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儿童如何读书开蒙?

 我来答
里昂3408
2018-01-29 · TA获得超过102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44
采纳率:57%
帮助的人:54.1万
展开全部

据教育部通知,从今年9月起,全国小学初中的起始年级将使用教育部编写的语文教材。在部编版一年级教材中,有一个颇为引人注目的“变化”,即变更先学拼音的“传统”,转而从识字开始启蒙。

北大语文研究所所长温儒敏介绍,一年级语文推后拼音学习,先认字、再学音,可以使孩子对语文的“第一印象”回归汉字本身,“拼音只是辅助学汉字的工具,而不是目的”。据了解,部编本小学语文一年级第一篇课文,将是“天、地、人、你、我、他”六字,接下来是“金、木、水、火、土”,“云对雨,雪对风”等篇目。

先识字后学音,其实是向古人启蒙传统的某种回归。那么古代儿童如何读书开蒙?其实他们也有完善的学习阶段和方法。

现代一般规定孩子六七岁开始入学。古代对入学年龄规定较为宽泛,如明代太平县规定“民间子弟八岁以上,十五岁以下,皆入社学”。在古代,二十岁才入学读书也是正常的。而北魏的刘兰,更是三十多岁,才入学开蒙。脑补下一位中年大叔和一群垂髫少年一起读书的场景,还真是令人忍俊不禁。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8435e5dde71190ef466be816c51b9d16fcfa6062?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古代开蒙一般用《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等基础教材。这些教材都是用韵语编成,四字或六字一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易于记诵。据统计,《三》《百》《千》中,包含不重复的汉字3000多个,字量相当之大。儿童若能熟练背诵,基本的汉字就能认识。

识字之后,便开始学习儒家经典,构筑初步的世界观。塾师会先教较为简单的《孝经》、《大学》、《中庸》,篇幅短,难度低,容易背。学生每天的生活,便是温习旧书,直到能够背诵串讲,才可再上新书。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0ff41bd5ad6eddc42c42ce3232dbb6fd53663355?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学完了四书,再学较为晦涩的五经,即《诗经》《尚书》《周易》《礼记》《左传》。五经的篇幅和难度,要比四书大得多。

私塾的生活其实枯燥而乏味,而且充满“暴力”危险。与现代注重素质教育不同,古代视读书为苦事,对学生的管理较为严厉,动辄棍棒相加。读书不认真或学习不好的话,打板子、抽鞭子、罚跪都是家常便饭。早在东汉时,思想家王充就在《论衡》中称,“书馆小僮百人以上,皆以过失袒谪,或以书丑得鞭”。看来体罚传统,也是源远流长的。

体罚到了后世更加普遍,明代时成为学校标配,有时甚至连家人都要牵连受罚。如明代黄佐在《泰泉乡礼》中规定:“无故而逃学一次,罚诵书二百遍;二次,加朴挞,罚纸十张;三次,挞罚如前,仍罚其父兄。”连“父兄”都要因孩子逃学而受罚,确实是“躺枪”。

对学习懈怠者,古人严惩不贷;对品学兼优的,则要予以照顾。明代理学家沈鲤便主张,“学生勤学者、有进益者、守学规者,给免帖一纸,遇该责时,姑免一次”。

一些思想开明的古人,会使用一些柔性的办法来规劝孩子好好学习。如明代官员叶春在惠安办学时,便轮流邀请“笃实老成者二人,平旦坐左右塾,以序出入”。这和现代的家长会有些相似。

等到孩子们在私塾中苦熬许多春秋后,终于将四书五经烂熟于心。但摆在他们面前的,是更为狭窄和辛苦的功名之路。考取功名者,潇洒惬意,甚至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之感;名落孙山者,哀怨抑郁,甚至剑走偏锋,生出“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念头来。怪不得文豪苏轼要感叹“人生识字忧患始,粗记姓名可以休”了。(新锐大众)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