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古代没有发展重骑兵?
因为重骑兵在机动灵活方面不如轻骑兵,重骑兵不利于长距离作战。
重骑兵在两军对垒的阵型中有着坚不可破的巨大优势,在机动灵活方面却明显有些力不从心。到了唐朝初期却变为以人披铠甲、马不披甲的轻骑兵为主力。
原因在于,北方地区新兴的突厥王国以轻骑兵击败了柔然的重骑兵,成为草原霸主。而中原地区新兴的唐军也是以轻骑兵击败了隋朝的甲骑具装。
唐朝初创时,李渊父子在借助突厥兵马支援的基础上,组建了善于长途追击、迂回作战的玄甲兵。也就是机动性很强的轻骑兵,以弥补重骑兵不利于长距离作战的局限性。
扩展资料:
东汉末年到三国是我国铠甲的大发展时期。铠甲的主要类型基本在此时期产生。有明光铠、锁子甲、两当铠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有了越来越多的重装骑兵出现在战场上。所谓重骑兵,最重要的标准就是骑兵身上的铠甲重量,一般身穿20公斤以上盔甲的骑兵就被称为重骑兵。
除了骑兵本身身着重甲以外,重骑兵的另一典型特征就是马匹也同样披上厚重的坚甲,人马齐披重甲,望之如铁塔,给人以强烈震撼。
衡量重骑兵的标准就是看其是不是有着突击作战的战斗能力。这一时期的标准马铠,历史上有一个专门的名称——“铁骑具装”。从匈奴南下开始,一些北方少数民族如鲜卑、羯、氐、羌先后入主中原。他们正是依仗着铠甲装备的重装骑兵作为主力部队而夺取政权的。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马镫与中国古代骑兵
到五代以后,一直到大唐晚期,重骑兵部队发展到历史高峰,火炮初次投入使用,发展出了更加具有特点的骑兵部队,各时期名称不同,比如汉朝的羽林骑,三国时的虎豹骑,宋朝时金国的铁浮图及拐子马,明朝时的三千营,神机营等等。
水浒传上的连环马就是证据。
重骑兵的代价太高,一套连环马甲甚至能养100人步兵,不过北宋时期的军方和南宋时期的金国还是都建有重骑兵,比如连环马、拐子马,不过都轻易的被破解了。再后来到成吉思汗时期,蒙古游骑将骑兵战术发展到顶峰,证明一刀一弓一马一人更能发挥骑兵的作用
南北朝就是中国具装骑兵的黄金时代,当时无论是游牧民族出身的北朝还是衣冠南渡的南朝,都将具装骑兵作为他们军队中的中坚力量,一次具装骑兵的决定性冲锋往往能一举奠定胜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唐朝出征高丽重骑兵就是王牌,击溃突厥靠的就是重骑兵。在唐朝之后的宋代,无论是宋辽金夏,都装备有精锐的重骑兵,蒙古西征大多人都以为是持弓的轻骑兵,其实有六成都是重骑兵。中国骑兵的衰亡是明朝火器的发展,慢慢就退出舞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