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一年级的学生尽快适应学习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相信很多家长都听过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我们对于孩子的教育也越来越放在心上,所以从小学开始补课对于很多家庭来说都是很普遍的现象,但是如何补课才能让孩子在同龄人中间超过他们,完成在第一学习阶段有突破性的收获呢?
首先作为家长应该培养孩子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孩子们爱上学习,找到学习的乐趣,从中知道学习对于自己的意义,不只是单纯了顺应时代的要求,从心里认为学习是对自己有用的,认识到学习的重要和学习带给我们的各个方面的提升。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是没有错的,读的书多,气质自然会提升。
其次是要孩子学会有较好的执行力,这个对于孩子来说很大程度上对于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想要去做某件事就是通过自身强大的执行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一旦孩子们想要去做某件事,那么他一定会做成。
最后就是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打基础,很多孩子都在这个阶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会在生活学习中找到正确的方法去完成学业,才会在之后一路的学习生活中一路前进,找到更好的路线。
首先作为家长应该培养孩子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孩子们爱上学习,找到学习的乐趣,从中知道学习对于自己的意义,不只是单纯了顺应时代的要求,从心里认为学习是对自己有用的,认识到学习的重要和学习带给我们的各个方面的提升。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是没有错的,读的书多,气质自然会提升。
其次是要孩子学会有较好的执行力,这个对于孩子来说很大程度上对于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想要去做某件事就是通过自身强大的执行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一旦孩子们想要去做某件事,那么他一定会做成。
最后就是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打基础,很多孩子都在这个阶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会在生活学习中找到正确的方法去完成学业,才会在之后一路的学习生活中一路前进,找到更好的路线。
2017-10-25 · 百度知道合伙人官方认证企业
关注
展开全部
从小学新生的心理特点入手,分析孩子的情况,具体针对孩子所面临的问题,结合教学经验,从家长、教师、学校三个方面分别探讨了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的方法。
1.小学新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一年级新生大多处在6——7岁这个年龄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心理特征如下:
1.1 注意力主要以无意注意为主;注意带有强烈的兴趣性、直观性和感情色彩;注意力不稳定,容易分心,;注意的范围小,注意力的分配和转移能力都较弱,并且不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意志力薄弱,自制力差。
1.2 思维水平从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水平过渡,但形象思维仍占优势。意义识记逐渐发展,但机械记忆仍是主要的记忆方法。
1.3 情感日益丰富,情感的稳定性和控制力也在增强;但孩子的依赖性较强,凡事依赖成人监督;对教师极为信任和依赖;
1.4 好动、好模仿、易受暗示;对一切充满了好奇心,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
2.小学新生入学所面临的问题
一般来说,小学新生在入学适应上主要面临的难题有以下三个:一是环境的变化;二是学习方式的变化;三是学校作息时间的变化。
2.1 环境的变化。环境的变化包括了学习环境的变化和人际环境的变化。陌生的校园、教室、老师和同学,在给孩子带来新奇的同时,也会给一些孩子造成情绪上的焦虑与不安。同伴交往比较少、性格较为内向的孩子,更有可能出现这样的问题,更有甚者,学生会因为焦虑不安而产生某些心身疾病,以此来逃避上学。
2.2 学习方式的变化。从幼儿园到小学,由一个轻松活泼的教学环境到一个相对比较严谨的教学环境,由以游戏和玩耍为主的幼儿园的生活跨越到以听说读写算为主的学习生活,有些学生会感到不适应,具体表现为胆怯,不敢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见解,甚至在上课期间想上厕所也不敢举手;在课堂上不主动举手发言;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等。
2.3 作息时间的变化。幼儿园没有严格规定上、下课的时间,上课的时候也没有严格要求必须认真地听,作息时间相对比较宽松自由;而上了小学就要严格遵守时间安排,早上不能迟到,上课时不能自由活动,也不能提前放学。
对这一变化,孩子并不能一下子就接受,有的孩子表现为上课精神不集中,玩弄文具等,有的孩子则由于晚睡早起,精神状况不佳,上课出现打瞌睡现象等等。
3.小学生适应问题要解决的内容
