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很多人都讨厌刘备而喜欢曹操?
感谢大家于百忙之中,还来看小编的文章,你在,或者不在,小编都在辛勤劳作,只为等您到来!小编会一如既往的给大家分享各类穿衣搭配,观看辛苦了,谢谢,祝您阅读愉快,天天有个好心情,健康生活每一天,喜欢小编的动动你发财的小手关注小编吧
刘备不如曹操坦率:曹操在其做魏王后期有当皇帝的念头,这个无论看三国演义的还是看三国志的人都一目了然,曹操自己在文章里也吹嘘过自己的功德。曹操很坦率,他很少去掩饰自己的这种思想,尽管这种思想在当时是非正义的。而且事实上曹操并没有当皇帝,篡位的是他的儿子。
反观刘备,自己那么想当皇帝,但在诸葛亮及大臣拥立他登基的时候,这厮惺惺作态,直到百官跪了一地,这厮才一边心里偷着乐一边表面上勉为其难得接受。我为什么说他早就有当皇帝的念头呢,看看他为他的好儿子起的名字就可以了:刘封,刘禅,我们都知道古代只有皇帝才有资格举行封禅仪式。可见他远没有曹操坦率。
刘备没有曹操的霸气和才气:曹操的霸气在三国人物中是出了名的,例子很多,不一一列举,我们甚至可以从他是诗句中感受到这种霸气。曹操的才气也是相当出众的。他推广屯田制,解决了军粮问题。他不光会用人,自己也是有勇有谋。文学修养也颇高,是建安七子之一。
而刘备呢,听到曹操说他是英雄的时候惊吓至筷子落地,很难看出他身上有英雄的霸气,只能说他有英雄之谋略。他的才气表现得最突出的是识人,能把诸葛亮,庞统,法正等谋士招致麾下(当然诸葛亮,庞统在三国演义里被妖魔化了,其实曹操手下的五大谋事均不在此二人之下),他自己的勇敢谋略并没有曹操那么突出。文学才气就更谈不上了。
刘备的儿子难与曹操的儿子相提并论:先说曹操的儿子,曹操有诸多儿子,不少是名垂历史的:比如曹丕,曹植,文采一流,与其父并称建安七子。尤其是三子曹植,谢灵运曾说过:天下才分十斗,曹子建(曹植)独得八斗,我得一斗,天下人共分一斗。(好象是这样说的,书不在身边,只能大概表达一下。)“才高八斗”说的就是曹植。还有六子曹冲,很有名的根据浮力的原理为大象称重的神童,等等等等。
刘备的儿子在历史上的名声就显得很猥琐。“扶不起的刘阿斗”让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显得有点不值。
在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中,主体思想是兴刘、贬曹、抑吴,所以读者读下来第一感觉就是:刘备是主角,而且真是个好人,为人忠厚善良,讲义气,又是中山靖王之后,皇室正统。从弱小到一步步强大,从一个路边小贩做到一国之君,也算是传奇人物了,只是后来阿斗太差劲,没能保住祖宗继业。
孙权吧,也没啥具体感觉,总是没捞着什么好,大便宜没占着,当然也没吃什么大亏,但就是不能发展壮大,感觉一直很压抑啊,实力比曹操老是差那么一截。
曹操,给人第一感觉太坏了,为人狡诈阴险,无恶不作,还特别好色,真不是什么好人,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欺君罔上,罪不容诛,为了巩固自己的权位,残害忠良,汉室忠臣几乎被他杀尽。后为了统一天下,四处征战,无数百姓受战事之苦。
当初,我读完一两遍三国也就是这个感觉,当然是喜欢刘备,讨厌曹操了。我也特别爱看三国,后来又读了多遍,而且随着我年龄的增长,看事看物又有所不同。
我相信大家也都和我一样,单从三国演义上看,现在我觉得曹操是真小人,但刘备可是个伪君子啊。曹操的所作所为都是人性的真实流露,不失为恶人本色。再看刘备,我之前曾写过一篇文章,刘备是靠哭得到的天下,常常说一套做一套,满口仁义道德,嘴上挂着灭曹兴汉,其实还不是想自己做皇帝。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喜欢曹操,讨厌刘备,说明大家都喜欢真实,讨厌虚伪,这也是社会在进步的一个客观反应吧。
因为曹操被很多人吹成了战神。
别的不说,郭嘉死后曹操除了消灭马超和韩水两个地方军阀外。还做了什么大事?
