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问题
1佛的含义是什么2对修,齐,治,平理解请详细点3儒与道的区别4大学主题和主要思想春秋笔法是什么?大学之中的名句及解释567...
1佛的含义是什么 2对修,齐,治,平理解 请详细点 3儒与道的区别 4大学主题和主要思想 春秋笔法是什么? 大学之中的名句及解释 567
展开
展开全部
如果你是考试用的,请不要参考我的答案。因为你的问题都涉及到传统文化中“心学”、“心法”的重要内容,仅适用于真修实证的探索交流,不适合于学术方面的研究交流。
1、佛的含义很多,最根本的含义是“觉”、“大智慧”、“真理”,佛=觉者。
2、“修齐治平”源自儒门第三代传人曾子的《礼记大学》,即千百年来人们尊崇的“外王”之道。当然,前面还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内圣”根基。没有内圣的因,就不会有外王的果。内圣是自修自证完善自己,外王是经世致用兼济天下,出世入世不二,出世入世皆长袖善舞——这就是佛法中的菩萨道。而“内圣外王”的要害处、枢纽处、承前启后之处就是“修身”。换句话说就是佛法中的修行——修正第七识(又称烦恼识、染净识)中的错误观念和习惯,打破第七识中的“我痴、我见、我慢、我爱”,转过来即成菩提,这就是佛法中“六七因中转、五八果上圆”的儒门注解。而“修身”在道德经中的注解就是“抱朴守一”,像太极阴阳鱼一样紧紧抱着,专注一念,不开小差,调理念头中的阴阳,调理性格中的阴阳(如性格谨慎者多用胆量来调,性格鲁莽者多用谨慎来调,等),调理习惯中的阴阳…阴阳调理和谐后则可致忘我的天人合一的境界。具体如何调呢?《大学》说了,修身必用“知、止、定、静、安、虑、得”的七个内证功夫。照此用功自然格物,自然致知,自然正心诚意。
修身是因,齐家、治国、平天下(不是扫平天下的意思,而是让天下太平的意思)是果。家在古人的观念中是家族的意思,不是现在的三口之家。古代家族群居而庞大,像《红楼梦》,家族动辄百人千人计,家族都有祠堂和族长,现代人很多连三口之家的基本和睦都搞不定,何况古代哪样百人千人的大家族,所以要让家族和睦、幸福、兴旺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能齐家自然能智力好国家,能治理好国家自然能使天下太平。
3、儒释道是传统文化的主流,在千百年中已经融为一体,实际不分家的。若说区别,儒家偏重社会性,道家偏重自然性,佛家偏重精神性。表达方式不同,但是所述真理一致。
4、《大学》的主题用儒家的话就是圣贤之学、大人之学(对应凡人、小人),用道家的话真人之学(对应假人),用佛家的话就是四圣道菩萨之学(对应六凡道凡夫)。其思想若一言蔽之,就是如何让人获得终极的快乐、自由、幸福的人生。
5、春秋笔法是孔子修《春秋》的时候所用的一种文笔,又称微言大义。记述历史时的文笔暗含褒贬,如三个表示杀的动词:杀、弑、诛,其实各有深层含义。杀指无罪而杀,弑指以下犯上,诛则指有罪、有理而杀。可见孔子绝非书呆子,既巧妙地守住自己的原则,又准确记载了当时的历史,这种笔法体现了孔子的大智大慧,不愧为内圣外王的经世致用,流传千古而为后世推崇效仿。
1、佛的含义很多,最根本的含义是“觉”、“大智慧”、“真理”,佛=觉者。
2、“修齐治平”源自儒门第三代传人曾子的《礼记大学》,即千百年来人们尊崇的“外王”之道。当然,前面还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内圣”根基。没有内圣的因,就不会有外王的果。内圣是自修自证完善自己,外王是经世致用兼济天下,出世入世不二,出世入世皆长袖善舞——这就是佛法中的菩萨道。而“内圣外王”的要害处、枢纽处、承前启后之处就是“修身”。换句话说就是佛法中的修行——修正第七识(又称烦恼识、染净识)中的错误观念和习惯,打破第七识中的“我痴、我见、我慢、我爱”,转过来即成菩提,这就是佛法中“六七因中转、五八果上圆”的儒门注解。而“修身”在道德经中的注解就是“抱朴守一”,像太极阴阳鱼一样紧紧抱着,专注一念,不开小差,调理念头中的阴阳,调理性格中的阴阳(如性格谨慎者多用胆量来调,性格鲁莽者多用谨慎来调,等),调理习惯中的阴阳…阴阳调理和谐后则可致忘我的天人合一的境界。具体如何调呢?《大学》说了,修身必用“知、止、定、静、安、虑、得”的七个内证功夫。照此用功自然格物,自然致知,自然正心诚意。
修身是因,齐家、治国、平天下(不是扫平天下的意思,而是让天下太平的意思)是果。家在古人的观念中是家族的意思,不是现在的三口之家。古代家族群居而庞大,像《红楼梦》,家族动辄百人千人计,家族都有祠堂和族长,现代人很多连三口之家的基本和睦都搞不定,何况古代哪样百人千人的大家族,所以要让家族和睦、幸福、兴旺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能齐家自然能智力好国家,能治理好国家自然能使天下太平。
3、儒释道是传统文化的主流,在千百年中已经融为一体,实际不分家的。若说区别,儒家偏重社会性,道家偏重自然性,佛家偏重精神性。表达方式不同,但是所述真理一致。
4、《大学》的主题用儒家的话就是圣贤之学、大人之学(对应凡人、小人),用道家的话真人之学(对应假人),用佛家的话就是四圣道菩萨之学(对应六凡道凡夫)。其思想若一言蔽之,就是如何让人获得终极的快乐、自由、幸福的人生。
5、春秋笔法是孔子修《春秋》的时候所用的一种文笔,又称微言大义。记述历史时的文笔暗含褒贬,如三个表示杀的动词:杀、弑、诛,其实各有深层含义。杀指无罪而杀,弑指以下犯上,诛则指有罪、有理而杀。可见孔子绝非书呆子,既巧妙地守住自己的原则,又准确记载了当时的历史,这种笔法体现了孔子的大智大慧,不愧为内圣外王的经世致用,流传千古而为后世推崇效仿。
