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帮孩子培养计算能力
家长首先需要明确,计算掌握的熟练程度和理解算理是计算快慢的最主要两个因素。
那么问题就好办了。
诀窍无非两点,一是反复练习,二是理解算理。两个要点说起来简单,但真正做起来并不容易。
首先是反复练习,关于这一点,相信不用多说家长们也明白重要性,但反复练习是一件费时又费脑的事,不是简单让孩子做大量相同的题目,而是让孩子有兴趣并且长期坚持做,这是要考虑题型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其次是理解算理,这点往往容易被忽视,也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孩子才能搞明白。比如, 四年级学习分配律, 有大量的应用分配律做巧算的练习, 例如
23 * 37 + 23 * 63 = 23 * (37 + 63) = 23 * 100 = 2300,
如果我们问一句, 分配律的道理是什么? 为什么乘法有分配律? 为什么可以用分配律做这样的巧算 ? 有多少家长、孩子能够准确的回答?
再比如, 五年级学习了分数乘除法, 3/5 ÷ 2/3 = ? 家长们都知道除以一个分数等于乘以分数的倒数,
3/5 ÷ 2/3 = 3/5 x 2/3 = 9/10
所以大家都能够计算正确的结果。可是如果我们再追问一句,为什么除以一个分数可以等于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分数相乘为何是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90% 的家长都会直接懵掉。
最后,告别盲目刷题,好玩有趣才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算术学习,大多数的家长把算术等同于计算, 只是强调机械练习记忆,能计算、能算对就可以了。 然而,这是大错特错! 我们常都说数学是培养孩子思维的, 所以追问一句: 这样机械的方式学计算, 我们又培养了孩子哪门子的数学思维呢?
算理清楚,法则记得牢固,做四则计算题时,就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
小学生遇到的算理如: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凑十法和破十法,相同数连加的概念,十进制计数法,有关数位的概念,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积、商的变化规律,分数的意义与性质,分数单位的概念,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约分与通分等概念。
以上这些基础知识,都应讲解得很清楚,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便在学习新知识时,能发挥知识的正迁移作用。如,“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这部分知识就很重要。在讲解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小数、百分数互化时,就要用到它。分数单位的概念,在讲解分数加、减、乘、除的计算法则时也离不开它。这两部分知识,学生如能掌握得很熟练,学习小数、分数四则计算才能顺利进
二、要讲清四则混合运算的顺
运算顺序是指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演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加、减,也有乘、除,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跟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完全相同,因此,讲清这个运算顺序是很重要的小学数学教材中,关于运算顺序这部分知识是分散出现的,一年级第二学期就出现了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二年级第二学期出现了两、三步计算的式题,三年级第二学期学习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包括中括号),四、五年级继续巩固。所以,一般均能掌握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