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农村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方法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当前我校学生阅读状况:学生95%来自农村,阅读能力较差,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在教学中,根据观察和了解,我发现目前我校在阅读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家庭阅读氛围不浓,学生缺乏阅读兴趣。
在农村,良好的阅读氛围难以形成。家长认识不到阅读的重要性。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文化低或忙于农活和打工挣钱),家长很少去阅读,不能成为学生主动读书的榜样,也很少督促孩子去博览群书。家长为了让孩子写好作文,往往是“头疼医头”,大多爱给孩子买各种优秀作文选,而孩子并没什么兴趣去读。
许多学生在做完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后,不是疯跑打闹,就是抱着电视看,缺乏阅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选择课外书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导致阅读质量不高。
部分学生和家长,没有经验,在择书时有些盲目,或是书目过于单一——大多数家长以买作文选为主,造成阅读面狭窄;或是盲目听从孩子的意见,选择了一些要求过高或过低的书籍,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对一些高质量的经典绘本、童话、科普类等书籍因无人引导推荐而无缘“相识”。 因此导致学生阅读质量不高。
3、部分教师认识不到“阅读能力”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对学生缺乏阅读策略指导。
很多学生只读不思,泛读现象严重。对于一本好书,猎奇心理较重,只凭兴趣,有生动的情节就囫囵吞枣地读,再没有沉下心来,钻到书本里去精读。高年级的学生也作读书笔记,但更多的把做笔记当成负担,即使做笔记也只是摘抄好词好句,浅尝辄止。虽然有些语文老师会指导学生阅读,但毕竟不可能每个人都指导得特别仔细、到位,这样一来,学生不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即使是认真读过几本书,也往往是收效甚微。
坦率地讲,我们现在有的语文课根本没有教阅读,充其量只教会孩子认识了一些字,学了一堆似是而非的“语文知识”。一些真正重要的阅读策略,对孩子的阅读能力培养非常重要,例如,预测、调动知识经验、整合信息、提问、图像化思考,没有被教师教到。
我认为,“阅读”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心灵对话,是读者通过感知,结合生活体验与阅读素养,进行再创造的过程。
“阅读能力”是超越了单纯理解文章内容的层次,是将文章传达的内容进行分析、应用、批判的同时,掌握文章整体含义的能力。为了能够阅读并理解教材或书中的内容,就需要活用到背景知识、词汇、提取、推论、预测、综合判断、应用等多方面的能力。
为了培养农村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以课堂为主阵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是没有明显的界线的,它们是不“分家”的,是一个整体。在阅读方面,课内学方法,课外练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课内外阅读是需要紧紧链接在一起的。
课堂教学,就是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课堂教学是主阵地,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具体措施是:
u 教师范读。教师的阅读情感对于学生有着一种极为重要的熏陶作用。陶行知先生说:“熏染和督促两种力量比较起来,尤以熏染为更重要。好学是传染的,一人好学,可以染起许多人好学。”因此,让学生喜欢读书,首先应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阅读的爱。
u 以点带面。课内外阅读要链接好,我们以课文为基点辅以课外读物,使阅读由精读的点到略读的面,由阅读“个例”到阅读“群文”乃至读整本书,最终形成以课文为中心向周围呈辐射式阅读的方式。这样既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拓宽了视野,使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
a. 由一篇文章到能读相关的整本书。如鲁教版二年级下册第32课《丑小鸭》学完后,要求学生去读《安徒生童话》,就如学生见到了一棵充满生命力的树,教师就引领着他往前走,去享受整片森林的绿意盎然。
b. 由一个单元主题到能读相关的整本书。如鲁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主题是“科学”,就引导学生去读《小牛顿科学馆》等科学类的童书,让学生走进更为广阔又有趣的科学世界。
u 读写结合。我们充分利用教材进行仿写、续写、改编等习作训练。
u 教学生学会阅读的策略。
A、阅读正文前的预测。看到书名(篇名、题目)问自己:
想想这应该是一本什么书(文章)?有没有什么想法浮上脑海?
