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筋经全文?

 我来答
若以下回答无法解决问题,邀请你更新回答
月洋风03
2012-05-21 · 超过37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3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99.3万
展开全部
  【少林易筋经】
  少林易筋经是一种健身目的十分明确的武术套路。“易“的含义即变易、活动、改变,引伸为增强之义;“筋“指筋脉、肌肉、筋骨;“经“为方法。因此,“易筋经“从字面上理解即活动筋骨,以强身健体,祛病延年的方法。实际上,它更是一种十分经典的气功功法。各位可从下面所转载的练法中仔细体会。
  易筋经共计十二势,其预备式为:两腿开立,头端平,目前视,口微闭,调呼吸。含胸,直腰,蓄腹,松肩,全身自然放松。
  第一势:韦驮献杵或行第一势
  两臂曲肘,徐徐平举至胸前成抱球势,屈腕立掌,指头向上,掌心相对(10厘米左右距离)。此动作要求肩、肘、腕在同一平面上,合呼吸酌情做8-20 次。
  诀曰: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剑,心澄貌亦恭。
  第二势:韦驮献杵第二势
  两足分开,与肩同宽,足掌踏实,两膝微松;两手自胸前徐徐外展,至两侧平举;立掌,掌心向外;两目前视;吸气时胸部扩张,臂向后挺;呼气时,指尖内翘,掌向外撑。反复进行8-20 次。
  诀曰:足指挂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第三势:韦驮献杵第三势
  两脚开立,足尖着地,足跟提起;双手上举高过头顶,掌心向上,两中指相距3厘米;沉肩曲肘,仰头,目观掌背。舌舐上腭,鼻息调匀。吸气时,两手用暗劲尽力上托,两腿同时用力下蹬;呼气时,全身放松,两掌向前下翻。收势时,两掌变拳,拳背向前,上肢用力将两拳缓缓绝悔收至腰部,拳心向上,脚跟着地。反复 8-20 次。
  诀曰: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着地立身端。力周腿胁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舌可生津将腭舐,鼻能调息觉心安。
  第四势:摘星换斗势
  右脚稍向右前方移步,与左脚形成斜八字,随势向左微侧;屈膝,提右脚跟,身向下沉,右虚步。右手高举伸直,掌心向下,头微右斜,双目仰视右手心;左臂曲肘,自然置于背后。吸气时,头往上顶,双肩后挺;呼气时,全身放松,再左右两侧交换姿势锻炼。连续5-10 次。
  诀曰:只手擎天掌覆头,更从掌内注双眸。鼻端吸气频调息,用力回收左右侔。
  第五势:倒拽九牛尾势
  右脚前跨一步,屈膝成右弓步。右手握拳,举至前上方,双目观拳;左手握拳;左臂屈肘,斜垂于背后。吸气时,两拳紧握内收,右拳收至右肩,左拳垂至背后;呼气时,两拳两臂放松还原为本势预备动作。再身体后转,成左弓步,左右手交替进行。随呼吸反复5-10 次。
  诀曰:两腿后伸前屈,小腹运气放松;用力在于两膀,观原须注双瞳。
  第六势:出爪亮翅势
  两脚开立,两臂前平举,立掌,掌心向前,十指用力分开,虎口相对,两眼怒目平视前方,随势脚跟提起,以两脚尖支持体重。再两掌缓缓分开,上肢成一字样平举,立掌,掌心向外,随势脚跟着地。吸气时,两掌用暗劲伸探,手指向后翘;呼气时,臂掌放松。连续8-12 次。
  诀曰:挺身兼怒目,推手向当前;用力收回处,功须七次全。
  第七势:九鬼拔马刀势
  脚尖相衔,足跟分离成八字形;两臂向前成叉掌立于胸前。左手屈肘经下往后,成勾手置于身后,指尖向上;右手由肩上屈肘后伸,拉住左手指,使右手成抱颈状。足趾抓地,身体前倾,如拔刀一样。吸气时,双手用力拉紧,呼气时放松。左右交换。反复5-10 次。
  诀曰:侧首弯肱,抱顶及颈;自头收回,弗嫌力猛:左右相轮,身直气静。
  第八势:三盘落地势
  左脚向左横跨一步,屈膝下蹲成马步。上体挺直,两手叉腰,再屈肘翻掌向上,小臂平举如托重物状;稍停片刻,两手翻掌向下,小臂伸直放松,如放下重物状。动作随呼吸进行,吸气时,如托物状:呼气时,如放物状,反复5-10 次。收功时,两脚徐徐伸直,左脚收回,两足并拢,成直立状。
  诀曰:上腭坚撑舌,张眸意注牙;足开蹲似踞,手按猛如拿;两掌翻齐起,千斤重有加;瞪目兼闭口,起立足无斜。
  第九势:青龙探爪势
  两脚开立,两手成仰拳护腰。右手向左前方伸探,五指捏成勾手,上体左转。腰部自左至右转动,右手亦随之自左至右水平划圈,手划至前上方时,上体前倾,同时呼气:划至身体左侧时,上体伸衫宏哗直,同时吸气。左右交换,动作相反。连续5-10 次。
