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昵(nì)称 质(zhǐ)量 衣钵(bō) 因噎(yē)废食
B、刍(chú)议 熟稔(rěn) 露(lù)脸 瘙(sào)痒难忍
C、奇葩(pā) 笑靥(yǎn) 当(dàng)真 物阜(fù)民丰
D、绮(qǐ)丽 木讷(nè) 顷(qǐng)刻 入不敷(fū)出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散文是倍受读者青睐的文体,古今中外的散文家凭借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文采斐然、脍炙人口的名篇。
B.上课铃声过后,他才慌慌张张地冲进教室,“报告”声刚落,同学们轰堂大笑,原来他衣服的纽扣错位了。
C.毋庸讳言,得过且过、敷衍塞责的教师确实存在,但像“最美女教师”张丽莉那样爱生如子、恪尽职守的人,才是教师队伍中的主流。
D.作为领导干部,面对群众时需要很强的亲和力,只有贴近群众,和颜悦色而不是急言厉色,才能真正听到群众的心声。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温总理对于一些地方房价还没有回到合理价位,调控不能放松的表态,让市场对楼市调控政策放松的预期落了空。
B.要解决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既需要运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行为,更需要从根本上釜底抽薪,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C.中国古典诗歌所用的许多物象,本是无情无知的,但经过历代诗人反复继承、运用和发展,积淀了丰厚的象征意蕴,成为传统的审美意象。
D.毒胶囊事件是继三聚氰胺事件后又一起惊世骇俗的丑闻,它再次给有关部门敲响了警钟:药品安全大如天,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加强和改进艺术评论工作,引领艺术创作和群众艺术鉴赏水平,纠正不良创作倾向,是艺术评论家必须承担的职责。
B.《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要求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以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
C.这本书精心选配了10多幅契合文意的图片与版式设计有机结合,为读者营造了一个极具文化魅力的立体阅读空间。
D.智能电视的推出颠覆了人们心中电视机只是用来看节目的传统观念,用户可以方便地通过电视上网进行一系列的社交、娱乐活动。
5.从下列材料中选取必要的信息,为“食品添加剂”下定义。(3分)
①食品添加剂是有意加入到食品中的物质。
②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是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
③食品添加剂既可以是化学合成物质,也可以是天然物质。
④食品添加剂加入到食品中的目的是改善食品的品质和色、香、味。
6.使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不超过60字)(4分)
银杏树 初冬 疾风骤雨 凋零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7.阅读以下新闻材料,根据要求答题。(5分)
不久前,某地一所高中对700名学生做了以“你觉得你离父母有多远”为主题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69%的学生认为与父母有代沟,其中6%的学生觉得离父母很远。很多学生说,与父母沟通时,除了学习再无别的话题。
(1)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2分)
(2)就此现象谈谈你的看法。(不超过80字)(3分)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国学是中国学问的根底。这个根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小学,一个是经学。经学就是“六经”,再扩展,是十三经。其实十三经已经推衍开了,基本的还是“六经”。“乐经”不传,实际上是“五经”。就是《诗经》、《书经》、《周礼》、《周易》和《春秋》。这就是经学。汉代一大批注释、传疏、义证,晋唐又有一批,宋明又有一批。清代重新回过头来再注再疏。后来的经学,不是经学的原典,而是经学史。中国的经学在中国学术史上怎样流变,有汉宋之争,有明清之变。研究经学史,不了解清代学术不行,因为他们把字、词、义解释得更清楚了,汉宋儒的不少错误得到了纠正。不了解清代学者对经学的重新检讨研究,念字就会念错,发音就会不准确。对“五经”音义的校正,是清儒的一大贡献。
宋代重视义理,也就是“六经”的义理和思想。濂、洛、关、闽四大家,基本上都回到“六经”,重构儒家的思想体系。重归“六经”并不是容易的事情。他们抓住了《周易》。所以朱子研究《易》,二程对《易》的研究极高深,张载也研究《易》。张载讲《易》是有名的,但在程颢、程颐面前,他主动让出一席之地。为什么清儒反宋?他们觉得宋儒讲空话。字音都没有念清楚,空谈义理,有什么意思?清儒就指出这个字那个字以前念错了。这样一种功夫,主要的研究对象是针对“六经”。清儒的原话,“读书必先识字”。你说“经”,是哪一本“经”?是古文还是今文?具体是哪一个文本?所以清儒的功夫在甄别和辨伪,目的是恢复“经”的本原。要恢复本原,必须有小学的功夫。小学的功夫就是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文字学是认字,训诂学是释词,把字词的意思解释清楚。这还不行,还要懂音韵。说这个字,汉代这样读,宋代那样读,清代是这样读的。清儒把“六经”的字一个一个弄准确了。所以要说国学,最主要的应该是经学和小学。要懂经学,就得懂小学。小学是工具和路径,不懂小学,通经之路就走不过去,就没有能力研究经学。
8.下列对“读书必先识字”理由的说明,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朱子、二程等人在没有小学功夫的情况下研究《周易》,是空谈义理。
B.有了对经学字词义的大量注疏,才有可能去研究经学在中国学术史上的流变问题。
C.字音没有念清楚,字词意思没有解释清楚,就不能够恢复“经”的本原。
