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一套房,卖掉了,再购房,算第一套房吗?
已经卖掉且没有债务的话,再次购房算是首套房的。
首套房认定标准
1、贷款买过一套房,商业贷款已结清,再贷款买房算首套。
2、贷款买过一套房,后来卖掉,通过房屋登记系统查询不到房产,但在银行征信系统里能查到贷款记录,再贷款买房算首套。
3、 全款买过一套房,贷款买房算首套。
4、全款买过一套房,后来卖掉了,房屋登记系统查不到房产,再贷款买房算首套。
5、 个人名下有两套房的商业贷款记录,全都已还清且出售,同时能够提供两套住房出售的证明,这种情况下再贷款时算首套。
6、个人名下有一套房商业贷款已还清,另一套是公积金贷款已出售,同时能够提供住房出售的证明,申请商业贷款再买房算首套。
7、夫妻两人,一方婚前买房使用商业贷款,另一方婚前购房用的是公积金贷款,婚后两人想要以夫妻名义共同贷款。若贷款已还清,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以根据借款人偿付能力、信用状况等具体因素灵活把握贷款利率和首付比例。
8、夫妻两人,一方婚前有房但无贷款记录,另一方婚前有贷款记录但名下无房产,婚后买房申请贷款算首套。
扩展资料:
“首套房”得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1、买房人年满18周岁;
2、买的房子是90平方米及以下的普通住房(90平方米及以下的普通住房是享受契税税率1%的优惠)
3、购房人名下没有单独或与他人共同购买的住房。不过与父母一起购买的、按照房改政策购买的、通过继承遗产或拆迁安置获得的住房除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首套房
2024-11-05 广告
记者了解到,在国务院“二套房贷款首付五成、利率1.1倍”政策出台前,银行广泛接受的二套房认定标准是“以家庭作为二套房认定范围,夫妻双方包括未成年子女,只要有一方有过房贷记录,不管贷款是否已被还清,都被视为二套房”。
采访中,有银行表示,对于二套房的认定其实银行方面在此之前并没有细致的划分和界定。只要办理的客户没有不良贷款记录、即使以前办过房贷但人家还完了,就可以办理二套房贷。可是此次新规定下发后,恐怕以后再办理二套房贷时就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是第几套房 由房数决定
据银监会相关人士介绍,新的二套房认定标准将“以房为限,而不是以贷为限”。家庭中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只要有一人购买了一套房,再买房就叫第二套。第三套房也是按家庭计量,不能证明是二套房的,那就是第三套房。对此,上述人士表示,新政策的出发点是让“居者有其屋”,一个家庭有一套住房就足够了,没必要住两套,房地产按揭贷款只支持住房的资金需求,而不能支持倒卖房屋的资金需求。相关人士认为,新的认定标准结合“商品住房严格实行购房实名制,认购后不得擅自更改购房者姓名”的规定,将有效控制“炒房”现象。
第三套房认定 尚存在困难
按照国务院要求,商品房价格过高、上涨过快、供应紧张的地区,商业银行可根据风险状况,暂停发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然而,目前很多银行并没有停止三套房的贷款,但有些将首付比例大幅提高至60%,或把贷款利率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20%,未停贷的原因是三套房认定的困难性。
对此一位银行工作人员解释说,虽然三套房相关政策已经出台,但银行执行起来却非常困难,个人拥有房产的套数信息由各地房管局掌握,而该系统至今没有实现全国互联,银行无法查明借款人在异地的房产信息。
而记者走访的省内多家银行业均表示,对于第三套房真的是很难界定,但是如果了解客户购买的是第三套房,银行是不会给予办理贷款的。
政策详解>>>
住房套数 不以贷款为标准
认定标准
中国银监会银行监管一部主任杨家才表示,住房的套数认定不以是否发生过贷款为标准,即使首套住房没有利用银行贷款购买,再次购买住房同样会被认定为二套住房。这次政策出台的一个意图就是要恢复房地产的居住属性,是房改十年以来的一次重大转折。
专家解读
北京中原三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表示,第二套房认定标准收紧,以房为限,不是以贷为限,这将再次打击炒房客心理。这一政策修改打击面扩大一倍,而且非常精确地打击了炒房客,可以说这是继国土部、住建部后,第三个部委出台了调控细则,使得调控的力度继续加强,将国务院的政策继续落实。
二套房认定 包括未成年子女
认定标准
杨家才表示,二套住房以家庭为单位进行认定,包括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商业银行的信贷登记系统可以查询到放贷情况,但要想准确判断住房套数主要还是以房管部门的登记信息为准。
专家解读
我爱我家副总裁胡景晖说,几年前房屋管理部门就开始进行房屋数量普查工作,但至今业内还没看到过公布的结果。所以目前有没有个人住房数据库还是个未知数。因此以家庭为单位认定仍存在困难和漏洞。例如,婚前一方购买了房屋,另一方未购房。婚后未购房一方申请购房,目前就很难被认定。
首套住房售出可视为无房户
认定标准
杨家才表示,如果居民需要改善住房条件,并且已经将手中的首套住房售出,再次购买房屋时可以视作无房户,但前提是要排除投机购房的情况存在,以后需要出具房管部门 ... 展开全部>
参考资料:news.sina.com.cn/....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