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 为题的初中作文

要原创的最好是叙事的... 要原创的 最好是叙事的 展开
69521AI
推荐于2017-12-15 · TA获得超过1149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9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7.5万
展开全部
寻找,寻找生活

在行走,在寻找,在夕阳中诉说人生的段落
----题记

独自一人的生活难免有些时候使我倍感压抑,寂寞.但更多的则是安全与快乐.
我还是那样一如既往的喝着我的苦咖啡,听着我的音乐,写着我的涂鸦,按部就班的生活着,百无聊赖的虚度着宝贵的时光,迷茫地晃荡在人生的路途上.走呀,走呀,走......

一个二十岁的男子恬不知耻的向长辈索要金钱以兑现我的物质欲望,过着过度消费的物质生活.其实,我并不以可观的成绩为代价踏入名牌大学的门槛,可是用来包装自己的一切均是名牌;我也没有坦荡亦或是光明的前途供我走下去,只是一天天浑浑噩噩的过着颓废主义者的日子;没有可以炫耀或相濡以沫的朋友知己,没有可以牵肠挂肚的女友.我所拥有的只是一颗孤傲和冷漠的心,带着隐忍的态度,独自行走在人生路上的躯体.有时候倍感艰难,更多的则是要忍受孤独与寂寞,甚至失望.
可是我依旧在寻找,寻找暗无天日的写作.也许现在的写字是我唯一的嗜好.在比较封闭的日子与空间里我不明白其中所包含的意义.虽然我是一个低调的人,可是我知道它是属于我,起码现在它属于我.

这是个热翳的夏日.这是个寂寞难耐的夏日,这是个颓废亦或是空间的夏日.我知道自己将在这热翳,寂寞与空间的夏日里无所顾及的度过整整两个月百无聊赖的生活.

生命的颜色似乎已经退却,每天都一如既往.写够几千字的琐碎往事,冲两三杯速溶咖啡一盘盘喋喋不休的磁带不厌其烦的播放着意大利古典音乐,读几千字的小说,与他人说着与自己毫无相干的话语,感受阳光的灼热与心情的躁动.当惨淡的月光洒向大地之时,当四周充满寂寥之时,夜深了,疲倦了,于是这一天也该结束了.

生活如此平淡,告别人欢声笑语的校园生活,诀别了我的高中生涯,终于踏出繁哗与喧嚣,可是这一步又未免有些单调,迷惘.愚蠢的我明知前方的路不知在哪里,却执拗的头也不回.这是背水一战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别无选择.

中学时代仅仅是改变自己的时代.告别了,即使未曾改变亦或是改变的如何,其实都不重要,也不值得留恋.大学时代也仅仅只是炼造自己的时代.虽然处于青春年华的我们对它有所向往,但它并不意味着那就是最后的据点.其实,这一切不过如此而已.重要的是应该考虑如何走下去.

明明知道摆在眼前的路有很多条.但若要我选择,我会踏进茫茫大漠.因在大漠中行走才会留下脚印,是自己的脚印,回首望去,可以看到自己留下的曲线是一种安慰.毕竟是属于自己的阴极,虽历尽艰辛,但后味甘甜.你知道,它对你有意义.

我晓得这样的现实.

当一个人高高在上之时,当一个人达到名利双收之时,这个人就不在是以前的他了.所有的事情都边的微乎其微,所有的坎坷都变的一帆风顺,所有的一切都面临着重新的洗牌.这是很残酷的,但却是必然的.

不过,人活着的一生无非都是在遵循着抛物线的轨迹.当达到颠峰的人赢得名利双收的瞬间无非是个短暂的停留,昙花一现之后的惆怅与落空之后的感叹又是何等的难以启齿?!就连炫耀之时也会句的羞赧与尴尬.

他人的訾议亦或是唾骂,名与利在闲言碎语中被沉淀,被淡泊,被遗忘.只有自己会记得.然而记忆只会让人感到力不从心,已经无力东山再起,只好向命运屈服.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其实生命与生活同样平淡.一切只不过是风中之尘,稍纵即逝......

可是,我们依然不惜生命与时间为代价,拼搏,奋斗.其实为的只是从中获取生存的物质与精神.高贵与平庸原本是对立,可它们在生命的的范围内二者却空前的统一.毕竟最终的结果是一样的.殊途同归.