D.汉、晋唐、宋明注疏有不妥之处,汉宋儒在研究经学史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错误。
9.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国学是中国学问的根底,而作为工具和路径的小学是经学的根底。
B.宋代学者从《周易》入手重归“六经”,以“六经”的义理和思想来重构儒家的思想体系。
C.清儒有着深厚的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功底,他们对“六经”的字逐一进行了校正。
D.只有纠正了“五经”音义中的错误,才能真正了解清代学者对经学研究的贡献。
10.结合上下文,指出作者认为“后来的经学,不是经学的原典,而是经学史”的理由。(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母亲的中药铺
甘典江
那时候,我最喜欢去的地方,一是新华书店,一是母亲的中药铺。前者,是因为我爱看爱买连环画;后者,是因为我喜欢嗅闻那些中药的味道,特别是咀嚼几片苦甜苦甜的甘草。
母亲当过赤脚医生。八十年代初,母亲参加医疗培训后,加入了城关镇合作医疗站,
医疗站在我读书的中学附近,临街两间旧木房。一间开处方和打针,另一间,是药铺。和母亲一起在守药铺的,还有三个阿姨。一天到晚,她们就做三件事:抓药,打针,织毛衣。除此之外,便是无休无止的聊天。我注意到,她们抓药非常麻利,瞟一眼处方,就可以找到相应的抽屉。仅凭手抓,就基本准确,最后还是放进小秤称一称,添点或减点。然后,把药倒入毛边纸或废报纸,包好扎紧,写几个字交待几句,递给别人。
只要一走进药铺,我就被一股浓重的药香包裹得严严实实,有点喘不过气来,但一习惯就好了。我望着那些神秘莫测的抽屉,瞅着那些贴着标签的药名,兴奋不已:什么“半夏,黄精”,什么“益母草、白芨”,都是曼妙的植物。当然,也有的是矿物和其他异类,比如“朱砂、雄黄、海马”,不由得使我产生了相关的联想:这朱砂,肯定就是国画中传统的红色颜料吧?李可染曾用顶级朱砂绘过四张毛主席诗意图《万山红遍》,已成画史上的经典。至于雄黄,不就是许仙意气用事的东西吗?所谓的海马,只是相当于一条小鱼而已。
其中,我最喜欢的药草,是甘草。首先,是因为它的名字,甘草,望文生义,不就是“甘甜之草”吗?昔时,神农氏遍尝百草,解毒靠的就是这宝贝。再加上,我自己就姓“甘”,与这甘草,是家门,五百劫前,应是同根而生之族。最早,是母亲教我嚼的甘草,一是因为它的药理,二是可以变相地替代水果糖,八十年代,任何甜味都是奢侈品。就这样,我嚼着甘草成长着,自以为嚼出了甘草的本真之味,破解了甘草的一切密码。
母亲还爱用党参来炖乌骨鸡和猪肚,补血。她营养不足,严重贫血。人参太贵,吃不起。还有金银花和枸杞,母亲他们都用来泡茶喝。自然,我也跟着全部享受到了。
在自家的院子墙角,母亲还栽了几株三七。蔓延的藤叶牵上墙,覆盖成了一面翠绿的毯子,像青绿山水画的设色,极其养眼。可惜,后来拆迁,毁于一旦,使我失去了这一片翠绿。母亲只好把三七块茎挖出,收藏好。她说,三七可以治妇科恶疾,以及跌打损伤。
九十年代的某一天,这个合作医疗站被撤销了。回到家,母亲专职做她的家庭主妇。赚钱的任务,彻底由父亲负责。那个中药铺,被别人买去,改作了服装店。从此,街上流行的药店,大多是连琐的西药店。在我的印象中,传统的中药是文化,望闻问切的中医大夫,近似于等同于诗人。相反,我害怕西药西医,因为这些东西是实验室配制合成出来的化学组织,成分复杂而可疑,至少没有一个在阳光之下生长的过程,没有温度、湿度,更无个性与灵魂。我实在难以想象,“阿莫西林”比母亲的“金银花”会更让我亲近与信赖。甚至,当我感冒受寒,母亲亲手煎熬的一罐红糖姜开水,也会比最昂贵的感冒灵帮我发热而痊愈,至少,我心已暖。
现在,父亲走了,去了天国。母亲一个人守着我们,在空旷的屋顶上栽花种菜。母亲身子瘦弱,时有病痛,我很是耽忧,同时,我又安慰自己:生病不正常吗?不正证明了人在活着?何况,这世上,还有那么多栩栩如生的药在陪护呢。一根草是药,一撇叶是药,一线阳光,一滴水,也都是,甚至,一个人可以是另一个人的灵芝。母亲多年与草木为伴,沉浸于无边无际的药香之中。于我而言,母亲就是我人生一味无价的中药,为我清热解毒,可以抵御这世间的种种伤害。
(本文有删节)
11.简析第三段中的“抓药”细节。(3分)
12.第四段中作者写由药名引发的联想,有何用意?(3分)
13.文中为什么用较多的笔墨写“甘草”?(4分)
14.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
15.作者在文末说“母亲就是我人生一味无价的中药”,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与荆南乐秀才书
(宋)欧阳修
修顿首白秀才足下。前者舟行往来,屡辱见过。又辱以所业一编,先之启事,及门而贽。田秀才西来,辱书;其后予家奴自府还县,比又辱书。仆有罪之人,人所共弃,而足下见礼如此,何以当之?当之未暇答,宜遂绝,而再辱书;再而未答,益宜绝,而又辱之。何其勤之甚也!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盖足下力学好问,急于自为谋而然也。然蒙索仆所为文字者,此似有所过听也。
仆少从进士举于有司,学为诗赋,以备程试,凡三举而得第。与士君子相识者多,故往往能道仆名字,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或过称其文字。故使足下闻仆虚名,而欲见其所为者,由此也。
仆少孤贫,贪禄仕以养亲,不暇就师穷经,以学圣人之遗业。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然有司过采,屡以先多士。及得第已来,自以前所为不足以称有司之举而当长者之知,始大改其为,庶几有立。然言出而罪至,学成而身辱,为彼则获誉,为此则受祸,此明效也。
夫时文虽曰浮巧,然其为功,亦不易也。仆天姿不好而强为之,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先辈①少年志盛,方欲取荣誉于世,则莫若顺时。天圣中,天子下诏书,敕学者去浮华,其后风俗大变。今时之士大夫所为,彬彬有两汉之风矣。先辈往学之,非徒足以顺时取誉而已,如其至之,是直齐肩于两汉之士也。若仆者,其前所为既不足学,其后所为慎不可学,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为此也。
在《易》之《困》曰:“有言不信。”谓夫人方困时,其言不为人所信也。今可谓困矣,安足为足下所取信哉?辱书既多且切,不敢不答。幸察。
【注】①先辈:对乐秀才的尊称。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门而贽 贽:拿着礼物求见。
B.而又辱之 辱:辜负。
C.或过称其文字 过称:过分称赞。
