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特点是哪三多一全
展开全部
概括起来是“三全”、“四一切”。
三全
“三全”——是指对全面质量、全部过程和由全体人员参加者的管理。
1. 全面质量的管理
过去我们一说到质量,往往是指产品质量,它包括性能、寿命、可靠性和安全性,即所谓狭义质量概念。当然,产品质量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产品质量再好,如果制造成本高,销售价格贵,用户是不欢迎的。即使产品质量很好,成本也低,还必须交货及时和服务周到,才能真正受到用户欢迎。因此一个企业必须在抓好产品质量的同时,要抓成本质量、交货期质量和服务质量。这些质量的全部内容就是所谓广义的质量概念,即全面质量。可见,质量管理必须对这种广义质量的全部内容进行管理。
产品质量+成本+交货期+服务=全面质量
2. 全部过程的管理
产品是怎样形成的呢?它是包括企业一系列活动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市场调查、研究、设计、试制、工艺与工装的设计制造、原材料供应、生产制造、检验出厂和销售服务。用户的意见又反馈到企业加以改进,这整个过程可看作是一个循环过程。可见,产品质量的提高依赖于整个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工作质量的提高,因此,质量管理必须对这种全部过程的每个环节都进行管理。
3. 由全体人员参加的管理
产品质量的好坏,是企业许多环节和工作的综合反映。每个环节的每项工作都要涉及到人。企业的人员,无论是前方的还是后方的,是车间的还是科室的,没有一个人不与产品质量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每个人都重视产品质量,都从自己的工作中去发现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因素,并加以改进,产品质量就会不断提高。因此,质量管理,人人有责。只有人人都关心质量,都对质量高度负责,产品质量才能有真正的提高和保证。所以,质量管理必须由全体人员进行管理。
四一切
“四一切”——即一切为用户着想,一切以预防为主,一切以数据说话,一切工作按PDCA循环进行。
1. 一切为用户着想——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
产品生产就是为了满足用户的需要。因此,企业应把用户看作是自己服务的对象,也是为人民服务的具体内容。为了保持产品的信誉,必须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在为用户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的同时,还要及时地为用户提供技术服务。
“下道工序是用户”,这个口号在企业里应大力提倡和推行。我们知道,企业的每个部门、每个人员在工作中都有个前、后或上、下的相对关系,都有个工作服务对象。工作服务对象就可以看作是下道工序。在企业里,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就是体现在更好地为下道工序服务的行动。
2. 一切以预防为主——好的产品是设计和生产出来的。
用户对企业的要求,最重要的是保证质量,怎样理解保证质量呢?当前有两种片面的看法一是认为坚决实行“三包”制度就可以保证质量;另一种看法认为只要检查从严就保证了质量。这些看法是对保证质量的误解。因为这种事后检查,把保证质量的重点放在检查上是不能从根本上保证质量的。不解决产生不良品的问题,不良品还是照样产生,致使产品成本增高。由于质量不是一步形成的,也不是最后一道工序突然形成的,而是逐步形成的。因此,也就应该和可能在工序中加以控制,把影响生产过程中的因素统统控制起来,这就是过去单纯以产品检验“事后检查”的消极“把关”,改变为以“预防为主”,防检结合,采用“事前控制”的积极“预防”。显然,这样生产出来的产品自然是好的。所以说,好的产品是设计和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
3. 一切用数据说话——用统计的方法来处理数据
“一切用数据说话”就是用数据和事实来判断事物,而不是凭印象来判断事物。
收集数据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为了正确地说明问题,必须积累数据,建立数据档案。收集数据以后,必须进行加工,才能在庞杂的原始数据中,把包含规律性的东西提示出来。加工整理数据的第一步就是分层。分层在全面质量管理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对数据进行分析的基本方法是画出各种统计图表,例如:排列图、因果图、直方图、管理图、散布图,统计分析表等。
4. 一切工作按PDCA循环进行
