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的吃货有:伊尹,孔子,梵正,袁枚
伊尹
夏末商初人,出生于今杞县葛岗镇西空桑村,曾辅佐商汤王建立商朝,被后人尊之为中国历史上的贤相,奉祀为“商元圣”,是历史上第一个以负鼎俎调五味而佐天子治理国家的杰出庖人。他创立的“五味调和说”与“火候论”,至今仍是中国烹饪的不变之规。伊尹不但能吃,还能自己做,这可是吃货最高境界。
孔子:
孔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是圣贤,也是大吃货一个。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倡“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意即饭菜越精制越好,肉切得越细越好。孔子是吃货,又不是一般的吃货。孔子吃很讲原则,不仅对食物的形制要求严苛,而且对烹饪手法、原料来源等都要求颇多,甚至还总结出了一套“八不食”原则,简直是挑剔到堪称苛刻。而得益于老夫子对饮食的挑剔,孔子的身材也保持得还不错。而且孔子吃肉很多,因为在形容学习的时候他也说三月不识肉味,说明肉是他最喜欢吃的。
梵正
梵正,为五代时尼姑、著名女厨师,以创制“辋川小样”风景拼盘而驰名天下,将菜肴与造型艺术融为一体,使菜上有山水,盘中溢诗歌。
为五代时尼姑、著名女厨师,以创制“辋川小祥”风景拼盘而驰名天下。辋川小样是用脍、肉脯、肉酱、瓜果、蔬菜等原料雕刻、拼制而成。拼摆时,她以王维所画辋川别墅20个风景图为蓝本,制成别墅风景,使菜上有风景,盘中溢诗情。宋代陶谷在《清异录·馔羞门》中备加夸赞:“比丘尼梵正,庖制精巧,用鲊 脍脯,醢酱瓜,黄赤色汁成景物,若坐及二十人,则人装一景,合成辋川图小样。”做都这么会做,吃肯定更会吃,每个厨师创作的菜肴都是自己先尝的吧。
清朝的袁枚,一个大文豪,在美食界招摇40余年。把自己吃的经历还写成了一本书《随园食单》这里边可详细记录了326种流行的南北菜肴饭点。他还解决了,吃货界三大终极哲学问题。什么是吃货?怎么当好一个高大上的吃货?当一个吃货有什么重大意义?能把吃当成一个境界的吃货绝对是好吃货
袁世凯是个名副其实的吃货。最喜欢吃海参、清蒸鸭子、清炖肥鸭、韭黄炒肉丝、人参、鹿茸,还爱喝人奶。
袁世凯就爱吃两样——宫廷菜和家乡的豫菜。他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美食家,吃得多而已。鹿茸喂鸭子是他的创新。袁世凯任直隶总督时,当地官员投其所好,发明了一种海参的新吃法:用涿州贡米酿入海参腹内,加上葱、姜、胡椒、醋、蛋皮,煨制而成。这种做法柔润清香,蛋皮柔脆,酸辣开胃。袁世凯非常喜欢,命名为“直隶海参”,成为河北名菜。袁世凯胃口好,很会吃,餐具都是大一号。早餐除了要吃鸡丝面,他还要吃一大盘白馒头,一大盘鸡蛋,咖啡或茶一杯,饼干数片。午餐和晚餐除了正餐外,外加4个鸡蛋。近60岁时他还能吃下整只鸡。和慈禧一样,袁世凯也爱吃清蒸鸭子,尤其是鸭皮,且吃相不改武人特色:大口嚼着,发出“吧唧”“吧唧”的声音。这道菜的鸭子得专门饲养,喂的是鹿茸拌高粱。袁世凯爱乱补,人参不是煎汤服用,而是大把大把放嘴里嚼,每天还要喝两个奶妈挤出来的人奶,有时候吃得直流鼻血。事实证明,这样乱吃乱补,对身体不好。
第一位: 太和公
太和公是春秋末年吴国的一名大厨,出身在人杰地灵的无锡。非常善于做鱼类料理,深得王僚的喜爱。
历史上有一个很著名的典故叫"专诸刺王僚", 专诸是一名刺客, 向太和公学了做烤鱼的方法, 然后以给姬僚献菜的名义刺杀了姬僚, 太和公因为此事伤心欲绝,从此不再收徒弟. 太和公的烤鱼技术也就此失传了, 实在是可惜.