D.不暇就师穷经 就:跟从。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然言出而罪至 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C.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 吾其还也
D.其言不为人所信也 或因寄所托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对当时的应举文字,颇有微词,但乐生意欲参加科举考试,所以只能建议他“顺时”而为。
B.作者认为要作文,就应该学习古人,去除浅薄雕饰的文字与习气,才能达到两汉那样文质彬彬的境界。
C.作者因写时文而遭毁誉,认为自己不值得乐生学习、效仿,所以多次婉拒他索要文字的请求。
D.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表达委婉;通过现身说法,运用对比,巧妙地表明了作者对时文的不同看法。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3分)
(2)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4分)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7分)
未展芭蕉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
(唐)钱珝 (金)元好问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2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 状态的植物,均以 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2分)
2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5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5分)
《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可以标点为: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23.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2分)
(1)
(2)
24.对照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3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 。君子于其言, 。(《论语》)
(2)爱其子, ,于其身也, ,惑矣!(韩愈《师说》)
(3)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 , 。(李白《蜀道难》)
(4) ,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 !(李清照《声声慢》)
(5)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 !(陆游《书愤》)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台湾女作家刘继荣在博文上说,她上中学的女儿成绩一直中等,但是却被全班学生全票推选为“最欣赏的同学”,理由是乐观幽默、热心助人、守信用、好相处等。她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女儿却认真地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博文引发了广大网民的热议。
网民甲:坐在路边鼓掌,其实也挺好。
网民乙:人人都在路边鼓掌,谁在路上跑呢?
网民丙:路边鼓掌与路上奔跑,都应该肯定。
从上述网民的议论中,选取一种看法,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D 2.C 3.C 4.D
5.(3分)
食品添加剂是为了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有意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物质或天然物质。
6.(4分)
示例:略
7.(5分)
(1)调查显示,多数学生与父母存在代沟。(或“调查显示,学习成了多数学生与父母沟通的唯一话题。”)
(2)示例:
学生以学业为主,父母关心成绩没错;但我们的成长路上不仅只有学习成绩,强健身体、培养兴趣、磨砺意志、塑造品格等都应该成为交流的话题。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9分)
8.C 9.D
10.经过了后人不断的注释、传疏、义证;在中国学术史上经历了流变。
(二)(20分)
11.①用白描手法,通过“瞟”、“抓”、“称”、“添”、“减”、“包”、“扎”等一系列动作,表现了她们娴熟的抓药技艺与细致、耐心的工作态度。
②用质朴的语言真实地再现人物及相关场景。
12.①点明药名与传统文化的联系。
②表现“我”对中药的好奇心与亲近感。
③丰富文章的内容。
13.①“我”的姓氏关联着甘草,与甘草有渊源。
②“我”嚼着甘草长大,对甘草有特殊的感情。
③甘草具有“甜味”,是处于那个年代的“我”充实、幸福的写照。
④甘草使“我”悟出了人生的真谛。
14.①运用排比、比喻手法,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②世间万物皆可入药,丰富了“中药”的含义。
③点明万物皆有其性、各具其用的哲理。
④用“灵芝”设喻,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升华为不可或缺的依存关系。
15.①母亲这味“中药”,为“我”抵御世间的伤害。
②如同中药的药理,母亲的爱与美德,慰藉“我”的心灵,成为“我”无价的精神财富。
③形象地表达“我”对母亲的真挚情感。
④呼应标题,深化题旨。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19分)
16.B 17.A 18.C
19.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
20.(7分)
(1)像我欧阳修这样的,不过是天下不得志且卑微的人而已,哪里值得让您恳切到如此地步呢?