展开全部
1、佛祖释迦牟尼当年证道后,叹曰:奇哉!人人皆有如来智慧德能,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放下执著了,但还有妄想分别,就成阿罗汉;放下执著和分别,但还有妄想,是菩萨的境界;妄想分别执著全都放下了,就成佛了。
佛法,没别的,“放下”而已。
所以说,佛是完全觉悟了的人。
2、 佛教金刚经说,真正的修行,是从“降伏其心”开始,就是“伏(压住)”我们凡夫的妄想分别执著心。
到阿罗汉的境界时,就不再是伏心了,而是“断”了,即断除了“执著心(俱生我执),”达到“无我”的境界了。
那么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也是如此,所谓心性之学。
《尚书·大禹谟》:人心唯危,道心唯微。唯精唯一,允执厥中。
孟子说:修身莫若修心。又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牲,则知天矣”。
朱熹:一心具万理,能存心而后可以穷理。
陆象山:道未有外乎其心者。自“可欲之善”,至于“大而化之之圣,圣而不可知之神”,皆吾心也。人心至灵,此理至明;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
“吾心即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阳明认为天地在吾心之内,万物皆属于心,无心则无一切,因此他说:“心外无物,心外无言,心外无理,心外无义”,又云:“心即天,言心则天地万物皆举之矣”。
3、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大学之道就是成佛之道,觉悟之道。止、定、得就是戒定慧,因戒生定,因定生慧,就是佛教三个学习过程。亲民是度众生,明明德是自己觉悟,大彻大悟。
道家: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与佛教的:“如来说是世界,即非世界;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也”一样。大道无形,无可名之,强为之名曰“道”。大道无处不在,佛法讲:“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一样。
法藏比丘尼在向六祖慧能大师请教时,说你不识字,怎么能理解经文?慧能对曰:诸佛妙理,非关文字,法藏乃大异之。
佛祖讲经49年,竟问: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又说,一切法皆是佛法。佛法者,即非佛法也。
孟子说修身莫如修心。儒家有内圣外王之说。君子先正心修己,方可齐家治国平天下。佛家说自度而度他,同理也。
春秋笔法是隐而不明,所谓“草灰蛇线,伏笔千里”。
名句自己看吧。
佛法,没别的,“放下”而已。
所以说,佛是完全觉悟了的人。
2、 佛教金刚经说,真正的修行,是从“降伏其心”开始,就是“伏(压住)”我们凡夫的妄想分别执著心。
到阿罗汉的境界时,就不再是伏心了,而是“断”了,即断除了“执著心(俱生我执),”达到“无我”的境界了。
那么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也是如此,所谓心性之学。
《尚书·大禹谟》:人心唯危,道心唯微。唯精唯一,允执厥中。
孟子说:修身莫若修心。又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牲,则知天矣”。
朱熹:一心具万理,能存心而后可以穷理。
陆象山:道未有外乎其心者。自“可欲之善”,至于“大而化之之圣,圣而不可知之神”,皆吾心也。人心至灵,此理至明;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
“吾心即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阳明认为天地在吾心之内,万物皆属于心,无心则无一切,因此他说:“心外无物,心外无言,心外无理,心外无义”,又云:“心即天,言心则天地万物皆举之矣”。
3、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大学之道就是成佛之道,觉悟之道。止、定、得就是戒定慧,因戒生定,因定生慧,就是佛教三个学习过程。亲民是度众生,明明德是自己觉悟,大彻大悟。
道家: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与佛教的:“如来说是世界,即非世界;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也”一样。大道无形,无可名之,强为之名曰“道”。大道无处不在,佛法讲:“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一样。
法藏比丘尼在向六祖慧能大师请教时,说你不识字,怎么能理解经文?慧能对曰:诸佛妙理,非关文字,法藏乃大异之。
佛祖讲经49年,竟问: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又说,一切法皆是佛法。佛法者,即非佛法也。
孟子说修身莫如修心。儒家有内圣外王之说。君子先正心修己,方可齐家治国平天下。佛家说自度而度他,同理也。
春秋笔法是隐而不明,所谓“草灰蛇线,伏笔千里”。
名句自己看吧。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