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展开全部
教育部颁布最新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规定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在现在的信息技术课中,虽已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但中心还是围绕考纲,所以现在的教学过程中运用的多的还是仅仅以掌握一些基本操作为主,至于如何获取信息、怎样获取信息,如何获取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之甚少。下面,我结合自己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尝试,谈一谈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信息素养进行培养。
1.良好的上课习惯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我在平时的教学中非常注意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例如,在每学期开学初,第一节课必是课堂常规。根据计算机房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制定一些实施细则,加以落实,如上课前集中排队进入机房,上课带教材和笔记,不带零食、饮料、U盘等;进入机房后按制定座位就坐,不得大声喧哗;填写《上机登记表》;发现机器问题及时报告老师,上课认真听讲,不玩游戏、不聊天、不随意下载、不做与上课无关的事;下课后做到三检查,即检查电脑是否正常关机,鼠标键盘是否摆放整齐,凳子是否摆放整齐,而且每节课安排值日生进行检查并及时反馈,提醒学生在上课或上机练习过程中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修改机器设置,不乱设置密码,不删除别人有用的文件,不浏览不健康网站,做到文明上课、文明上机、文明上网。
2.客观正确的评价有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
老师的评价和引导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课上让同学们把收集到的信息进行交流,同学的赞扬、老师及时的肯定会使其更加自信,对收集信息、选择信息、使用信息更有兴趣。还应改变以往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只注重获得多少知识和技能的做法,将信息意识、信息伦理道德和信息能力等作为衡量学生学习的重要指标纳入学生学习的评价体系中。通过运用合理的评价方式,全面考察学生信息素养的过程,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帮助他们逐步提高信息素养的能力。
3.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是培养信息素养的前提
我国古代教育学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集中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学生如果提不起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就谈不上信息素养的培养。现实中,计算机高手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对电脑方面的兴趣。有了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加之平时刻苦努力的实践操作,就会日见成绩。领略到学习带来的愉悦后,就会更加精神振奋,乐此不疲,越学越有兴趣,越学越有信心。如此一来就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天长日久,学习信息技术就成了一种乐事了。
4.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是提高信息素养的主要途径
在信息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增长速度大大加快。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再也不能停留在过去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模式中,也就是说,不能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只注重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传授,是注重学生计算机基本技能的操作训练,满足于学生掌握操作方法,并没有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入手开展教学,造成学生只会操作,不知道为什么操作或这项操作能做什么。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工具性的基础课程。所谓工具,就是用来处理其他事物的手段或器材。既然是手段,我们就要用,要常用,用它处理信息,用它解决工作、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常言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让学生学会学习,具有选择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才能终身受益。所以,作为信息技术老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什么,更要教学生会学什么。提倡把学技术与用技术融合在一起,即把用技术融合在学技术的过程中,在此过程中,通过实践、体验和探究,深化技术的学习。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尤其注意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会利用所学知识技能与操作主动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信息技术使用、处理能力。
5.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
教师集体的信息素养状况对学生的信息意识的启发和学习热情有直接的影响。教师是信息的传播者,所以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信息素养。老师们不仅仅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本技能和网络知识,而且要培养和强化直接的信息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用自己的榜样力量教育学生,把信息素养的培养渗透到教学中去。
总之,信息技术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中心,使学生的信息素养真正成为有用的基本技能,这就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把信息素养作为一个基本条件和重要手段,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
1.良好的上课习惯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我在平时的教学中非常注意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例如,在每学期开学初,第一节课必是课堂常规。根据计算机房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制定一些实施细则,加以落实,如上课前集中排队进入机房,上课带教材和笔记,不带零食、饮料、U盘等;进入机房后按制定座位就坐,不得大声喧哗;填写《上机登记表》;发现机器问题及时报告老师,上课认真听讲,不玩游戏、不聊天、不随意下载、不做与上课无关的事;下课后做到三检查,即检查电脑是否正常关机,鼠标键盘是否摆放整齐,凳子是否摆放整齐,而且每节课安排值日生进行检查并及时反馈,提醒学生在上课或上机练习过程中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修改机器设置,不乱设置密码,不删除别人有用的文件,不浏览不健康网站,做到文明上课、文明上机、文明上网。
2.客观正确的评价有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
老师的评价和引导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课上让同学们把收集到的信息进行交流,同学的赞扬、老师及时的肯定会使其更加自信,对收集信息、选择信息、使用信息更有兴趣。还应改变以往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只注重获得多少知识和技能的做法,将信息意识、信息伦理道德和信息能力等作为衡量学生学习的重要指标纳入学生学习的评价体系中。通过运用合理的评价方式,全面考察学生信息素养的过程,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帮助他们逐步提高信息素养的能力。
3.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是培养信息素养的前提
我国古代教育学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集中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学生如果提不起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就谈不上信息素养的培养。现实中,计算机高手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对电脑方面的兴趣。有了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加之平时刻苦努力的实践操作,就会日见成绩。领略到学习带来的愉悦后,就会更加精神振奋,乐此不疲,越学越有兴趣,越学越有信心。如此一来就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天长日久,学习信息技术就成了一种乐事了。
4.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是提高信息素养的主要途径
在信息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增长速度大大加快。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再也不能停留在过去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模式中,也就是说,不能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只注重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传授,是注重学生计算机基本技能的操作训练,满足于学生掌握操作方法,并没有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入手开展教学,造成学生只会操作,不知道为什么操作或这项操作能做什么。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工具性的基础课程。所谓工具,就是用来处理其他事物的手段或器材。既然是手段,我们就要用,要常用,用它处理信息,用它解决工作、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常言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让学生学会学习,具有选择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才能终身受益。所以,作为信息技术老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什么,更要教学生会学什么。提倡把学技术与用技术融合在一起,即把用技术融合在学技术的过程中,在此过程中,通过实践、体验和探究,深化技术的学习。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尤其注意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会利用所学知识技能与操作主动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信息技术使用、处理能力。
5.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
教师集体的信息素养状况对学生的信息意识的启发和学习热情有直接的影响。教师是信息的传播者,所以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信息素养。老师们不仅仅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本技能和网络知识,而且要培养和强化直接的信息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用自己的榜样力量教育学生,把信息素养的培养渗透到教学中去。
总之,信息技术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中心,使学生的信息素养真正成为有用的基本技能,这就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把信息素养作为一个基本条件和重要手段,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