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要姓氏有
爱新觉罗(一般王爷,像多尔衮。)、曹佳氏(曹雪芹)、叶赫那拉、董鄂氏、瓜尔佳氏、那木都鲁氏、李佳氏等等姓氏。
正白旗是八旗中的上三旗之一,因在顺治初,多尔衮将自己所领上正白旗纳入上三旗而将正蓝旗降入下五旗。
扩展资料:
起源:
清代八旗之一。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初定,以旗色纯白而得名。正白旗是多尔衮死后,顺治皇帝将其纳入皇帝亲统八旗中的上三旗之一。
顺治前,上三旗中并无正白有正蓝旗,因在顺治初,多尔衮病死之后,顺治皇帝将多尔衮掌握的正白旗收归自己名下,与两黄旗并称为上三旗,这以后就有了定制。
正白旗是皇帝亲统之一,旗内无王,兵为皇帝亲兵,并从中挑选侍卫皇室的成员。清末规模为辖86个整佐领(基本户口和军事编单位100-300人为一单位)约2.6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清朝末代皇后婉容也是正白旗人。
正白旗从古至今所出的文化名人不少,包括:《红楼梦》作者曹雪芹、著名国画家关松房。
女真人当时分成五种颜色:红、黄、蓝、白、黑。当时的女真人将:红色代表太阳,黄色代表土地,白色代表水,蓝色代表天,黑色代表铁。铁又生于土,有土就不要五色,只有 四种颜色:红、黄、白、蓝。
称:女真人靠天吃饭,靠天种地、有水、有日,就能生存、发展。
1601年 抚顺新宾赫图阿拉城(万历29年) ,清太祖努尔哈赤初设正白旗。
八旗信息:
八旗:清朝的八旗分为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其中满洲八旗,蒙古八旗的主体是骑兵,他们的普通士兵分为三个等级,马兵,战兵和守兵,军饷依次降低。
满洲八旗:共有镶黄,正黄,正白,正红,镶白,镶红,正蓝,镶蓝八个部分。请注意上面的顺序,并不是随意写的,而是满洲八旗的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
另外一种排法是分左右翼,左翼镶黄,正白,正蓝,镶白,右翼正黄,正红,镶红,镶蓝。这在老沈阳城区的八旗驻防图上非常清楚,地位高的北方是正白,正蓝旗,西方是正黄、镶白旗,东方是正红,镶红旗,南方是镶黄、镶蓝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正白旗
3 ,盛佳(沈)、兀扎喇(吴、乌)、委赫(石)、富察(富、傅)、索卓罗(索)、纳喇(那、南)、宁古塔(宁、刘)、赫叶勒(何、赫)、尼玛察(杨)、良嘉(粱)、果尔勒斯(高)、舒穆禄(舒、宿)、钮咕噜(纽、郎)4,、齐佳(齐)、喜塔拉(祖、图、希)、他塔喇(唐)、完颜(汪、王、完)、西林觉罗(鄂)、鄂佳(鄂)、扎库塔(张)、库雅喇(胡)、阿克占(雷)、扎思乎里(贾)、萨科达(仓)
5, 徒萨(徒)、宏佳(宏)、锁吉(锁)、鄂托(曹)、沙垃(沙)、库奔(库)、惠何(惠)、英佳(英)、洪额奇(洪)、伊喇厘(李)、墨尔迪 ( 孟)
6, 白额吉吉特(白)、文扎(文)、巴约特(高、巴)、万琉哈(万)、朱舍狸(朱)、郭洛奔(郭)、乌苏里(武)、伊图玛(伊)、余乎鲁(余)、尼玛哈(于、俞)等等。
[舒穆禄氏] Sumuru Hala 见于《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满语“珊瑚”,满族最古老的姓氏,本金旧姓“石抹”,实契丹人种。详见《满族八大姓》。后改汉姓舒、方、高、徐、耿、关、衡、霍、满、米、萨、尚、水、宋、苏、宿、孙、万、萧、肖、颜、杨、郑等。
★舒穆禄氏是八大姓之一,人数相当多,改的汉字姓也很多,比较难确定。像世居朱舍里地方的舒穆禄我中胡勒额驸叶臣一族大部分在正白旗,人数不少。另外像世居沾地方的额古德一族、世居浑春杜麻湖村地方的穆翰一族、席尔泰一族(这一家族汉化比较早,最出名的是康熙年间的大学士、诸皇子的师傅徐元梦,徐元梦的子孙大多以徐为姓)等,人数也很多。
[苏密尔氏] Sumil Hala 本蒙古族姓氏,又作舒穆尔、苏默尔,见于《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世居克什克腾黄山,后改汉字姓徐。著名人物有:三等轻车都尉硕蒙泰。
★苏密尔氏隶满洲镶蓝旗。
[徐吉氏] Hiugi Hala 见于《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世居徐吉和罗,后改汉字姓徐。
★徐吉氏一部分隶正蓝旗,一部分是镶红旗包衣。★
以及加入满洲八旗的汉姓徐氏、朝鲜徐氏:
[徐氏] Hiu Hala 本汉族(尼堪、台尼堪、抚顺尼堪)姓氏,见于《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世居沈阳、抚顺。
★隶正蓝旗,此外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和镶红旗四旗的包衣里也有徐氏。
[徐氏] Hiu Hala 本朝鲜姓氏,见于《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世居噶山。
★隶镶白旗包衣。
我妈妈是满族人!我记得"八旗"好像不是按照姓氏来分的.并不是说知道你姓什么,就可以判断你是属于哪一个旗的.像康熙朝的宠臣明珠和慈禧太后同姓叶赫那拉,但是明珠是属于正黄旗;而慈禧在入宫之前是属于镶蓝旗的,入宫之后,因得宠于咸丰帝,又生育了同治帝,她和她的家族就被皇帝特许划归了镶黄旗.