(2)因此与同时代人所写的相比,更加不工巧,但已足以获得俸禄官位并谋取名誉,是顺应时俗的缘故。
(二)(7分)
21.还未展开 芳心
22.第一首巧妙运用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第二首运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
(三)(5分)
23.(1)贵人贱马
(2)人、马并重(或“先人后马”)
24.这种句读体现了后儒对孔子的推崇,但“人马并重”并非孔子的本意。因为孔子的“仁”并非兼爱,他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
(四)(6分)
25.(1)言之必可行也 无所苟而已矣
(2)择师而教之 则耻师焉
(3)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4)梧桐更兼细雨。 怎一个愁字了得
(5)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四、(60分)
26.(60分)作文
略。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昵(nì)称 质(zhǐ)量 衣钵(bō) 因噎(yē)废食
B、刍(chú)议 熟稔(rěn) 露(lù)脸 瘙(sào)痒难忍
C、奇葩(pā) 笑靥(yǎn) 当(dàng)真 物阜(fù)民丰
D、绮(qǐ)丽 木讷(nè) 顷(qǐng)刻 入不敷(fū)出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散文是倍受读者青睐的文体,古今中外的散文家凭借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文采斐然、脍炙人口的名篇。
B.上课铃声过后,他才慌慌张张地冲进教室,“报告”声刚落,同学们轰堂大笑,原来他衣服的纽扣错位了。
C.毋庸讳言,得过且过、敷衍塞责的教师确实存在,但像“最美女教师”张丽莉那样爱生如子、恪尽职守的人,才是教师队伍中的主流。
D.作为领导干部,面对群众时需要很强的亲和力,只有贴近群众,和颜悦色而不是急言厉色,才能真正听到群众的心声。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温总理对于一些地方房价还没有回到合理价位,调控不能放松的表态,让市场对楼市调控政策放松的预期落了空。
B.要解决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既需要运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行为,更需要从根本上釜底抽薪,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C.中国古典诗歌所用的许多物象,本是无情无知的,但经过历代诗人反复继承、运用和发展,积淀了丰厚的象征意蕴,成为传统的审美意象。
D.毒胶囊事件是继三聚氰胺事件后又一起惊世骇俗的丑闻,它再次给有关部门敲响了警钟:药品安全大如天,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加强和改进艺术评论工作,引领艺术创作和群众艺术鉴赏水平,纠正不良创作倾向,是艺术评论家必须承担的职责。
B.《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要求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以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
C.这本书精心选配了10多幅契合文意的图片与版式设计有机结合,为读者营造了一个极具文化魅力的立体阅读空间。
D.智能电视的推出颠覆了人们心中电视机只是用来看节目的传统观念,用户可以方便地通过电视上网进行一系列的社交、娱乐活动。
5.从下列材料中选取必要的信息,为“食品添加剂”下定义。(3分)
①食品添加剂是有意加入到食品中的物质。
②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是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
③食品添加剂既可以是化学合成物质,也可以是天然物质。
④食品添加剂加入到食品中的目的是改善食品的品质和色、香、味。
6.使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不超过60字)(4分)
银杏树 初冬 疾风骤雨 凋零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7.阅读以下新闻材料,根据要求答题。(5分)
不久前,某地一所高中对700名学生做了以“你觉得你离父母有多远”为主题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69%的学生认为与父母有代沟,其中6%的学生觉得离父母很远。很多学生说,与父母沟通时,除了学习再无别的话题。
(1)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2分)
(2)就此现象谈谈你的看法。(不超过80字)(3分)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国学是中国学问的根底。这个根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小学,一个是经学。经学就是“六经”,再扩展,是十三经。其实十三经已经推衍开了,基本的还是“六经”。“乐经”不传,实际上是“五经”。就是《诗经》、《书经》、《周礼》、《周易》和《春秋》。这就是经学。汉代一大批注释、传疏、义证,晋唐又有一批,宋明又有一批。清代重新回过头来再注再疏。后来的经学,不是经学的原典,而是经学史。中国的经学在中国学术史上怎样流变,有汉宋之争,有明清之变。研究经学史,不了解清代学术不行,因为他们把字、词、义解释得更清楚了,汉宋儒的不少错误得到了纠正。不了解清代学者对经学的重新检讨研究,念字就会念错,发音就会不准确。对“五经”音义的校正,是清儒的一大贡献。
