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是什么意思

 我来答
吴二we
推荐于2019-11-08 · TA获得超过6184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62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5.7万
展开全部

这句诗的意思是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

这句诗出自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的七言古诗《夜书所见》,全诗如下: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释义: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

鉴赏:《夜书所见》中的“见”是一个古今字,但在本文中是看见,所见的意思。所以在这里应读“jiàn”。全诗的理解应为:(题目)在孤寂夜里写写所思念的景象。(诗句)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最记挂是自己疼爱的孩子,此时可能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夜深人静了还不肯睡眠。

扩展资料:

本诗交织作者的凄情暖意、欢怀挂心。表现古诗《夜书所见》唯美性,可从九方面赏析:

  1. 借景抒情,以景入情。

    一二两句写自然环境,落木萧萧,寒声阵阵,秋风秋江,传达漂泊不定、凄怆落寞之感;引发后两句书写的思忆之情,思念家中小儿此时可能还在挑灯夜戏,挑逗斗蟀。孤独之时幻想天伦之情,萧索之景催发想念嬉耍之乐。以景入情,情景交融,相互映衬,构思神妙。

  2.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秋叶、秋风、秋声、秋江、秋舟、孤灯、顽童、斗蟀,均是写动景,动得有声有色、有光有影;篱落小屋,幽深夜晚,漆黑无边,这是写静景,静得凄神寒骨,令人惆怅满怀。那落叶片片,萧萧风声,却又引动诗人在幽静的深秋半夜挂念家中亲人思绪。

  3. 悲欢交织,以欢掩悲。

    一二句写悲景,秋风扫落叶,长天送寒意;三四句叙欢情,深夜挑促织,异地思欢情。一悲一喜,悲喜交潜,以欢掩悲,更显游子流浪天涯的孤寂无奈、强烈思亲之情。

  4. 虚实相益,以实映虚。

    全诗四句中一、二句写所见实景:叶落声寒,水动风凉;三、四句写引发想象:黑夜明灯,童观蟋斗。所见所闻,或明或暗,虚实相映。满耳秋声,满目秋夜,满怀乡情。实中有虚,寓虚于实,言寥寥而意无尽!

  5. 心驰神往,远近互动。

    诗人因身受寂夜孤单之苦,而产生眷恋远方亲人之心。虽身在千里之距,嬉戏场景犹在眼前。近处寒叶声声扰,天伦乐事曼曼来。那物那景,直教人无限唏嘘。

  6. 冷暖两分,“寒”“挑”传神。

    “寒”字一语双关,既有秋风袭来寒凉逼人之感,更有落泊天涯心神凄清之意。“挑”字于细节逼真见妙趣,写出儿童的专注嬉戏、轻挑细拨、忽屏息观斗、忽乍喜兴呼的斗蟋蟀场面,全在一“挑”。“挑”出了性格,“挑”出了神韵,“挑”出了思忆亲人温暖之情!

  7. “动”“知”连气,一气呵成。

    诗歌以落叶“送”寒, 寒声“动”情,情牵亲人,思亲慰寂,一气连成。“动”为诗“骨”,“知(思)”为诗“心”,做好了前后承接,使全诗起落得体、张驰有度。

  8. 暗用典故,明了心意。

    “江上秋风动客情”暗用张翰辞官典故。据传晋人张翰官居洛阳,见秋风起而思念故乡,于是辞官回乡,了却心愿。“秋上心头使人愁”,更能传达诗人当时客居在外,乡愁满怀的心境。

  9. 巧用修辞,情意绵长。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这一“送”一“动”,寓情于物,赋予梧叶、秋风以人的情态思绪。这些物态声情的诗文,怎不把读者带进这风送寒凉、情动秋江的意境之中,令人痴迷难返,惆怅满怀。“萧萧梧叶送寒声”妙用通感,以萧萧之声催动凄凉心境,用听觉形象沟通触觉感受,意味绵长。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夜书所见》

广州市麦修拓包装设备有限公司_
2023-06-12 广告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描写几个小孩夜间在兴致勃地斗蟋蟀的情景。 《夜书所见》 【作者】叶绍翁 【朝代】宋 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译文 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广州市麦修拓包装设备有限公司_提供
百度网友9390284
推荐于2019-08-17 · TA获得超过6.6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9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6万
展开全部

这句话的意思是,知道有儿童在捉蛐蛐儿,夜深了篱笆处还有一盏灯在亮着。挑:捉。促织:俗称

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 篱落:篱笆。全诗为,

夜书所见

南宋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译文如下,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知道有儿童在捉蛐蛐

儿,夜深了篱笆处还有一盏灯在亮着。

扩展资料:

这是叶绍翁在异乡触景生情之作。 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作者客居异乡,

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诗歌流露出留恋童年生活之情。儿童夜捉促织,勾起诗人

对童年生活的回忆。这首诗语言流畅,层次分明,中间转折,句似断而意脉贯穿。诗人善于通过艺

术形象,把不易说出的秋夜旅人况味委婉托出,而不落入衰飒的境界。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白开水cll是我
高粉答主

推荐于2019-08-05 · 说的都是干货,快来关注
知道答主
回答量:20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5.7万
展开全部

1、意思: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

2、此诗句出自南宋诗人叶绍翁的《夜书所见》,全诗如下: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3、全诗白话释义如下:

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

扩展资料:

《夜书所见》的赏析:

1、借景抒情,以景入情。一二两句写自然环境,落木萧萧,寒声阵阵,秋风秋江,传达漂泊不定、凄怆落寞之感;引发后两句书写的思忆之情,思念家中小儿此时可能还在挑灯夜戏,挑逗斗蟀。孤独之时幻想天伦之情,萧索之景催发想念嬉耍之乐。以景入情,情景交融,相互映衬,构思神妙。