曹操的求贤令也并没有得到什么人才,曹操的求贤令是在赤壁之战之后。赤壁大战之后,曹操其实并没有得到什么人才。五子良将,八虎骑,四大谋士,没一个是赤壁之战后得到的。唯一得到的两个,一个是魏讽一个是司马懿。魏讽反于邺城,几乱一国;司马懿无需我多说。
我也看过曹操注的孙子兵法。仔细看的话就会发现曹操对于孙子兵法的理解,多见于战术层面。在战略层面上。没有太多的见解。
现在有人推崇曹操,是因为有人把曹操吹的太厉害了!而更厉害的诸葛亮,却被贬得很惨。不仅贬诸葛亮的才,也贬诸葛亮的人品。什么关羽死是诸葛亮借刀杀人,刘禅弱智是因为诸葛亮没有教育好。当然这也不仅仅见于曹操刘备和诸葛亮。其实他们心里都很明白,从做人来说,曹操好学,而诸葛亮这种人,他们一辈子也学不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治国如萧何,治军如吴起;家无余财;一夫一妻(关键是在老婆丑且在诸葛亮45岁才给诸葛亮怀上诸葛瞻的情况下);精通于军事武器的改进;你觉得他们能做到哪点?其实他们更喜欢没有一点背景,凭自己本事做起来的董卓,只是名声太烂不敢说出口。董卓在洛阳皇宫的时候夜夜宿宫女,是他们内心一直以来的小目标。
我看过田余庆先生对刘备的评价,很中肯,即使我以前很喜欢刘备。易中天那些人偏激点来说只会拍马屁,不会客观的评价历史人物。
刘备虽然有很多不足,但是有一点是难能可贵的。他建立的蜀汉政权自始至终从来没有发生过屠城和杀降的事情,不仅仅是刘备(也包括了诸葛亮,姜维等继承人,也包括了关羽马忠这些镇守一方的大将。如关羽水淹七军光俘虏就抓了3万多,粮草短缺擅自强占东吴贮藏在湘关的粮食,给了孙权出兵的借口。但这只是借口,原因在吕蒙说孙权那里。),整个蜀汉政权都没有发生过,即使在蜀汉政权最困难和最危险的时候。也正因为如此,刘备和蜀汉政权才获得了远高于其历史地位的评价和好评。
乱世之枭雄!千百年来对曹操的评价褒贬不一,誉之者为当世英雄、说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毁之者称其为逆贼奸臣。说曹操是军事家,这点我很同意。曹操有统一北方的历史功绩,这是无法泯灭的历史事实。说曹操是个诗人,我也赞同。因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样的诗句不是一般文人所能达到的文学意境。说曹操是政治家,我认为有些评价偏高:首先,曹操有屠杀百姓的暴行,屠杀的黎民达到几十万之多,是曹操一生最大的污点。其次,曹操个人作风也有很大问题,曹操这个人非常的好色,曹操为了女人确实到了疯狂的地步。征战张秀时霸占其婶母,打吕布时强占其部将秦宜禄的夫人。最后,曹操为了自己的权力‘挟天子令诸侯’而屠杀了许多文臣武将。验证了封建统治者能为我所用留之不用则杀之的恶劣作风。我们国人所崇拜的鲁迅认为曹操‘至少是个英雄’曹操到底英雄在何处?却并未明言。任何极端的评价曹操的观点都是错误的,我们应该更加辨证公正的评价和认识曹操。刘备携民渡江的背后更有精心的考量与算计,既无关正义,更与仁慈不挨边。曹操南征荆州之时,或许刘备早已断定樊城与新野守不住了,于是他派人四处宣传曹军无恶不作且灭绝人性,极力妖魔化曹军的凶残,如此不遗余力的宣传之举果然奏效。耳闻曹军如此凶暴嗜血,新野等地的民众内心极度恐惧,刘备乘热打铁,他乘势用半强迫的手段裹挟民众随大军一起南撤。同时,为了阻断民众故土难离的情绪,彻底断了他们重回樊城、新野的念头,他命兵士一把火将新野烧成焦土,以强逼民众铁心紧跟自己一条道走到黑。
此时的刘备,虽然羽翼未丰,手下暂时也没有卧龙、凤雏这等奇人倾力辅佐,但此君天生枭雄的禀赋与本性已经隐隐流露。喜怒不形于色、心思缜密的刘备算计的很精道,他深知携民渡江的必要性与形式上的正义性,而且此举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一石两鸟的奇效。一方面可以利用手中丰富的人力资源,以储备自己保证持续战争的能力,另一方面,挟民南渡还增加了和东吴孙权讨价还价的资本与筹码。因为,长江以南就是东吴属地――荆州。果然,刘备携民渡江之后,随他一起南渡的新野、樊城难民成了一个棘手的社会问题,这些流离失所的难民们成了东吴君臣不得不面对的烫手山芋,难民问题弄不好就会影响到东吴社会的长治久安,孙权等再三思量,反复权衡,这才答应将荆州借给刘备,以便收容这些无家可归的新、樊难民。历代的治史者,特别是演义小说家罗贯中,一贯奉刘备为汉室正溯,他们认为刘备根正苗红,乃汉室的唯一合法继承者与当仁不让的旷代明君。他们为了麻痹公众,极力鼓吹舍我其谁、永远正确的明君政治,于是把刘备“挟”民渡江的肮脏伎俩吹嘘成“携”民渡江的惊天壮举,一时间蒙骗了后世无数单纯、善良、轻信的天涯过客。之所以更喜欢曹操是因为他光明磊落、我玩手段就是玩,搞阴的就是搞,刘备心思太多,就像现在我们处人一样,与心眼多的人不喜欢相处!其实,当时的社会背景,都可为是枭雄!
自古成大事者,为开国君主者,无不是心黑手辣,面慈心恶之辈。
曹操能成大事,也莫不如此,但曹操并不介意,敢作敢当,宁可我负天下,不可天下负我。曾言,天下无孤,不知几人称王,几人称帝,帝王本色展露无疑。
而刘备也是与曹操一样,但却过于伪善,过于做作,既想当婊子,又想立派牌坊,说的此辈。这样的人现在就是老油条,太虚伪。
经过社会的历练的我们宁可交往曹操这样的真恶人,也未必愿意交往刘备的虚伪的小人,至少我们会对曹操这样的人有防范,而刘备却未必。
二人都是一代枭雄,只不过是出事方式的不同,都是挣天下的手段不同,二人处于一个时代是他们的悲哀,却是历史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