宋代重视义理,也就是“六经”的义理和思想。濂、洛、关、闽四大家,基本上都回到“六经”,重构儒家的思想体系。重归“六经”并不是容易的事情。他们抓住了《周易》。所以朱子研究《易》,二程对《易》的研究极高深,张载也研究《易》。张载讲《易》是有名的,但在程颢、程颐面前,他主动让出一席之地。为什么清儒反宋?他们觉得宋儒讲空话。字音都没有念清楚,空谈义理,有什么意思?清儒就指出这个字那个字以前念错了。这样一种功夫,主要的研究对象是针对“六经”。清儒的原话,“读书必先识字”。你说“经”,是哪一本“经”?是古文还是今文?具体是哪一个文本?所以清儒的功夫在甄别和辨伪,目的是恢复“经”的本原。要恢复本原,必须有小学的功夫。小学的功夫就是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文字学是认字,训诂学是释词,把字词的意思解释清楚。这还不行,还要懂音韵。说这个字,汉代这样读,宋代那样读,清代是这样读的。清儒把“六经”的字一个一个弄准确了。所以要说国学,最主要的应该是经学和小学。要懂经学,就得懂小学。小学是工具和路径,不懂小学,通经之路就走不过去,就没有能力研究经学。
8.下列对“读书必先识字”理由的说明,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朱子、二程等人在没有小学功夫的情况下研究《周易》,是空谈义理。
B.有了对经学字词义的大量注疏,才有可能去研究经学在中国学术史上的流变问题。
C.字音没有念清楚,字词意思没有解释清楚,就不能够恢复“经”的本原。
D.汉、晋唐、宋明注疏有不妥之处,汉宋儒在研究经学史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错误。
9.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国学是中国学问的根底,而作为工具和路径的小学是经学的根底。
B.宋代学者从《周易》入手重归“六经”,以“六经”的义理和思想来重构儒家的思想体系。
C.清儒有着深厚的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功底,他们对“六经”的字逐一进行了校正。
D.只有纠正了“五经”音义中的错误,才能真正了解清代学者对经学研究的贡献。
10.结合上下文,指出作者认为“后来的经学,不是经学的原典,而是经学史”的理由。(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母亲的中药铺
甘典江
那时候,我最喜欢去的地方,一是新华书店,一是母亲的中药铺。前者,是因为我爱看爱买连环画;后者,是因为我喜欢嗅闻那些中药的味道,特别是咀嚼几片苦甜苦甜的甘草。
母亲当过赤脚医生。八十年代初,母亲参加医疗培训后,加入了城关镇合作医疗站,
医疗站在我读书的中学附近,临街两间旧木房。一间开处方和打针,另一间,是药铺。和母亲一起在守药铺的,还有三个阿姨。一天到晚,她们就做三件事:抓药,打针,织毛衣。除此之外,便是无休无止的聊天。我注意到,她们抓药非常麻利,瞟一眼处方,就可以找到相应的抽屉。仅凭手抓,就基本准确,最后还是放进小秤称一称,添点或减点。然后,把药倒入毛边纸或废报纸,包好扎紧,写几个字交待几句,递给别人。
只要一走进药铺,我就被一股浓重的药香包裹得严严实实,有点喘不过气来,但一习惯就好了。我望着那些神秘莫测的抽屉,瞅着那些贴着标签的药名,兴奋不已:什么“半夏,黄精”,什么“益母草、白芨”,都是曼妙的植物。当然,也有的是矿物和其他异类,比如“朱砂、雄黄、海马”,不由得使我产生了相关的联想:这朱砂,肯定就是国画中传统的红色颜料吧?李可染曾用顶级朱砂绘过四张毛主席诗意图《万山红遍》,已成画史上的经典。至于雄黄,不就是许仙意气用事的东西吗?所谓的海马,只是相当于一条小鱼而已。
其中,我最喜欢的药草,是甘草。首先,是因为它的名字,甘草,望文生义,不就是“甘甜之草”吗?昔时,神农氏遍尝百草,解毒靠的就是这宝贝。再加上,我自己就姓“甘”,与这甘草,是家门,五百劫前,应是同根而生之族。最早,是母亲教我嚼的甘草,一是因为它的药理,二是可以变相地替代水果糖,八十年代,任何甜味都是奢侈品。就这样,我嚼着甘草成长着,自以为嚼出了甘草的本真之味,破解了甘草的一切密码。
母亲还爱用党参来炖乌骨鸡和猪肚,补血。她营养不足,严重贫血。人参太贵,吃不起。还有金银花和枸杞,母亲他们都用来泡茶喝。自然,我也跟着全部享受到了。
在自家的院子墙角,母亲还栽了几株三七。蔓延的藤叶牵上墙,覆盖成了一面翠绿的毯子,像青绿山水画的设色,极其养眼。可惜,后来拆迁,毁于一旦,使我失去了这一片翠绿。母亲只好把三七块茎挖出,收藏好。她说,三七可以治妇科恶疾,以及跌打损伤。
九十年代的某一天,这个合作医疗站被撤销了。回到家,母亲专职做她的家庭主妇。赚钱的任务,彻底由父亲负责。那个中药铺,被别人买去,改作了服装店。从此,街上流行的药店,大多是连琐的西药店。在我的印象中,传统的中药是文化,望闻问切的中医大夫,近似于等同于诗人。相反,我害怕西药西医,因为这些东西是实验室配制合成出来的化学组织,成分复杂而可疑,至少没有一个在阳光之下生长的过程,没有温度、湿度,更无个性与灵魂。我实在难以想象,“阿莫西林”比母亲的“金银花”会更让我亲近与信赖。甚至,当我感冒受寒,母亲亲手煎熬的一罐红糖姜开水,也会比最昂贵的感冒灵帮我发热而痊愈,至少,我心已暖。
现在,父亲走了,去了天国。母亲一个人守着我们,在空旷的屋顶上栽花种菜。母亲身子瘦弱,时有病痛,我很是耽忧,同时,我又安慰自己:生病不正常吗?不正证明了人在活着?何况,这世上,还有那么多栩栩如生的药在陪护呢。一根草是药,一撇叶是药,一线阳光,一滴水,也都是,甚至,一个人可以是另一个人的灵芝。母亲多年与草木为伴,沉浸于无边无际的药香之中。于我而言,母亲就是我人生一味无价的中药,为我清热解毒,可以抵御这世间的种种伤害。
(本文有删节)
11.简析第三段中的“抓药”细节。(3分)
12.第四段中作者写由药名引发的联想,有何用意?(3分)
13.文中为什么用较多的笔墨写“甘草”?(4分)
14.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
15.作者在文末说“母亲就是我人生一味无价的中药”,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与荆南乐秀才书