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心理发展上的一个质的突变。面临这一重大转折,许多新生往往会产生不少适应上的问题,急需给予恰当的指导和帮助。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及时解决的话,将会影响到孩子整个学业生涯的顺利进行。
入小学后,陌生的环境会给孩子带来一些困扰,防止新生自卑、恐惧、退缩、郁闷等不良情绪的滋生,保持孩子的心理平衡,促使其尽快融入新的集体、适应小学的环境,这是新生能顺利开展小学生活的基本前提。以学习活动为主,学习的正规化和负担加重,孩子(特别是一些动作比较慢、学前教育相对缺乏的孩子),很容易在学习上遇到挫折,从而影响甚至丧失学习兴趣。深入地了解每位学生,以宽容的心态接纳适应慢的学生,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这是保证新生适应小学生活的关键,也是重点所在。
小学的学习环境需要小学生有较强的独立性,有的孩子存在着依赖的毛病,没有独立生活能力。进入 小学后,离开父母,孩子就会紧张,产生不安全感,导致孩子注意力涣散、动作迟缓、反应慢等,从而影响学习。因此,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也是家长和教师不容忽视的一点。
4.家长如何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
家长可以从以下方面帮助孩子从生理到心理上来适应小学生活。
4.1 熟悉校园环境。开学前,家长抽时间带孩子到小学去看一看,熟悉新的校园环境。如果孩子要自己上学的话,带孩子
认识一下上学的路,并帮助孩子记住比较明显的标志、了解交通规则,学会注意交通安全。
4.2 加强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第一孩子要养成一个人睡的习惯。 第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包括了洗澡、收拾书包等。刚开始的时候孩子可能会手忙脚乱、丢三落四,但是家长要有耐心,可以在旁边多加指点,但是不能代劳。第三养成定点睡觉,自觉起床的习惯。家长可以先和孩子一起订下计划,然后教会孩子看时间,再培养孩子这个习惯。
5.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孩子日后的学习。一年级正是习惯养成的好时机。家长要非常严格地培养孩子者方面的习惯。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着手:
第一姿势端正。写字的姿势、坐的姿势、拿笔的姿势等,都不能够马虎,姿势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孩子身体骨骼的发育。
第二学习态度。学习时学习,要专心。家长不要购买过于华丽的文具,如花巧的橡皮等,以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影响孩子的正常学习。
第三学习方法。低年级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一般只能维持在30分钟左右。不要让孩子长时间坐着学习,也不能让他三两分钟就走动一次,鼓励孩子在一段适当的时间里专心完成一件事情才休息。
6.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
小学是一个强调集体的环境,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自我中心的情况较为严重。家长要在学前培养孩子谦让、团结等良好的品德行为,以免孩子在学校和同学发生冲突,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
小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成年人或其他孩子的一举一动都有可能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所以,家长一定要培养孩子的是非观念,让孩子学会对别人的言行进行分析,做得对的才学,不对的就不要学。
此外,还有卫生习惯等,家长也应该在学前就进行培养。孩子从生理到心理上都有家长的辅导,来到新的学习环境,就能减少焦虑、不安全感的产生,也就能顺利地适应小学的生活。
7.教师如何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
大量研究表明,教师的个人行为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有重要影响。孩子喜欢这个老师,就会这个科目,进而喜欢喜欢学校的生活。学生在校面对教师的时间很长,教师要尽快地帮助学生进入小学生的角色。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这些方式帮助孩子尽早适应小学生活:
第一帮助新生认识更多的朋友,防止他们出现孤独等不良情绪。孩子很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简单的一些游戏就能让孩子互相认识。有了小伙伴,孩子的焦虑不安自然就能减少。教师要给新生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班集体,令学生觉得在学校是一件开心的事情。
第二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是低年级学生的主要特点。孩子注意的范围小,注意力的分配和转移能力都较弱,并且不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力,自制力差。教师可以通过儿歌等方式,使学生对学校的生活学习规律有一定的认识,并且要求学生按照儿歌的要求去做。出声的要求孩子比较容易遵守,如上课请学生读“上课铃声响,我们进课堂,书本笔盒桌上放,端端正正做好来”。这样的儿歌朗朗上口,孩子一边读一边做,很容易就掌握,并且能根据儿歌的内容学会这些要求。
