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服装的民族性和国际性这个问题?

 我来答
graceyyao
2007-12-29 · TA获得超过19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7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5.2万
展开全部
-- 顾鸣

从事设计工作的原因,近年来走过不少城市,看了很多冠以“国际”大名的时尚服装展会。前些日子,又值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十岁华诞,国内业界和专业媒体就中国服装产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所做的反思、总结和展望,引起我对中国“国际”服装展会进行“比较研究”的兴趣。由此,联想到城市文化与服装设计的关系、城市文化对服装品牌“国际化”进程的影响等问题。毫无疑问,对一个有责任感的设计师而言,这是一个不容回避、颇有意味和常说常新的话题。笔者认为,粗略解读服装市场国际化和品牌本土化的概念内涵和市场实践,对内地而言,香港是一个很好的参照系。

港岛,少了一份欧洲的古典闲适,也不及姑苏水城的精致灵动,更没有大上海华彩流溢、高楼林立般的新贵气息。但作为我国具有真正意义的国际化都市,她特有的城市文化和商业文明却令人如沐春风,真切地感受到一种“回家”的温馨!当我与友人一起漫步在繁华的商业大道,走在些许陈旧的柏油路上,一望那难以计数的“国粹”书法商行店牌和中国气派的街头广告艺术“展”,眼前所见是一道道赏心悦目的中国城市文化风景线!

历经百年沧桑,东西方文化水乳交融的港岛,正以她独具历史厚度的商业文明,改变着我们对她“文化沙漠”的偏见;长期以来设计界关于服装设计“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争鸣,香港时装街的流行风也为我们拂去了理论的灰色。当然,感受最深的莫过于名闻遐迩的香港国际时装节。这个代表着亚太地区最高水平的时尚盛会,是一个让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充满自豪的国际时尚“品牌”!

承办春夏国际时装节的香港国际会展中心,坐落在著名的维多利亚港湾,远瞻得悉尼歌剧院之仿生神韵,近观如上海歌剧院气派恢宏,是1997香港回归的纪念性建筑,算得上是一座浓缩了百年历史风云的传世杰作了。当我们置身其中,顿觉天高云淡,内外通明;又若园林借景,意境悠远。展馆设计尽高科技建筑之能事,取重技派金属玻璃结构创意,让人举目四顾,青山如黛;水天一色,尽收眼底,心情为之一振!让参展、看展的来宾触“景”生情,多一份 东方“天人合一”的人文关怀,少一些市场化“商贾势利”的剑拔驽张,当是港展策划的一大妙构吧!

在二楼展会“玄关”,我们看到,香港时装展的“中庭”颇具创意。设计紧扣时尚流行,背景处理充分体现“极简主义”设计风格,可谓惜墨如金。设计师于展位入口置“中国红”展台,极富民族气派和喜庆意蕴。主标题下,一组白色晚装静态展示系列,冰清玉洁,该是是借鉴西方“国际化”礼服文化的最好诠释吧!这种中西合璧的展示创意,准确传神地透析出香港时装节和香港设计师“民族化”融入“国际化”的心路历程。同时,这组创意又让我们领略到这样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设计师在巧妙运用肌理对比、流苏装饰、系带缠绕、结构夸张等工艺表现手法的同时,辅以来年流行的白色组合,形成造型元素之“繁”和无彩素色之“简”的强烈对比,与对面身着白色晚装的港姐造型呼应,品高韵雅,非常出“色”,是极具视觉冲击力的。颌首之余,更有恢宏宽大的银屏,时时传送着香港时尚精英们的才情,哪一组组获奖作品,成功地演绎着时装王国辉煌的今天和灿烂的明天,置身其中,真令人叹为观止!整个展馆外厅设计,主题明确,动静相宜,虚实结合,以少胜多,富于艺术感染力。与内地很多的时装节大兴土木,搭台唱戏般的铺张相比,形成较大反差,充分体现出香港时装节组织策划的成熟和时装产业的高度发展。细细品味,港展设计象宋词,传达的是意境,内地展会设计却似作赋,略嫌铺陈。

馆内展示中心,日、韩、法、意、英、美和北欧等时装品牌云集,但以香港工艺时装最具代表性。在挖掘、继承、扬弃后运用民族传统工艺进行现代工艺时装设计的创造性方面,香港设计师表现出色,显示出高度成熟的民族自信!作为城市最新文化物化形态代表的服装展,最能体现出一个城市的文化精神。香港作为一座国际化城市,在中国最具代表性。一般来讲,城市国际化程度往往决定着服装设计和时装品牌的国际化进程。以香港服装产业的成功实践为例,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事实:城市国际化和服装品牌国际化决不能以牺牲本土文化为代价!这既是香港国际服装展会给我们的启示,也是一个颇具“震撼力”的重要话题。作为设计师的“这一个”,我们虽然人微言轻,也难对行业走势产生什么“重大”影响,但在这种“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上,那种见怪不怪,麻木不仁以至形成一种“社会心理”惯性的定力,是该引起业界和学界高度重视的。笔者在比较香港与内地的服装展会和服装设计“国际化”差距时认为,香港时装产业的国际化程度,虽然与特定的历史和成熟的市场机制密切相关,但他们在在吸纳西方现代文明“洋为中用”的同时,以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为己任的自律性和历史使命感,应该是香港时装设计保持“民族性”而产生“世界性”影响的关键因素。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差别化“个性”,并以具有“民族”生命力的历史文脉,来耕耘人类“共性”的心灵,取得“世界性”共鸣。那种人云亦云式的拙劣模仿,带来的只能是让人难以辨识的东施效颦!进入服装品牌国际化的21世纪的今天,当我们回眸十年来我国服装产业的风雨历程,看看内地这方面的探索,还是走了一些弯路的。