(宋)欧阳修
修顿首白秀才足下。前者舟行往来,屡辱见过。又辱以所业一编,先之启事,及门而贽。田秀才西来,辱书;其后予家奴自府还县,比又辱书。仆有罪之人,人所共弃,而足下见礼如此,何以当之?当之未暇答,宜遂绝,而再辱书;再而未答,益宜绝,而又辱之。何其勤之甚也!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盖足下力学好问,急于自为谋而然也。然蒙索仆所为文字者,此似有所过听也。
仆少从进士举于有司,学为诗赋,以备程试,凡三举而得第。与士君子相识者多,故往往能道仆名字,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或过称其文字。故使足下闻仆虚名,而欲见其所为者,由此也。
仆少孤贫,贪禄仕以养亲,不暇就师穷经,以学圣人之遗业。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然有司过采,屡以先多士。及得第已来,自以前所为不足以称有司之举而当长者之知,始大改其为,庶几有立。然言出而罪至,学成而身辱,为彼则获誉,为此则受祸,此明效也。
夫时文虽曰浮巧,然其为功,亦不易也。仆天姿不好而强为之,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先辈①少年志盛,方欲取荣誉于世,则莫若顺时。天圣中,天子下诏书,敕学者去浮华,其后风俗大变。今时之士大夫所为,彬彬有两汉之风矣。先辈往学之,非徒足以顺时取誉而已,如其至之,是直齐肩于两汉之士也。若仆者,其前所为既不足学,其后所为慎不可学,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为此也。
在《易》之《困》曰:“有言不信。”谓夫人方困时,其言不为人所信也。今可谓困矣,安足为足下所取信哉?辱书既多且切,不敢不答。幸察。
【注】①先辈:对乐秀才的尊称。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门而贽 贽:拿着礼物求见。
B.而又辱之 辱:辜负。
C.或过称其文字 过称:过分称赞。
D.不暇就师穷经 就:跟从。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然言出而罪至 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C.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 吾其还也
D.其言不为人所信也 或因寄所托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对当时的应举文字,颇有微词,但乐生意欲参加科举考试,所以只能建议他“顺时”而为。
B.作者认为要作文,就应该学习古人,去除浅薄雕饰的文字与习气,才能达到两汉那样文质彬彬的境界。
C.作者因写时文而遭毁誉,认为自己不值得乐生学习、效仿,所以多次婉拒他索要文字的请求。
D.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表达委婉;通过现身说法,运用对比,巧妙地表明了作者对时文的不同看法。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3分)
(2)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4分)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7分)
未展芭蕉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
(唐)钱珝 (金)元好问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2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 状态的植物,均以 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2分)
2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5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5分)
《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可以标点为: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23.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2分)
(1)
(2)
24.对照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3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 。君子于其言, 。(《论语》)
(2)爱其子, ,于其身也, ,惑矣!(韩愈《师说》)
(3)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 , 。(李白《蜀道难》)
(4) ,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 !(李清照《声声慢》)
(5)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 !(陆游《书愤》)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台湾女作家刘继荣在博文上说,她上中学的女儿成绩一直中等,但是却被全班学生全票推选为“最欣赏的同学”,理由是乐观幽默、热心助人、守信用、好相处等。她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女儿却认真地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博文引发了广大网民的热议。
网民甲:坐在路边鼓掌,其实也挺好。
网民乙:人人都在路边鼓掌,谁在路上跑呢?
