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贵安新区高锋稹有哪些建筑项目建设项目?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
1个回答
2016-05-12
展开全部
近年来,为了探索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加快推进全市新农村建设,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广泛开展了以“四在农家”为载体,以“五园新村”为建设目标的生态文明家园建设。 8年来,市县(区)两级共投入财政资金近50亿元,拉动社会投入100多亿元,整合各类项目资金6.5亿元,开展“五园新村”建设759个,其中“五园新村”精品示范村建设186个,建成“同心新村”9个,开展“二宜一满意”(宜居、宜业和群众满意)幸福小镇建设51个,新建和改造“黔西北民居”95万户。 “两个硬化”工程实施以来,全市完成了83万户农户院坝和2.9万公里连户路的硬化。 现在,通往美丽乡村的小康路建设正如火如荼进行着,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小康寨建设也正在黔西北大地上全面开花。 翻开2007年6月的毕节日报,一篇《海雀村启动72户茅草房改造工程》的报道跃然纸上。 报道中写道:日前,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召开群众大会,部署海雀村72户茅草房改造工程。海雀村是赫章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多年来,一直得到各级各界的帮扶。但由于受地理、交通等因素影响,海雀村206户中尚有70余户茅草房。 新农村的建设使海雀村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翻开海雀村的历史,老支书文朝荣以他的人格魅力赢得全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成为村民干事创业的主心骨。海雀村种植半夏、核桃,养殖猪牛、家禽,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广,村民收入大幅增加,富裕起来的海雀变成了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如今,坐落在坡地上的海雀村绿树掩映。以青瓦、白墙、翘檐为特色的黔西北民居依山势而建,高高低低,错落有致;水泥路在树木和房舍之间时隐时现。 海雀村的变迁是毕节市近年来新农村建设成就的一个生动缩影。 2006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和省的统一安排部署和有关要求,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以发展农村产业、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全面推进农村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各项事业建设。特别是2008年12月以来,为了探索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加快推进全市新农村建设,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广泛开展了以“四在农家”为载体,以“五园新村”(即致富田园、生态庭园、特色庄园、文化乐园、和谐家园)为建设目标的生态文明家园建设。 经过八年的努力,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农村居住环境有了新改善、农业产业结构有了新优化、农村生态建设有了新加强、农村精神文明有了新进步,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生态文明家园建设成了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八年来,市县区两级共投入财政资金近50亿元,拉动社会投入100多亿元,整合各类项目资金6.5亿元,开展“五园新村”建设759个,其中“五园新村”精品示范村建设186个,建成“同心新村”9个,开展“二宜一满意”(宜居、宜业和群众满意)幸福小镇建设51个,新建和改造“黔西北民居”95万户。 青瓦,白墙,靓丽民居星罗棋布;镶边,硬化,通村油路(水泥路),连户路连接千家万户。在毕节试验区的广大乡村,随着一处处连户路和院坝硬化的完成,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再次升级。“水泥路上不沾泥,院坝吃饭真安逸”、“美丽乡村是我家,农村不比城里差”、“汗水流了不可惜,小康生活争朝夕”……一句句顺口溜,一首首山歌,来自百姓心坎,表达着发自内心的自豪和感恩。 美丽乡村是我家 农村不比城里差 “美丽乡村是我家,农村不比城里差。”双山新区双山镇杨柳组村头的标语,彰显了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夙愿和期盼。 2013年3月,毕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全面启动。 这是一个遍及千家万户的宏大工程。涉及全市251个乡镇事处的3397个村,计划实施硬化连户路124万户4.7万公里、硬化院坝95万户3.8万平方米,需水泥250万吨、砂石1000多万方。 时间进程上,2013年,除零星居住等条件特殊的农户外,完成所有农户院坝硬化和相对集中的自然村寨连户路硬化,2014年到2015年,配套实施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实现30%的行政村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到2020年,全市所有行政村基本建成“四在农家·美丽乡村”。 人心齐,泰山移。全市党委、政府、乡镇、村居、企业、群众,出谋划策,出资献力,齐心协力推动“两个硬化”、“美丽乡村”建设。 通过党政主导,收获“民生所指,民心所向”果实,市委、市政府及各县(区)党委政府的决策,已成为越来越多群众的共识。“水泥路上不沾泥,院坝吃饭真安逸。”纳雍县雍熙镇龙井村村民杨欣甫用顺口溜向记者说出了他的心声;赫章县可乐乡丰收村“两个硬化”工程建设速度快,使得群众早受益,记者采访时,该村“两个硬化”工程让聋哑村民陈文礼翘起大拇指。 村企共建,为“两个硬化”、“美丽乡村”建设助力。黔西县几家企业累计为该县“两个硬化”工程捐资累计40万元;大方县永贵水泥厂等企业累计为该县“两个硬化”工程赞助水泥45576.75吨;毕节招商花园房地产开发公司为赫章“美丽乡村”建设驻村干部捐赠1000件衣服;纳雍县农场镇华砂石厂等两家石材企业让千户村民享受每方40元的平价砂。 干群同心,为“两个硬化”、“美丽乡村”添翼。