  诀曰:青龙探爪,左从右出;修士效之,掌气平实;力周肩背,围收过膝;两目平注,息调心谧。
  第十势:卧虎扑食势
  右脚向右跨一大步,屈右膝下蹲,成右弓左仆腿势;上体前倾,双手撑地,头微抬起,目注前下方。吸气时,同时两臂伸直,上体抬高并尽量前探,重心前移;呼气时,同时屈肘,胸部下落,上体后收,重心后移,蓄势待发。如此反复,随呼吸而两臂屈伸,上体起伏,前探后收,如猛虎扑食。动作连续5-10 次后,换左弓右仆脚势进行,动作如前。
  诀曰:两足分蹲身似倾,屈伸左右腿相更;昂头胸作探前势,偃背腰还似砥平;鼻息调元均出入,指尖著地赖支撑;降龙伏虎神仙事,学得真形也卫生。
  第十一势:打躬势
  两脚开立,脚尖内扣。双手仰掌缓缓向左右而上,用力合抱头后部,手指弹敲小脑后片刻。配合呼吸做屈体动作;吸气时,身体挺直,目向前视,头如顶物;呼气时,直膝俯身弯腰,两手用力使头探于膝间作打躬状,勿使脚跟离地。根据体力反复8-20 次。
  诀曰:两手齐持脑,垂腰至膝间;头惟探胯下,口更齿牙关;掩耳聪教塞,调元气自闲;舌尖还抵腭,力在肘双弯。
  第十二势:工尾势
  两腿开立,双手仰掌由胸前徐徐上举至头顶,目视掌而移,身立正直,勿挺胸凸腹;十指交叉,旋腕反掌上托,掌以向上,仰身,腰向后弯,目上视;然后上体前屈,双臂下垂,推掌至地,昂首瞪目。呼气时,屈体下弯,脚跟稍微离地;吸气时,上身立起,脚跟着地;如此反复21次。收功:直立,两臂左右侧举,屈伸7次。
  诀曰:膝直膀伸,推手自地;瞪目昂头,凝神一志;起而顿足,二十一次;左右伸肱,以七为志;更作坐功,盘膝垂眦;口注于心,息调于鼻;定静乃起,厥功维备。
  总考诀曰:总考其法,图成十二。谁实贻诸,五代之季。达摩西来,传少林寺。有宋岳候,更为鉴识。却病延年,功无与类。
  健康指导
  易筋经气感强,收效快,尤其是内外兼修,身心同养,性命双修,具有御邪疗疾,延年益寿,开发潜能的功效。从中医研究的角度看,易筋经以中医经络走向和气血运行来指导气息的升降,在身体曲折旋转和手足推挽开合过程中,人体气血流通,关窍通利,从而达到祛病强身的目的。而按现代医学观点来看,修习易筋经,会使人体血液循环加强,从而改善人体的内脏功能,推迟衰老。
  易筋经运动量较大,动作难度较高,因此,全套运动只适宜于体质较好的青壮年慢性病患者。体质较弱者,可量力而行,有选择地操练其中几势或减少每势操练次数。心脑血管和哮喘病发作期间忌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tkk15
2012-08-27 · 超过21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9.8万
展开全部
膜论
  夫人之一身,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肢百骸;内而精气与神,外而筋骨与肉,共成其一身也。如脏腑之外,筋骨主之;筋骨之外,肌肉主之,肌肉之内,血脉主之;周身上下动摇活泼者,此又主之于气也。是故修炼之功,全在培养血气者为大要也。即如天之生物,亦各随阴阳之所至,而百物生焉,况于人生乎,又况于修炼乎。且夫精气神为无形之乱羡物也,筋骨肉乃有形之身也。
  此法必先炼有形者,为无形之佐;培无形者,为有形之辅。是一而二,二而一者也。若专培无形而弃有形,则不可;专炼有形而弃无形,更不可。所以有形之身,必得无形之气,相倚而不相违,乃成不坏之体。设相违而不相倚,则有形者化而无形矣。是故炼筋,必须炼膜,炼膜必须炼气。然而炼筋易而炼膜难,炼膜难而炼气更难也。先从极难,极乱处立定脚根,后向不动、不摇处认斯真法。
  务培其元气,守其中气,保其正气。护其肾气,养其肝气,调其肺气,理其脾气,升其清气,降其浊气,闭其邪恶不正之气。勿伤于气,勿逆于气,勿忧思悲怒以损其气。使气清而平,平而和,和而畅达,能行于筋,串于膜,以至通身灵动,无处不行,无处不到。气至则膜起,气行则膜张。能起能张,则膜与筋齐坚齐固矣。
  如炼筋不炼膜,而膜无所主;炼膜不炼筋,而膜无所依;炼筋、炼膜而不炼气,而筋膜泥而不起;炼气而不炼筋膜,而气痿而不能宣达流串于筋络。气不能流串,则筋不能坚固,此所谓参互其用,错综其道也。
  挨炼至筋起之后,必宜倍加功力,务使周身之膜皆能哗春拍腾起,与筋齐坚,着于皮,固于内,始为子母各当。否则筋坚无助,譬如植物,无土培养,岂曰全功也哉。
  般刺密谛曰:此篇言易筋以炼膜为先,炼膜以炼气为主。然此膜人多不识,不可为森伏脂膜之膜,乃筋膜之膜也。脂膜,腔中物也。筋膜,骨外物也。筋则联络肢骸,膜则包贴骸骨。筋与膜较,膜软于筋;肉与膜较,膜劲于肉。膜居肉之内,骨之外。包骨衬肉之物也。其状若此,行此功者,必使气串于膜间,护其骨,壮其筋,合为一体,乃曰全功。

