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在刘备死后,明知自己的实力不敌北方的曹魏,却依然坚持北伐,原因有三个。其一,不得不北伐,这次北伐是被动的。其二,通过北伐来解决内部矛盾,树立威望。其三,为了实现自己多年来的政治抱负。
先说第一个原因,诸葛亮这次的北伐是被动的。蜀国的实力在三国中最弱,这点诸葛亮是知道的,而且诸葛亮还知道和其他两国的实力差距短期还补不过来。尤其是荆州失手后,两国实力相差更大,一方面自己在修生养息,与此同时其他两个国家同样在养精蓄锐,但因为国力不同,对方肯定发展更快。蜀国被吞只是时间问题,都说进攻是最好的防守,不如北伐试一试。
第二个原因,解决内部矛盾。刘备死后诸葛亮手握大权,觊觎他手中权力的人绝对不少,这时候一致对外无疑是解决内部矛盾的好办法。其中地方上以李严为首的势力就对诸葛亮很不服,一直蠢蠢欲动,如果能通过这次北伐顺便树立威望,那就再好不过了。
第三个原因,诸葛亮自己的政治抱负。诸葛亮一直有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他之所以选择刘备也是这个原因,只不过跟着刘备未能如愿。现在自己手握重权,有一点私心的话,他都会选择搏一下。
当然,诸葛亮选择北伐肯定经过深思熟虑的,会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以上三个我认为是诸葛亮在刘备死后却依然选择北伐的主要原因。
我觉得诸葛亮北伐的失败,并不是刘备已经去世的原因。而是因为当时的蜀国,第一就是顶尖将领的大量缺失,所以导致军事实力不敌魏国。第二刘禅即位,但是没有一定的治国才能,仅仅只靠诸葛亮,难以快速发展。第三就是攻打吴国,火烧连营,大多的精兵强将损失,导致蜀国还没能恢复元气。所以这些问题并不是改变一个君主就能够有所改变的。
很多的人对于诸葛亮北伐的失败就源于诸葛亮不敢同意魏延的子午奇谋。认为他错失了一个可以攻克魏国的机遇。但是我觉得这不能怪诸葛亮,这是因为魏延的这个计谋实在是过于的冒险,以及理想化。再者根据历史记载,魏国在那里也是大量的兵马驻扎的。所以说魏延的这种做法,肯定是会失败的,第一就是粮草不足,第二为了不吸引魏军的注意,他能够携带的兵马也不是很多,第三,抢下潼关之后,魏军就会回防或者从其他关卡突破,没有任何的意义。
历史上的诸葛亮其实只有五次北伐,而且仅仅只是第一次和第五次规模比较的庞大。而且蜀国对于魏国来说,综合国力是不足的。而且因为领土问题导致国家的人口相比魏国也是比较少的,所以军事实力不足。而且蜀道艰险,对于粮草的运输也是比较的困难,如果战争之后无法及时的补充粮草,曹魏大军乘虚而入,就十分容易兵败。
总之,北伐失败并不是诸葛亮的问题,而是确实当时的蜀国,无论是人口,将领,经济等方面都不如魏国。诸葛亮北伐可能也只是为了能够拖住魏国恢复的时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