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在酒楼上》是最有鲁迅气氛的小说

 我来答
中星星Ui
2008-01-18 · TA获得超过261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伤逝,在酒楼上》
钱理群编

钱先生在编者序中着重提到了《在酒楼上》一文,引用了周作人的话:“这是最具有鲁迅气氛的一篇小说……”我很奇怪,以前我读过《在酒楼上》,没什么感觉,我应该怀疑自己的审美判断力吗?

《在酒楼上》一文在这本书看到一半的时候出现,我渐渐进入情境……一个辗转奔波于生命旅途的中年人(叙述者),偶然路过旧时生活过一座小城,于寂寞寥落时登上旧时常去的酒楼,酒楼的窗外是一座废园,正下着雪,叙述者就坐在酒楼上一边喝酒一边看废园里的景色,这时本来空寂的酒楼又登上一人,居然是旧时的同事,朋友,于是,二人同坐共饮,在朋友略带自嘲的语气中,现实的另一面渐渐凸现出来,理想已经是年轻时的旧梦,一个被潦倒的生活,严酷的现实所击败的中年人已经难得糊涂,而知交零落独自前行的人生况味经不起反复品尝,朋友已经用苍蝇的无意义回旋来形容自己兜兜转转的人生经历,窗外废园愈见寥落,沉郁,寒冷,先生描写到:“窗外沙沙的一阵声响,许多积雪从被他压弯了的一技山茶树上滑下去了,树枝笔挺的伸直,更显出乌油油的肥叶和血红的花来,天空的铅色来得更浓,小鸟雀啾唧的叫着,大概黄昏将近,地面又全罩了雪,寻不出什么食粮,都赶早回巢来休息了“

我注意到,这篇文章的隔壁是《孤独者》,在那篇小说里,有一个不向世俗妥协的孤独者,他在自己祖母的葬礼上的表现可比加缪《局外人》中的默尔索,别人认为应该哭的时候,他无动于衷,当葬礼快结束别人都要走的时候,他却在坟头发出狼嚎一样的哭声,那是一个孤独者的嚎叫!他脾气怪,不结交交了好运的人,而到了霉的衰人,他却要主动交往,他不结婚,却爱房东的孩子爱所有的孩子,这个孤独的人最后终于被人赶出了学校,丢了教职,穷到债主上门的地步,连孩子都要唾弃他了,这样,他终于丢下尊严的帽子,成了一个将军的幕僚,不久就得病死了,死的时候,仍然穷困仍然瘦小。

把这两篇小说放在一起,意味深长,两个主人公表现两个极端,但是殊途同归,中间都夹着一个叙述者“我”,这个“我”似乎处在两者之间,一个冷眼旁观者?呃,不,应该说,两个主人公身上都有鲁迅的影子,他绝对不是局外人!一方面,严峻的现实并不允许有一丝毫幻想存在,人到中年也尝尽辛酸,是朝向永恒的真理,还是低头妥协于命运与现实?做一个故友那样的糊涂虫吗?另一方面,卑劣的世俗社会给了理想主义者一个贫穷孤独的命运,是固守原地还是改变现实?

微茫的夜色中,我好似看到一个孤独者的背影,他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并没有倒下“而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我愿把鲁迅先生作为我前行的一展明灯!

参考资料: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books/1/83755.shtml

乐南垒H7
2008-01-18 · 超过12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3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4.2万
展开全部
读《在酒楼上》、《孤独者》和《伤逝》等作品,我们都能强烈的感受到鲁迅是多么热情地肯定了知识分子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而对于他们的妥协、消沉、落荒则深为惋惜、感叹,并作出了严肃的针砭。

参考资料: http://www.scopen.net/file_post/display/read.php?FileID=27254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