搜寻自己的生活经验,从书名(篇名、题目)联想到什么?
如果是我来写这本书(文章),我要怎么写?
B、阅读正文,提取信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练习简明扼要地说出所读材料的内容梗概,使他们能够从阅读材料中掌握关键的信息。
例如,我给三年级上语文课时,喜欢这样引导学生提取关键信息。
“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能不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会读书的同学,能把一篇文章读成一句话。”
“会读书的同学,能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语。请同学认真地再读句话,想一想你能读成哪一个词语?把这个词语圈出来。”
C、不动笔墨不读书。
我教给学生阅读时要动笔墨,一是圈画,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含义深刻的句子;优美词句或共鸣处;自己感受深、受感动、受启发的地方;不理解、读不懂的地方都可成为圈画批注的内容。可以用不同的记号标记,并反复诵读。二是让学生将随想的灵感与意见简单记在书上空白处或作笔记记录。
D、联结与整合。使学生能够串联起所有的线索,从阅读过程中正确解读信息、建构意义,精准获取作者的思想和用意。
E、综合判断。引导学生将所解读的信息结合自己原有的背景知识、想法和经验,经过思考与综合判断后,提出自己的见解。
F、理解与运用。在提取、推论、整合、预测、综合判断的基础上,使学生对阅读材料加以灵活运用。
二、丰富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鲁迅先生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非常有限。”选入教材的文章毕竟是有限的,学生只有海量阅读,厚积薄发,才能融会贯通,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关于阅读,《朗读手册》中提出了两个层次的公式:
l 你读得越多,理解力越好;理解力越好,就越喜欢读,就读得越多。
l 你读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聪明。
在课外阅读方面,可以采取的具体策略是:
(1)好书推荐,解决书源问题
小学生在选择读物时往往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这样阅读的质量大打折扣。因此,我们有必要“干预”,进行好书推荐,指导学生选择购买适合他们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的童书,这样既能保护和尊重他们的阅读兴趣,又不信马由缰,放任自流,从而增强阅读的实效性。
发动学生推荐自己拥有的最喜欢的一本书,存放在班级图书角,成为班级共用图书,登记编号,设专人保管,互相借阅,达到资源共享,从而使家长花较少的钱让子女看更多的书。
薛瑞萍老师说过:“每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都应当是自觉的儿童阅读推广人。他应当知道适合学生的好书是什么;好书在哪里;把好书送到孩子跟前;和孩子一起读。”我深以为然,并付诸行动。
(2)开展各种读书活动
语文学习的核心,语文教学的规律,那就是——“读”。
A、 坚持为学生朗读童书(班级读书会的一种)。“当我的学生们享受到别的孩子没有享受到的幸福,当他们从一个个故事中获得他们自己的快乐与忧伤,当他们学着我的样子捧起书,沉醉地阅读,我看见他们也长成了一棵棵小树,碧绿的小树。 ”
这是邱凤莲老师的《大声读给孩子听》书中的一段话。因为农村小学生家里经济条件的限制,教师推荐的优秀童书都买到也不现实,但怎样让他们和优秀童书不失之交臂呢?结合实际,我们语文教师可以坚持定时朗读好的童书给学生听,干净、美丽、充满童心的文字,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轻松快乐的汲取。教师读过的书,不少学生会意犹未尽,去寻找,买回来,自己再读啊读。,我认为为学生朗读的方式很适合农村小学生,能激发他们读书的兴趣,带动他们主动阅读。
B、在规定时间内,让学生持续默读。
《朗读手册》中提到:影响学生阅读成绩的因素主要有两个:
n 老师对学生朗读的频率。
n 在校持续默读的频率。每天持续默读的学生,其阅读水平要比每周默读一次的学生高很多。
C、为了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督促学生坚持读书,上读书汇报课(班级读书会的一种),教师给予评价并奖励优秀者。
D、班级共读一本书。
薛瑞萍老师说:“相对集中地阅读同一本书,有助于形成阅读磁场,一段时间里,大家同时沉浸于一个作家,一种风格——如是透透地浸上一回,其间好处,是东一本、西一本地散借散读所不能比拟的。”
比如我带着学生学习28课《卡罗纳》之后,我们就开始共读《爱的教育》。
E、 坚持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只凭教师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家长的参与。我们要指导家长和孩子每天坚持亲子共读。