内壮论
  内与外对,壮与衰对,壮与衰较,壮可久也。内与外较,外勿略也。内壮言坚,外壮言勇。坚而能勇是真勇也。勇而能坚是真坚也。坚坚勇勇,勇勇坚坚,乃成万劫不化之身,方是金刚之体矣。
  凡炼内壮,其则有三,一曰守此中道。守中者,专于积气也。积气者,专于眼、耳,鼻、舌、身、意也。其下手之要,妙于用揉,其法详后。凡揉之时,宜解襟仰卧,手掌着处,其一掌下胸腹之间,即名曰中。惟此中乃存气之地,应须守之。
  守之之法,在乎含其眼光,凝其耳韵,匀其鼻息,缄其口气,逸其身劳,锁其意弛,四肢不动,一念冥心,先存想其中道,后绝其诸妄念,渐至如一不动,是名曰守。斯为合式。盖揉在于是,则一身之精气神俱注于是。久久积之,自成庚方一片矣。设如杂念纷纭,弛想世务,神气随之而不凝,则虚其揉矣,何益之有。
  二曰勿他想。人身之中,精神气血不能自主,悉听于意,意行则行,意止则止。手中之时,意随掌下,是为合式。若或弛意于各肢,其所凝积精气与神,随即走散于各肢,即成外壮,而非内壮矣。揉而不积,又虚其揉矣,有何益哉。
  三曰待其充周。凡揉与守,所以积气。气既积矣,精神血脉悉皆附之守之不驰,揉之且久,气惟中蕴而不旁溢。气积而力自积,气充而力自周。此气即孟子所谓至大至刚,塞乎天地之间者,是吾浩然之气也。设未及充周,驰意外走,散于四肢,不惟外壮不全,而内壮亦属不坚,则两无是处矣。
  般刺密谛曰,人之初生,本来原善。若为情欲杂念分文,则本来面目一切抹倒,又为眼、耳、鼻、舌、身、意分损灵犀、蔽其慧性,以致不能悟道,所以达摩大师面壁少林九载者,是不纵耳目之欲也。耳目不为欲纵,猿马自被其锁绊矣。
故达摩大师得斯真法,始能只履西归,而登正果也。此篇乃达摩佛祖心印先基,真法在守中一句。其用在含其眼光,七句。若能如法行之,则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极乐世界,可立而登矣。