网民丙:路边鼓掌与路上奔跑,都应该肯定。
从上述网民的议论中,选取一种看法,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D 2.C 3.C 4.D
5.(3分)
食品添加剂是为了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有意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物质或天然物质。
6.(4分)
示例:略
7.(5分)
(1)调查显示,多数学生与父母存在代沟。(或“调查显示,学习成了多数学生与父母沟通的唯一话题。”)
(2)示例:
学生以学业为主,父母关心成绩没错;但我们的成长路上不仅只有学习成绩,强健身体、培养兴趣、磨砺意志、塑造品格等都应该成为交流的话题。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9分)
8.C 9.D
10.经过了后人不断的注释、传疏、义证;在中国学术史上经历了流变。
(二)(20分)
11.①用白描手法,通过“瞟”、“抓”、“称”、“添”、“减”、“包”、“扎”等一系列动作,表现了她们娴熟的抓药技艺与细致、耐心的工作态度。
②用质朴的语言真实地再现人物及相关场景。
12.①点明药名与传统文化的联系。
②表现“我”对中药的好奇心与亲近感。
③丰富文章的内容。
13.①“我”的姓氏关联着甘草,与甘草有渊源。
②“我”嚼着甘草长大,对甘草有特殊的感情。
③甘草具有“甜味”,是处于那个年代的“我”充实、幸福的写照。
④甘草使“我”悟出了人生的真谛。
14.①运用排比、比喻手法,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②世间万物皆可入药,丰富了“中药”的含义。
③点明万物皆有其性、各具其用的哲理。
④用“灵芝”设喻,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升华为不可或缺的依存关系。
15.①母亲这味“中药”,为“我”抵御世间的伤害。
②如同中药的药理,母亲的爱与美德,慰藉“我”的心灵,成为“我”无价的精神财富。
③形象地表达“我”对母亲的真挚情感。
④呼应标题,深化题旨。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19分)
16.B 17.A 18.C
19.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
20.(7分)
(1)像我欧阳修这样的,不过是天下不得志且卑微的人而已,哪里值得让您恳切到如此地步呢?
(2)因此与同时代人所写的相比,更加不工巧,但已足以获得俸禄官位并谋取名誉,是顺应时俗的缘故。
(二)(7分)
21.还未展开 芳心
22.第一首巧妙运用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第二首运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
(三)(5分)
23.(1)贵人贱马
(2)人、马并重(或“先人后马”)
24.这种句读体现了后儒对孔子的推崇,但“人马并重”并非孔子的本意。因为孔子的“仁”并非兼爱,他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
(四)(6分)
25.(1)言之必可行也 无所苟而已矣
(2)择师而教之 则耻师焉
(3)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4)梧桐更兼细雨。 怎一个愁字了得
(5)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四、(60分)
26.(60分)作文
略。
展开全部
我怎样才能完整的告诉你呢!你先看个开头,然后再想办法联系我,我再给你完整版和参考答案!OK?
浙江省2011——2012学年度高三模拟试卷
语 文
姓名: 班级: 成绩:
第Ⅰ卷(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炽热(zhì) 粗犷(kuànɡ) 歼灭(jiān) 相形见绌(chù)
B.熨帖(yù) 埋怨(mán) 谙熟(ān) 面面相觑(qù)
C.禅让(shàn) 粗糙(zào ) 胚胎(pī) 恪守不渝(kè)
D.船坞(wù) 佣金(yòng) 力能扛鼎(káng) 钟磬齐鸣(qìng)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B.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人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C.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精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将汉字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D.老李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及时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黄花城长城地处京师北门,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要冲,因此这里的长城用石条筑就,工艺精湛,堪称“固若金汤”,又名“金汤长城”。
B.微信是一种更快速的即时通讯工具,具有零资费、跨平台沟通、显示实时输入状态,与传统的短信沟通方式相比,更灵活、智能,且节省资费。
C. 教育部官员称教育投入不足GDP4%系因财政收入低。一些发达国家也好、发展中国家也好,在公共财政教育投入中占GDP都达到了4%或者5%,而我们国家对教育的投入虽在不断增长,但距离4%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
D.历时三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一次成功的国情大盘点,其数据将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和政府的相关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从文化学和民俗学的角度看,一个民族的情感与精神是要经一系列特定的方式作为载体的,这种方式就是民俗。 , , , 。
, 。从这个意义上说,民俗是固定的,严格的,不能随心所欲地删改与添加。
