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的基本原则
展开全部
作文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互动性原则
所谓互动性原则,是指教学活动设计必须注意教学双方的互动作用,真正体现“以学定教,以教导学”的教学理念。
作文教学评价的成效首先取决于教学中人际关系的正确处理,体现这一原则,关键是要抓住“善教”与"乐学"。李镇西老师在《花开的声音》一书中曾这样写道:“当我抱着全班同学的作文做到教室时,有同学欢呼起来:‘啊,评讲作文?太好了!’‘我最喜欢作文了!’…….评奖的作文是《礼物》。照例是‘佳作亮相’,‘片断欣赏’等栏目,同学们一一上台朗读他们的作文,我不时加以画龙点睛的评价,我诙谐的语言不时引起学生们愉快的笑声。像往常的任何一堂语文课一样,教室里洋溢着和谐而轻松的气氛’”。从这一教学片断中可以看出,李镇西老师以其具有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爱学、乐学,以"寓教于乐"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所思,有所得,并最终形成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他从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出发,启发学生的兴趣、自觉、主动等主体性因素。他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文本的魅力和自身的教学魅力,做到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最佳配合,善教与乐学的和谐统一,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我们认为,作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师、学生和客观世界这三个最主要、最基本的要素,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整个教学过程是通过这三个基本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实现的。
二、 多样性原则
多样性原则既体现在评价方式上,也体现在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上。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 “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因此,我尽可能给学生提供机会,使学生在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通过自评、他评、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让学生用口头或书面的呈现方式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1.鼓励学生自评,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众所周知,作文不单是一种写作技巧的操练,更多的则是一种写作个体心路历程的自我展示,学生在作文中表达的是自己对生活的观察、认识和感悟。当学生能跳出自己的习作,对自己的习作给予客观的评价时,学生的习作水平就会得到提高。如在进行《春天的发现》这篇习作的评价时,我让学生先说一说自己的习作好在哪儿,不足之处是什么,使部分学生能客观的进行自我评价,认识到自己习作的优、缺点,从而使学生体会到自我评价的喜悦。
2.采用同学间互评,激起学生的写作乐趣
以往作文评价只注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而忽视了同学与同学间的相互评价。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切体会到,采用同学间互评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让同学们有更多的交流与学习机会,每一次的习作后,我都会让学生将同学的作文带回家,细细品读,给予评价。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对写作充满了乐趣。
3.教师评价,让学生获得进步的动力与勇气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影响很大。因此,我用简短的语言给予热情的评价,让学生感受成功的愉悦。我认为,在作文教学中,一条好的评语不仅能帮助学生分析作文的得失,还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一位写作水平一般的同学写了《春天的发现》一文后,我给予了这样的评价:“文章通过冬春季节树干的一些变化,小燕子的归来,写出了春天的踪迹,春天也在你的眼睛里呢!从你的文章中,老师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学生看到评语后,跑到我面前,说了一声“谢谢老师”。
三、激励性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一开始,在同学间互评环节,同学们往往以挑毛病,找缺点为主,使被评价的学生感到很难堪。面对这种情况,我注意加强了对学生的引导,如在《春天的发现》一文的互评时,一个学生在评价中这样写道:“你写的这篇作文太糟糕了,简直是驴头不对马嘴。前面的部分还好,后面越写越糟糕。唉!”我让此生将习作中的精彩片断读给全班学生听,及时引导学生说:“你们发现他习作的优点了吗?咱们先评价他的优点,再帮他找不足,提出希望好吗?”接着有同学评价说:“他这篇习作通过春天的植物来写春天的发现,角度选得很好,对于春天天空的描写也很出色。”通过指导,同学们对互相评价的认识提高了,知道评价同学的习作时要先找对方的优点,用正面评价去鼓励同学进行文字创作,再对对方的不足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希望。现在同学们不仅学会了写作评语,还能根据同学的评价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促进性原则
所谓促进性原则,是指教学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包括身心发展两方面的发展。
由于学生的内因不一样,对占有教育资源的能力也不相同,便不可避免地造成学习结果上的不平等。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面对全体学生,弥补差异,使结果大致相同。为此,教师在教学评价中要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潜力,避免简单的、孤立的、静止的价值判断发生在学习能力存在着差异的学生身上。当然,对于部分"潜力生"来说,我们不可能通过一二次教学评价活动就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而要先从优化他们的心态开始入手,既先承认他们的能力差异,然后再扩大到对他们的评价范围。
