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现代中学生,由于受中国社会传统观念和实用主义的影响,基础教育各学科之间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学生家长乃至全社会对理科和科学教育的重视程度大大超过了人文学科,人文教育被极大的忽视,结果导致目前中学生普遍存在人文素养缺失的状况。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中的一门,以其丰富多彩的事件和人物,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情感和精神。中学历史教学的目标是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素养,从而正确地认识人类历史上社会的、科技的、经济的、政治的和文化的知识,并在认识和总结过去的过程中找出历史的经验教训,学会运用历史的眼光去分析当代社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然而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一般是临考试前背一背,纯粹为应付考试而学;高中学习历史只是为高考作准备,为高考备水一战。从学生学习历史的现状中,可以看出历史学科在培养人文素养方面的功能在一点一点的流失,这不能不令人担忧,因为基础教育承担着塑造未来公民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的艰巨任务,这将关系到整个民族的素质和国运的兴衰。
为此作为历史教师任重而道远,不仅要在课堂上要注意营建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积极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设想,敢于质疑,而且要积极引导学生提升个人素质,同时呼吁提高家庭、社会的重视程度,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素养。
一、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创新探究讨论方式,建设高效课堂是提升中学生历史素养的首要途径。
(一)依据新教材,活化教材思想创新思路,领悟教材编写新模式,让学生在设置的情境中体会历史,在适度的问题中感悟历史,以培养学生历史素养。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指出:“学习是基于真实世界(真实情境)中的体验”。历史新课程强调教学的“情”、“趣”化。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鲜活地再现历史情境,通过有效的师生互动,“以情动情,以自己的激情去点燃学生的激情,最终达到感情上的共鸣”
。让学生真切地感悟历史的真谛,从而真正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对于如何创设教学情境,有位学者概述了以下七种主要的方法: 联系生活展现情境。 运用实物演示情境。 借助图画再现情境。 播放音乐渲染情境。 扮演角色体会情境。 锤炼语言描绘情境。这些方法富有实际操作性,也是完全适用创设历史教学情境的。
例如:在讲“甲午中日战争之黄海海战”时,可以播放一段视频,再补充文字材料介绍邓世昌的英勇事迹:致远号被日军鱼雷击沉后,邓世昌和全体将士全部落水。有人递给他救生圈,他拒不接受,其爱犬咬住他的发辫,希望救出主人,但邓世昌决心以身殉国,将爱犬按入水中,自己也带着满腔的悲愤和遗憾一同沉没。后来,光绪帝为此事挥笔写下:“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誓壮海军威”的颂词。这样就使黄海海战的悲壮气氛和邓世昌英勇献身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学生脑海中,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以问题为中心的探究讨论式教学活动,是提高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又一种最佳手段。因为通过老师在教学中提出问题和让学生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置身于历史的思维之中、处于积极的课堂参与之中。这样,学生要解决问题,就必须正视历史的时代问题,对当时当地的政治、经济、思想等联系进行分析、思考,并加以比较,这些活动都会使学生个人更深入地参与历史的教学之中。例如: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为什么最早兴起于东南沿海?要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就必须联系中国古代明清的经济、东南沿海的地理位置、近代这里的社会、经济状况等等知识来进行思考。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在历史问题的分析中,提高自己认识、评判历史问题的能力。同时历史学习不只是了解过去,还要认识现实,所以采取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参与对历史和现实问题的解决,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也更好地培养了现代中学生的人文素养,为我们的社会培养了更多的合格人才。
二、培养中学生自身素质是提高其历史素养的必要条件。
(一)大量阅读各种历史题材的书籍、史籍等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比如在生活中可以联系历史电影或小说来了解历史,培养历史素养。《甲午风云》、《从奴隶到将军》、《地道战》等就是学习甲午中日战争、护国运动、敌后军民反扫荡斗争最好的素材。
(二)关心时事,以史为鉴,学以致用是最高的历史素养。