小学生很容易出现反复,今天掌握的要求,明天可能就忘记了,所以,教师要不断的强化孩子正确的做法,可以通过口头表扬或者奖励小红花的形式来实现。
对于适应得比较慢的学生要宽容,尽量采取鼓励、表扬的方式,只要稍微看到有一点进步就及时地进行表扬,强化孩子的行为,并保护他对学习、学校的信心。
第三小学生好动、好模仿、易受暗示;对一切充满了好奇心,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好动,坐不住,教师可以表扬做得好的同学,或者说“今天我们班的小朋友做得很好”这样的话,学生很容易受到暗示,就会坐端正来回应老师。孩子好奇爱发问,甚至在讲课的时候会随时打断教师的话,这种情况下不宜批评,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才能保护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才能顺利开展学习。
第四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就要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一年级主要的任务还是要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过于抽象的思维学习会让学生觉得太难,而丧失对学习的兴趣,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第五新生意义识记逐渐发展,但机械记忆仍是主要的记忆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意义识记的技巧。因为孩子的机械记忆是主要的记忆方法,可以在这个时期多让孩子背诵一些有益的诗词歌赋等,为孩子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初入学的小学生看来,老师无所不知、无所不会;老师说什么都是对的,处处都是自己模仿的榜样;老师最有权威,这种权威力量远远超过父母。教师要利用好孩子的这种崇拜,帮助和引导孩子进入小学生的角色。
总之,无论是何种方法,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让孩子顺利进入小学生的角色,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家长和教师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当的教育方法,帮孩子从生理到心理上度过这一个关键的时刻。
1.小学新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一年级新生大多处在6——7岁这个年龄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心理特征如下:
1.1 注意力主要以无意注意为主;注意带有强烈的兴趣性、直观性和感情色彩;注意力不稳定,容易分心,;注意的范围小,注意力的分配和转移能力都较弱,并且不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意志力薄弱,自制力差。
1.2 思维水平从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水平过渡,但形象思维仍占优势。意义识记逐渐发展,但机械记忆仍是主要的记忆方法。
1.3 情感日益丰富,情感的稳定性和控制力也在增强;但孩子的依赖性较强,凡事依赖成人监督;对教师极为信任和依赖;
1.4 好动、好模仿、易受暗示;对一切充满了好奇心,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
2.小学新生入学所面临的问题
一般来说,小学新生在入学适应上主要面临的难题有以下三个:一是环境的变化;二是学习方式的变化;三是学校作息时间的变化。
2.1 环境的变化。环境的变化包括了学习环境的变化和人际环境的变化。陌生的校园、教室、老师和同学,在给孩子带来新奇的同时,也会给一些孩子造成情绪上的焦虑与不安。同伴交往比较少、性格较为内向的孩子,更有可能出现这样的问题,更有甚者,学生会因为焦虑不安而产生某些心身疾病,以此来逃避上学。
2.2 学习方式的变化。从幼儿园到小学,由一个轻松活泼的教学环境到一个相对比较严谨的教学环境,由以游戏和玩耍为主的幼儿园的生活跨越到以听说读写算为主的学习生活,有些学生会感到不适应,具体表现为胆怯,不敢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见解,甚至在上课期间想上厕所也不敢举手;在课堂上不主动举手发言;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等。
2.3 作息时间的变化。幼儿园没有严格规定上、下课的时间,上课的时候也没有严格要求必须认真地听,作息时间相对比较宽松自由;而上了小学就要严格遵守时间安排,早上不能迟到,上课时不能自由活动,也不能提前放学。
对这一变化,孩子并不能一下子就接受,有的孩子表现为上课精神不集中,玩弄文具等,有的孩子则由于晚睡早起,精神状况不佳,上课出现打瞌睡现象等等。
3.小学生适应问题要解决的内容
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心理发展上的一个质的突变。面临这一重大转折,许多新生往往会产生不少适应上的问题,急需给予恰当的指导和帮助。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及时解决的话,将会影响到孩子整个学业生涯的顺利进行。
入小学后,陌生的环境会给孩子带来一些困扰,防止新生自卑、恐惧、退缩、郁闷等不良情绪的滋生,保持孩子的心理平衡,促使其尽快融入新的集体、适应小学的环境,这是新生能顺利开展小学生活的基本前提。以学习活动为主,学习的正规化和负担加重,孩子(特别是一些动作比较慢、学前教育相对缺乏的孩子),很容易在学习上遇到挫折,从而影响甚至丧失学习兴趣。深入地了解每位学生,以宽容的心态接纳适应慢的学生,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这是保证新生适应小学生活的关键,也是重点所在。
