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家军为何会被残酷剿杀?
万历二十三年,不声不响间明朝最强军队戚家军被残酷剿杀。甚至没激起一些大的浪花。
仅在《神宗实录》中有过寥寥几句记载,由于当时尚处于三大征的抗倭援朝时期,朝鲜的史料倒是记载颇多。“万历二十三年十月,己未,防海兵以要挟双粮鼓噪,蓟镇督、抚、道臣擒其倡乱者正法,余党尽驱南还,奏闻兵部覆请,报可。”
按道理来说作为戚继光留下的戚家军,军纪严明,屡次大破强敌,说是明朝最强军队一点也不为过,为何会被剿杀呢?
首先万历年间,朝堂之中南北派系之争严重,当南系的张居正,戚继光去世以后,后继者大都是北方人,而当时南系军队,也就是以戚家军为代表的军队纪律严明,能征善战,自然受到了当时北系掌权者的不公正待遇,而当时的南兵受到不公平待遇,也没人为他们在朝堂中说话,所以这份针对一直存在军中。
当时戍守蓟镇的一批戚家军,就被拖欠军饷,将士们把脑袋栓腰上,为国征战最后确实连工资都没了,自然是群情愤然,于是这一批戚家军便跟当时的蓟镇总兵王保发生争执,而王保作为北系将领,对这一批南兵早就不满,于是在万历二十三年十月二十日,蓟镇总兵官王保将他们骗到演武场诱杀。
南兵将士们半年前刚刚为国家远征归来,在异国土地上扬名立万,在战争中奋勇当先。可是,这些军人,没有在战场上死于日军枪林弹雨,却在驻地被自己长官诱杀。
蓟镇之变后,戚继光花费十六年,苦心积虑构筑的防线很快失去了作用。三十多年后,皇太极指挥清军长驱直入,大明的北边各重镇不堪一击。
我们知道在我国古代的历朝历代都会出现一些能征善战、久经沙场的名将,这些名将开疆扩土、南征北战,演绎了一幕幕的铁蹄铮铮和效力疆场。而在明朝的历史上也有一部分人成为了那个时代武将的代表,如明初时期的徐达、常遇春、傅友德、冯胜、蓝玉等人,这些人缔造出了大明276年的江山基业,如今他们的名字早已留在了“历史的史册”中。而明朝中后期也有一个人威名远播,这就是建立了“戚家军”的戚继光,他的部队也和日本浪人血战东南沿海,并且替大明防守长城沿线,那么如此一支精锐的部队为何会在万历23年被残酷的剿杀了呢?
说起这件事就不得不说明朝军队中“南军”和“北军”的明争暗斗了,在明军中北方人向来看不上柔弱的南方兵,以北方人为主的北军在明军中又占据主导的位置,这使明军内部矛盾重重。
在万历时期曾经发生过援朝抗倭的事情,以戚继光建立的戚家军为主的部队,也是进入朝鲜抗击日军的主力之一。但此时戚继光早已去世,领头人是游击吴惟忠,他率领着后世的“戚家军”子弟们在朝鲜打出了多年前的威风。
但问题也来了,那就是以北人为主导的明军并没有给有功的戚家军过多的封赏,曾允诺的士兵双俸也没有按时拨给。在朝鲜作战时很多人的军功也都算在了北方士兵的身上,这种失言导致南、北两军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
因此南方的士兵们回到蓟镇戍边时,开始聚众闹事追剿欠饷以及讨要去朝作战时的赏金,这就引起了蓟镇兵变,也就是在这次兵变中,这些曾经“戚家军”的子弟们被自己人诱杀。
可以说这件事的发生在明朝来说是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如果当权者体恤士卒,能够做到按时发放饷银,想必这件事情就不会如此严重。而蓟镇兵变的所在地是明朝北方边疆重地,这个地方出了如此之大的问题却没有最终得到重视,残酷剿杀了“戚家军”的罪魁祸首最终也不了了之,可想而知此时的明朝已经大厦将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