我们认为,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不断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之充满自信和自强。我曾模仿李镇西老师的做法,让那些恐惧写作的学生在作文讲评课上,朗读自己最得意的作文片断,从而使他们克服了自己的“作文恐惧症”。我们正是通过为学生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把他们的内在潜力挖掘出来,使他们产生成就感,并获得平时很少得到的成功的体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五、指导性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一些语文成绩好,作文水平较高的学生,我的要求就相应的在章法和文笔上“严”一些,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诱导他们对于一些作文的技术问题或技巧问题,去做比较深入的思考,以寻求正确的答案,从而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重要的是,让学生从评语中受到启发,从而产生思索的冲动和再创作的欲望;而对写作水平较差的学生的习作就相应的“松”一些。针对习作者的具体情况确定不同的评语内容,从而使评语具有了针对性和指导意义。对学生作文的书面评价,要具体明确,有针对性。在发现学生的习作行文不通顺时,不能光写个“语句不通顺”完事,而应具体指出语病根源。只有这样,小评语才能发挥大作用。譬如,学生的《小蚂蚁》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春天到了,小蚂蚁从冬眠中醒过来,开始安静的工作。”我读后,认为学生能张开想象的翅膀,值得肯定。文中说到的蚂蚁冬眠,只是学生不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我在写作文评语时,没有使用简单评判式的肯定或否定语气,而是使用了建设性、商讨性的语气。如:①你能查一下资料,看看蚂蚁是如何冬眠的吗?②想一想,这句话是否可以再修改一下?③你认为本文采用什么顺序比较好呢?这些小评语使用了商讨性的语气,既指出了不当之处,又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指出了他们的不足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总之,在作文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只要遵循教学原则的客观规律,不断地改进评价的方式方法,就能更有效地去评价学生,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坚定学生的学习信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的发展。这不仅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也体现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只有使学生在评价中看到自己的进步,真切地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才能让他们不断地获得前进的动力与勇气。
一、互动性原则
所谓互动性原则,是指教学活动设计必须注意教学双方的互动作用,真正体现“以学定教,以教导学”的教学理念。
作文教学评价的成效首先取决于教学中人际关系的正确处理,体现这一原则,关键是要抓住“善教”与"乐学"。李镇西老师在《花开的声音》一书中曾这样写道:“当我抱着全班同学的作文做到教室时,有同学欢呼起来:‘啊,评讲作文?太好了!’‘我最喜欢作文了!’…….评奖的作文是《礼物》。照例是‘佳作亮相’,‘片断欣赏’等栏目,同学们一一上台朗读他们的作文,我不时加以画龙点睛的评价,我诙谐的语言不时引起学生们愉快的笑声。像往常的任何一堂语文课一样,教室里洋溢着和谐而轻松的气氛’”。从这一教学片断中可以看出,李镇西老师以其具有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爱学、乐学,以"寓教于乐"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所思,有所得,并最终形成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他从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出发,启发学生的兴趣、自觉、主动等主体性因素。他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文本的魅力和自身的教学魅力,做到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最佳配合,善教与乐学的和谐统一,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我们认为,作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师、学生和客观世界这三个最主要、最基本的要素,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整个教学过程是通过这三个基本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实现的。
二、 多样性原则
多样性原则既体现在评价方式上,也体现在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上。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 “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因此,我尽可能给学生提供机会,使学生在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通过自评、他评、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让学生用口头或书面的呈现方式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1.鼓励学生自评,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众所周知,作文不单是一种写作技巧的操练,更多的则是一种写作个体心路历程的自我展示,学生在作文中表达的是自己对生活的观察、认识和感悟。当学生能跳出自己的习作,对自己的习作给予客观的评价时,学生的习作水平就会得到提高。如在进行《春天的发现》这篇习作的评价时,我让学生先说一说自己的习作好在哪儿,不足之处是什么,使部分学生能客观的进行自我评价,认识到自己习作的优、缺点,从而使学生体会到自我评价的喜悦。