小学的学习环境需要小学生有较强的独立性,有的孩子存在着依赖的毛病,没有独立生活能力。进入 小学后,离开父母,孩子就会紧张,产生不安全感,导致孩子注意力涣散、动作迟缓、反应慢等,从而影响学习。因此,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也是家长和教师不容忽视的一点。
4.家长如何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
家长可以从以下方面帮助孩子从生理到心理上来适应小学生活。
4.1 熟悉校园环境。开学前,家长抽时间带孩子到小学去看一看,熟悉新的校园环境。如果孩子要自己上学的话,带孩子
认识一下上学的路,并帮助孩子记住比较明显的标志、了解交通规则,学会注意交通安全。
4.2 加强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第一孩子要养成一个人睡的习惯。 第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包括了洗澡、收拾书包等。刚开始的时候孩子可能会手忙脚乱、丢三落四,但是家长要有耐心,可以在旁边多加指点,但是不能代劳。第三养成定点睡觉,自觉起床的习惯。家长可以先和孩子一起订下计划,然后教会孩子看时间,再培养孩子这个习惯。
5.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孩子日后的学习。一年级正是习惯养成的好时机。家长要非常严格地培养孩子者方面的习惯。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着手:
第一姿势端正。写字的姿势、坐的姿势、拿笔的姿势等,都不能够马虎,姿势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孩子身体骨骼的发育。
第二学习态度。学习时学习,要专心。家长不要购买过于华丽的文具,如花巧的橡皮等,以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影响孩子的正常学习。
第三学习方法。低年级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一般只能维持在30分钟左右。不要让孩子长时间坐着学习,也不能让他三两分钟就走动一次,鼓励孩子在一段适当的时间里专心完成一件事情才休息。
6.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
小学是一个强调集体的环境,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自我中心的情况较为严重。家长要在学前培养孩子谦让、团结等良好的品德行为,以免孩子在学校和同学发生冲突,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
小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成年人或其他孩子的一举一动都有可能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所以,家长一定要培养孩子的是非观念,让孩子学会对别人的言行进行分析,做得对的才学,不对的就不要学。
此外,还有卫生习惯等,家长也应该在学前就进行培养。孩子从生理到心理上都有家长的辅导,来到新的学习环境,就能减少焦虑、不安全感的产生,也就能顺利地适应小学的生活。
7.教师如何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
大量研究表明,教师的个人行为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有重要影响。孩子喜欢这个老师,就会这个科目,进而喜欢喜欢学校的生活。学生在校面对教师的时间很长,教师要尽快地帮助学生进入小学生的角色。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这些方式帮助孩子尽早适应小学生活:
第一帮助新生认识更多的朋友,防止他们出现孤独等不良情绪。孩子很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简单的一些游戏就能让孩子互相认识。有了小伙伴,孩子的焦虑不安自然就能减少。教师要给新生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班集体,令学生觉得在学校是一件开心的事情。
第二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是低年级学生的主要特点。孩子注意的范围小,注意力的分配和转移能力都较弱,并且不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力,自制力差。教师可以通过儿歌等方式,使学生对学校的生活学习规律有一定的认识,并且要求学生按照儿歌的要求去做。出声的要求孩子比较容易遵守,如上课请学生读“上课铃声响,我们进课堂,书本笔盒桌上放,端端正正做好来”。这样的儿歌朗朗上口,孩子一边读一边做,很容易就掌握,并且能根据儿歌的内容学会这些要求。
小学生很容易出现反复,今天掌握的要求,明天可能就忘记了,所以,教师要不断的强化孩子正确的做法,可以通过口头表扬或者奖励小红花的形式来实现。
对于适应得比较慢的学生要宽容,尽量采取鼓励、表扬的方式,只要稍微看到有一点进步就及时地进行表扬,强化孩子的行为,并保护他对学习、学校的信心。
第三小学生好动、好模仿、易受暗示;对一切充满了好奇心,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好动,坐不住,教师可以表扬做得好的同学,或者说“今天我们班的小朋友做得很好”这样的话,学生很容易受到暗示,就会坐端正来回应老师。孩子好奇爱发问,甚至在讲课的时候会随时打断教师的话,这种情况下不宜批评,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才能保护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才能顺利开展学习。