揉法
夫揉之为用、意在磨砺其筋骨也。磨砺者,即揉之谓也。其法有三段,每段百日。
一曰揉有节候。如春月起功,功行之时,恐有春寒,难以裸体,只可解开襟。次行于二月中旬,取天道渐和,方能现身下功,渐暖乃为通便,任意可行也。
  二曰揉有定式。人之一身,右气左血。凡揉之法,宜从身右推向于左,是取推气入于血分,令其通融;又取胃居于右,揉令胃宽,能多纳气;又取揉者右掌有力,用而不劳。
  三日揉宜轻浅。凡揉之法,虽曰入功,宜法天义。天地生物,渐次不骤,气至自生,候至物成。揉若法之,但取推荡,徐徐来往,勿重勿深,久久自得,是为合式。
  设令太重,必伤皮肤,恐生痪虏;深则伤于肌肉筋膜,恐生热肿,不可不慎。

采精华法
  太阳之精,太阴之华,二气交融,化生万物。古人善采咽者,久久皆仙。其法秘密,世人莫知。即有知音,苦无坚志,且无恒心,是为虚负,居诸而成之者少也。
  凡行内炼者,自初功始,至于成功,以至终身,勿论闲忙,勿及外事。若采咽之功,苟无间断,则仙道不难于成。其所以采咽者,盖取阴阳精华,益我神智,俾凝滞渐消,清灵自长,万病不生,良有大益。
  其法:日取于朔,谓与月初之交,其气方新,堪取日精。月取于望,谓金水盈满,其气正旺,堪取月华。设朔望日遇有阴雨或值不暇,则取初二、初三、十六、十七,犹可凝神补取。若过此六日,则日咽月亏,虚而不足取也。朔取日精,宜寅卯时,高处默对,调匀鼻息,细吸光华,合满一口,闭息凝神,细细咽下,以意送之,至于中宫,是为一咽。如此七咽,静守片时,然后起行,任从酬应,毫无妨碍。
望取月华,亦准前法,于戌亥时,采吞七咽。此乃天地自然之利,惟有恒心者,乃能享用之;亦惟有信心者,乃能取用之。此为法中之一部大功,切勿忽误也。

内壮神勇后行说
  前言内壮神勇功夫,先行之,既恐入外壮;兼行之,又虑震惊元神。不如于内功行至病去身强,内充气积,任督交通,导引路熟,河车运动,存想意纯,过后择一暇闲处,循其规矩,按其部位,壹其心志,运炼一周,外壮成而内壮愈至,最为良法。

