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回答
展开全部
京剧的艺术特点:
京剧舞台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通过无数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构成了一套互相制约、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规范化的程式。它作为创造舞台形象的艺术手段是十分丰富的,而用法又是十分严格的。不能驾驭这些程式,就无法完成京剧舞台艺术的创造。由于京剧在形成之初,便进入了宫廷,使它的发育成长不同于地方剧种。要求它所要表现的生活领域更宽,所要塑造的人物类型更多,对它的技艺的全面性、完整性也要求得更严,对它创造舞台形象的美学要求也更高。当然,同时也相应地使它的民间乡土气息减弱,纯朴、粗犷的风格特色相对淡薄。因而,它的表演艺术更趋于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最大限度地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以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表演上要求精致细腻,处处入戏;唱腔上要求悠扬委婉,声情并茂;武戏则不以火爆勇猛取胜,而以“武戏文唱”见佳。
表现手法
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唱、念、做、打,也是京剧表演四项基本功。
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
戏曲演员从小就要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训练,虽然有的演员擅长唱功(唱功老生),有的行当以做功(花旦)为主,有的以武打为主(武净)。但是要求每一个演员必须有过硬的唱、念、做、打四种基本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京剧的艺术特色。更好地表现和刻画戏中的各种人物形象。
京剧有唱,有舞,有对白,有武打,有各种象征性的动作,是一种高度综合性的艺术。
行当分类
京剧行当的划分,除依据人物的自然属性(性别、年龄)和社会属性(身份、职业)外,主要是按人物的性格特征来分类。京剧班社旧有“七行七科”之说 :七行即生行、旦行(亦称占行)、净行、丑行、杂行、武行、流行。
京剧舞台上的一切都不是按照生活里的原貌出现的。京剧舞台上的角色也不是按照生活当中人的本来面貌出现的,而是根据所扮演角色的性别、性格、年龄、职业以及社会地位等,在化妆、服装各方面加以若干艺术的夸张,这样就把舞台上的角色划分成为生、旦、净、丑四种类型。这四种类型在京剧里的专门名词叫做“行当”。
生
除了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正面角色的统称,分老生(又分重唱的安工老生,重做的衰派老生,重武的靠把老生)、武生(分长靠武生、短打武生并应工猴儿戏)、小生(分扇子生、雉尾生、穷生、武小生) 、红生 、娃娃生。
旦
女性正面角色的统称,分青衣(正旦)、花旦、闺门旦、刀马旦、武旦、彩旦。
净
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净”又分为以唱功为主的大花脸,分正净(重唱功,称铜锤、黑头)、架子花(重工架)、武二花、摔打花、油花(一称毛净)。
丑
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分文丑(分方巾丑、袍带丑、老丑、荣衣丑,并兼演彩旦、婆子)、武丑(又称开口跳)等。各个行当都有一套表演程式,在唱念做打的技艺上各具特色。
唱腔分类
京剧主要分为“西皮”与“二黄”两大类。