第四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就要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一年级主要的任务还是要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过于抽象的思维学习会让学生觉得太难,而丧失对学习的兴趣,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第五新生意义识记逐渐发展,但机械记忆仍是主要的记忆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意义识记的技巧。因为孩子的机械记忆是主要的记忆方法,可以在这个时期多让孩子背诵一些有益的诗词歌赋等,为孩子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初入学的小学生看来,老师无所不知、无所不会;老师说什么都是对的,处处都是自己模仿的榜样;老师最有权威,这种权威力量远远超过父母。教师要利用好孩子的这种崇拜,帮助和引导孩子进入小学生的角色。
总之,无论是何种方法,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让孩子顺利进入小学生的角色,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家长和教师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当的教育方法,帮孩子从生理到心理上度过这一个关键的时刻。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每年九月,是年满6周岁的孩子最为紧张、兴奋的日子。他们将走出幼儿园,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小学。小学的一切对他们来说是新奇的、盼望的,同时也是陌生的,如何让一年级的小学生尽快地适应新环境,是值得我们思考与研究的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看小学和幼儿园存在的差别,大家说说看——
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
第一, 孩子面对的不再是被誉为“第二母亲”的幼儿教师了,而是有着严格要求、对孩子的学习有着较高期望值的我们这些小学教师了。事实证明,在这一点上,很多孩子是不适应的。在幼儿园里有幼儿教师与生活教师帮他们打理园中的生活、游戏,他们也养成了事事找老师,事事问老师的习惯,对幼儿园教师的依赖性很大,不能独立地处理自己遇到的问题;而在小学就大大不同了,他们要学会自己解决遇到的问题,老师只是给予他们适当地指导。
第二,他们原来的生活秩序被“打乱了”。在幼儿园里,他们的生活是“自由的”,没有严格的上、下课时间规定,中午还可以午睡,上了小学之后,就有了严格的作息时间了:早上不能迟到,上课时不能自由活动,也没有了上、下午茶、没有了舒适的小床睡午觉,就连课桌凳也变了……
另外,他们在幼儿园里以活动、游戏为主,而在小学他们有了学习的任务,上课要认真听讲,按时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这些是孩子面临的最大的不适应。
第三,进入了小学,学生的行为就必须以日常行为规范什么的为标准,他们的很多行为受到了约束:要按时到校离校;上课要认真听讲,认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要学会做值日生……对于这些,孩子自然也会感觉到不适应。
所以我们首先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帮助孩子尽早了解、熟悉小学的学习生活。让孩子在幼儿园时就走进小学,了解小学,做好心理准备。很多孩子在进入小学之后对小学的生活十分陌生,有很多的不适应,导致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针对这一情况,我觉得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在孩子上幼儿园时让他们走进小学,认识一下他们即将走进的新环境,为他们进入小学学习做好各方面的准备,把工作做在前面。
刚入学的 孩子对学校生活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哪里呢?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坐不住,注意力不能保持长久或注意力不集中。这种现象很普遍,很多孩子都这样。比如刚开学的时候,他们哪里知道什么上课、下课的,随便下位啦、玩文具啦、随便说话啦、甚至还有睡着了的,令你哭笑不得。我们知道小学生的注意力一般只有20分钟,可是一堂课要40分钟,如果老师上课不能吸引孩子,孩子会有一半时间在开小差。但是,也有一些孩子,即使课上得好,他们也不能集中注意力,常做小动作、说话、下位子等,比如我班有个教师的第三代,他的注意力只能集中很短的时间,对老师说的话常记不住,回来家长问有什么作业,孩子说:没有作业。家长以为孩子撒谎,其实是孩子没记住。二是自觉性和自制力问题,相比大孩子,小学生的自觉性和自制力要差得多,控制不住地多动。比如我班上有的孩子写作业要家长督促,否则就贪玩,不爱写作业;还有的孩子写作业时边写边玩,磨磨蹭蹭,拖到很晚才能睡觉。三是粗心大意,作业错误多,花样百出,令人啼笑皆非。四是情绪问题,有些孩子在家无法无天,胆大妄为,可是到了外面就变得紧张,胆小,上课不敢发言,下课不敢和小朋友玩,老师一说就哭等。五是自理能力问题,依赖性强,独立性差,遇到困难就束手无策。比如我班一个女孩子,开学之初,每天放学时总感觉神情不对,扭来扭去的,一见她妈妈,母女俩就赶忙走开,有一天竟在路边拉下裤子就小便,我很纳闷,一问才知道原来这孩子不愿在学校上厕所,熬到放学时憋得不行了。六是人际关系问题,有些孩子胆小孤僻,不会和别的小朋友玩,受到别人欺负自己不会解决;有些孩子正相反,比如我班上一个留级的孩子特调皮,爱招惹别人,在教室里横冲直撞的,稍不留意就把别的孩子撞坏了,麻烦多多,上课也控制不住地惹周围的同学,因为太厉害、太调皮,也没有小朋友爱和他玩。七是协调性问题,有些孩子体育差,不会跳绳、拍球,家长对此不以为然,但是,协调性的好坏与注意力、写作业快慢、手眼协调一致等能力有很大关系。