大家知道,人们为了使思维活动条理化、形象化、科学化,往往用各种图表辅助语言进行思维,同时也需要先进的合乎科学的思考方法。PDCA循环就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步骤,是由美国的“统计质量控制之父”休哈特所提出的,但是由于美国人戴明博士将之采纳、宣传(尤其是在日本),使得这个循环得以普及,所以也被称为“戴明环”。P是计划,D是实施,C是检查,A是处理。任何一个有目的有过程的活动都可按照这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是计划,包括方针、目标、活动计划、管理项目等。
第二阶段是实施,即按照计划的要求去干。
第三阶段是检查,检查是否按规定的要求去干,哪些干对了,哪些没有干对,哪些有效果,哪些没有效果,并找出异常情况的原因。
第四阶段是处理。就是说,要把成功的经验肯定下来,变成标准。以后就按照这个标准去做。失败的教训也要加以总结,使它成为标准,防止以后再发生。没有解决的遗留问题反映到下一个循环中去。
计划、实施、检查、处理这个过程,不断反复进行,一个循环接着另一个循环,每一次循环都赋予新的内容,好像车轮一样,转动一次工作就前进一步。
整个企业的工作要按PDCA循环进行,企业各部门、车间、班组直到个人的工作,也要根据企业的总目标、总要求,具体制定出单位和个人的PDCA工作循环,形成大环套小环,一环扣一环;小环保大环,推动大循环。PDCA循环作为质量管理的一种科学方法,适用于企业各个环节、各方面的质量工作。
全面质量控制(TQC)的具体实施
1、四个阶段:
计划(Plan),实行(Do),检查(Check)和处理(Action)。即首先制定工作计划,然后实施,并进行检查,对检查出的质量问题提出改进措施。这四个阶段有先后、有联系、头尾相接,每执行一次为一个循环,称为PDCA循环,每个循环相对上一循环都有一个提高。
2、八个步骤:
找问题、找出影响因素、明确重要因素、提出改进措施、执行措施、检查执行情况、对执行好的措施使其标准化、对遗留的问题进行处理。
3、十四种工具:
在计划的执行和检查阶段,为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利用了十四种工具(方法):
分层法、排列图法、因果分析法、直方图法、控制图法、相关分析图法、检查图法、关系图法、KJ法、系统图法、矩阵图法、矩阵数据分析法、PDPC法和矢线图法。其中前7种为传统的方法,后7种为后期产生的,又叫新7种工具。
三全
“三全”——是指对全面质量、全部过程和由全体人员参加者的管理。
1. 全面质量的管理
过去我们一说到质量,往往是指产品质量,它包括性能、寿命、可靠性和安全性,即所谓狭义质量概念。当然,产品质量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产品质量再好,如果制造成本高,销售价格贵,用户是不欢迎的。即使产品质量很好,成本也低,还必须交货及时和服务周到,才能真正受到用户欢迎。因此一个企业必须在抓好产品质量的同时,要抓成本质量、交货期质量和服务质量。这些质量的全部内容就是所谓广义的质量概念,即全面质量。可见,质量管理必须对这种广义质量的全部内容进行管理。
产品质量+成本+交货期+服务=全面质量
2. 全部过程的管理
产品是怎样形成的呢?它是包括企业一系列活动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市场调查、研究、设计、试制、工艺与工装的设计制造、原材料供应、生产制造、检验出厂和销售服务。用户的意见又反馈到企业加以改进,这整个过程可看作是一个循环过程。可见,产品质量的提高依赖于整个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工作质量的提高,因此,质量管理必须对这种全部过程的每个环节都进行管理。
3. 由全体人员参加的管理
产品质量的好坏,是企业许多环节和工作的综合反映。每个环节的每项工作都要涉及到人。企业的人员,无论是前方的还是后方的,是车间的还是科室的,没有一个人不与产品质量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每个人都重视产品质量,都从自己的工作中去发现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因素,并加以改进,产品质量就会不断提高。因此,质量管理,人人有责。只有人人都关心质量,都对质量高度负责,产品质量才能有真正的提高和保证。所以,质量管理必须由全体人员进行管理。
四一切
“四一切”——即一切为用户着想,一切以预防为主,一切以数据说话,一切工作按PDCA循环进行。
1. 一切为用户着想——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