F、开展家庭联合读书会。
G、指导学生记录阅读过的好书书目。教会学生设计一本“智慧存折”。举例如下:
封面设计
户名: xxx
智慧存折
快乐银行
xxx市xxxx第x小学分行
内页设计
编 号
书 名
作者/译者
出版社
读完日期
特色、备忘
1
《火鞋与风鞋》
[德]乌尔苏娜·韦尔芙尔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2011年11月20日
彩乌鸦系列
2
《人鸦》
[奥]埃迪特·施莱伯尔-维克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2011年12月15日
彩乌鸦系列
3
《笨狼的学校生活》
汤素兰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2012年1月4日
4
《鼹鼠的月亮河》
王一梅
新蕾出版社
2012年2月18日
(3)指导学生阅读
我们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技能。指导学生掌握几种基本的读书方法,如持续默读、精读、略读、批注阅读等。同时还教给学生一些常见的读书习惯,如: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略读和精读相结合;让学生应用课堂中学到的一般的阅读顺序,即先初读(略读),感知课文大意,然后精读品析,最后评议摘录。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会摘抄积累,“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填写“阅读存折”等。
为了提升阅读能力,我们还这样指导学生阅读:1、根据文章的类型,有目的地阅读;2、调动背景知识;3、活用背景知识;4、提高词汇能力;5、出声思考;6、一边提问,一边阅读;7、阅读时先判断什么内容比较重要;8、阅读的同时做好笔记。
(4)以写促读,读写结合。
让学生坚持写日记,并在校讯通这个平台上积极写博。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因此,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本,为学生的长远发展着想,给学生打下良好的语文基础。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当前我校学生阅读状况:学生95%来自农村,阅读能力较差,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在教学中,根据观察和了解,我发现目前我校在阅读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家庭阅读氛围不浓,学生缺乏阅读兴趣。
在农村,良好的阅读氛围难以形成。家长认识不到阅读的重要性。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文化低或忙于农活和打工挣钱),家长很少去阅读,不能成为学生主动读书的榜样,也很少督促孩子去博览群书。家长为了让孩子写好作文,往往是“头疼医头”,大多爱给孩子买各种优秀作文选,而孩子并没什么兴趣去读。
许多学生在做完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后,不是疯跑打闹,就是抱着电视看,缺乏阅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选择课外书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导致阅读质量不高。
部分学生和家长,没有经验,在择书时有些盲目,或是书目过于单一——大多数家长以买作文选为主,造成阅读面狭窄;或是盲目听从孩子的意见,选择了一些要求过高或过低的书籍,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对一些高质量的经典绘本、童话、科普类等书籍因无人引导推荐而无缘“相识”。 因此导致学生阅读质量不高。
3、部分教师认识不到“阅读能力”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对学生缺乏阅读策略指导。
很多学生只读不思,泛读现象严重。对于一本好书,猎奇心理较重,只凭兴趣,有生动的情节就囫囵吞枣地读,再没有沉下心来,钻到书本里去精读。高年级的学生也作读书笔记,但更多的把做笔记当成负担,即使做笔记也只是摘抄好词好句,浅尝辄止。虽然有些语文老师会指导学生阅读,但毕竟不可能每个人都指导得特别仔细、到位,这样一来,学生不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即使是认真读过几本书,也往往是收效甚微。
坦率地讲,我们现在有的语文课根本没有教阅读,充其量只教会孩子认识了一些字,学了一堆似是而非的“语文知识”。一些真正重要的阅读策略,对孩子的阅读能力培养非常重要,例如,预测、调动知识经验、整合信息、提问、图像化思考,没有被教师教到。