因此,我们要主动接近刚入学的儿童。孩子们年龄小,又在陌生的环境中,他们是绝对的弱势群体。老师不要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据他们于千里之外,教师应该经常主动的接近他们,谈些学习以外感兴趣的话题,俯下身子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只有这样的平等交流,才能消除学生紧张的心理,消除孤独感,安心学习。心的距离缩短了,学生才愿意听老师的教导,才能把自己的心里话告诉老师。那种“给好心别给好脸”的想法过时了,给学生先来个“下马威”的做法,更是大错特错的。
我们做老师、班主任的要主动走向学生,牵牵他们的小手,和他们说说话,比如今年我班有个小孩,父母离异,比较胆怯,而又渴望大人的宠爱,我就主动亲近他,关注他,慢慢地这孩子就对我有了依恋,每天上学都站在校门前等我,见到我就伸出小手,让我牵着他的手一同进教室。我已成为了我俩的惯例了,我也觉得这特温馨。不曾想这些有意无意的言语行为,却能深入孩子的心灵,消除孩子心中对新教师的恐惧,而乐意与老师做朋友,说说悄悄话,彼此之间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
作为一年级新生的班主任应该采取些什么措施呢?归纳总结,应该做到的是:
一、及时召开新生家长会,和家长沟通和联系。
1、自我介绍,让家长认识你,认可你,信任你。只有取信了家长,才能取信学生。赢得了他们的心,教育教学工作才能顺利进行。
2、告诉家长自己对学生的要求,以及自己的设想。让家长心里清楚培养目标和奋斗方向,以后才能和老师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
3、对家长进行培训,解除他们初为家长有力没处使,有力使不出的困惑,实实在在的教会他们如何当个好家长。相信,家长们都是关心孩子的,都是愿意为孩子的成长费心出力的。帮助他们掌握了科学的育儿方法,他们就会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齐心协力帮助学生进步。
二、接下来我们首要做的便是关心、爱护学生,使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有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 由于儿童入学后,学习成为儿童的主导活动,他们大多数时间是与教师相处在一起,他们不仅希望教师能给他们以知识、技能,而且也期望教师能像自己的父母那样,给予他们关心和爱护。因此,教师在教学和组织班级活动的过程中,应通过师生间的人际交往给予学生尽量多的爱的满足,即使在教学和活动严肃的那一面,也要看到其间充溢柔情与温馨。开学初我班就有一位女生,每天都要由母亲亲自送到教室,而且母亲不能离开,一旦她发现母亲离开了,就会小声地抽泣,直至大声哭叫。对于这个女同学,我没有直接地批评教育,而是采用了引导的方法,对她言语和行动中的积极因素加以充分的肯定。当她那天又哭叫着的时候,我抱起了她,让她坐在我的腿上,我摸着她的头说:“你呀,哭起来一点都不漂亮啊。”在我的安抚下,她慢慢声音小了一些,我又说:“我听你们原来幼儿园的小朋友说,你上学可乖了,从来不哭,是不是呀?”她点点头,声音越来越小了。我就站起来,让别的小朋友做练习,把她带到办公室,给她洗干净脸,又顺便梳了下头,小姑娘乖乖地跟着我又回到教室,再也没有那样哭叫了。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感觉小姑娘特别地亲我,信任我。
三、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新生,对他们多表扬少批评。
刚入学的孩子,年龄小能力差,对环境陌生,自制能力差,他们身上毛病肯定很多。老师不能操之过急,拔高要求,不能求全责备,训斥指责,要多站在他们的立场,为他们着想,体谅他们的想法和困难,多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不失时机、大张旗鼓地表扬他们,要知道这样做,不仅是对她良好做法的认可和强化,还能让学生树立自信心,融洽师生关系。对表现不好的学生还有榜样和带动作用,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也就是多给点花帽子戴戴,不急不躁地陪小孩子们玩玩。即使是对那些调皮的学生,像我上面提到的那个留级的男孩,我也心平气和的告诉他,应该怎么做,让他学有榜样,赶有方向。去年他在年级也是出了名的,考试就考5分、十几分,拖班级的均分,老师哀叹因他而落后。起初我也挺着急的,心想今年自己运气不好,摊到这么个学生,但既成事实,就慢慢来抓吧,你总不能又叫他留级,跟其父母坦明自己的心迹,他们很受感动,老师都来努力改造他了,自己岂有放弃的理?家校一合力,从头开始。倒也学得不错,还有点超前呢,考试也在90几分,呵呵,学习上这一关暂且过了。所以你别看学生们年龄小,可是他们小小的心思是敏感的,你老是一个不屑的眼神、一句讽刺挖苦的言语,都会刺伤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所以,老师千万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在学生心中树立起自己慈爱的教师形象,让孩子们从内心深处敬重你,爱戴你,而不是怕你。只要老师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了良师的形象,让他“亲其师”还怕他不“信其道”吗?由此可见,这个时候老师的耐心和爱心,比知识渊博更重要。
四、通过各种方法使学生尽快融入到集体中去,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