①虽然在民俗的传衍中也会发生变异
②否则,很难成为民俗的内容。
③是共同遵循的文化规范与仪式。
④民俗不是政令法律。
⑤但这种变异一定要经过长时间的接受过程而最终被共同认可。
⑥但它是经过一代代认同,接受和传承下来的。
A.①⑤②④⑥③ B.①⑤④⑥③② C.④③①②⑥⑤ D.④⑥③①⑤②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新西兰红鱼的故事
2005年3月,澳大利亚联邦渔业部长表示:由于过去10年的过度捕捞,新西兰红鱼(也称橙连鳍鲑,或罗非鱼)的总容许捕捞量由约40000吨降低到2680吨。这种鱼是一位丹麦鱼类学家125年前在亚速尔群岛首次发现的,体长24~42厘米,呈明亮的砖红色,分布大西洋、地中海、印度洋和太平洋500~1500米的广阔海域,虽头大貌丑,但即使数次冷冻和解冻后仍肉质细嫩,味道如蟹肉般鲜美,迅速风靡欧美国家的餐桌。
可惜新西兰红鱼也是生长最慢的深海鱼类之一,33岁才达到性成熟,目前发现寿命可达150年之久。同时,这种鱼虽然分布广,但繁殖率很低,又很少迁徙,喜欢在海山周围大量聚集,有时鱼群长达200公里,很容易被现代捕捞技术大量捕获。寿命如此长的鱼类被过度捕捞,必然形成巨大的空当。
全世界最多时有约30个新西兰红鱼渔场,以新西兰查塔姆高地附近最多,但此地自70年代末开始捕捞,1979年产量就迅速下降。然后是澳大利亚圣海伦斯山附近,1989年5月当地报纸称“海底遍地是金”,仅仅30个月后新闻就变成“拯救罗非鱼已经太迟了”。20世纪80到90年代全球每年捕捞6万吨新西兰红鱼,以致处理和储存设施不足,造成巨大浪费。大西洋东北部的捕捞始于1991年,1994年产量就只及原来的25%,国际海洋利用委员会的报告说此后当地资源再也没有恢复的迹象。1999年发现的马达加斯加海岭渔场2001年后产量也大幅下降。现在全球30个此类渔场有一半捕获量不及原来的30%,25年来总捕捞量已超过100万吨。
浙江省2011——2012学年度高三模拟试卷
语 文
姓名: 班级: 成绩:
第Ⅰ卷(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炽热(zhì) 粗犷(kuànɡ) 歼灭(jiān) 相形见绌(chù)
B.熨帖(yù) 埋怨(mán) 谙熟(ān) 面面相觑(qù)
C.禅让(shàn) 粗糙(zào ) 胚胎(pī) 恪守不渝(kè)
D.船坞(wù) 佣金(yòng) 力能扛鼎(káng) 钟磬齐鸣(qìng)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B.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人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C.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精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将汉字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D.老李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及时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黄花城长城地处京师北门,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要冲,因此这里的长城用石条筑就,工艺精湛,堪称“固若金汤”,又名“金汤长城”。
B.微信是一种更快速的即时通讯工具,具有零资费、跨平台沟通、显示实时输入状态,与传统的短信沟通方式相比,更灵活、智能,且节省资费。
C. 教育部官员称教育投入不足GDP4%系因财政收入低。一些发达国家也好、发展中国家也好,在公共财政教育投入中占GDP都达到了4%或者5%,而我们国家对教育的投入虽在不断增长,但距离4%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
D.历时三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一次成功的国情大盘点,其数据将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和政府的相关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从文化学和民俗学的角度看,一个民族的情感与精神是要经一系列特定的方式作为载体的,这种方式就是民俗。 , , , 。
, 。从这个意义上说,民俗是固定的,严格的,不能随心所欲地删改与添加。
①虽然在民俗的传衍中也会发生变异
②否则,很难成为民俗的内容。
③是共同遵循的文化规范与仪式。
④民俗不是政令法律。
⑤但这种变异一定要经过长时间的接受过程而最终被共同认可。
⑥但它是经过一代代认同,接受和传承下来的。
A.①⑤②④⑥③ B.①⑤④⑥③② C.④③①②⑥⑤ D.④⑥③①⑤②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新西兰红鱼的故事
2005年3月,澳大利亚联邦渔业部长表示:由于过去10年的过度捕捞,新西兰红鱼(也称橙连鳍鲑,或罗非鱼)的总容许捕捞量由约40000吨降低到2680吨。这种鱼是一位丹麦鱼类学家125年前在亚速尔群岛首次发现的,体长24~42厘米,呈明亮的砖红色,分布大西洋、地中海、印度洋和太平洋500~1500米的广阔海域,虽头大貌丑,但即使数次冷冻和解冻后仍肉质细嫩,味道如蟹肉般鲜美,迅速风靡欧美国家的餐桌。
可惜新西兰红鱼也是生长最慢的深海鱼类之一,33岁才达到性成熟,目前发现寿命可达150年之久。同时,这种鱼虽然分布广,但繁殖率很低,又很少迁徙,喜欢在海山周围大量聚集,有时鱼群长达200公里,很容易被现代捕捞技术大量捕获。寿命如此长的鱼类被过度捕捞,必然形成巨大的空当。
全世界最多时有约30个新西兰红鱼渔场,以新西兰查塔姆高地附近最多,但此地自70年代末开始捕捞,1979年产量就迅速下降。然后是澳大利亚圣海伦斯山附近,1989年5月当地报纸称“海底遍地是金”,仅仅30个月后新闻就变成“拯救罗非鱼已经太迟了”。20世纪80到90年代全球每年捕捞6万吨新西兰红鱼,以致处理和储存设施不足,造成巨大浪费。大西洋东北部的捕捞始于1991年,1994年产量就只及原来的25%,国际海洋利用委员会的报告说此后当地资源再也没有恢复的迹象。1999年发现的马达加斯加海岭渔场2001年后产量也大幅下降。现在全球30个此类渔场有一半捕获量不及原来的30%,25年来总捕捞量已超过100万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