我认为,“阅读”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心灵对话,是读者通过感知,结合生活体验与阅读素养,进行再创造的过程。
“阅读能力”是超越了单纯理解文章内容的层次,是将文章传达的内容进行分析、应用、批判的同时,掌握文章整体含义的能力。为了能够阅读并理解教材或书中的内容,就需要活用到背景知识、词汇、提取、推论、预测、综合判断、应用等多方面的能力。
为了培养农村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以课堂为主阵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是没有明显的界线的,它们是不“分家”的,是一个整体。在阅读方面,课内学方法,课外练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课内外阅读是需要紧紧链接在一起的。
课堂教学,就是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课堂教学是主阵地,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具体措施是:
u 教师范读。教师的阅读情感对于学生有着一种极为重要的熏陶作用。陶行知先生说:“熏染和督促两种力量比较起来,尤以熏染为更重要。好学是传染的,一人好学,可以染起许多人好学。”因此,让学生喜欢读书,首先应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阅读的爱。
u 以点带面。课内外阅读要链接好,我们以课文为基点辅以课外读物,使阅读由精读的点到略读的面,由阅读“个例”到阅读“群文”乃至读整本书,最终形成以课文为中心向周围呈辐射式阅读的方式。这样既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拓宽了视野,使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
a. 由一篇文章到能读相关的整本书。如鲁教版二年级下册第32课《丑小鸭》学完后,要求学生去读《安徒生童话》,就如学生见到了一棵充满生命力的树,教师就引领着他往前走,去享受整片森林的绿意盎然。
b. 由一个单元主题到能读相关的整本书。如鲁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主题是“科学”,就引导学生去读《小牛顿科学馆》等科学类的童书,让学生走进更为广阔又有趣的科学世界。
u 读写结合。我们充分利用教材进行仿写、续写、改编等习作训练。
u 教学生学会阅读的策略。
A、阅读正文前的预测。看到书名(篇名、题目)问自己:
想想这应该是一本什么书(文章)?有没有什么想法浮上脑海?
搜寻自己的生活经验,从书名(篇名、题目)联想到什么?
如果是我来写这本书(文章),我要怎么写?
B、阅读正文,提取信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练习简明扼要地说出所读材料的内容梗概,使他们能够从阅读材料中掌握关键的信息。
例如,我给三年级上语文课时,喜欢这样引导学生提取关键信息。
“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能不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会读书的同学,能把一篇文章读成一句话。”
“会读书的同学,能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语。请同学认真地再读句话,想一想你能读成哪一个词语?把这个词语圈出来。”
C、不动笔墨不读书。
我教给学生阅读时要动笔墨,一是圈画,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含义深刻的句子;优美词句或共鸣处;自己感受深、受感动、受启发的地方;不理解、读不懂的地方都可成为圈画批注的内容。可以用不同的记号标记,并反复诵读。二是让学生将随想的灵感与意见简单记在书上空白处或作笔记记录。
D、联结与整合。使学生能够串联起所有的线索,从阅读过程中正确解读信息、建构意义,精准获取作者的思想和用意。
E、综合判断。引导学生将所解读的信息结合自己原有的背景知识、想法和经验,经过思考与综合判断后,提出自己的见解。
F、理解与运用。在提取、推论、整合、预测、综合判断的基础上,使学生对阅读材料加以灵活运用。
二、丰富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鲁迅先生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非常有限。”选入教材的文章毕竟是有限的,学生只有海量阅读,厚积薄发,才能融会贯通,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关于阅读,《朗读手册》中提出了两个层次的公式:
l 你读得越多,理解力越好;理解力越好,就越喜欢读,就读得越多。
l 你读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聪明。
在课外阅读方面,可以采取的具体策略是:
(1)好书推荐,解决书源问题