还有像肃亲王善耆和那个在辛酉政变中被慈禧处死的肃顺,虽然都是爱新觉罗氏的皇亲,但却不属于两黄旗,而是分别属于镶白和镶蓝两旗。
八旗制度只是清代满族的一种社会制度。当初,努尔哈赤创建八旗制度,是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更好得对人口日渐增多的满洲民众进行管理。
八旗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努尔哈赤建立黄、白、红、蓝四旗,称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旗皆纯色。四十三年,在原有的四旗之外,增编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镶,俗写亦作厢)。旗帜除四正色旗外,黄、白、蓝均镶以红,红镶以白。其制规定:每300人为1牛录,设牛录额真1人;5 牛录为1甲喇,设甲喇额真1人;5甲喇为1固山,设固山额真1人。据史籍记载,当时编有满洲牛录308个,蒙古牛录76个,汉军牛录16个,共400个。此时所编设的八旗,即后来的满洲八旗。清太宗时,又建立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旗制与满洲八旗同。八旗由皇帝、诸王、贝勒控制,旗制终清未改。
上三旗与下五旗
清世祖福临为了加强对八旗的控制,对八旗的顺序进行了调整。由皇帝控制的镶黄、正黄、正白三旗,称为上三旗;由诸王、贝勒统辖的正红、镶红、正蓝、镶蓝、镶白五旗,称为下五旗,此后终清未改。上三旗较下五旗为崇,是皇帝的亲兵,担任禁卫皇宫等任务,下五旗驻守京师及各地。
正白旗
正白旗原属于下五旗。在顺治初年,因职掌正白旗的旗主是摄政王多尔衮,替换原上三旗中的正蓝旗,而成为上三旗之一,这以后就了定制。正白旗是皇帝亲统之一,旗内无王,兵为皇帝亲兵,并从中挑选侍卫皇室的成员。清末代皇后婉容(郭布罗氏)、溥仪的外公荣禄(苏完瓜尔佳氏)都是正白旗的。
满族的老姓有很多,像爱新觉罗、瓜尔佳、叶赫那拉、乌拉那拉、富察、郭布罗、钮估禄、索绰罗、乌雅等等,应该说每个姓里都有旗分高的,也都有旗分低的。也就是说,每个旗里都可能存在这些姓氏的人。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努尔哈赤建立黄、白、红、蓝四旗,称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旗皆纯色。四十三年,在原有的四旗之外,增编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镶,俗写亦作厢)。旗帜除四正色旗外,黄、白、蓝均镶以红,红镶以白。其制规定:每300人为1牛录,设牛录额真1人;5 牛录为1甲喇,设甲喇额真1人;5甲喇为1固山,设固山额真1人。据史籍记载,当时编有满洲牛录308个,蒙古牛录76个,汉军牛录16个,共400个。此时所编设的八旗,即后来的满洲八旗。清太宗时,又建立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旗制与满洲八旗同。八旗由皇帝、诸王、贝勒控制,旗制终清未改。
上三旗与下五旗
清世祖福临为了加强对八旗的控制,对八旗的顺序进行了调整。由皇帝控制的镶黄、正黄、正白三旗,称为上三旗;由诸王、贝勒统辖的正红、镶红、正蓝、镶蓝、镶白五旗,称为下五旗,此后终清未改。上三旗较下五旗为崇,是皇帝的亲兵,担任禁卫皇宫等任务,下五旗驻守京师及各地。
正白旗
正白旗原属于下五旗。在顺治初年,因职掌正白旗的旗主是摄政王多尔衮,替换原上三旗中的正蓝旗,而成为上三旗之一,这以后就了定制。正白旗是皇帝亲统之一,旗内无王,兵为皇帝亲兵,并从中挑选侍卫皇室的成员。清末代皇后婉容(郭布罗氏)、溥仪的外公荣禄(苏完瓜尔佳氏)都是正白旗的。
满族的老姓有很多,像爱新觉罗、瓜尔佳、叶赫那拉、乌拉那拉、富察、郭布罗、钮估禄、索绰罗、乌雅等等,应该说每个姓里都有旗分高的,也都有旗分低的。也就是说,每个旗里都可能存在这些姓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