初月行功法
初行功时,当解襟仰卧,心下脐上,适当其中,按以一掌,自右向左揉之。徐徐往来均匀,勿轻而离皮,勿重而着骨,勿乱动游移,斯为合式。
当揉之时,冥心内观,着意守中,勿忘勿助,意不外弛,则精气神皆附注一掌之下,是为如法火候。若守中纯熟,揉推匀净,正揉之际,竟能睡熟,更为得法,愈于醒守也。
如此行持,约略一时;时不能定,则以大香二柱为则,早午晚共行三次。以日为常。如少年火盛,只宜早晚二次,恐其太骤,致生他虞。
行功既毕,静睡片时,醒起酬应无碍。

二月行功法
初功一月,气已凝聚,胃觉宽大,其腹两旁筋皆腾起,各宽寸余,用气努之,硬如木石,便为有验。
两胁之间,自心至脐,软而有陷,此则是膜。较深于筋,掌揉不到,不能腾起也。此时应于前所揉一掌之旁,各开一掌,仍如前法,徐徐揉之,其中软处,须用木杵深深捣之,久则膜皆腾起,浮至于皮,与筋齐坚,全无软陷,如为全功。
此揉捣之功,亦准二香,日行三次,以为常则,可无火盛之虞矣。

三月行功法
功满两月,其间陷处,至此略起,乃用木槌轻轻打之。两旁所揉各宽一掌处,都用木槌如法捣之。又于其旁至两肋梢各开一掌,如法揉之,准以二香为则,日行三次。

四月行功法
功满三月,其中三掌皆用槌打,其外二掌先捣后打。日行三次,俱准二香。功愈百日,则气满筋坚,膜亦腾起,是为有验。

行功轻重法
初行功时,以轻为主。一月之后,其气渐盛,缓缓加力,渐渐加重,乃为合宜。切勿太重,以致动火;切勿游移,或致伤皮。慎之慎之!

用功浅深法
初功用揉,取其浅也,渐次加力,是因气坚,稍为增重,仍是浅也。次功用捣,方取其深。再次用打。打外虽属浅,而震入于内则属深。俾内外皆坚,方为有得。
 
两肋内外功分
功愈百日,气已盈满,譬之涧水平岸。一稍为决导,则奔放他之,无处不到,无复在涧矣。当此之时,切勿用意引入四肢,所揉之处,切勿轻用槌杵捣打,略有引导,则入四肢,即成外勇,不复来归行于骨内,不成内壮矣。其入内之法,为一石袋,从心口至两肋梢骨肉之间,密密捣之,兼用揉法,更用打法。如是久久,则所积盈满之气,循之入骨,入骨有路则不外溢,始成内壮。内外两歧于此分界,极难辨审。倘其中稍有夹杂,若轻用引弓努拳打扑等势,则气趋行于外,永不能复入内矣。慎之,慎之。

木杵木槌说
木杵、木槌皆用坚木为之;降真香为最佳,文楠、紫檀次之,花梨、白檀、铁梨又次之。
杵长六寸,中径五分,头圆尾尖,即为合式。槌长一尺,围圈四寸,把细顶粗,其粗之中处,略高少许,取其高处着肉,而两头尚有闲空,是为合式。

石袋说
木杵、木槌用于肉处,其骨缝之间悉宜石袋打之,取石头要圆净,全无棱角,大如葡萄,小如榴子,生于水中者乃堪入选。山中者燥,燥则火易动;土中者郁,郁则气不畅,皆不选者也。若棱角尖硬,定伤筋骨,虽产诸水,亦不可选。袋用细布缝作圆筒,其大者长约八寸,其次六寸,再次五寸。空准石头大小,松松放下。大者石用一斤,其次十二两,小者半斤。分置袋中,以指挑之,挨次扑打,久久行之,骨缝之间,膜皆坚壮也。