历史学科学习的最高素养是以史为鉴、学以致用,体现了这一学科更强的人文性和实用性。学习历史最终目标就是用学到的历史知识和能力来指导自己平时的实践和行动,理性地辩证地看待现实问题,从历史事件中找到现实问题的历史的影子和历史借鉴。历史科目也会涉及到现实生活,这就需要中学生在学习史实的同时积极对国内国际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收集和材料挖掘,例如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国际格局和国际关系问题、知识经济问题、重要的区域问题。
为此作为历史教师任重而道远,不仅要在课堂上要注意营建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积极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设想,敢于质疑,而且要积极引导学生提升个人素质,同时呼吁提高家庭、社会的重视程度,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素养。
一、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创新探究讨论方式,建设高效课堂是提升中学生历史素养的首要途径。
(一)依据新教材,活化教材思想创新思路,领悟教材编写新模式,让学生在设置的情境中体会历史,在适度的问题中感悟历史,以培养学生历史素养。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指出:“学习是基于真实世界(真实情境)中的体验”。历史新课程强调教学的“情”、“趣”化。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鲜活地再现历史情境,通过有效的师生互动,“以情动情,以自己的激情去点燃学生的激情,最终达到感情上的共鸣”
。让学生真切地感悟历史的真谛,从而真正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对于如何创设教学情境,有位学者概述了以下七种主要的方法: 联系生活展现情境。 运用实物演示情境。 借助图画再现情境。 播放音乐渲染情境。 扮演角色体会情境。 锤炼语言描绘情境。这些方法富有实际操作性,也是完全适用创设历史教学情境的。
例如:在讲“甲午中日战争之黄海海战”时,可以播放一段视频,再补充文字材料介绍邓世昌的英勇事迹:致远号被日军鱼雷击沉后,邓世昌和全体将士全部落水。有人递给他救生圈,他拒不接受,其爱犬咬住他的发辫,希望救出主人,但邓世昌决心以身殉国,将爱犬按入水中,自己也带着满腔的悲愤和遗憾一同沉没。后来,光绪帝为此事挥笔写下:“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誓壮海军威”的颂词。这样就使黄海海战的悲壮气氛和邓世昌英勇献身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学生脑海中,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以问题为中心的探究讨论式教学活动,是提高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又一种最佳手段。因为通过老师在教学中提出问题和让学生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置身于历史的思维之中、处于积极的课堂参与之中。这样,学生要解决问题,就必须正视历史的时代问题,对当时当地的政治、经济、思想等联系进行分析、思考,并加以比较,这些活动都会使学生个人更深入地参与历史的教学之中。例如: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为什么最早兴起于东南沿海?要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就必须联系中国古代明清的经济、东南沿海的地理位置、近代这里的社会、经济状况等等知识来进行思考。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在历史问题的分析中,提高自己认识、评判历史问题的能力。同时历史学习不只是了解过去,还要认识现实,所以采取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参与对历史和现实问题的解决,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也更好地培养了现代中学生的人文素养,为我们的社会培养了更多的合格人才。
二、培养中学生自身素质是提高其历史素养的必要条件。
(一)大量阅读各种历史题材的书籍、史籍等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比如在生活中可以联系历史电影或小说来了解历史,培养历史素养。《甲午风云》、《从奴隶到将军》、《地道战》等就是学习甲午中日战争、护国运动、敌后军民反扫荡斗争最好的素材。
(二)关心时事,以史为鉴,学以致用是最高的历史素养。
历史学科学习的最高素养是以史为鉴、学以致用,体现了这一学科更强的人文性和实用性。学习历史最终目标就是用学到的历史知识和能力来指导自己平时的实践和行动,理性地辩证地看待现实问题,从历史事件中找到现实问题的历史的影子和历史借鉴。历史科目也会涉及到现实生活,这就需要中学生在学习史实的同时积极对国内国际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收集和材料挖掘,例如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国际格局和国际关系问题、知识经济问题、重要的区域问题。
汉开
2024-12-11 广告
2024-12-11 广告
艺体生在复习文化课时,应注重时间管理,平衡艺术训练与文化学习。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分阶段、有重点地复习各科知识。利用碎片时间巩固基础知识点,多做真题以熟悉考试题型。同时,要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课堂上紧跟老师节奏,积极参...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汉开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