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know-base.cdn.bcebos.com/lxb/notice.png)
洛南县的文化
高跷,又名柳木腿。此种艺术形式,遍及洛南县,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装扮内容不断变化创新。
狮子舞,在洛南有文、武两种,其技法都是由一人顶头,一人顶皮,一人前引,只是文狮子是用纸糊头,青麻做皮;而武狮子头、皮均用红色缨毛制成,比文狮子轻便、灵活。
龙灯,洛南县以石门的王桥、黄龙铺和县城东街的舞龙灯最好。龙一般为7节、9节。舞时一节一人,彩灯引路,锣鼓伴奏,时而抬头,时而摆尾,时而戏珠,灯光辉映,动作变化多端。
锣鼓,敲打锣鼓是遍及洛南县的民间传统娱乐活动形式。其形式和内容大同小异,有的鼓点繁多,结构严谨;有的气势磅礴,粗犷有力;有的清脆流利,细腻传神,起到烘托气氛、鼓舞人心的作用。通常使用的鼓点有快麻杆、紧三伙、长城、一流水、南瓜蔓等。它多用于秧歌、社火和各种集会游行的伴奏。 洛南县境内已发现古遗址24处。其中新石器时期6处,商周时期5处,明清时期两处,待考10处,均分布在洛河流域。
洛南猿人遗址,位于尖角乡东河村,1995年9月1日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主要出土有洛南猿人牙齿化石,大熊猫、獏牙齿化石,食肉类、食草类和部分生活在水里的两栖哺乳动物牙齿化石270多枚,化石块100多公斤、旧石器18000多件。此遗址属早更新世晚期类型。部分遗址已损毁。
河口遗址,位于石坡区梁头塬关帝庙村河口(又名鸡眼窝),北至西峪河,南至梁沿,西至牛洼,东至路边,面积1000多平方米。1983年9月15日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主要出土有大量石球打击片及有带形的石杵等。此遗址属新石器时期早期类型。东边部分因群众炸石,山岩震动而裂缝。
焦村遗址,位于灵口乡焦村,地处龙河和洛河交汇的三角地带,三面临水,东北靠山,面积1500多平方米。1983年9月15日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主要出土有战国时期的石斧、石铲刀、石锄、陶碗、陶盆、骨针、骨锥等。此遗址属新石器时期中期仰韶文化及龙山文化类型,遗址保护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