常见剧目中,有《四郎探母》,杨延辉唱的“未开言不由人泪流满面”就是老生的“西皮导板”,铁镜公主唱的“夫妻们打坐在皇宫院”就是青衣的“西皮导板”。西皮导板用来起头大量的唱段,比较常用。诸如此类的还有该剧中杨宗保唱的“杨宗保在马上传将令”是小生的西皮导板,《铡美案》中包拯唱的“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是净行的西皮导板,《打龙袍》中国太唱的“龙驹凤辇进皇城”则是老旦的西皮导板。西皮导板种类虽然繁多,可过门基本类似,只要听熟了过门就知道演员要开唱什么板式了。如果同一出戏中导板太多,琴师会多用不同的花过门伴奏,以免产生听觉疲劳。
闷帘导板与一般导板的唱法基本一致,但是在演员没有上场的情况下先在幕后唱的,如《消遥津》中的刘协(汉献帝)在幕内有一大段唱“父子们在宫院伤心落泪”就是闷帘导板,唱完后人物才出场。但这是二黄导板,不是西皮导板。
发音技巧
真嗓
亦名大嗓、本嗓。京剧演员发音方法之一。演唱时,气从丹田而出,通过喉腔共鸣,直接发出声来,称为真嗓。用真嗓发出的声音称真声。如丹田气经过喉腔时,演员将喉腔缩小,使之发出比真嗓较高的音调,则称为假嗓。真嗓与假嗓在行腔时衔接自然,不露痕迹,就能使音域宽广,高低音运转自如。京剧的生行(老生、武生、红生)、净行、丑行、老旦等行当,在演唱时均用真嗓。小生演唱用假嗓,但念白则用真假嗓结合。
假嗓
亦名小嗓、二本嗓。京剧演员发音方法之一。系与真嗓、大嗓、本嗓相对而言。用假嗓发出的声音称假声。发声时,与真嗓相比喉孔缩小,部位抬高,气流变细。假嗓发音的音调较真嗓为高。京剧的旦角、小生的演唱均用假嗓,但二者声音的刚柔力度有所不同。
左嗓
京剧声乐名词。主要指男声中一种不正常的嗓音,能高而不能低,另外声音刚而扁,圆润不足,有些专唱高调门的老生或武生,即以此嗓演唱。老生嗓音有纯粹左嗓,亦有本嗓而略带左者。另外,左嗓有时亦用作另一解释,指嗓音与伴奏乐器不合,即一般所谓的不搭调。
吊嗓
亦作调嗓。京剧演员的练唱方法,也是演员唱功锻炼的步骤之一。演员每天除喊嗓、念白外,还须用胡琴(或加鼓板等)伴奏,大声练唱戏中的唱段。有的先用一般调门,然后适当升高。吊嗓的作用:1。通过大声练唱,使声音符合在舞台上演唱的要求,由于不间断的锻炼,可使嗓音日益嘹亮圆润,气力充沛,口齿清晰有力,并保持耐久能力。2。熟悉伴奏,全面了解唱腔和伴奏的关系,共同掌握尺寸,解明曲意,表达曲情,使演唱与伴奏的配合达到水乳交融,进而达成艺术上的相互默契,协调整个唱段的表演风格。
喊嗓,
京剧演员练声方法,通过喊嗓可以锻炼各个发声部位,正确地发出各个韵母的本音。喊嗓时间一般在清晨,于空旷地区,大声喊出“唔”、“伊”、“啊”等单元音,由低而高,由高而低,反复进行。待声音舒放后,再以唱段进行练习。
丹田音
又名响堂,京剧声乐名词。演员歌唱时肺部蓄足气,小腹用力,气似从丹田(人身肚脐下约三寸处谓之丹田)发出声。一般传统演唱戏曲练声方法,也认为丹田音最能响堂(即声音送得远,听得清)。
京剧声乐名词。这是对老生的圆润而较含蓄的嗓音的一种比喻。这种嗓音,开始听来似觉干涩,以后愈唱愈觉嘹亮动听,使人感到韵味醇厚,潜力无穷,是长期锻炼而形成的一种优美音质。谭鑫培、余叔岩的嗓音都属于这一类型。
塌中
京剧声乐名词。演员在中老年时期,由于生理关系,发生失音现象,完全不能歌唱,叫做塌中。有的演员爱护嗓子,到老仍保持元音不变。用假嗓歌唱的演员,老来塌中的较多。
脑后音
京剧发声的一种。又名背工音。一般发音,气从丹田而出,经过喉腔共鸣,直接发出来。脑后音虽然同样气从丹田,但发音时,喉腔稍加压缩,打开后咽壁,提高软颚,将声音送入头腔,与鼻音相聚,使声音迂回在脑后,通过头腔共鸣,发出一种含蓄浑厚的音调。脑后音发音苍劲有力,能达远闻,而近听又不觉其尖厉。老生和净角唱腔中,凡遇闭口音(如“一七辙”)的高音,多用此种唱法。旦角唱腔用脑后音者较少,程(砚秋)派唱腔有时用之。
荒腔
亦作黄腔、黄调或凉调。京剧声乐名词。指演员唱曲音调不准,习惯上专指略低于调门的变音。大部分都是由于演员先天生理条件所造成,如声带变异、耳音不准等。有时也由于练声不得法所致。
冒调
京剧声乐名词。指演员唱曲音调略高于规定的调门。大部分是由于先天生理条件所造成。有的是由于生理条件(如声带)临时发生故障;有时也由于练声不得法所致。
走板
京剧声乐名词。指演员唱曲不符合规定的节拍。京剧唱腔中有一板三眼、一板一眼、流水板等各种不同的板槽,行腔时如背离板眼的规定,失去节拍的分寸,即谓走板。