小学生在选择读物时往往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这样阅读的质量大打折扣。因此,我们有必要“干预”,进行好书推荐,指导学生选择购买适合他们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的童书,这样既能保护和尊重他们的阅读兴趣,又不信马由缰,放任自流,从而增强阅读的实效性。
发动学生推荐自己拥有的最喜欢的一本书,存放在班级图书角,成为班级共用图书,登记编号,设专人保管,互相借阅,达到资源共享,从而使家长花较少的钱让子女看更多的书。
薛瑞萍老师说过:“每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都应当是自觉的儿童阅读推广人。他应当知道适合学生的好书是什么;好书在哪里;把好书送到孩子跟前;和孩子一起读。”我深以为然,并付诸行动。
(2)开展各种读书活动
语文学习的核心,语文教学的规律,那就是——“读”。
A、 坚持为学生朗读童书(班级读书会的一种)。“当我的学生们享受到别的孩子没有享受到的幸福,当他们从一个个故事中获得他们自己的快乐与忧伤,当他们学着我的样子捧起书,沉醉地阅读,我看见他们也长成了一棵棵小树,碧绿的小树。 ”
这是邱凤莲老师的《大声读给孩子听》书中的一段话。因为农村小学生家里经济条件的限制,教师推荐的优秀童书都买到也不现实,但怎样让他们和优秀童书不失之交臂呢?结合实际,我们语文教师可以坚持定时朗读好的童书给学生听,干净、美丽、充满童心的文字,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轻松快乐的汲取。教师读过的书,不少学生会意犹未尽,去寻找,买回来,自己再读啊读。,我认为为学生朗读的方式很适合农村小学生,能激发他们读书的兴趣,带动他们主动阅读。
B、在规定时间内,让学生持续默读。
《朗读手册》中提到:影响学生阅读成绩的因素主要有两个:
n 老师对学生朗读的频率。
n 在校持续默读的频率。每天持续默读的学生,其阅读水平要比每周默读一次的学生高很多。
C、为了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督促学生坚持读书,上读书汇报课(班级读书会的一种),教师给予评价并奖励优秀者。
D、班级共读一本书。
薛瑞萍老师说:“相对集中地阅读同一本书,有助于形成阅读磁场,一段时间里,大家同时沉浸于一个作家,一种风格——如是透透地浸上一回,其间好处,是东一本、西一本地散借散读所不能比拟的。”
比如我带着学生学习28课《卡罗纳》之后,我们就开始共读《爱的教育》。
E、 坚持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只凭教师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家长的参与。我们要指导家长和孩子每天坚持亲子共读。
F、开展家庭联合读书会。
G、指导学生记录阅读过的好书书目。教会学生设计一本“智慧存折”。举例如下:
封面设计
户名: xxx
智慧存折
快乐银行
xxx市xxxx第x小学分行
内页设计
编 号
书 名
作者/译者
出版社
读完日期
特色、备忘
1
《火鞋与风鞋》
[德]乌尔苏娜·韦尔芙尔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2011年11月20日
彩乌鸦系列
2
《人鸦》
[奥]埃迪特·施莱伯尔-维克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2011年12月15日
彩乌鸦系列
3
《笨狼的学校生活》
汤素兰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2012年1月4日
4
《鼹鼠的月亮河》
王一梅
新蕾出版社
2012年2月18日
(3)指导学生阅读
我们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技能。指导学生掌握几种基本的读书方法,如持续默读、精读、略读、批注阅读等。同时还教给学生一些常见的读书习惯,如: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略读和精读相结合;让学生应用课堂中学到的一般的阅读顺序,即先初读(略读),感知课文大意,然后精读品析,最后评议摘录。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会摘抄积累,“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填写“阅读存折”等。
为了提升阅读能力,我们还这样指导学生阅读:1、根据文章的类型,有目的地阅读;2、调动背景知识;3、活用背景知识;4、提高词汇能力;5、出声思考;6、一边提问,一边阅读;7、阅读时先判断什么内容比较重要;8、阅读的同时做好笔记。
(4)以写促读,读写结合。
让学生坚持写日记,并在校讯通这个平台上积极写博。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因此,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本,为学生的长远发展着想,给学生打下良好的语文基础。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