2.采用同学间互评,激起学生的写作乐趣
以往作文评价只注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而忽视了同学与同学间的相互评价。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切体会到,采用同学间互评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让同学们有更多的交流与学习机会,每一次的习作后,我都会让学生将同学的作文带回家,细细品读,给予评价。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对写作充满了乐趣。
3.教师评价,让学生获得进步的动力与勇气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影响很大。因此,我用简短的语言给予热情的评价,让学生感受成功的愉悦。我认为,在作文教学中,一条好的评语不仅能帮助学生分析作文的得失,还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一位写作水平一般的同学写了《春天的发现》一文后,我给予了这样的评价:“文章通过冬春季节树干的一些变化,小燕子的归来,写出了春天的踪迹,春天也在你的眼睛里呢!从你的文章中,老师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学生看到评语后,跑到我面前,说了一声“谢谢老师”。
三、激励性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一开始,在同学间互评环节,同学们往往以挑毛病,找缺点为主,使被评价的学生感到很难堪。面对这种情况,我注意加强了对学生的引导,如在《春天的发现》一文的互评时,一个学生在评价中这样写道:“你写的这篇作文太糟糕了,简直是驴头不对马嘴。前面的部分还好,后面越写越糟糕。唉!”我让此生将习作中的精彩片断读给全班学生听,及时引导学生说:“你们发现他习作的优点了吗?咱们先评价他的优点,再帮他找不足,提出希望好吗?”接着有同学评价说:“他这篇习作通过春天的植物来写春天的发现,角度选得很好,对于春天天空的描写也很出色。”通过指导,同学们对互相评价的认识提高了,知道评价同学的习作时要先找对方的优点,用正面评价去鼓励同学进行文字创作,再对对方的不足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希望。现在同学们不仅学会了写作评语,还能根据同学的评价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促进性原则
所谓促进性原则,是指教学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包括身心发展两方面的发展。
由于学生的内因不一样,对占有教育资源的能力也不相同,便不可避免地造成学习结果上的不平等。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面对全体学生,弥补差异,使结果大致相同。为此,教师在教学评价中要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潜力,避免简单的、孤立的、静止的价值判断发生在学习能力存在着差异的学生身上。当然,对于部分"潜力生"来说,我们不可能通过一二次教学评价活动就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而要先从优化他们的心态开始入手,既先承认他们的能力差异,然后再扩大到对他们的评价范围。
我们认为,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不断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之充满自信和自强。我曾模仿李镇西老师的做法,让那些恐惧写作的学生在作文讲评课上,朗读自己最得意的作文片断,从而使他们克服了自己的“作文恐惧症”。我们正是通过为学生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把他们的内在潜力挖掘出来,使他们产生成就感,并获得平时很少得到的成功的体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五、指导性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一些语文成绩好,作文水平较高的学生,我的要求就相应的在章法和文笔上“严”一些,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诱导他们对于一些作文的技术问题或技巧问题,去做比较深入的思考,以寻求正确的答案,从而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重要的是,让学生从评语中受到启发,从而产生思索的冲动和再创作的欲望;而对写作水平较差的学生的习作就相应的“松”一些。针对习作者的具体情况确定不同的评语内容,从而使评语具有了针对性和指导意义。对学生作文的书面评价,要具体明确,有针对性。在发现学生的习作行文不通顺时,不能光写个“语句不通顺”完事,而应具体指出语病根源。只有这样,小评语才能发挥大作用。譬如,学生的《小蚂蚁》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春天到了,小蚂蚁从冬眠中醒过来,开始安静的工作。”我读后,认为学生能张开想象的翅膀,值得肯定。文中说到的蚂蚁冬眠,只是学生不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我在写作文评语时,没有使用简单评判式的肯定或否定语气,而是使用了建设性、商讨性的语气。如:①你能查一下资料,看看蚂蚁是如何冬眠的吗?②想一想,这句话是否可以再修改一下?③你认为本文采用什么顺序比较好呢?这些小评语使用了商讨性的语气,既指出了不当之处,又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指出了他们的不足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总之,在作文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只要遵循教学原则的客观规律,不断地改进评价的方式方法,就能更有效地去评价学生,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坚定学生的学习信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的发展。这不仅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也体现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只有使学生在评价中看到自己的进步,真切地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才能让他们不断地获得前进的动力与勇气。
追问
可以多帮我回答几个问题吗?
语文教学设计,名词解释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