不搭调
京剧声乐名词。指演员唱曲音调或高或低,不合于规定的调门。习称跑调。
气口
京剧演唱方法之一。指演员唱曲时吸气的方法。京剧各种唱腔长短不一,节奏快慢各异,演员须掌握准确吸气方法,才能唱得从容不迫,优美动听。气口包括换气、偷气两种。换气指唱腔间歇中的吸气,偷气是在乐句若断若续中吸气而不使听者觉察。
换气
京剧演唱方法之一。演唱时凡遇长腔或拔高处,必先吸气,作好充分准备。换气不是停腔再唱或明显稍顿再接唱,而是在行腔吞吐字音的瞬间,乘便呼吸,蓄气待换。唱腔中在何处换气,因人而异,一般称为气口。
偷气
京剧演唱方法之一。指换气时不着痕迹,在观众不觉察时偷换。如《捉放曹》中陈宫所唱“马行在夹道内我难以回马”,唱完前六字及“内”字长腔,利用“我”这一衬字向内“偷”吸一口气,以便唱足下面“难以回马”的腔,即谓之偷气。
嘎调
在京剧唱腔中,凡是用突出拔高的音唱某一字时,习称嘎调。如《四郎探母》中杨延辉唱“站立宫门叫小番”一句中的“番”字,《定军山》中黄忠唱“扫明天午时三刻成功劳”一句中的“天”字等,均称嘎调。
长吭
长(音掌)是增长,吭是嗓音的俗称,此处指音量。长吭好似加大音量。
砸夯
比喻演员演唱似夯地基时的鼓努为力,含贬意。演员不善于掌握演唱方法,用气过头,或使蛮力,演唱(多在尾音)出现笨拙的重音,谓之砸夯。
板式分类
京剧的板式是指:唱腔的-板眼结构形式。通俗的讲就是(唱腔节奏。通常有四类:一眼板,三眼板,无眼板,散板。在各种声腔中,原板是变化的基础。除原板外,还有慢板、快板、导板、摇板、二六、流水板、快三眼等。
分类
红脸含有褒义,代表忠勇;黑脸为中性,代表猛智;蓝脸和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含贬义,代表凶诈凶恶;金脸和银脸是神秘,代表神妖。
色画方法
京剧脸谱的色画方法,基本上分为三类:揉脸、抹脸、勾脸。脸谱最初的作用,只是夸大剧中角色的五官部位和面部的纹理,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剧中人的性格、心理和生理上的特征,以此来为整个戏剧的情节服务,可是发展到后来,脸谱由简到繁、由粗到细、由表及里、由浅到深,本身就逐渐成为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以人的面部为表现手段的图案艺术了。
京剧舞台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通过无数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构成了一套互相制约、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规范化的程式。它作为创造舞台形象的艺术手段是十分丰富的,而用法又是十分严格的。不能驾驭这些程式,就无法完成京剧舞台艺术的创造。由于京剧在形成之初,便进入了宫廷,使它的发育成长不同于地方剧种。要求它所要表现的生活领域更宽,所要塑造的人物类型更多,对它的技艺的全面性、完整性也要求得更严,对它创造舞台形象的美学要求也更高。当然,同时也相应地使它的民间乡土气息减弱,纯朴、粗犷的风格特色相对淡薄。因而,它的表演艺术更趋于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最大限度地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以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表演上要求精致细腻,处处入戏;唱腔上要求悠扬委婉,声情并茂;武戏则不以火爆勇猛取胜,而以“武戏文唱”见佳。
表现手法
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唱、念、做、打,也是京剧表演四项基本功。
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