第二位:曹操
曹操大家再熟悉不过了, 但是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他对美食也颇有研究, 甚至相传他还写过美食类的著作, 有一句名言叫: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喝酒岂能不搭配美食呢?
第三位:苏东坡
说起苏东坡大家当然会想到家喻户晓的“东坡肉”。东坡从小就喜欢吃猪肉,并逐渐研究出了一套独特的烹饪方法。他在杭州做官的时候,据说因他为官清廉,很受老百姓的喜爱,逢年过节的时候, 老百姓会送给他很多猪肉.
苏东坡一生颠沛流离,但他始终豁达自如、洒脱率真,相信除了他性格乐观之外,热爱美食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正如他在《老饕赋》中说的那样:“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所以说爱美食的人,都是乐天派。
我国烹调技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成果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勤劳智慧使者的结晶,亦是祖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历史上出现了诸多的著名厨师,其间十位更是出名。
名狄牙,春秋时期名巫、著名厨师,精于煎、熬、燔、炙,又是调味专家,得宠于齐桓公。
易牙是第一个运用调和之事操作烹饪的庖厨,好调味,很善于做莱。因为他是厨师出身,烹饪技艺很高,他又是第一个开私人饭馆的人,厨师祖师。
太和公为春秋末年吴国名厨,精通以水产为原料的菜肴,尤以炙鱼而闻名天下
太和公,春秋末年吴国名厨,无锡人。精通制作水产品为原料的菜肴,尤以炙鱼闻名天下,尤得吴王姬僚的喜爱。
吴公子姬光为了谋夺王位,拜请勇士专诸除掉姬僚。专诸得悉僚爱吃鱼,便在太湖畔拜太和公为师,学做厨师,学艺3个月,终于把炙鱼手艺学成。姬僚贪吃这道好菜,特来参加姬光的家宴,专诸置短剑于烤好的鲤鱼腹内,借上菜之机靠近姬僚,当场把僚刺毙,专诸也被吴王卫队乱刀杀死。太和公的超凡手艺,竟被用于宫廷之乱,这连他自己也是始料不及的。
五代时尼姑、著名女厨师,以创制“辋川小祥”风景拼盘而驰名天下,将菜肴与造型艺术融为一体,使菜上有山水,盘中溢诗歌。
刘娘子:南宋高宗宫中女厨,历史上第一个宫廷女厨师,称为“尚食刘娘子”。
宋五嫂:南宋著名民间女厨师。高宗赵构乘龙舟游西湖,曾尝其鱼羹,赞美不已,于是名声大振,奉为脍鱼之“师祖”。
董小宛:明末清初秦淮名妓,善制菜蔬糕点,尤善桃膏、瓜膏、腌菜等闻名于江南。现在的扬州名点灌香董糖、卷酥董糖,为她所创制。
萧美人:清朝著名女点心师,以善制馒头、糕点、饺子等点心而闻名,袁枚颇为推崇她,《随园食单》中盛赞其点心“小巧可爱,洁白如雪”。
历史上有十几位著名的食材鼻祖
历史上著名的吃货?当然是苏东坡啦!
在苏轼的赋中,已经以老饕自称了,您看看这不正是一个大吃货吗。
再看看现在人们对他的印象,除了是才华横溢的唐宋八大家之一,那不就剩美食了吗?什么东坡肉啦、东坡豆腐啦、东坡羹啦、等等多不胜数,他发明的菜肴都快能自成一派了。
再回到苏轼本人,他是真的喜欢吃,“日啖荔支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你看看这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这是一个超级大吃货。
有其父必有其子,你看看苏轼都这么会吃那么他儿子也不会差。
香似龙涎仍酽白,
味如牛乳更全清。
莫将南海金齑脍,
轻比东坡玉糁羹!
这是苏轼对自己儿子创作的菜肴的称赞,这文笔看的我都饿了。《过子忽出新意,以山芋作玉糁羹,色味皆奇绝。天上酥陀则不可知,人间决无此味》这标题(好长啊)更甚有趣,苏轼因为这道菜太过好吃都不愿意将其配方说出来,只是寥寥几笔告诉我们主要的配料是山芋。
苏轼在我认为是一个吃货所能达到的一个至高境界,不仅自己会吃会做,而且把自己儿子也带成一个了吃货甚至还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作为一个晚辈吃货实属佩服。