由于是一年级新生,刚踏入校门,同学们之间还是非常陌生,要让学生尽快互相认识,可以通过例如“找朋友”等有趣的游戏来进行。每个学生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一张纸上,然后放进一个箱子里,请一位学生上来抽名字,抽到谁谁就上讲台,让他们互相介绍,以达到彼此熟悉的效果。然后引导学生相互欣赏,结交新的朋友,开始新的友谊。比如上个月我就以此开了一节县级公开课“我的好朋友”,让他们介绍自己的新朋友、好朋友,并相互传递友谊,赠送卡片,培养孩子开朗、友爱的健康心理。同时我们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通过各种集体的活动,比如说做游戏、参加集体主题活动、比赛等来培植学生的团结意识,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孩子踏入小学的大门,就站在了一个人生的起跑线上,要使他在未来的赛场上赛出好成绩,就让我们陪着他们跑一程,让孩子们尽快地适应学习环境吧。
首先我们来看看小学和幼儿园存在的差别,大家说说看——
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
第一, 孩子面对的不再是被誉为“第二母亲”的幼儿教师了,而是有着严格要求、对孩子的学习有着较高期望值的我们这些小学教师了。事实证明,在这一点上,很多孩子是不适应的。在幼儿园里有幼儿教师与生活教师帮他们打理园中的生活、游戏,他们也养成了事事找老师,事事问老师的习惯,对幼儿园教师的依赖性很大,不能独立地处理自己遇到的问题;而在小学就大大不同了,他们要学会自己解决遇到的问题,老师只是给予他们适当地指导。
第二,他们原来的生活秩序被“打乱了”。在幼儿园里,他们的生活是“自由的”,没有严格的上、下课时间规定,中午还可以午睡,上了小学之后,就有了严格的作息时间了:早上不能迟到,上课时不能自由活动,也没有了上、下午茶、没有了舒适的小床睡午觉,就连课桌凳也变了……
另外,他们在幼儿园里以活动、游戏为主,而在小学他们有了学习的任务,上课要认真听讲,按时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这些是孩子面临的最大的不适应。
第三,进入了小学,学生的行为就必须以日常行为规范什么的为标准,他们的很多行为受到了约束:要按时到校离校;上课要认真听讲,认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要学会做值日生……对于这些,孩子自然也会感觉到不适应。
所以我们首先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帮助孩子尽早了解、熟悉小学的学习生活。让孩子在幼儿园时就走进小学,了解小学,做好心理准备。很多孩子在进入小学之后对小学的生活十分陌生,有很多的不适应,导致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针对这一情况,我觉得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在孩子上幼儿园时让他们走进小学,认识一下他们即将走进的新环境,为他们进入小学学习做好各方面的准备,把工作做在前面。
刚入学的 孩子对学校生活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哪里呢?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坐不住,注意力不能保持长久或注意力不集中。这种现象很普遍,很多孩子都这样。比如刚开学的时候,他们哪里知道什么上课、下课的,随便下位啦、玩文具啦、随便说话啦、甚至还有睡着了的,令你哭笑不得。我们知道小学生的注意力一般只有20分钟,可是一堂课要40分钟,如果老师上课不能吸引孩子,孩子会有一半时间在开小差。但是,也有一些孩子,即使课上得好,他们也不能集中注意力,常做小动作、说话、下位子等,比如我班有个教师的第三代,他的注意力只能集中很短的时间,对老师说的话常记不住,回来家长问有什么作业,孩子说:没有作业。家长以为孩子撒谎,其实是孩子没记住。二是自觉性和自制力问题,相比大孩子,小学生的自觉性和自制力要差得多,控制不住地多动。比如我班上有的孩子写作业要家长督促,否则就贪玩,不爱写作业;还有的孩子写作业时边写边玩,磨磨蹭蹭,拖到很晚才能睡觉。三是粗心大意,作业错误多,花样百出,令人啼笑皆非。四是情绪问题,有些孩子在家无法无天,胆大妄为,可是到了外面就变得紧张,胆小,上课不敢发言,下课不敢和小朋友玩,老师一说就哭等。五是自理能力问题,依赖性强,独立性差,遇到困难就束手无策。比如我班一个女孩子,开学之初,每天放学时总感觉神情不对,扭来扭去的,一见她妈妈,母女俩就赶忙走开,有一天竟在路边拉下裤子就小便,我很纳闷,一问才知道原来这孩子不愿在学校上厕所,熬到放学时憋得不行了。六是人际关系问题,有些孩子胆小孤僻,不会和别的小朋友玩,受到别人欺负自己不会解决;有些孩子正相反,比如我班上一个留级的孩子特调皮,爱招惹别人,在教室里横冲直撞的,稍不留意就把别的孩子撞坏了,麻烦多多,上课也控制不住地惹周围的同学,因为太厉害、太调皮,也没有小朋友爱和他玩。七是协调性问题,有些孩子体育差,不会跳绳、拍球,家长对此不以为然,但是,协调性的好坏与注意力、写作业快慢、手眼协调一致等能力有很大关系。
因此,我们要主动接近刚入学的儿童。孩子们年龄小,又在陌生的环境中,他们是绝对的弱势群体。老师不要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据他们于千里之外,教师应该经常主动的接近他们,谈些学习以外感兴趣的话题,俯下身子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只有这样的平等交流,才能消除学生紧张的心理,消除孤独感,安心学习。心的距离缩短了,学生才愿意听老师的教导,才能把自己的心里话告诉老师。那种“给好心别给好脸”的想法过时了,给学生先来个“下马威”的做法,更是大错特错的。