戏曲演员从小就要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训练,虽然有的演员擅长唱功(唱功老生),有的行当以做功(花旦)为主,有的以武打为主(武净)。但是要求每一个演员必须有过硬的唱、念、做、打四种基本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京剧的艺术特色。更好地表现和刻画戏中的各种人物形象。
京剧有唱,有舞,有对白,有武打,有各种象征性的动作,是一种高度综合性的艺术。
行当分类
京剧行当的划分,除依据人物的自然属性(性别、年龄)和社会属性(身份、职业)外,主要是按人物的性格特征来分类。京剧班社旧有“七行七科”之说 :七行即生行、旦行(亦称占行)、净行、丑行、杂行、武行、流行。
京剧舞台上的一切都不是按照生活里的原貌出现的。京剧舞台上的角色也不是按照生活当中人的本来面貌出现的,而是根据所扮演角色的性别、性格、年龄、职业以及社会地位等,在化妆、服装各方面加以若干艺术的夸张,这样就把舞台上的角色划分成为生、旦、净、丑四种类型。这四种类型在京剧里的专门名词叫做“行当”。
生
除了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正面角色的统称,分老生(又分重唱的安工老生,重做的衰派老生,重武的靠把老生)、武生(分长靠武生、短打武生并应工猴儿戏)、小生(分扇子生、雉尾生、穷生、武小生) 、红生 、娃娃生。
旦
女性正面角色的统称,分青衣(正旦)、花旦、闺门旦、刀马旦、武旦、彩旦。
净
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净”又分为以唱功为主的大花脸,分正净(重唱功,称铜锤、黑头)、架子花(重工架)、武二花、摔打花、油花(一称毛净)。
丑
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分文丑(分方巾丑、袍带丑、老丑、荣衣丑,并兼演彩旦、婆子)、武丑(又称开口跳)等。各个行当都有一套表演程式,在唱念做打的技艺上各具特色。
唱腔分类
京剧主要分为“西皮”与“二黄”两大类。
常见剧目中,有《四郎探母》,杨延辉唱的“未开言不由人泪流满面”就是老生的“西皮导板”,铁镜公主唱的“夫妻们打坐在皇宫院”就是青衣的“西皮导板”。西皮导板用来起头大量的唱段,比较常用。诸如此类的还有该剧中杨宗保唱的“杨宗保在马上传将令”是小生的西皮导板,《铡美案》中包拯唱的“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是净行的西皮导板,《打龙袍》中国太唱的“龙驹凤辇进皇城”则是老旦的西皮导板。西皮导板种类虽然繁多,可过门基本类似,只要听熟了过门就知道演员要开唱什么板式了。如果同一出戏中导板太多,琴师会多用不同的花过门伴奏,以免产生听觉疲劳。
闷帘导板与一般导板的唱法基本一致,但是在演员没有上场的情况下先在幕后唱的,如《消遥津》中的刘协(汉献帝)在幕内有一大段唱“父子们在宫院伤心落泪”就是闷帘导板,唱完后人物才出场。但这是二黄导板,不是西皮导板。
发音技巧
真嗓
亦名大嗓、本嗓。京剧演员发音方法之一。演唱时,气从丹田而出,通过喉腔共鸣,直接发出声来,称为真嗓。用真嗓发出的声音称真声。如丹田气经过喉腔时,演员将喉腔缩小,使之发出比真嗓较高的音调,则称为假嗓。真嗓与假嗓在行腔时衔接自然,不露痕迹,就能使音域宽广,高低音运转自如。京剧的生行(老生、武生、红生)、净行、丑行、老旦等行当,在演唱时均用真嗓。小生演唱用假嗓,但念白则用真假嗓结合。
假嗓
亦名小嗓、二本嗓。京剧演员发音方法之一。系与真嗓、大嗓、本嗓相对而言。用假嗓发出的声音称假声。发声时,与真嗓相比喉孔缩小,部位抬高,气流变细。假嗓发音的音调较真嗓为高。京剧的旦角、小生的演唱均用假嗓,但二者声音的刚柔力度有所不同。
左嗓
京剧声乐名词。主要指男声中一种不正常的嗓音,能高而不能低,另外声音刚而扁,圆润不足,有些专唱高调门的老生或武生,即以此嗓演唱。老生嗓音有纯粹左嗓,亦有本嗓而略带左者。另外,左嗓有时亦用作另一解释,指嗓音与伴奏乐器不合,即一般所谓的不搭调。
吊嗓
