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房子》的主要内容

 我来答
up向上
高粉答主

2019-07-05 · 繁杂信息太多,你要学会辨别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63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6万
展开全部

《草房子》的主要讲述了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江南水乡一个动人动情的童年故事,少男少女之间毫无瑕的纯情,不幸少年与厄运拼博的悲怆与优雅,在死亡体验中对生命的深切而优美的领悟,大人们之间扑朔迷离且又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感纠葛。

小说的故事发生在油麻地,故事中通过对主人公男孩桑桑刻骨铭心而又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的描写,讲述了五个孩子,桑桑、秃鹤、杜小康、细马、纸月和油麻地的老师蒋一轮、白雀关系的纠缠和孩子们苦痛的成长历程。

六年中,桑桑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感动人心的故事:少男少女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不幸少年与厄运相拼时的悲怆与优雅,垂暮老人在最后一瞬间所闪耀的人格光彩。

在体验死亡中对生命的深切而优美的领悟,大人们之间扑朔迷离且又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感纠葛……这一切,既清楚又朦胧地展现在少年桑桑的世界里。这六年,是他接受人生启蒙教育的六年。

扩展资料:

曹文轩的家在北京以北,他的《草房子》自1997年12月出版后,持续销售了十余年,如果加上繁体字版和所有的外文版,《草房子》的印刷次数达到了120次左右,仅苏少版就印刷了90余次,每次印刷少则万册,多则5万。

纯文学《草房子》的销量可能已经超过了200万册,真正体现了经典图书的历时效应。不仅是《草房子》,曹文轩之后的其他作品,一般印刷都在40次左右,《青铜葵花》4年间就印刷40多次。

对于曹文轩而言,他注意的并不是自己作品的印刷次数和销售量,而是其不断上升的势态。“按理说,一本书会越卖越低,但《草房子》是越卖越高,背后可能还是会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的。”

虽然,作为一位北京大学文学教授,他对自己作品的评价有些苛刻,“十年,还没有构成文学史的单位,虽然《草房子》可能比其他有些作品活得更长久了些,也只能作为我们思考问题的起点。”

“《草房子》从萌生到最后问世,大概七八年的时间。”曹文轩酝酿作品的时间非常长,写作的时间却相对较短,他曾用怀孕和分娩作为比喻。

而孕育期间也许是两三部作品同时进行的,虽然它们出世时是一前一后。“所以,《红瓦》和《草房子》出来的时候也就间隔一两个月,同时,一个作家在同一年里添了两部作品是很愚蠢的。”曹文轩笑言。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曹文轩:写作《草房子》前后

创作者wGEERlivkt
推荐于2017-09-28 · TA获得超过1.8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60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640万
展开全部
书名:《草房子》

作者简介:曹文轩,1954年1月出生于江苏盐城农村,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教授。

内容简介:少年桑桑跟随父母来到父亲出任校长的油麻地小学读书。他是个喜欢“异想天开或者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古怪行为”的孩子,他为了让自己养的鸽子有个像样的家,就把家里用的碗柜改制成一所鸽舍;他看到渔船上的人用网捕鱼,就把家里的蚊帐剪开做成一张渔网,还真捕到了鱼;他在夏天里想到城里卖冰棍的人总将冰棍裹在棉套里,就突发奇想地在大热天里穿上棉衣棉裤……所有这些怪念头和行为,使桑桑性格中的聪明好奇,敢想、敢做,爱自我表现等特点充分表现了出来。

推荐理由:《草房子》的文字如诗,作者虽不是诗人,却凭着他对儿童深入生命的同情和爱创造了小说的诗的世界。《草房子》是一个美好的所在,她让我们想起浪漫、温馨、遥远,想起美丽的童话。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西者14
2012-12-17 · TA获得超过146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2万
展开全部
书名:《草房子》

作者简介:曹文轩,1954年1月出生于江苏盐城农村,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教授。

内容简介:少年桑桑跟随父母来到父亲出任校长的油麻地小学读书。他是个喜欢“异想天开或者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古怪行为”的孩子,他为了让自己养的鸽子有个像样的家,就把家里用的碗柜改制成一所鸽舍;他看到渔船上的人用网捕鱼,就把家里的蚊帐剪开做成一张渔网,还真捕到了鱼;他在夏天里想到城里卖冰棍的人总将冰棍裹在棉套里,就突发奇想地在大热天里穿上棉衣棉裤……所有这些怪念头和行为,使桑桑性格中的聪明好奇,敢想、敢做,爱自我表现等特点充分表现了出来。

推荐理由:《草房子》的文字如诗,作者虽不是诗人,却凭着他对儿童深入生命的同情和爱创造了小说的诗的世界。《草房子》是一个美好的所在,她让我们想起浪漫、温馨、遥远,想起美丽的童话。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肆清若
2011-06-08 · TA获得超过251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62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4.3万
展开全部
成长这个话题在人类历史上总是具有清新隽永的魅力。《草房子》对人性内涵的表述,是在少年成长的主题下展开的。作者以主人公桑桑的视角为叙事观察点,描写了桑桑在油麻地度过的六年小学生活,以及这段时间里目睹的草房子和油麻地发生的人事变迁。从计较与条件优越的同龄人杜小康暗中较量的得失并为之苦恼,到主动伸出援手,卖掉心爱的鸽子为杜小康筹得摆杂货摊的启动资金;从跟妹妹争食抢吃时的不懂事,到为了不食言,忍病带妹妹进城的负责,这些转变都有力地说明了作为一个观察者和参与者,周遭的事情让桑桑这位懵懂少年经历了一场艰难甚至饱含沧桑的成长洗礼。离开草房子时,桑桑再也不是过去那个顽皮淘气的小男孩了,他在与亲人、师长、同学的生活撞击中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心灵启悟,他已经慢慢成熟,对身边的人和事有了更深的理解与体会,同时在生与死的辗转中获得了生命的自我超越。而桑桑周围的伙伴,如秃鹤、杜小康、细马,不也经受了这样的成长仪式吗?   不仅如此,就连那些和孩子们关系亲密的大人们,也都或多或少地经历了人性的二次成长。桑桑和其他孩子“奶奶——”的深情呼喊,唤醒了垂老的秦大奶奶坚硬顽固的心,使她奋不顾身地去解救落水的女孩;在油麻地小学师生的尊敬和爱戴中,她自觉放弃了曾经倾注了自己和丈夫所有青春和心血的关于土地的梦想,搬出了草房子,在这之前,秦大奶奶是任凭你几条大汉将其放在门板上也抬不走的呀。在和儿子一起抗争死亡的过程中,桑乔的人格提升也是显著的,他成功地解开了自己身世低贱的心理郁结,放弃了对荣誉的过分热衷和汲汲追求,显示出超然、洒脱的气度。   随着成长这一流程的展现,独立、挺拔的人格和人性美的力量得到了深刻的阐释,小说也因此获得了丰富的审美内涵。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易书科技
2019-07-30 · 致力于图书出版、影视IP
易书科技
易书科技是一家以内容制作、内容创意、内容运营为核心的多领域融合型发展的企业。本着内容精品化及跨界融合发展的理念,致力于出版(纸质、数字、音频、课程等载体)、影视IP、二维动画、视频等业务。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文学课代表

详情
  • 官方电话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6)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