五、六、七、八月行功法
功愈百日,心下两旁至两肋之梢,已用石袋条,而且揉矣。此处乃骨缝之交,内壮、外壮在此交界。不于此时导引向外,则其积气向骨缝中行矣。
气循打处,逐路而行,宜自心口打至颈,又至肋梢,打至于肩。周而复始,切不可倒打。
日行三次,共准六香,勿得间断。如此百日,则气满前怀,任脉充盈,功将半矣。

九、十、十一、十二月行功法
功至二百日,前怀气满,任脉充盈,则宜运入脊后,以充督脉。
从前之气,已至肩颈;今则自肩颈,照前打法,兼用揉法。上循玉枕,中至夹脊,下至尾闾,处处打之,周而复始,不可倒行。脊旁软处,以掌揉之。或用槌杵,随便捣打。
日准六香,共行三次,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揉打周遍。如此百日,气满脊后,能无百病,督脉充满。凡打一次,用于遍搓,令其匀润。

下部行功法
积气至三百余日,前后任督二脉悉皆充满。再行此下部工夫,令其通贯。
盖以任督二脉,人在母胎时,原自相通;出胎以后,饮食出入,隔其前后通行之道。其督脉,自上龈循顶行脊间,至尾闾。其任脉,自承浆循胸行腹,下至会阴。两不相贯合;行此下部之功,则气至可以通接而交旋矣。
行此功夫,其法在两处,其目有十段。两处者,一在睾丸,一在玉茎。在睾丸曰攒、曰挣、曰搓、曰拍;在玉茎曰咽、曰摔、曰握、曰洗、曰束、曰养。以上十字,除咽、洗、束、养以外,余六字用手行功。皆自轻至重,自松至紧,自勉至安,周而复始,不计其数。日以六香,分行三次,百日成功,则其气充满,超越万物矣。
凡攒挣拍摔握搓六字,皆手行之,渐次轻重;若咽,则初行之时,先吸一口清气,以意咽下,默送至胸;再吸一口,送至脐间;又吸一口,送至下部行功处;然后乃行攒、挣等功。握字功,皆用努气至顶,方为有得,日以为常。洗者,用药水逐日汤洗一次。一取透和气血,一取苍老皮肤。束字者,功毕,洗毕,用软帛作绳束其根茎,松紧适宜,取其常伸不屈之意。养者,功成物壮,固能惯战,然不养之,难免无虞。故又宜安闲温养,切勿弛聘多战。行满百日,久久益佳,弱者强,柔者刚,缩者长,病者康,居然烈丈夫。虽木石铁槌,亦无所惴,以之戮战,应无敌手;以之采取,可得元珠;以之延嗣,必种元胎。吾不知天地间,更有何药大于是法。

下部汤洗水药方
行功之时,频宜汤洗。盖取咸能软坚,功力易入;凉能散火,不能聚热。一日一洗或二日一洗,以此为常,功成乃止。
法用地骨皮,食盐各适量入煎水,乘热汤洗。则气血融和,皮肤舒畅。若于汤洗之时,加吞吐呼吸之功相间,行熟,则为泥水采补最上乘功也。
又方:蛇床子、地骨皮、甘草各量,用煎汤温,乘热洗。日一二次,以为常则。

行功禁忌
自上部初功起,至此凡三百余日,勿多进内。盖此功以积气为主,而精神随之。初功百日内,全宜忌之。百日功毕,方可进内一次,以疏通其留滞。多不过二次,切不可三次。向后皆同此意。行至下部时,五十日疏放一次,以去其旧,令生其新。以后慎加保守。此精乃作壮之本,万勿浪用。俟功成气坚,收放在我。顺施则人,逆施则仙,非凡宝右喻价也。

应用内壮余技
精气与神,炼至坚固,用立根基。希仙作佛,可立而待。设人缘未了,用之临敌对垒时,其切要处在于意有所寄,气不外弛,则精自不狂,守而不走。设欲延嗣,则按时审候,应机而射,一发中的,无不孕者。设欲戮战,则闭气存神,按队行兵,自能无敌。若于应用之时,加吞吐呼吸之功,更精神百倍,气力不衰,昼夜不寝,数日不食,亦无碍矣。

