相攀附权阉,以为援助,两党交替执政,相互攻伐,使腐败的朝廷更加混乱。
  这场党争持续了半个世纪之久,使本已不和谐的政治局面,更平添了几分混乱。旷日持久的朋党之争,朝野震惊,破坏了正常的议政、施政程序,扰乱了皇帝大政方针的制定。加之,各党为了自己的利益,内连阉宦,外结藩镇,使三股势力都深入在唐朝的政治生活中,大臣们只知互相倾轧,置国家的前途于不顾。
  c)农民起义
  唐朝后期正值土地制度发生剧变的阶段,土地兼并空前严重,大土地所有制恶性发展,贫富不均成为阶级矛盾趋向极度尖锐化的总根源。
  由于连年战争,唐朝不断向百姓增加赋税、徭役,掌权的宦官更加有恃无恐地欺压百姓,强占土地,勒索钱财,引起人民的极大不满,反抗斗争此起彼伏。到懿宗、僖宗时期,连年的天灾,使得粮食产量锐减,人民苦不堪言,而朝廷仍然不断的加派赋役,于是,相继爆发了裘甫起义、庞勋起义以及规模浩大的王仙芝、黄巢起义。
  以黄巢为代表的唐末农民起义,历时数十年,势力发展到五十万人,波及大半个中国,瓦解了唐朝在地方的统治,并攻占唐朝首都,建立了政权,使唐朝统治者的政治号召力大大削弱,同时击溃了唐朝中央的武装力量,断绝了唐朝中央的财赋来源,使唐王朝分崩离析,名存实亡。
  d)藩镇割据
  安史之乱后,唐朝廷为安抚叛将,奖赏平叛功臣,增设了大批节度使,如有“河北三镇”之称的卢龙节度使李怀仙、魏博节度使田承嗣、成德节度使李宝臣。以后在山东、河南、江淮甚至关中长安附近等地都设有节度使,“大者连州十数,小者犹兼三四”,形成藩镇林立的局面。这些节度使是名义上是唐朝藩镇,实际上拥兵自重,政治上有自主权,自行任免官吏,节度使职位传子或部将;
经济上有财权,不向中央交赋税;军事上有兵权,拥有强悍武装,军队不听中央调动;“虽为藩臣,实非王臣也”。
  藩镇割据局面自安史之乱持续一百多年,一直至唐朝灭亡,是藩镇之间,藩镇与中央之间,长年战乱严重地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阻碍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生产遭受严重破坏,给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
  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又新兴起一批节度使,于是新旧割据势力趁唐朝中央被农民起义打垮之机,纷起扩张势力,相互间展开了剧烈的兼并战争,最后,唐朝终于被藩镇所灭。

  3,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十国:前蜀、后蜀、吴越、南唐、南汉、楚、吴越、闽、荆南、北汉
长大以后life
推荐于2018-02-24
知道答主
回答量:1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9万
展开全部
武则天死后是唐中宗李显继位,李显是中国唐朝第四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
唐朝灭亡的原因:
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根本原因)
政治上:宦官专权(如李辅国、俱文珍、王守澄、仇士良、田令孜、杨复恭、刘季述)
党争内耗(如牛李党争)
农民起义(如王仙芝、黄巢起义)
制度上:节度使制度使地方势力强过中央,藩镇割据(如节度使李希烈称帝等)
军事上:边患不稳(如安史之乱、安南叛乱、外有吐蕃入侵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那是傻吧
2015-01-06
知道答主
回答量:1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8万
展开全部
唐中宗李显【李治——李显——李旦——武则天——李显——李旦——李隆基】

唐朝灭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大概可以说几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是李林甫乱政。李林甫当权,排挤才干。重用边将。导致了藩镇的作大。
第二个要点是安史之乱。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安史虽被镇压。但藩镇势力从此尾大不掉。
第三个要点是宦官专权。安史之乱时,老皇帝玄宗,新皇帝肃宗。都吓得手忙脚乱。对统兵大将疑神疑鬼。排出宦官监军。宦官由此掌权。后来掌管禁军。架空皇帝。宦官,藩镇。成为两大毒瘤。
第四就是黄巢起义。外有藩镇割据,内有宦官干政。这唐王朝就等最后一根稻草来压垮了。这跟稻草就是农民起义。期中黄巢起义给与唐王朝最沉重打击。基本把唐王朝最后的一点势力摧毁了。
黄巢起义虽被镇压。但黄巢叛将朱温,归顺唐朝。并握有黄巢旧部兵力。朱温看唐朝名存实亡。就把皇帝干掉。唐朝灭亡。历史进入五代十国。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王根龙15
2015-01-06 · TA获得超过1042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19
采纳率:33%
帮助的人:87.6万
展开全部
唐中宗李显。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迫使武氏退位,史称神龙革命。唐中宗复辟,恢复唐朝,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
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后,国力日趋衰落,904年朱温胁迫唐昭宗迁都洛阳,907年朱温篡唐,唐朝灭亡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皖南旧事3
2015-01-06 · TA获得超过228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96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40万
展开全部
唐中宗,安史之乱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2条折叠回答
收起 更多回答(4)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