年轻时的心潮澎湃与不知疲倦的奋斗唯一能够忘却世界的荒芜与叵测.当真正的得到之时,才忽然明白,一切不过如此.不过如此而已.在寻找,在行走,人山人海.拿着车票微笑着等待,等待着改变命运的时刻,等待最后的泅渡.然后慢慢消沉,被时间遗忘.只有自己曾记得.翻开陈旧的记忆,对自己讲述不为人知的故事.

夕阳倏然消失在绚烂的晚霞之中,只留下淡淡的余晖迎接着黑暗与寂静的到来.一切顺其自然

寻找海市蜃楼的源头

我们常用海市蜃楼来比喻可欲而不可求的事物。但事实上,那些市那些楼的确存在,只不过光线经过折射后误导了眼睛而已。世界上没有比光线更直的线条,也没有比光线更快的速度,可光线的扭曲与延迟在现实中无处不在。所以,如果严谨地考究一番,我们所看到的事物都是海市蜃楼。仰望天空中闪烁的星星,那也许是几亿年前的影像,当你觉察到它的时候,它或许早已经不复存在了;当你透过眼镜、玻璃窗,甚至是眼前的一小段空气看周围的事物时,光线也经历了许多微妙的曲折;即使社会范畴里,海市蜃楼也无处不在,很少有人能公平地称量自己的得失,即使他自以为很公平。透过现象看本质,真理时常就隐藏在海市蜃楼的附近。

大自然中,往复循环是一个定律,所以才有了环环相扣的生态圈,所以才有了生生不息的人类世界。而生与死、幸福与苦难这些与生命与人生有关的环节无不是构成我们人类世界往复循环的关键。面对这些大自然给予的命题,人类从诞生的那刻起便开始了前赴后继的探询。哲人们更是很精致地把人类世界划分为了精神与物质这样两个范畴来解释这些命题。在他们的指引下,这些“终极命题”似乎变成了一个个苦难的旋涡,让每一个陷入其中的人都不能自拔。在旁人眼里,哲人们似乎是在构建空中楼阁,自己陷入并引导向往它的人陷入苦难。可我宁愿说他们是在寻找海市蜃楼的源头,让后来人得到真正解渴的泉水。

不可否认,许多伟大的哲人、诗人未能找到海市蜃楼的源头便陷入了旋涡。其中,有自杀式的,有出走式的,更有精神分裂的。对于那样的结果,我们惋惜,我们觉得不可理解。但,我们不能简单地据此把精神追求与苦难划上一个等号。更别说在许多情况下,他们是在用形式表达某种独特的意图。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并不是没有出逃的机会,屈原因政治抱负不能得以施展而抱石投江,他们那种面对死亡慷慨和从容能仅仅用苦难来表达吗?肯定不能。退一万步来说,就说他们的精神追求都是苦难的历程。比照大自然的博大,比照历史长河的浩淼,他们苦难的结果也只能说明个人生命的渺小。即使是精神分裂,那也只能说明他进入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精神世界里,假如给他足够的时间与精力,谁又能证明他不会大获而归呢?之所以有人要面对死亡,那也是因为他们清晰地知道自己无法超越“人生自古谁无死”的生命尺度。他们的种种结果,无论是出离我们的世界而陷入真正的苦难中还是在生命谢幕的那刻欣然拥抱了真理,经过历史的沉淀,都在我们眼前幻化成一个个的海市蜃楼。它们是海市蜃楼,不是简单的空中楼阁,不然,它们为什么有那般的力量,牵引着无数后人在精神的世界里苦苦探索呢?

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各种的困惑,并因此陷入对生命和人生的思索。此时,我们也终于看到了先人们给我们留下的海市蜃楼。但,仅仅用思考就能继续并完成先人们用整个生命历程而成就的答案雏形吗?显然不能。那样只能把自己引入苦难的旋涡。对信仰的思索,是所有终极命题的症结。例如我为什么总是不快乐?我为什么而活着?凡此种种,都可以归结为信仰缺失或者信仰动摇上来。然后,我们会问自己:我们的信仰究竟是什么?