亦作调嗓。京剧演员的练唱方法,也是演员唱功锻炼的步骤之一。演员每天除喊嗓、念白外,还须用胡琴(或加鼓板等)伴奏,大声练唱戏中的唱段。有的先用一般调门,然后适当升高。吊嗓的作用:1。通过大声练唱,使声音符合在舞台上演唱的要求,由于不间断的锻炼,可使嗓音日益嘹亮圆润,气力充沛,口齿清晰有力,并保持耐久能力。2。熟悉伴奏,全面了解唱腔和伴奏的关系,共同掌握尺寸,解明曲意,表达曲情,使演唱与伴奏的配合达到水乳交融,进而达成艺术上的相互默契,协调整个唱段的表演风格。
喊嗓,
京剧演员练声方法,通过喊嗓可以锻炼各个发声部位,正确地发出各个韵母的本音。喊嗓时间一般在清晨,于空旷地区,大声喊出“唔”、“伊”、“啊”等单元音,由低而高,由高而低,反复进行。待声音舒放后,再以唱段进行练习。
丹田音
又名响堂,京剧声乐名词。演员歌唱时肺部蓄足气,小腹用力,气似从丹田(人身肚脐下约三寸处谓之丹田)发出声。一般传统演唱戏曲练声方法,也认为丹田音最能响堂(即声音送得远,听得清)。
京剧声乐名词。这是对老生的圆润而较含蓄的嗓音的一种比喻。这种嗓音,开始听来似觉干涩,以后愈唱愈觉嘹亮动听,使人感到韵味醇厚,潜力无穷,是长期锻炼而形成的一种优美音质。谭鑫培、余叔岩的嗓音都属于这一类型。
塌中
京剧声乐名词。演员在中老年时期,由于生理关系,发生失音现象,完全不能歌唱,叫做塌中。有的演员爱护嗓子,到老仍保持元音不变。用假嗓歌唱的演员,老来塌中的较多。
脑后音
京剧发声的一种。又名背工音。一般发音,气从丹田而出,经过喉腔共鸣,直接发出来。脑后音虽然同样气从丹田,但发音时,喉腔稍加压缩,打开后咽壁,提高软颚,将声音送入头腔,与鼻音相聚,使声音迂回在脑后,通过头腔共鸣,发出一种含蓄浑厚的音调。脑后音发音苍劲有力,能达远闻,而近听又不觉其尖厉。老生和净角唱腔中,凡遇闭口音(如“一七辙”)的高音,多用此种唱法。旦角唱腔用脑后音者较少,程(砚秋)派唱腔有时用之。
荒腔
亦作黄腔、黄调或凉调。京剧声乐名词。指演员唱曲音调不准,习惯上专指略低于调门的变音。大部分都是由于演员先天生理条件所造成,如声带变异、耳音不准等。有时也由于练声不得法所致。
冒调
京剧声乐名词。指演员唱曲音调略高于规定的调门。大部分是由于先天生理条件所造成。有的是由于生理条件(如声带)临时发生故障;有时也由于练声不得法所致。
走板
京剧声乐名词。指演员唱曲不符合规定的节拍。京剧唱腔中有一板三眼、一板一眼、流水板等各种不同的板槽,行腔时如背离板眼的规定,失去节拍的分寸,即谓走板。
不搭调
京剧声乐名词。指演员唱曲音调或高或低,不合于规定的调门。习称跑调。
气口
京剧演唱方法之一。指演员唱曲时吸气的方法。京剧各种唱腔长短不一,节奏快慢各异,演员须掌握准确吸气方法,才能唱得从容不迫,优美动听。气口包括换气、偷气两种。换气指唱腔间歇中的吸气,偷气是在乐句若断若续中吸气而不使听者觉察。
换气
京剧演唱方法之一。演唱时凡遇长腔或拔高处,必先吸气,作好充分准备。换气不是停腔再唱或明显稍顿再接唱,而是在行腔吞吐字音的瞬间,乘便呼吸,蓄气待换。唱腔中在何处换气,因人而异,一般称为气口。
偷气
京剧演唱方法之一。指换气时不着痕迹,在观众不觉察时偷换。如《捉放曹》中陈宫所唱“马行在夹道内我难以回马”,唱完前六字及“内”字长腔,利用“我”这一衬字向内“偷”吸一口气,以便唱足下面“难以回马”的腔,即谓之偷气。
嘎调
在京剧唱腔中,凡是用突出拔高的音唱某一字时,习称嘎调。如《四郎探母》中杨延辉唱“站立宫门叫小番”一句中的“番”字,《定军山》中黄忠唱“扫明天午时三刻成功劳”一句中的“天”字等,均称嘎调。
长吭
长(音掌)是增长,吭是嗓音的俗称,此处指音量。长吭好似加大音量。
砸夯
比喻演员演唱似夯地基时的鼓努为力,含贬意。演员不善于掌握演唱方法,用气过头,或使蛮力,演唱(多在尾音)出现笨拙的重音,谓之砸夯。
板式分类
京剧的板式是指:唱腔的-板眼结构形式。通俗的讲就是(唱腔节奏。通常有四类:一眼板,三眼板,无眼板,散板。在各种声腔中,原板是变化的基础。除原板外,还有慢板、快板、导板、摇板、二六、流水板、快三眼等。
分类
红脸含有褒义,代表忠勇;黑脸为中性,代表猛智;蓝脸和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含贬义,代表凶诈凶恶;金脸和银脸是神秘,代表神妖。
色画方法
