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苗生病用什么药治?

 我来答
日久生情630
高粉答主

2020-12-07 · 多头多肉很可爱好养活
日久生情630
采纳数:9961 获赞数:31856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大蒜苗期叶片尖端出现枯黄干死,俗称黄尖。只要在生产中采取相应的措施,便可避免黄尖现象的发生。
1、产生黄尖的主要原因:重茬种植;地蛆危害根部;“断奶”(也叫 “退母”或“烂母”)枯黄,这是一种生理现象。
2、防治措施:
一是轮作。大蒜不能重茬,头茬种过大蒜的田土不能接着再种。重茬种植不但蒜苗会黄尖,还会产生其它病害,而且长势不好,影响产量和质量。
二是及时防治地蛆。一般杀虫剂便可防治。
三是及时追施“断奶”肥。“断奶”枯黄是作物普遍的正常生理现象,它标志所播作物块茎或种子即“母体”营养已消耗尽,植株进入从土壤中吸收营养的旺盛生长期,肥水需求增加。因此,在“断奶”前一定要追肥供水,使土壤中有足够的营养供应。“断奶”肥一般以在播种后20-30天追施为宜,每亩追施腐熟人畜水粪1000公斤,尿素15-20公斤。用0.1%的磷酸二氢钾溶液作叶面肥追施,这样便可减轻或避免蒜苗黄尖的发生,并能促进以后花薹和蒜瓣的分化.
大蒜在生长过程中遭受多种病虫为害,以白腐病为害严重,一般减产30%,并使其品质降低,甚至绝收。
(1)发病症状
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叶鞘和鳞茎。初染病时从外叶叶尖开始往下条状变黄,后扩展到心叶及叶鞘,植株生长衰弱,整株变黄矮化或枯死,外观似生理病。拔出病株,鳞茎表皮呈水渍状病斑,有灰白色菌丝层。后期菌丝层产生芝麻粒大小褐黑色菌核,鳞茎变黑腐烂,在田间往往先出现发病中心。
(2)发病特点
①传播途径:该病的病菌核在土中存活,长出菌丝后借雨水或灌溉水传播,直接从根部或地面处侵入,引起植株发病,病部又产生菌丝。菌丝纠集在一起成褐黑色的小菌核,在株间辗转蔓延。该病菌喜低温高湿,气温在20℃以下,湿度大于90%时最易暴发流行。因此,多雨季节发病迅速,尤其生长瘦弱和连作地可使发病加重。高温低湿不利该病发生。遂川县2月始发,3月盛发,4月为害最烈。
②不同品种发病不同:经调查,白皮蒜发病重于紫皮蒜,白皮蒜白腐病的株发病率为20%~30%,而紫皮蒜为8%~15%。此外,早春生长瘦弱和畦面较低的蒜田易发病,进入雨季后病情扩展迅速。
(3)综合防治技术
①蒜田轮作:大蒜白腐病为土传病害,连作是发病的重要途径,故大蒜田不宜连作,应与非葱蒜类作物实行3~4年以上轮作,水旱轮作更好,以减少初侵染源。
②蒜种处理:可有效切断初侵染途径,预防病害发生。蒜种播前可用50%多菌灵进行蒜种处理,具体方法是每50千克蒜种用多菌灵500克兑水3~5千克(均匀洒于蒜种上)进行杀菌处理,晾干后播种。
③根据不同收获对象安排种植品种:如收获青蒜应以白皮蒜为主,搭配一定比例的紫皮蒜,在白腐病盛发之前收获完毕,避开其为害;而收获蒜薹、蒜头的,应安排抗病能力较强的紫皮蒜。
④加强培管:早春进行追肥提苗、松土、排涝降渍,结合大蒜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促进大蒜生长,提高抗病能力。发现病株及时挖除,带出田间晒干集中烧掉,严禁就地撒施和沤肥,以防把病菌再带入田间。大蒜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和覆盖物,集中烧毁,实行深翻土地,水旱轮作,合理密植。
⑤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者50%甲基硫菌灵600倍液喷雾防治,隔7~10天1次,连续用药2~3次;也可用50%扑海因1000~1500倍液灌淋根茎,每隔7~10天1次,连续用药2次。灌淋根茎法较喷雾防治法效果好,采收前1星期停止用药。
农医生
2018-07-10 · 盼丰收就找农医生
农医生
我们是全球移动互联网农业远程诊断开创者,专注于病虫草害的远程诊断、作物营养失调。从种子到收获,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农技指导,帮助种植者获得丰收。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蒜苗一般会出现叶尖干枯现象,一是缺钙所造成,二是感染了叶疫病。所以在蒜苗期要叶面喷洒甲霜锰锌加硝酸钙或霜脲锰锌加活性钙或烯酰锰锌加流体钙或代森锰锌加聚合钙等防治叶尖黄化现象,每15~20天叶面喷洒一次,连续喷洒2~3次。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