去年,中国最具活力的长三角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上海,定位国际大都市的发展目标,全力打造世界“第六时尚之都”,令人振奋。毫无疑问,作为中国时尚之都的上海,要实现这个宏伟目标,具备一定的硬件条件,也取得了一些阶段性进展。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城市文化建设、服装文化导向和服装品牌工程实施等“软件”方面,内地与香港仍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商业文化和时装文化漠视本土文化传承,一味崇洋的陋习时有市场。表现在时装设计和品牌创建方面,心理幼稚,乏善可陈。有时,明明原创中国造,却忽而“东洋之花”忽而西洋“贝拉维拉”。服装展会和商店,到处“奴”声一遍。似乎断了传统文脉洋味儿的“译音”品牌,就算取到了品牌国际化的“真经”。其实,商家这种视消费者为“阿斗”、以模糊本土文化为代价的品牌国际化做法,正是时下业界急功近利、心浮气躁心态的表现,也暴露出品牌运作者的短视和低能,应该引起重视并通过行业协会对类似倾向重新进行导向性校正。应该看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国外服装品牌抢滩国内服装市场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如法国著名品牌皮尔?卡丹(Pierre Cardin)、意大利著名品牌乔治?阿玛尼(GIORGIO ARMANI)、北欧著名休闲艺术时装集团品牌(BESTSELLER)和真“华伦天奴”等。如果我们不能未雨绸缪,在城市文化和服装品牌建设方面立足本土,充分利用好自身文化优势整合资源,合力打造一个足以与国外品牌抗衡、并具中国文化特色的国际化服装品牌军团,形成真正的本土品牌优势的话,前景令人堪忧。因为,市场“一体化”留给我们“校正”目标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而那种忽东忽西、毫无本土文化优势、缺少人文关怀和漠视人民情感的“假洋鬼子”作派,真如无根的浮萍,在西风东进、浩浩荡荡的服装流行大潮中,必然会使本已固有的市场终端优势淹没在“山姆大叔”的汪“洋”大海里,这不是危言耸听,“华伦天奴”即是一例!

回望历史,我们知道,一个伟大而又健康的国度总是具有自信和开放的文化心态。从泱泱中华的大唐盛世到今天的美国经济,成就其强大与典盛之势的正是“民族”的自信与“国际”的开放。与注重继承自身优秀文化传统相对应,香港设计师在对国外设计文化借鉴如新浪漫主义风格、古典主义风格、波西米亚风格和BOBO风格的借鉴和运用方面,同样表现出兼收并蓄的开放心态和推陈出新的综合创造力。今天,当我们以世界性宏阔视野来观照东西传统丰厚的工艺积淀,是会感知这历史文明留给人类共同的文化瑰宝的美妙,也就不难理解它们为什么会不断成为休闲创意和女装流行的重要元素的。基于这样一种开放而不是狭隘的健康心态,在工艺时装设计方面,香港设计师群厚积薄发,一鸣惊人,其冲击国际时装设计大师级水准的爆发力已为世界范围认同。管窥展会表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香港国际时装展的主流时装就是高度成熟的现代工艺时装。他们在运用现代扎染、绣花、手绘、编结等精美工艺手法和娴熟驾驭西方现代设计经典的范例俯拾皆是,让人有艺海拾贝、流连忘返之感,予我太多的惊喜与精彩!而从内地某些冠以“国际”服装的展会上,我们看到,一些内地的工艺服装设计在风格定位上还不够成熟,传统思维惯性正影响着设计创意水平的提升。似乎涉及工艺设计,就要精雕细琢;提及“民族化”探索,只有描龙绘凤。与现代设计理念相悖,内地部分企业的设计师在对决定服装“国际化”和“流行指数”等大的方向,反倒识别模糊,用功不足。具体表现在新型面料选用、挖掘材料语义、视觉肌理再造、艺术染整二次开发、流行色科学应用、突破服装造型线限制和时尚“第六感觉”的前瞻性创意等方面,却缺乏“自觉”多呈“自为”状态。另外,在装饰图案与服装结构的同构性方面思维不够完整,“加法”多,“减法”少,“写实”多,“写意”少,总给人不经济,欠洗练和品味不高的感觉,亦常犯工艺性过强而时尚性不足的“俗气”病。钱钟书先生在《人生边上的边上》论俗气一文中曾提及“过量”和“俗”的关系,可谓一针见血。这方面,内地服装设计师与香港设计师相比,确乎略输文采,稍逊风骚。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现代服装产业,具有重要的“文化产业”属性和特征。进入服装品牌国际化发展阶段的我国时装业,正面临多元文化 “认同竞争” 的现实。城市文化导向对服装品牌建设和服装设计的导向功能十分明显。当今,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打造上海世界“第六时尚之都”的战略构想,对我们既是催人奋进的目标,更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鞭策。那么,对躬逢盛世、有幸赶上这趟历史大潮和勇立时尚潮头的服装企业家和设计师们,该怎样行动呢?置身港岛城市文化和时尚展会之中,通过与内地服装品牌这一城市文化传达载体的浅层比较,当不无启示作用吧!

参考资料: http://www.dolcn.com/data/cns_1/article_31/essay_312/egen_3129/2004-05/1085714181.html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