京剧脸谱的色画方法,基本上分为三类:揉脸、抹脸、勾脸。脸谱最初的作用,只是夸大剧中角色的五官部位和面部的纹理,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剧中人的性格、心理和生理上的特征,以此来为整个戏剧的情节服务,可是发展到后来,脸谱由简到繁、由粗到细、由表及里、由浅到深,本身就逐渐成为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以人的面部为表现手段的图案艺术了。
2017-09-07 · 知道合伙人文学行家
关注
展开全部
京剧的艺术特征:
1,京剧艺术的特征首先表现出一种综合艺术的特征。在京剧舞台上,演员的表演要完成得行云流水、赏心悦目是不容易的,必须做好唱、念、做、舞这些最扎实的基本功。每一个行当的演员只有表现出很高的基本功的水准,才能让一出戏很好的完成。我们就以四功中的“舞”来说,京剧表演中的“舞”,大都是按照一定的节律,在音乐的伴奏声中进行的。主要是通过演员的肢体动做来表达人物丰富的内心活动和思想感情。比如表现剧中两位将领交战的场面,观众常常看到,胜者一方好像并不急于去追击敌人,马上致对方于死地,而常常是在舞台上大耍花枪,尽情表演,让观众看得眼花缭乱,直到掌声四起;再比如京剧舞台上表现少女天真无邪、兴高采烈的样子时,演员经常是用快速跳跃的碎步下场,用这样的舞蹈姿态和行为动作,目的就是用来体现人物的性格和情感状态。不仅如此,京剧表演中,还需要音乐、舞美、服装、化妆等诸多部门的通力配合,没有它们的配合,演员再好的演技都无法施展,再好的剧目都无法完成。所以说,京剧这个艺术载体,容量广泛,包含着多种因素,需要调动多种艺术手段来共来同完成,因而是一种综合艺术形式。也正因如此,京剧舞台才给人一种花团锦簇、丰富多彩的审美感受。
2,具有程式性的特征。京剧艺术的程式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一般都是大家在平时训练中,为塑造某一角色或模拟某些日常生活行为而创造的带有舞蹈化、节奏化的动作。后来大家觉得很好,而且将其用到其它戏中的人物身上也合适,于是经过不断加工,这套动作就被普遍采用。可见,程式原本是某一特定的动作,后来才逐渐成为带有规范性的表现手段的。比如京剧舞台上的骑马、坐轿、上山、下楼等等动作都有一套完整固定的表现程式。京剧艺术程式性的特点首先一方面表现为它不是僵化不变的,而是在剧情发展的基础上,根据人物性格、人物心理的需要灵活运用的。就拿京剧《失街亭》和《逍遥津》这两部戏来说,《失街亭》的诸葛亮升帐和《逍遥津》的汉献帝打朝,人物上场都要打“引子”,这段“引子”是京剧中自报家门中定场白的一部分,又唱又念。但为了表现诸葛亮的威仪沉稳和雄韬大绝,他上场时打的是完整的“双引子”,使舞台气氛显得庄严肃穆;而汉献帝性格懦弱,面对杀气腾腾的曹操十分害怕,为了进一步刻画烘托这个人物,这段引子还没有打完,就让他吓退到龙位上了。可见京剧中程式的运用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遵照从剧情出发,为塑造人物服务的原则。另一方面,由于京剧艺术是按行当划分的,所以不同行当的程式也各有千秋。比如同样是拉“云手”这个动作,由于行当不同,就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所以我们的京剧老前辈们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仅就这个动作就总结出了这样五句话,即:“老生齐眉,旦角齐乳,花脸过顶,小生齐肩,武丑齐腹”,其中的道理让演员一看就懂,使大家不言自明。京剧艺术丰富的程式化动作在舞台上变幻莫测,它吸引着观众的视线,使京剧舞台上的人物更加生动,魅力无限。
3,综合性特征,还是它的虚拟性和程式性特点,都体现出中国戏曲最重要的文化特征,都凝聚着中化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美学思想。这些特征来自于生活的土壤,是一代又一代艺术家们智慧和汗水的结晶。京剧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与时俱进,表现时代新人物,新气象,更要努力创造新技巧,不断向前发展。