产品生产就是为了满足用户的需要。因此,企业应把用户看作是自己服务的对象,也是为人民服务的具体内容。为了保持产品的信誉,必须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在为用户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的同时,还要及时地为用户提供技术服务。
“下道工序是用户”,这个口号在企业里应大力提倡和推行。我们知道,企业的每个部门、每个人员在工作中都有个前、后或上、下的相对关系,都有个工作服务对象。工作服务对象就可以看作是下道工序。在企业里,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就是体现在更好地为下道工序服务的行动。
2. 一切以预防为主——好的产品是设计和生产出来的。
用户对企业的要求,最重要的是保证质量,怎样理解保证质量呢?当前有两种片面的看法一是认为坚决实行“三包”制度就可以保证质量;另一种看法认为只要检查从严就保证了质量。这些看法是对保证质量的误解。因为这种事后检查,把保证质量的重点放在检查上是不能从根本上保证质量的。不解决产生不良品的问题,不良品还是照样产生,致使产品成本增高。由于质量不是一步形成的,也不是最后一道工序突然形成的,而是逐步形成的。因此,也就应该和可能在工序中加以控制,把影响生产过程中的因素统统控制起来,这就是过去单纯以产品检验“事后检查”的消极“把关”,改变为以“预防为主”,防检结合,采用“事前控制”的积极“预防”。显然,这样生产出来的产品自然是好的。所以说,好的产品是设计和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
3. 一切用数据说话——用统计的方法来处理数据
“一切用数据说话”就是用数据和事实来判断事物,而不是凭印象来判断事物。
收集数据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为了正确地说明问题,必须积累数据,建立数据档案。收集数据以后,必须进行加工,才能在庞杂的原始数据中,把包含规律性的东西提示出来。加工整理数据的第一步就是分层。分层在全面质量管理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对数据进行分析的基本方法是画出各种统计图表,例如:排列图、因果图、直方图、管理图、散布图,统计分析表等。
4. 一切工作按PDCA循环进行
大家知道,人们为了使思维活动条理化、形象化、科学化,往往用各种图表辅助语言进行思维,同时也需要先进的合乎科学的思考方法。PDCA循环就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步骤,是由美国的“统计质量控制之父”休哈特所提出的,但是由于美国人戴明博士将之采纳、宣传(尤其是在日本),使得这个循环得以普及,所以也被称为“戴明环”。P是计划,D是实施,C是检查,A是处理。任何一个有目的有过程的活动都可按照这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是计划,包括方针、目标、活动计划、管理项目等。
第二阶段是实施,即按照计划的要求去干。
第三阶段是检查,检查是否按规定的要求去干,哪些干对了,哪些没有干对,哪些有效果,哪些没有效果,并找出异常情况的原因。
第四阶段是处理。就是说,要把成功的经验肯定下来,变成标准。以后就按照这个标准去做。失败的教训也要加以总结,使它成为标准,防止以后再发生。没有解决的遗留问题反映到下一个循环中去。
计划、实施、检查、处理这个过程,不断反复进行,一个循环接着另一个循环,每一次循环都赋予新的内容,好像车轮一样,转动一次工作就前进一步。
整个企业的工作要按PDCA循环进行,企业各部门、车间、班组直到个人的工作,也要根据企业的总目标、总要求,具体制定出单位和个人的PDCA工作循环,形成大环套小环,一环扣一环;小环保大环,推动大循环。PDCA循环作为质量管理的一种科学方法,适用于企业各个环节、各方面的质量工作。
全面质量控制(TQC)的具体实施
1、四个阶段:
计划(Plan),实行(Do),检查(Check)和处理(Action)。即首先制定工作计划,然后实施,并进行检查,对检查出的质量问题提出改进措施。这四个阶段有先后、有联系、头尾相接,每执行一次为一个循环,称为PDCA循环,每个循环相对上一循环都有一个提高。
2、八个步骤:
找问题、找出影响因素、明确重要因素、提出改进措施、执行措施、检查执行情况、对执行好的措施使其标准化、对遗留的问题进行处理。
3、十四种工具:
在计划的执行和检查阶段,为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利用了十四种工具(方法):
分层法、排列图法、因果分析法、直方图法、控制图法、相关分析图法、检查图法、关系图法、KJ法、系统图法、矩阵图法、矩阵数据分析法、PDPC法和矢线图法。其中前7种为传统的方法,后7种为后期产生的,又叫新7种工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