2、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秋叶、秋风、秋声、秋江、秋舟、孤灯、顽童、斗蟀,均是写动景,动得有声有色、有光有影;篱落小屋,幽深夜晚,漆黑无边,这是写静景,静得凄神寒骨,令人惆怅满怀。那落叶片片,萧萧风声,却又引动诗人在幽静的深秋半夜挂念家中亲人思绪。

3、悲欢交织,以欢掩悲。一二句写悲景,秋风扫落叶,长天送寒意;三四句叙欢情,深夜挑促织,异地思欢情。一悲一喜,悲喜交潜,以欢掩悲,更显游子流浪天涯的孤寂无奈、强烈思亲之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夜书所见》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Xf摩诃曼珠沙华
高粉答主

推荐于2019-10-30 · 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26
采纳率:82%
帮助的人:13.6万
展开全部

意思是: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

一、原文

《夜书所见》

【作者】叶绍翁 【朝代】宋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二、译文

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

扩展资料

鉴赏

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作者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

他深夜难眠,透过窗户,看到不远处篱笆间有盏灯火。于是他明白了原来是有孩子在捉蟋蟀。挑,读一声,指以细枝从缝穴中轻轻挖出蟋蟀。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 “挑”字用得极为准确。

这首诗在最后两句用了一个修辞手法,“之所以知道有儿童在捉蟋蟀,是因为:夜深了,但篱笆下面还有一盏灯在发亮。”

钱钟书《宋诗选注》说:“这种景象就是姜夔《齐天乐》咏蟋蟀所谓:‘笑篱落呼烟,世间儿女。’”若补上陈廷焯评姜词所云:“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出有心人之苦,最为入妙”(《白雨斋词话》卷二),便可想见诗人此时内心深处的悲哀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野有蔓草smile
推荐于2017-10-04 · TA获得超过2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052
采纳率:92%
帮助的人:326万
展开全部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 译文:


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

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

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


  2.  注释:


①见:古同“现”,出现,显露。

②萧萧:风声。

③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④挑:挑弄、引动。

⑤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⑥篱落:篱笆。


  3.  鉴赏:


  《夜书所见》中的“见”是一个古今字,在这里应读“xiàn”而不读“jiàn”。全诗的理解应为:(题目)在孤寂夜里写写所思念的景象。(诗句)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最记挂是自己疼爱的孩子,此时可能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夜深人静了还不肯睡眠。


  本诗交织作者的凄情暖意、欢怀挂心。表现古诗《夜书所见》唯美性,可从九方面赏析。


  1、借景抒情,以景入情。一二两句写自然环境,落木萧萧,寒声阵阵,秋风秋江,传达漂泊不定、凄怆落寞之感;引发后两句书写的思忆之情,思念家中小儿此时可能还在挑灯夜戏,挑逗斗蟀。孤独之时幻想天伦之情,萧索之景催发想念嬉耍之乐。以景入情,情景交融,相互映衬,构思神妙。


  2、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秋叶、秋风、秋声、秋江、秋舟、孤灯、顽童、斗蟀,均是写动景,动得有声有色、有光有影;篱落小屋,幽深夜晚,漆黑无边,这是写静景,静得凄神寒骨,令人惆怅满怀。那落叶片片,萧萧风声,却又引动诗人在幽静的深秋半夜挂念家中亲人思绪。


  3、悲欢交织,以欢掩悲。一二句写悲景,秋风扫落叶,长天送寒意;三四句叙欢情,深夜挑促织,异地思欢情。一悲一喜,悲喜交潜,以欢掩悲,更显游子流浪天涯的孤寂无奈、强烈思亲之情。


  4、虚实相益,以实映虚。全诗四句中一、二句写所见实景:叶落声寒,水动风凉;三、四句写引发想象:黑夜明灯,童观蟋斗。所见所闻,或明或暗,虚实相映。满耳秋声,满目秋夜,满怀乡情。实中有虚,寓虚于实,言寥寥而意无尽!


  5、心驰神往,远近互动。诗人因身受寂夜孤单之苦,而产生眷恋远方亲人之心。虽身在千里之距,嬉戏场景犹在眼前。近处寒叶声声扰,天伦乐事曼曼来。那物那景,直教人无限唏嘘。


  6、冷暖两分,“寒”“挑”传神。“寒”字一语双关,既有秋风袭来寒凉逼人之感,更有落泊天涯心神凄清之意。“挑”字于细节逼真见妙趣。写出儿童的专注嬉戏、轻挑细拨、忽屏息观斗、忽乍喜兴呼的斗蟋蟀场面,全在一“挑”。“挑”出了性格,“挑”出了神韵,“挑”出了思忆亲人温暖之情!


  7、“动”“知”连气,一气呵成。诗歌以落叶“送”寒, 寒声“动”情,情牵亲人,思亲慰寂,一气连成。“动”为诗“骨”,“知(思)”为诗“心”,做好了前后承接,使全诗起落得体、张驰有度。


  8、暗用典故,明了心意。“江上秋风动客情”暗用张翰辞官典故。据传晋人张翰官居洛阳,见秋风起而思念故乡,于是辞官回乡,了却心愿。“秋上心头使人愁”,更能传达诗人当时客居在外,乡愁满怀的心境。


  9、巧用修辞,情意绵长。“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这一“送”一“动”,寓情于物,赋予梧叶、秋风以人的情态思绪。这些物态声情的诗文,怎不把读者带进这风送寒凉、情动秋江的意境之中,令人痴迷难返,惆怅满怀。“萧萧梧叶送寒声”妙用通感,以萧萧之声催动凄凉心境,用听觉形象沟通触觉感受,意味绵长。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40)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