1,京剧艺术的特征首先表现出一种综合艺术的特征。在京剧舞台上,演员的表演要完成得行云流水、赏心悦目是不容易的,必须做好唱、念、做、舞这些最扎实的基本功。每一个行当的演员只有表现出很高的基本功的水准,才能让一出戏很好的完成。我们就以四功中的“舞”来说,京剧表演中的“舞”,大都是按照一定的节律,在音乐的伴奏声中进行的。主要是通过演员的肢体动做来表达人物丰富的内心活动和思想感情。比如表现剧中两位将领交战的场面,观众常常看到,胜者一方好像并不急于去追击敌人,马上致对方于死地,而常常是在舞台上大耍花枪,尽情表演,让观众看得眼花缭乱,直到掌声四起;再比如京剧舞台上表现少女天真无邪、兴高采烈的样子时,演员经常是用快速跳跃的碎步下场,用这样的舞蹈姿态和行为动作,目的就是用来体现人物的性格和情感状态。不仅如此,京剧表演中,还需要音乐、舞美、服装、化妆等诸多部门的通力配合,没有它们的配合,演员再好的演技都无法施展,再好的剧目都无法完成。所以说,京剧这个艺术载体,容量广泛,包含着多种因素,需要调动多种艺术手段来共来同完成,因而是一种综合艺术形式。也正因如此,京剧舞台才给人一种花团锦簇、丰富多彩的审美感受。
2,具有程式性的特征。京剧艺术的程式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一般都是大家在平时训练中,为塑造某一角色或模拟某些日常生活行为而创造的带有舞蹈化、节奏化的动作。后来大家觉得很好,而且将其用到其它戏中的人物身上也合适,于是经过不断加工,这套动作就被普遍采用。可见,程式原本是某一特定的动作,后来才逐渐成为带有规范性的表现手段的。比如京剧舞台上的骑马、坐轿、上山、下楼等等动作都有一套完整固定的表现程式。京剧艺术程式性的特点首先一方面表现为它不是僵化不变的,而是在剧情发展的基础上,根据人物性格、人物心理的需要灵活运用的。就拿京剧《失街亭》和《逍遥津》这两部戏来说,《失街亭》的诸葛亮升帐和《逍遥津》的汉献帝打朝,人物上场都要打“引子”,这段“引子”是京剧中自报家门中定场白的一部分,又唱又念。但为了表现诸葛亮的威仪沉稳和雄韬大绝,他上场时打的是完整的“双引子”,使舞台气氛显得庄严肃穆;而汉献帝性格懦弱,面对杀气腾腾的曹操十分害怕,为了进一步刻画烘托这个人物,这段引子还没有打完,就让他吓退到龙位上了。可见京剧中程式的运用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遵照从剧情出发,为塑造人物服务的原则。另一方面,由于京剧艺术是按行当划分的,所以不同行当的程式也各有千秋。比如同样是拉“云手”这个动作,由于行当不同,就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所以我们的京剧老前辈们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仅就这个动作就总结出了这样五句话,即:“老生齐眉,旦角齐乳,花脸过顶,小生齐肩,武丑齐腹”,其中的道理让演员一看就懂,使大家不言自明。京剧艺术丰富的程式化动作在舞台上变幻莫测,它吸引着观众的视线,使京剧舞台上的人物更加生动,魅力无限。
3,综合性特征,还是它的虚拟性和程式性特点,都体现出中国戏曲最重要的文化特征,都凝聚着中化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美学思想。这些特征来自于生活的土壤,是一代又一代艺术家们智慧和汗水的结晶。京剧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与时俱进,表现时代新人物,新气象,更要努力创造新技巧,不断向前发展。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京剧艺术特点,京剧讲究唱、念、做、打,字正腔圆,京剧里有四大行当,生、旦、净、丑,用各种脸谱表现人物的性格、忠奸。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写意
程式化
象征性 其实也算写意
……
没了,其实很简单
程式化
象征性 其实也算写意
……
没了,其实很简单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