内壮神勇加功法
壮有内外。前虽言分量,尚未究竟,此再明之。
前行胁肋打揉之功,是使气入骨分,令至任督二脉气充遍满前后交接矣。然力尚未见,何以言勇。盖以气未到手也。法同石袋,照前打之。
先向右肩,以次打下,至于右手中指之背;又从肩臂打之大指、食指之背;又从肩前打至无名指、小指之背;后从肩里打至掌内大指、食指之梢;又从肩外打至掌内中指、无名指、小指之梢。打毕,用手处处搓揉,令其匀和。日限六香,分行三次,时常汤洗,以疏气血。功毕百日,其气始透。乃行左手,仍准前法。功亦百日。
至此则从骨中生出神力,久久加功,其臂腕指掌,迥异寻常,以意努之,硬如铁石。并其指可贯牛腹;侧其掌可断牛头;努拳可碎虎胫,然皆小用之末技也。

炼手余功 行功之后,余力炼手。 其法常以热水频频汤洗,初温次热,最后大热。自掌至腕,皆令周遍。洗毕,不用拭干,即乘热摆撒其掌,以致自干,摆撒之际,以意努气,至于指尖,是生力之法。又以黑、绿二豆拌置斗中,手插豆,不计其数。 一取汤洗,和其气血;一取二豆能去火毒;一取磨砺,坚其筋骨,厚其皮肤。如此功久,则所积之气行至于手,而力充矣。其皮肤筋膜,两坚着骨,不软不硬。如不用之时,与常人无异。用时,注意一努,坚如铁石。以之御物,莫能当此。盖此力自骨中生出,与世俗所谓外壮迥不相同。 内外之分,看筋可辨:内壮者,其筋条畅,其皮细腻,而其力极重;若外壮者,其皮粗老,其掌腕臂指处处之筋,尽皆盘结,状如蚯蚓,浮于皮外,而其力虽多,终无基本。此内外之辨也。 外壮神力八段锦 内壮既得,骨力坚凝,然后可以引达于外。盖以其内有根基,由中达外,方为有本之学。 炼外之功,概以八法:曰提,曰举,曰推,曰拉,曰揪,曰按,曰抓,曰拧。依此八法,努力行之,各行一遍,周而复始,不计其数。亦准六香,日行三次,久久成功,力充周身。 用时,照法取力,无不响应,骇人听闻。古所谓手托城闸,力能举鼎,俱非异事。其八法若逐字单行,以次相及,更为精专,任从其便。 神勇余功 内外两全,方称神勇;其功既成,以后常宜演炼,勿轻放逸。 一择园林诸树大而且茂者,是得木土旺相之气,与众殊也。有暇之时,即至树下,任意行功,或捶或按,或推拉踢拔,诸般作势,任意为之。盖取得其生气以生我力,而又取暇以成功也。 一择山野挺立大石,秀润完好殊众者,时就其旁,亦行推按种种字法,时常演之,盖木石得天地之钟英,我能取之,良有大用,稽古大舜,与木石居,非漫然也。 运拳掌法 其法,用意蓄气周身处处,挺立运之。立必正直,彻顶踵,无懈骨,卷肱,掌指稍屈,两足齐踵,相去数寸,立定。 两手从上如按物难下状;凡至地转腕,从下托物如难上状,托过其顶;两手则又攀物如难下;至肩际,转腕掌向外微拳之,则卷肱立如初。 乃卷两肱开向后者三,欲令气不匿膺间也。却舒左右肱拦之,欲右者由左,欲左者由右,左右齐拦,左手撑而极左,右手拉而却右;复右手拉而却右;复右手撑而极右,左手拉而却左;左右交互撑拉之,卷两肱立如初。 又出左足,斜舒左股拦之,左手推物向右倾,肩际随倚右,右手拉向右,出右足,向左换如右,向右换如左,左右向前互撑拉各三。接缩左足,右手撑而极左,左手拉而却后,肩际亦随倚向左。