信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的信仰究竟是什么?这也是一个对人生的终极拷问。在对这个问题的追寻中,任何动摇都是无知的,却又是无法避免的。矛盾中,我们似乎正在接近它,但却象接近一个海市蜃楼。海市蜃楼在沙漠中升华,苦难在沙漠中沉淀。面对信仰,这个就在眼前但又永远摸不到的东西,有的人动摇了,绝望了,停止不前,最终跌入了海市蜃楼阴影,化作沙砾。而有的人却异常高兴,顺着海市蜃楼的指引,他终于找到了“水源”,然后又把自己幻化为了另一座海市蜃楼。(在这里,我们还需要具体思考下什么是信仰的问题。是信则有,不信则无吗?绝对不是。信则有,不信则无是迷信给自己强加上的一个光环,要被它照耀到了,可不得了。那么崇拜呢?崇拜能成为信仰吗?信仰是与自身融为一体的,是个人生命中的一部分。而崇拜则是对身之外的一种五体投地的敬佩。崇拜,多少也有些迷信的味道,自然也不能归入信仰的范畴。)

信仰是形而上的东西,但它不能缺少了形的基础,如同谈哲学不能脱离了科学的范畴。以此推导,信仰也不是孤立的,精神与信仰产生于鲜活的生命中,必然与大自然有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的联系。对此类问题的探询如果重新落回到现实中,再行理解起前人们留下的以及今人们正在留下的慷慨壮举来,似乎就简单了许多。什么是苦难?陷入那种对终极命题旋涡中而停止不前的人,他们肯定曲解了苦难的含义。真正的苦难都有现实的意义,如同真正的信仰都是有载体的。屈原信仰的载体是他的政治抱负;贝多芬在对音乐的追求中升华了人生的价值,音乐是他信仰的载体;艺人丛飞家私百万,倾其所有资助贫困学生,他的生活可能有些困窘,但他的精神却是快乐的,自由的。让穷人家的孩子能上得起学,这便是他那淳朴信仰的载体。所以说,我们因思考而变得不自由,所以也有了精神上的苦难,但对思考结果的实施却可以解放我们的不自由,释放我们的苦难。
其实对于信仰的追寻,也未必就是一个苦难的旅程。在烈日的炙烤下,柏油马路上也会出现路的“海市蜃楼”来,但由于我们先于海市蜃楼看到了柏油马路,所以行起路来并无艰险。丛飞的例子在向我们昭示着一些道理。他在第一次行善的时候,或许还有哗众取宠的味道,但他还是通过自己的行动最终找到了自己生命的答案。所以,对于进入精神范围的思考者来说,既然已经形而上地站在了更高的层次,就更应该有解答的优势。整日里思考,却始终得不出一个结论来,那么不妨停下来,做一些实在的事情,在做事的过程中,说不定会有柳暗花明、曲径通幽的功效。如果思考的人脾气倔强一些,非要用思考的方式来解决思考的问题的话,说不定就会落入精神分裂的旋涡。在前面的叙述中,我有过对精神分裂的肯定之说,但那只是针对于历史的一种态度。如果后来的思考之人都进入那种状态,我们的世界就非常恐怖了。或者说,如果时间能倒流,我宁可去劝说他们不要用个体生命的渺小去与历史长河的浩淼做比试了。毕竟,精神的问题影射到了物质,那么解决精神问题的途径还是应该回归到万物之源的大自然中去。(许多先人也正是这样做的)

给信仰找个载体,如同我们在苦难的精神世界中寻找一个信仰,或者是我们在平淡的物质生活中确立一个精神追求。归于物质,归于现实,信仰变的异常简单,可以变为一个信念、一种目标、甚至仅仅是一个牵挂。将鬼子赶出去的信念让无数先烈舍生取义,他们在瞬间完成了哲学家们或许一辈子才能完成的工作;资助那些交不起学费的贫困生考上大学,这个目标就让艺人丛飞倾其所有,最后都拿不出治病的钱,他在病入膏肓后,还牵挂着远方的学生:他们今年的学费该交了,交不上他们又要失学了。他的举动打动了媒体,震颤了我们,他用行动给自己树立起一石永不磨灭的碑文。信仰,这个精神范畴的概念,回归到现实中,也终于完成了一个自然的循环。冬去春来,种子发芽,万物泛绿,它还会继续生长,继续死亡。给我们的信仰找个载体,那样,我们的灵魂就不会居无定所,四处游荡了。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