我们做老师、班主任的要主动走向学生,牵牵他们的小手,和他们说说话,比如今年我班有个小孩,父母离异,比较胆怯,而又渴望大人的宠爱,我就主动亲近他,关注他,慢慢地这孩子就对我有了依恋,每天上学都站在校门前等我,见到我就伸出小手,让我牵着他的手一同进教室。我已成为了我俩的惯例了,我也觉得这特温馨。不曾想这些有意无意的言语行为,却能深入孩子的心灵,消除孩子心中对新教师的恐惧,而乐意与老师做朋友,说说悄悄话,彼此之间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
作为一年级新生的班主任应该采取些什么措施呢?归纳总结,应该做到的是:
一、及时召开新生家长会,和家长沟通和联系。
1、自我介绍,让家长认识你,认可你,信任你。只有取信了家长,才能取信学生。赢得了他们的心,教育教学工作才能顺利进行。
2、告诉家长自己对学生的要求,以及自己的设想。让家长心里清楚培养目标和奋斗方向,以后才能和老师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
3、对家长进行培训,解除他们初为家长有力没处使,有力使不出的困惑,实实在在的教会他们如何当个好家长。相信,家长们都是关心孩子的,都是愿意为孩子的成长费心出力的。帮助他们掌握了科学的育儿方法,他们就会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齐心协力帮助学生进步。
二、接下来我们首要做的便是关心、爱护学生,使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有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 由于儿童入学后,学习成为儿童的主导活动,他们大多数时间是与教师相处在一起,他们不仅希望教师能给他们以知识、技能,而且也期望教师能像自己的父母那样,给予他们关心和爱护。因此,教师在教学和组织班级活动的过程中,应通过师生间的人际交往给予学生尽量多的爱的满足,即使在教学和活动严肃的那一面,也要看到其间充溢柔情与温馨。开学初我班就有一位女生,每天都要由母亲亲自送到教室,而且母亲不能离开,一旦她发现母亲离开了,就会小声地抽泣,直至大声哭叫。对于这个女同学,我没有直接地批评教育,而是采用了引导的方法,对她言语和行动中的积极因素加以充分的肯定。当她那天又哭叫着的时候,我抱起了她,让她坐在我的腿上,我摸着她的头说:“你呀,哭起来一点都不漂亮啊。”在我的安抚下,她慢慢声音小了一些,我又说:“我听你们原来幼儿园的小朋友说,你上学可乖了,从来不哭,是不是呀?”她点点头,声音越来越小了。我就站起来,让别的小朋友做练习,把她带到办公室,给她洗干净脸,又顺便梳了下头,小姑娘乖乖地跟着我又回到教室,再也没有那样哭叫了。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感觉小姑娘特别地亲我,信任我。
三、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新生,对他们多表扬少批评。
刚入学的孩子,年龄小能力差,对环境陌生,自制能力差,他们身上毛病肯定很多。老师不能操之过急,拔高要求,不能求全责备,训斥指责,要多站在他们的立场,为他们着想,体谅他们的想法和困难,多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不失时机、大张旗鼓地表扬他们,要知道这样做,不仅是对她良好做法的认可和强化,还能让学生树立自信心,融洽师生关系。对表现不好的学生还有榜样和带动作用,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也就是多给点花帽子戴戴,不急不躁地陪小孩子们玩玩。即使是对那些调皮的学生,像我上面提到的那个留级的男孩,我也心平气和的告诉他,应该怎么做,让他学有榜样,赶有方向。去年他在年级也是出了名的,考试就考5分、十几分,拖班级的均分,老师哀叹因他而落后。起初我也挺着急的,心想今年自己运气不好,摊到这么个学生,但既成事实,就慢慢来抓吧,你总不能又叫他留级,跟其父母坦明自己的心迹,他们很受感动,老师都来努力改造他了,自己岂有放弃的理?家校一合力,从头开始。倒也学得不错,还有点超前呢,考试也在90几分,呵呵,学习上这一关暂且过了。所以你别看学生们年龄小,可是他们小小的心思是敏感的,你老是一个不屑的眼神、一句讽刺挖苦的言语,都会刺伤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所以,老师千万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在学生心中树立起自己慈爱的教师形象,让孩子们从内心深处敬重你,爱戴你,而不是怕你。只要老师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了良师的形象,让他“亲其师”还怕他不“信其道”吗?由此可见,这个时候老师的耐心和爱心,比知识渊博更重要。
四、通过各种方法使学生尽快融入到集体中去,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
由于是一年级新生,刚踏入校门,同学们之间还是非常陌生,要让学生尽快互相认识,可以通过例如“找朋友”等有趣的游戏来进行。每个学生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一张纸上,然后放进一个箱子里,请一位学生上来抽名字,抽到谁谁就上讲台,让他们互相介绍,以达到彼此熟悉的效果。然后引导学生相互欣赏,结交新的朋友,开始新的友谊。比如上个月我就以此开了一节县级公开课“我的好朋友”,让他们介绍自己的新朋友、好朋友,并相互传递友谊,赠送卡片,培养孩子开朗、友爱的健康心理。同时我们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通过各种集体的活动,比如说做游戏、参加集体主题活动、比赛等来培植学生的团结意识,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孩子踏入小学的大门,就站在了一个人生的起跑线上,要使他在未来的赛场上赛出好成绩,就让我们陪着他们跑一程,让孩子们尽快地适应学习环境吧。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