缩右足,左向者换如右,右向者换如左,左右交退亦各三。卷两肱立如初。 气定两手,平股如掇重物,作举势极,仍拔下平股。左右先单举者三次,交举者三,终双举者又三,卷肱立如初。 凡与人交手,彼左来我左迎,彼右来我右迎,手半足斜,掌抓拳劈最为善法。 运拳掌后,又仰卧卷肱如立状,睡用枕,脊欲起者数十次,运力更妙。但行功必酒醒后及食后一进,方可行。行之前后,宜以拳遍自捶,勿使气有所不行。或坐时着手指头捣户、壁、桌、几,立时以足指尖紧抓地上,亦能使周身之气不滞。 搓膀腕法 行功毕,先伸左膀,请道伴以两手合斗虎口,用力搓之,由渐而增。如初搓以十数把,渐加至百把为度,右亦如之,务使膀腕发热透骨。无道伴者,两手更换搓之亦可,请有力者教之搓亦可,须轻重如一,不可闪气。 炼手足法 初炼量力,缝做夹布口袋一个,装米砂五六十斤,悬挂架上。用功毕,常用掌推拳击,足踢脚蹬,务致动摇,仍用拳脚踢打、迎送,日久渐加砂袋斤重。 炼指法 量自力之大小,拣圆净一、二斤重石子一个,用五指抓拿,撒手掷下,不令落地,仍用手指赶抓。如是掷抓,初惟十数次。日久渐加次数及石子斤数,则五指自觉有力矣。 又法:每于坐时,不拘时刻,以左右五指着座微欠身躯及指自出力。无论群居独坐,皆可行之,日久自能见效。 右功仿自佛门,以禅定为主。将欲行持,先须闭目冥心,握固神思,屏去纷扰,澄心调息,至神气凝定,然后依次如式行之,必以神贯意注,勿得徒具其形。若心君妄动,神散意弛,便为徒劳其形而弗获实效。初炼时,必心力兼到,静中默数三十数,日渐加增,至百数为止。日行三次,百二十日成功。气力兼得,则可日行二次,气力能凝且坚,则可日行一次。务要意念不纷乃成。 木铲说 木铲取材与木杵、木槌同,用时不必拘定百日功满。壮年强盛者,行功至来复可用;老病羸弱者,效验到皮着肤肉附骨时亦可用,不必俟筋坚膜起。用法审势推运,遍及周身,轻重适宜,以不伤皮肤为宜,行功前后用之运炼,能锁孔窍,通穴脉,和气血,炼皮肉。后加木杵、木槌、石袋炼之,更收全功。但木铲用之最宽,修炼家宜常佩之,随时俱可推进。 正照反照图说 此二图为运炼筋骨皮肤而设,防内壮功夫未到,误中穴道而有阻也。修炼之士,凡用木铲、木杵、木槌、石袋等器,运炼筋骨皮肤,必明穴道所在,方知运炼部位。大凡内气未积,只运空处;内气既积,始炼穴道。故图中注明前身后身穴道,使修炼者知所禁避,运有分寸。故与法器待合为一卷。 正照穴道图:太阳,肩井,华盖,膻中(或乳中),上脘,中脘,下脘,章门,关元。丹田,膝眼,脚踝,曲池,手腕。 反照穴道图:风门,肺腑,肾,命门,膀胱,骨脊 运炼始末 运炼之法,先用木铲擦炼皮肤,再用木杵木槌捣炼筋骨,后用石袋打炼周身。内气未积,运硬处避穴道;内气已积,运软处兼及穴道;至体成金刚,然后以石袋专运穴道,收闭关窍及遍体毛、眼、骨缝等处。斯为全法,千万不可躐等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2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