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know-base.cdn.bcebos.com/lxb/notice.png)
中元节将至,为什么中元节又叫“鬼节”?
中元节,老辈人一般叫它“七月半”,而年轻人多数叫它“中元节”,有些地方也叫它鬼节、施孤等,而佛教则称为“盂兰盆节”,这是中国的一个传统祭祖节日,民间在这个节日要祭祀先祖、怀念过世的亲人们,并对未来生活寄予美好的祝愿。
中元节的起源,从历史文献记载来看,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就早已经有了。其最初是源于民间对于宗教的信仰。这个节日可以说是佛教、道教与世俗的融合,其中道教把诸神中分“天官”、“地官”和“水官”,合称为“三官大帝”。民间认为他们都是帝派驻人间的代表,其中天官为正月十五上元赐福,因此正月十五被称为“上元节”。而地官为七月十五中元赦罪,也就是“中元节”,民间认为这一天地狱将无人把守,他们可以回到人间,所以中元节又被称之为“鬼节”。农历十月十五日称为“下元节”,也被称为食寒食,这天主要是为了纪念贤人。那在中元节都有哪些习俗呢?
①祭祀祖先。
中元节既然是一个祭祖的节日,那在这天最为重要的民俗活动就是祭祀祖先了,民间相信祖先会在这个节日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
②烧纸。
在中元节这天的傍晚时分,村民会在十字路口附近焚烧冥纸,民间认为阳世间的纸就是阴世间的钱,而在这一天给先人或者是去世的亲人们烧纸,就是给他们“送钱”过去。
③放河灯。
这个是很多农村地区都有的一个习俗,其实不只是在中元节有放河灯的习俗,很多的传统节日中都会在河边放河灯。
当然了在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同,中元节的民俗活动也就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