七星关区田坝桥镇的“背篼”村民用背篼背出一条条“连心路”;赫章县财神镇37名女职工组成美丽乡村建设“女子突击队”,轮流到各村帮助鳏寡孤独、老弱病残农户搞好院坝硬化和连户路硬化;黔西县由4988人组成1260个村级理财监督小组,及时对农户院坝硬化和连户路硬化项目资金和物资进行监管…… “两个硬化”、“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好处,让百姓看在眼中、赞在嘴上、乐在心里。 曾经是“开荒开到天、种地种到边”的大方县羊场镇穿岩村,如今已从生态恶化的贫困地方变成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休闲娱乐“美丽乡村”,成为大方县名副其实的“后花园”。像穿岩村一样,大方县大方镇对江村、六龙镇新丰村,黔西县解放村、丘林村、大海子村,七星关区上小河村等,经过生态修复、民居改造、“两个硬化”等,50余个“美丽乡村”成了城里人和外地游客休闲养生的“后花园”。 通过一年多来对“两个硬化”工程的实施,毕节市完成了83万户农户院坝和2.9万公里连户路的硬化。 毕节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切入点,以“两个硬化”作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制定工作措施,设置工作时限,打造“试点示范”,带动“整体推进”,一个个“阡陌交通”的美丽乡村,镶嵌在毕节市舒展的画卷上。 建美丽乡村 圆小康梦想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我市现有贫困人口151.7万人,没有贫困人口的真正脱贫,就没有毕节的同步小康。毕节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 黔西县洪水镇小牙坡村,一栋栋民居、一个个平整的水泥院坝,在一条条银白色的连户路的连接下,错落有致、连绵起伏,宛如曲谱上一个个跳跃的音符,组成了一部乡村美丽田园的和美乐章。 村民刘永华说,以前缺钱,无法硬化道路,村里环境状况较差。现在政府给砂石和水泥,大家出点劳动力,就把整个村子变得像公园一样漂亮。自己也通过种植梨树、石榴、苹果等发展庭院经济,成为洪水镇小牙坡组的13户“千元庭院经济”的代表之一。 现年83岁、有着50年党龄的老党员刘金祥,在“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中,充分发挥一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带头作用。在他的带动下,不仅顺利完成了全组的“两硬化”工作,老百姓还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督促弄脏连户路和院坝的群众保护好“两个硬化”成果。 立足全市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的实际,毕节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振广大农村群众奔小康的精气神,全面打响毕节试验区同步小康第一仗。 “走路不湿鞋,吃水不用抬,煮饭不烧柴,村寨靓起来。”用农民自己的话说,这就是他们对“美”朴素的理解。 如今,威宁自治县海拉乡过去寒风中挑水吃的历史已成昨日旧梦,小康水行动计划给大家带来的喜悦写在沈发艳的脸上。“原来吃水是用摩托车去拉,没有摩托车的人家就去挑或买水喝,1块钱1桶。现在拧开水龙头就有水用了,真是太方便了。” 经过50多天的紧张施工,经过四级提水,宝贵的水从海拔1500多米的牛栏江峡谷提升到了海拔2500多米的海拉乡,1万多名群众的饮水问题得到解决。 海拉乡有“威宁小西藏”之称,全乡最高海拔2879.6米,最低1379米,地势落差较大。又属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石漠化严重,沟壑纵横,山势陡峭,切割极深。一直以来,海拉乡是威宁最为缺水的乡镇,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十分恶劣,经济发展落后,是全省100个极贫乡镇之一。 受益于小康水行动,耕地灌溉有保障后,海拉乡在海元村、海明村等村大力实施了金银花种植项目,目前已种植4000多亩,为居住在石漠化山区的农民找到了一条致富的路子。 海拉乡只是小康水行动计划受益山乡的一个代表。 2013年11月4日,省委、省政府召开视频会议,安排部署和启动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小康寨六项行动计划。 市委、市政府迅速行动,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扶贫攻坚、同步小康工作,围绕“富在农家”推动经济发展,“学在农家”培育新型农民,“乐在农家”实现文化惠民,“美在农家”建设美丽乡村为载体,加快推动基础设施向乡镇以下延伸,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水电路讯房等民生问题,切实改变贫困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扶贫开发成效,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进程。 “小康路是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从脚下就能直接感受到的实惠。”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纽带和基础,农村公路成为毕节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载体。 毕节市委、市政府在多次向上争取支持、向下广泛征求意见并达成一致共识的基础上,作出了按照“一事一议”法,用两年时间全面完成全市进入省公路局项目数据库的所有通村水泥路(油路)建设的决定,早日建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畅通美化、安全便捷的乡村道路体系。 毕节市委、市政府把通村油路(水泥路)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及时组建机构,迅速落实事人员,保障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督促、有人落实。借用实施“两个硬化”的经验,迅速成立市通村油路(水泥路)建设指挥部,同时成立10个工作督导组,交叉督促各县落实工程建设,成立了群众工作组、技术监督组、宣传报道组等8个职能组,抽调技术人员充实公室,完善了公机构,引领全市通村油路(水泥路)快速推动。 建美丽乡村,圆小康梦想。 目前,通往美丽乡村的小康路建设正如火如荼进行着,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小康寨建设也正在黔西北大地上全面开花。面对翻天覆地的变化,毕节广大农村农民对创造新生活更加坚定了信心,正铆足劲奔小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